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之德
2015-01-20钟精华
钟精华
尽管有人说“草木无情”,我却固执地认为“草亦有德”。
草之德,在无欲。
草,无论在旷野,或是在山崖;无论在河畔,或是在谷底;无论在花旁,或是在树下;无论有人赏,或是无人知,都是一副无欲悠然的神情:抬头迎日出,低头听雨嘱;舒展观彩云,舞动贴风神。
草之德,在不屈。
草,虽弱也柔也,却有一股不屈的劲儿。白居易早有诗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正是这种不屈的劲儿,不仅让人看到“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而且让人深感“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草之德,在坚守。
草,无论生在沃壤,或是长在瘠田;无论植根墙头,或是扎根山顶,其萋也其土,其枯也其土。无论这土是肥是瘦、是多是寡,时时不离,刻刻坚守。
草之德,在知昭。
草,生而无言,却有无言之昭,百草滋荣时,昭示春日到;“草深无处不鸣蛙”时,昭示初夏来;“草木摇落露为霜”时,昭示秋风起;“草木尽坚瘦”时,昭示冬日临。倘若在大漠,昭示有救命水;如在山脉,没准又昭示藏有金。
草之德,在善信。
草,无论你善待它也好,虐待它也罢,它都以一颗善意之心待之,信奉的是“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之信条;草,无论你对它守信践诺也好,背信失诺也罢,它照样把本色亮出来,坚持的是“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的原则。
草之德,引人思。
草木有本心,在于引人思。有思才有得,有得可扬德。孔子从“草上之风,必偃”的现象中,悟出在上者行为的导向性多么重要。因为,在孔子看来,在上者的德行就像风,在下者的德行就像草。风吹向哪边,草就跟着向哪边倒,从而启发在上者要“身正”。老子则从“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的现象中,悟出弱能胜强,柔能胜刚的道理,进而提出“强大处下,柔弱处上”的道理,启发在上者要有“处下”的心态,眼向下看,关注“柔弱”,对“柔弱”者高看一眼,厚爱一分。
草虽小,却不少;草虽弱,力在多。
(编辑 慕容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