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潜:与死神“零距离”的生命卫士

2015-01-20朱文赫

大众健康 2014年1期
关键词:零距离医务人员传染病

朱文赫

传染科,大多数人都会闻之色变——“很危险,万一被传染了怎么办?”

“只要针对不同疾病采取不同的防控措施,传染病其实也没那么可怕。”在中日友好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徐潜的细心诊疗下,许多患者惴惴不安的心被安抚下来。

这看似轻描淡写的话语背后,凝聚了徐潜主任近三十年的心血。

“以患者为中心”

“以患者为中心”,是中日友好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徐潜的座右铭。从医三十年来,她在临床一线始终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用她高超的医技、优良的医德,为患者打开一条条生命的绿色通道。

作为77届的高考元老,徐潜在上大学时就与医学结缘。1984年,徐潜进入刚刚成立不久的中日友好医院传染科工作。面对的患者大部分患有肝炎、肺结核、肠炎、痢疾及发热性疾病等疾病,徐潜并没有皱眉头,而是以积极、勤奋的姿态开启了救治患者的绿色通道。渐渐地,附近的居民都知道在中日友好医院传染科,有一位年轻、负责的大夫,叫徐潜。在临床、科研、教学上,徐潜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地实现新的突破。2001年,徐潜作为传染科主任开始主持科室工作。传染科始终保持着较高的水准,包括在北京各大医院中首次在北京人(土生土长)中发现登革热和布病的病例。在历次卫生部抗菌素合理应用检查中,中日友好医院感染疾病科(原传染科)名列前茅,与协和医院感染科并驾齐驱。

2005年,传染科重建为感染疾病科。已经主持科室工作的4年的徐潜又担任期感染疾病科主任,从科室重组起步阶段科研经费的40万到如今的2000万,在只有十名医生的情况下达到了年门诊量5万人次。这是一个相当震撼的数据!

临危受命冲锋在前

感染性疾病具有传染性,而感染科医生与病人必须“零距离接触”。每当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徐潜都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

2003年的那场非典让很多人至今仍然记忆犹新。与非典型肺炎的战斗中,中日友好医院涌现出一大批置生死于度外的同志,徐潜就是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的一名顽强卫士。早在3月份中日友好医院改为非典专病医院之前,传染病科(感染疾病科前身)就进入紧张状态。当时作为感染的重灾区,各大医院的感染防控任务十分严峻,面临着其他医院医务人员被感染的先例,她仍然站在了战斗的最前线。在医院的布置下,徐潜主动积极地挑起传染病科人员调配、组织协调、下发防控细则等工作,包括穿防护衣、消毒,事无巨细。3月医院改为非典专病医院后,卫生部又从北京地区其他医院调来一批医生协助治疗。

厚厚的防护服,一穿就是几个小时。医务人员常常会感到胸闷气短,但她们始终坚持着。徐潜每天监督大家穿好防护用品,并及时纠正着装不当的地方。

从2月到8月,徐潜没有离开医院半步,直到非典疫情警报完全解除。在传染病科医务人员的努力下,全院没有一例医务人员感染。

当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兢兢业业时,她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这是我的职责。”不是英雄的豪言壮语,只是一名白衣工作者最质朴最真诚的承诺。也是传染科(感染疾病科)全体人员的心声。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物质损失和精神冲击,不仅要面临抗震救灾、回复灾区重建的工作,同时,地震灾区很大部分灾民受挤压伤、挤压综合征的威胁,看感染治疗面临严峻形势。徐潜和感染疾病科第一时间又站在了抗灾防疫的最前线。医务人员的努力下,地震灾区的疫情得得到了有效的预防控制,徐潜也被全国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甘为人梯,热情倾注于后辈培养

即使临床再繁忙,课题再繁重,徐潜仍坚持在北京医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从事一线教学工作。肝病、流感、传染病防控相关……每次讲课前,徐潜教授都坚持充分备课,将枯燥的书本知识融入鲜活的临床病例,深入浅出,生动有趣,使学生们易于理解,快速吸收。她的教学之道不在于灌输知识,而是循循善诱,引导学生主动的思考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除了带领科室的医生积极参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北京市科教委传染病防控、北京首发基金的课题外,为了年轻医生在做好临床工作的同时注重科研能力的培养,徐潜主张他们多学习国际的科研成果,打开视野,多与国际学者交流,并努力斡旋,组织青年医师培训工作。在徐潜的努力下,每年中日友好医院都会邀请日本、澳大利亚、台湾的专家学者针对感染病临床、科研、学术动态进行讲学,对全国青年学者进行培训。

“再累必须坚持下去”

如今,徐潜早已成为了传染病领域的专家,几十年的传染科临床治疗经验,练就了她一身扎实的本领。现在只要有病人送到感染疾病科,他一看病人的症状,心里马上有了治疗的“谱”。慕名前来求医者越来越多,除了每周四的专家坐诊外,她每天都要24小时打开手机,满足更多患者的咨询需要。在节假日或半夜被叫醒抢救危重病人,都是义不容辞的,早上班、迟下班、加班加点是常事。最忙的时候,一个上午的门诊要看50多位病人,写诊断书都写得手发麻。“为了患者,再累必须坚持下去”,徐潜说。

看起来和蔼的徐潜主任有时也会急,“有些感染性疾病患者,对于病情的防控并没有系统和清醒的认识。所以,有时候为了他们病情的治疗,我跟他们讲话,有时语气会重一些”,但是徐潜从未因此而收到投诉,相反,在医患关系办公室的感谢信统计中,徐潜每次都名列前茅——患者们都知道,徐潜主任是为了他们好,在徐潜主任的字典里,病人的利益永远是至上的。

“我喜欢这个职业,虽然有一定的风险,但是能够通过疏导查出患者的病因帮助他们彻底痊愈,不仅为患者带来收益,也为我们医务工作者自己带来了莫大的成就感。”在表达对自己本职工作热爱的同时,徐潜主任也对今后的工作进行了展望:“目前国家的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依然严峻,包括基于抗菌素滥用产生的耐药性、新发病原体感染,都是亟需我们传染性疾病防控领域处理的问题。”endprint

猜你喜欢

零距离医务人员传染病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儿童秋冬季传染病的预防
和党旗零距离
福建:通过全国首个关于尊医重卫的决议
中央出台措施进一步关爱医务人员
切实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
与元英&宫胁咲良零距离 from IZ*ONE
中国传染病十年新趋势
与“明星”们零距离
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