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均衡增产技术集成与推广
2015-01-20高春庭
高春庭
永丰县位于江西省中部,吉安市东北部,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光、热条件优越,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和国家粮食生产主产县。近几年,农业科技人员不断对“水稻双季抛秧”“多用一斤种,增收百斤粮”“水稻测土配方施肥”等十几种水稻均衡增产、轻简高效栽培技术进行试验示范,并对这些技术进行组装、集成、应用和推广,全县粮食产量迅速增加,农民收入得到了较大提高,彰显出了农业科技的强大作用。
一、永丰县水稻均衡增产技术的试验、应用与推广情况
1. 水稻双季抛秧技术
水稻抛秧技术是利用所育秧苗根部带有营养土块的重力,通过抛秧,使秧苗根部朝下,自由落入田间定植的一项水稻种植新技术。它改变了农民插秧“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历史,是一项能减轻劳动强度,节时省工,增产增效的水稻轻简栽培技术。通过多年的推广,目前永丰县双季抛秧面积达到98%以上。
2. 水稻机插及其育秧技术
水稻机械栽插省工省时省力、省肥水和省秧田。具有栽植浅、宽行窄距匀称、定苗定穴标准、高产稳产等特点,它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也是未来水稻栽培技术的发展趋势。但目前大多农民责任田少,购置插秧机械会增加生产成本,所以该技术主要是在种粮大户和粮食生产合作社推广使用。
3. “多用一斤种,增收百斤粮”技术
针对农民目前用种少、基本苗不足、水稻单产较低的实际情况,提倡增加用种量和合理密植,这是该县水稻单产提高的最轻简、最有效途径。在技术推广和生产实践中,用种全部要求早稻杂交种为2~2.25千克/亩,晚稻杂交种为1.5~1.75千克/亩,保证每亩栽插秧苗的蔸数早稻在2万、晚稻在1.8万以上的合理密植要求,栽足基本苗,保证有效穗,以确保稳产高产。该技术从2006年推广至今,已有95%以上的农民在应用。
4. 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通过土壤养分分析测定,科学调配氮、磷、钾等肥料的最佳施用量和比例,达到减少肥料浪费,增加水稻产量和效益的目的。2008年以来,该县通过大量的肥效3414小区试验、肥效简比试验和土壤肥力定位监测、测土配方施肥肥效监测等,基本上测定和掌握了全县各地肥力状况,建立了县域施肥指标体系,90%以上农民拿到了农技人员发放的“测土配方施肥卡”,并按照肥料丰缺科学施肥,减少了肥料浪费,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和粮食产量。
5. 水稻多·多唑拌种壮秧增产技术
多·多唑是一种药肥缓释高吸水种衣剂,它既能防病杀虫,又能调节植物生长,使秧苗粗壮、分蘖多,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的轻型栽培技术。该技术只是在播种时,用多·多唑拌种(早稻用量是药∶种谷=1∶6,晚稻用量是药∶种谷=1∶4~5),能把育秧播前的施肥、消毒、化控等多程序作业简化为水稻多·多唑拌种一次性完成。是一种保证“秧好一半禾”的轻简增产技术,该技术已在全县农民中广泛应用。
6. 水稻“三控”栽培技术
在水稻合理密植的前提下,通过控肥(控制总施氮量和基蘖肥施氮量)、控苗(控制无效分蘖和最高苗数)、控病虫的“三控”技术,达到水稻抗病抗虫、省肥省药、增产增效。通过近年的试验和应用,技术人员基本掌握了其要领和措施。它的推广应用改变了以往农民施肥“一炮轰”的陈习,实现了“前氮后移”,满足了水稻生理需要,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并通过晒田控苗和防治病虫害,大大地提高了水稻单产和效益,目前正在全县推广。
7.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该技术是根据水稻生育和高产规律,用最少的作业次数,在最适宜的生育时期,用最适宜的投入量,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综合效果。它是一种轻简实用的数字化栽培技术,是21世纪我国水稻栽培技术的重大革新和发展方向。自2010年开始,该县在早稻、晚稻、直播稻等水稻生产上进行了试验,现已摸索出水稻各种生产技术指标和科学参数,分别制订了“永丰县早、晚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规范模式图”,为大田推广提供技术集成本土化、技术系统模式化、技术模式轻型化的高产栽培技术。由于该技术需要进行叶龄记载,准确推算,技术要求高,一般群众难掌握,因此,目前它主要在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和粮食科技示范户中应用。
