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刊概要

2015-01-20

世界知识 2015年2期
关键词:情报学校

美日韩建立情报共享机制应对朝鲜

【美】《新闻周刊》2015年1月2日

韩国国防部官员2014年12月26日表示,美日韩三国将签订情报共享机制协议,分享朝鲜核及导弹计划方面的情报。目前,美国分别与韩、日两国有单独协议,韩日之间的协议曾于2012年接近达成,但后因韩国国内民众强烈反对而最终告吹。在此次三边情报机制中,韩日不直接交换情报,而将经由美国间接共享秘密信息,这有助于减轻韩日两国间的不信任感。此次共享的情报将仅限于朝核及导弹计划方面的内容,形式包括文档、图片以及电子数据。韩国防部官员表示,协议的签署将有效威慑来自朝鲜的先发打击,三方的合作也将对朝鲜可能的挑衅做出更快速反应。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情报共享机制的出现,恰逢刺杀朝鲜最高领导人的电影《采访》发行方索尼影业的网站被黑客入侵之际,美国联邦调查局此前曾将此事件归咎于朝鲜政府。

(胡毅超)

非洲经济遭遇“新平庸”

【法】 《非洲报告》 2014年12月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在2014年底曾指出世界经济将进入“新平庸”。尼日利亚证券交易所最近经历了自2009年以来最严重的交易下跌。中国对商品的高需求年代一去不复返,这将可能对商品价格产生深层次的结构影响。同时,中国国内的反腐运动短期来看将会对中非贸易产生不利影响,中非贸易增长势头随之减缓。而欧洲需求萎缩也使非洲经济雪上加霜,近期欧盟委员会将2015年经济增长预期从1.7%下调到1.1%,德国很可能陷入衰退,而非洲主要的出口国法国将成为欧洲的新“病人”,乌克兰危机和对俄罗斯的制裁使全球投资速度放缓。安倍首相尚未将日本从20年的衰退中解救出来。美元的复苏将重新激起全球对美元标价的投资兴趣,导致全球流通减少,新兴市场国家将受打击。总而言之,在未来“新平庸”的七年内,非洲找不到一个可靠的经济合作伙伴。 (孙红)

国际学校本土化

【英】《经济学人》2014年12月

在过去的25年里,根据国际学校咨询集团(ISC)的统计,在非英语国家用英文教学,提供英国高考、美国预科及高考服务或颁发国际文凭的国际学校的数量,已经从不到1000所增长到超过7300所。在2013/14学年,它们在全球创造了416亿美元的收益,培养了375万名学生。有22个国家拥有的国际学校数量超过100所,阿联酋以478所独占鳌头,中国以445所紧随其后。但令人担忧的是,如今的国际学校却越来越名不副实,在国际学校上课的学生中有4/5是本地人。如今2/3的国际学校以盈利为目的。2001年以来,外国组织和个人已被允许和中方联合办学,而从2003年开始,这些学校获得盈利许可,但只有经过授权的国际学校才能引入国外课程,因为政府担心会对教学内容失去控制权,所以对此设有严格的规定。虽有限制,但在中国提供英语国际课程仍然是国际学校的盈利方式之一。 (马雪)

印度计划兴建“智慧城市”

【印】《今日印度》2014年12月1日

莫迪政府计划通过私人渠道和国际合作的方式投资超过700亿卢比建设100座“智慧城市”,这标志着印度城市化进程正在迈上历史的新台阶。事实上,在城市发展部的设想中,“智慧”一词似乎可以和改善城市体制及基础设施的各个方面相关联。“只有技术才能带来巨大的变革,这一点上不妨看看那些已经取得成功的国家。我们有着大量的工程和软件方面的人才,为什么不好好利用这一资源为我们的城市和人民群众服务呢?”城市发展部秘书尚卡尔·阿加瓦尔如是说。“智慧城市”可以更好地利用本地经济能力,集中各方资源和想法。如今,全印度已有多个城市行动起来,开始布局智能基础设施建设,还有一些城市已经与企业签署合约推动数字化服务发展。然而,这一切对于能力薄弱的地方政府来说并非易事。 (林一鸣)

奥巴马政府的中东之痛

【美】《现代历史》2014年第12期

自从2011年“阿拉伯之春”以来,现代中东地区从未像今天这样动荡不安,蔓延着贫困和暴力。奥巴马政府的中东政策与其前任相比,显得尤为谨慎,甚至有优柔寡断之嫌。他坚持不向该地区派遣大量地面部队,避免过深卷入该地区事务,在叙利亚突破化武“红线”时出尔反尔,这些都损害了美国在地区事务中的信誉。然而即便美国能够信守承诺,也未必就能依靠军事力量扭转中东局势。当前的中东与伊拉克战争时期大有不同。一方面,“伊斯兰国”在叙利亚和伊拉克夺取了大片土地,并得到当地逊尼派的支持,而伊拉克安全部队战斗力堪忧,仅靠美国主导的有限空袭无法改变悬殊的地面力量对比。另一方面,一些地区盟友在中东政策上站在了美国的对立面:沙特意图打击什叶派的伊朗政权,因而对美伊之间的核谈判深感不满;而以色列在巴以和谈中坚持强硬立场,利用美国国会与政府间的分歧向总统奥巴马施加压力。虽然奥巴马坚持认为不能在中东地区过度耗费时间和精力,但在本届政府的未来任期内,中东仍将是其心腹之痛。 (李亚男)

“普京的一代”

【美】《外交事务》2015年1/2月

20年前,卢布崩溃,普京崛起,那是一段令人迷惘的时期。俄罗斯一些焦点小组成员乐观地深信俄终将走上民主的道路。十年过后,大多数焦点小组成员对于西方自由主义是否是俄罗斯的最佳选择深感疑惑,他们只将其视为另一种政治选择。2005年~2007年,美国华盛顿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针对俄罗斯20岁左右的青年人所持有的政治抱负和观点展开调查,结果发现他们受教育的程度越高就越倾向于反美,比起上一辈人来说他们并没有形成更加自由化的价值观和国际化的视野,他们希望俄罗斯能重新回到拥有超越国家主权势力的时代、置身于欧亚共同体之外、能够抵抗国际法的规范。他们被称为“普京的一代”。《不抱幻想》一书的作者艾伦·密茨凯维支认为这些年轻人对政治高度怀疑并且极其被动,他们的兴趣点只在于完成自身学业并在政府部门或者重要私营企业找到满意的工作。改变这一切需要经历一场猛烈的制度冲击,这场冲击甚至要比那些反对派所能聚集的力量还要强大。他确信,只有到那时“普京时代”才能真正结束。 (沙鸿瀚)

猜你喜欢

情报学校
情报
情报
情报
情报
情报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