棋圣百年 世间再无清源
2015-01-20钟一
钟一
2014年11月24日,被称为“昭和最强棋士”的吴清源逝世,享年100周岁。有不少人觉得奇怪,一个下围棋的日籍华人,去世了为什么要闹得这么大张旗鼓的。如果仔细翻看有关吴清源的新闻,就会发现,这位令人尊敬的老人是一名十分纯粹的围棋手。他以围棋谋生,以围棋养家,也以围棋名留青史。
武侠小说家金庸曾评价吴清源的弈艺,“蕴含哲学思想及悟道,堪称一代宗师,绝非仅仅是20年中无敌于天下的大高手。大高手常见,大宗师却千百年而不得一。”这种表述对于吴清源而言并不为过,因為,他早已成为棋界最大的传奇。
百岁棋圣
2014年6月12日是吴清源100岁生日,正如他的秘书牛力力所言:他在棋界曾经是棋力最高的人,也是寿命最长的人。
2014年6月7日,吴清源的弟子林海峰以及女弟子芮乃伟等人一起去给吴清源过百岁生日,那时的吴清源平时寡言少语,但只要坐在棋盘前,思路仍然清晰,只是遗憾的是,吴老师眼睛已看不大清楚,大飞、小飞要提示他才能看清。但他拒绝戴眼镜和助听器,自小到大,他都不喜欢身体上有任何束缚。不摆棋的时候,他就躺着休息,他的能量只用于棋盘上。
吴清源在自传《中的精神》自序写道:“为了能够再接近真理,哪怕只是一步,我希望自己能活到100岁。为了完成我的围棋使命以及希望通过围棋实现国际间友好的愿望,我要求自己夜以继日地努力研究。” 这位被称为“棋圣”的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棋手,不仅在棋盘上打败了对手,在长寿上也赢得了棋界第一。
直到吴清源逝世8天前,国内数百位社会各界人士还为他的百岁寿辰举行了庆祝会。物理学家杨振宁、京剧艺术家梅葆玖以及聂卫平等中国围棋界众多知名人士都到场祝贺。在会上,王汝南代表中国围棋协会授予吴清源围棋发展杰出贡献奖。
在吴清源的世界里,除了围棋,还有信仰。他将两者喻为车之两轮,缺一不可。年轻时他为“人为什么活着”而痛苦思索,后来信教后才找到内心的归宿。不过,他在跟从玺宇教两年后发现与他的信仰相去甚远,这才回归棋界。
除了围棋、信仰,吴清源酷爱读书,他已过世的夫人中原和子说:“先生只要能读书,能摆棋,就是人生最大的快乐。”2002年,为了拍摄电影《吴清源》,田壮壮导演去了吴清源的家,令他无比震惊的是,吴清源在近二十年的十番棋中打败所有的日本高手,挣得巨额奖金,但除了围棋和书,他家徒四壁。
一战成名
吴清源的一生,因十番棋名留青史;而十番棋,也在吴清源的时代里才真正焕发出光华。自1939年起,直至1955年,10次十番棋,吴清源将当时日本最强的对手们一一降格,以致再也找不到与之较量的对手。
1928年吴清源赴日,1933年,19岁的他在日本实力最强的16名高段位棋手参加的“日本围棋选手权战”中夺魁,获得执黑与21世本因坊秀哉名人对局的机会。诺奖文学大师川端康成这样描述大战中的少年,“身穿藏青色底白岁花纹的筒袖和服,手指修长,脖颈白皙,使人感到他具有高贵少女的睿智和哀愁……从未有人给我留下这样鲜明的天才形象。”
在举国瞩目的这一局棋中,吴清源以“三三、星、天元”这样奇特的招法开局,引发棋界震动。吴清源自1939年的“镰仓十番棋”开始独霸擂台,连续15年,将日本一流棋士与之对局的交手棋份一一降级。至后来无人可战,升降十番棋不得不结束。之后被称为“十番棋之王”、“昭和棋圣”。
抗日战争期间,吴清源在日本棋坛所向披靡,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人的自信心。
吴清源的成就,除了无人能比的战绩,更在于他对围棋内容的创新和拓展。他多次发明新定式,还有些传统认为不利的“定式”,能加以创新,照下不误。
三易国籍
吴清源的大半生都在日本度过,他的一辈子都挣扎在围棋、信仰和国族之间,期间曾三次更改国籍。
8岁时,吴清源从父亲那里学会围棋。1927年,13岁的他执白胜了当时棋界最富盛名的“南刘北过”中的刘棣怀,坐上了北京棋士的头把交椅,成为时任国务总理、超级棋迷段祺瑞的座上宾。段祺瑞每月资助吴清源100块银元,足够他养活全家。
时年夏天,日本职业五段井上孝平来北京游访,让吴清源二子对弈,结果吴清源大胜,震惊日本棋界。惜才如命的日本围棋名宿濑越宪作八段踏破铁鞋,请日本政界、财界大佬资助吴清源赴日下棋。1929年,15岁的吴清源赴日。1936年,在那个最黑暗的年代里,迫于生计,吴清源加入日本国籍,在自传中他写到:如果我一直保持中国国籍在日本继续围棋修业的话,终归怕有所不便。再说我还要养活一家人。最后我决定选择留在日本……
1946年,日本战败,一些在日华侨强迫吴清源放弃了日本国籍。直到1979年,他再次加入日本国籍,时年65岁。“战前,转为日本国籍,因为当时是战争年代,受形势逼迫不得已。再次加入日本籍,较之我自己,更多的是考虑到孩子。”
1961年,吴清源惨遭车祸,战绩一落千丈,直至1983年退出棋坛为止。晚年他着力研究“二十一世纪围棋”,百岁老人在棋上的思维仍然超前。
对围棋与读书孜孜以求外,在物质方面,吴清源几乎没有过高需求。他未接受过系统文化教育,但精通中国传统文化,常对《易经》《论语》《中庸》信口道来。他无意中打通了东方文化的经脉,提出“平常心”、“中的精神”,将对弈升华为内心的修为。为此,百岁高龄亦不改对围棋的最初情怀,钻研不辍。
在传奇和争议中,这位神奇的棋界世纪人物,留下了太多的故事,一一浓缩在他沧桑百年岁月里。那是一个纯净而善良的世界,浩瀚无垠;那也是一个我们永远无法企及的世界,却令人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