8. 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
绿色植保技术是注重生态效益,发挥自然控制作用,强调各种防治措施间的相互协调和综合防治的一种生态、环保、高效的病虫防治技术。该县采取优良抗病虫害品种,大力推广水稻科学栽培技术,提高其本身的抗病虫能力;提倡耕沤冬闲田和收割后的早稻田;推行稻田养鸭、养鱼治虫等实用技术;结合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标准化粮田及扶贫资金建设等项目的开展,安装杀虫灯、性引诱剂等高效、安全措施来诱杀害虫;积极推广白僵菌、苏云菌杆菌(Bt)、井冈霉素等现有高效的生物农药等来降低病虫害基数,提高水稻病虫害防治效果。它一直是该县水稻主要病虫防治技术,全年应用面积在84万亩以上。
9. 水稻用药减量控害增产技术
该技术是贯彻“绿色植保”理念,探索有效控制水稻病虫危害,采取最优农药用药组合,减少农药用量、降低农药残留、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保护环境生态安全的水稻生产技术。该技术的要求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减少农药用量15%以上,但水稻病虫危害损失率要控制在5%以内。近年通过试验、示范和推广,已有81.5万亩水稻得到应用,每年可为农民直接减少生产成本733.5万元。
10. 水稻防早衰技术
长期以来,水稻生长后期脱肥早衰现象一直制约着水稻单产的提高。因此,该县大力推广水稻防早衰技术,即在水稻生长后期(拔节孕穗至破口期或齐穗期)喷施叶面肥(如喷施宝、防早衰剂、磷酸二氢钾等),以延长水稻功能叶和根系寿命,增加结实率和粒重。2012年全县晚稻共投入补贴和项目资金15 983元,免费发放防早衰剂喷施宝120万毫升和99%磷酸二氢钾5878千克,有效防止水稻早衰面积近20万亩。
以上技术是目前水稻生产中最轻简、最科学、最有效的先进栽培技术,是支撑粮食均衡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科技力量。
二、永丰县水稻均衡增产技术集成模式与推广成效
水稻生产过程中,需要经过秧苗、返青、分蘖、幼穗分化、抽穗、结实成熟等多个生育期,各个生育期需要不同的技术措施进行科学管理,才能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如何应用各种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形成适应本地环境条件下的水稻均衡增产技术集成模式,并使之互相协调和衔接、达到促进水稻健壮生长和高产高效,是农技推广人员不断追求的目标。永丰县通过多年试验、示范、应用与推广,形成了多套粮食均衡增产主要技术集成模式:一是运用水稻双季抛秧技术,“多用一斤种,增收百斤粮”技术,多·多唑拌种壮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与药剂减量防治技术,水稻防早衰技术等水稻均衡增产技术集成模式。二是运用水稻机械插秧技术、多·多唑拌种壮秧技术,水稻“三控”栽培技术,药剂减量防治技术,防早衰技术等水稻均衡增产技术集成模式。三是运用水稻双季抛秧技术,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多·多唑拌种壮秧技术,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与药剂减量防治技术,防早衰技术等水稻均衡增产技术集成模式。这几套水稻栽培技术集成模式增产效果明显,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些技术可根据水稻不同的环境条件和生长情况做相应调整,以达到轻简、高产和高效的目的。
以上水稻均衡增产技术集成模式全年在该县推广面积达86万亩,每亩平均增产粮食20千克,节省工作日2~3个,实现节本增收280元。通过上述科技服务与推广,2012年全县粮食总产38.1万吨,比2011年增加3.76万吨,增长10.9%,实现粮食总产“九连增”,创历史新高。
(作者联系地址:江西省永丰县农业局粮油站 邮编:33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