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朝闽南,迷醉不知归

2015-01-20刘军

大众健康 2014年1期
关键词:田螺土楼

刘军

不寻常的赵家堡

在福建漳浦县畲乡湖西硕高山下,有个南宋末年皇族闽冲郡王赵若和流亡避难隐居的一个古城堡,俗称赵家堡。走进赵家堡像模像样的小城门,没有人要我买门票,迎面是低矮的瓦房和石板路上随时都要小心的牛粪,没有旅游图,我只能信步而去。左顾右盼中,忽有岩刻“读书处”奔入眼帘,虽然这块岩石之下鸡鸭成群,饲草横陈,但那道劲气派的书法毕竟让我始觉赵家堡并非普通的乡村。

恰好此时一个十来岁穿着花衣裳、瞪着好奇眼睛的小男孩出现在我面前,很快他便成了我的免费向导。在“读书处”背后有一座翠竹掩映,以假山、石笋、石桌缀饰的庭院,此时铁门紧锁,唯有耐不住小院寂寞的红硕桑椹出墙招摇。此处的优雅一如豪宮别墅的园林建筑,与周围炊烟袅袅的平俗民居真有天壤之别,这一切在我心中留下一个待探询的疑窦。

跟在小男孩身后,沿曲折的土路穿行。不一会儿就走上长约百米,宽约3米的石板道,石板道右侧是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的广场,左侧是一个被当地人称为“官厅”的建筑群。“官厅”五座,每座五进30间,最后面为二层楼,是内眷住宅,俗称梳妆楼。这里壮观合理的建筑布局,与我刚才看到的无规则民房形成鲜明的对照,这里寄寓了赵家后裔缅怀始祖建都汴梁的深切感。在小山坡上,回望古桥、流水、翠竹,疑是漫步于苏州古典园林之中。

沿途看了“墨池”碑刻、岣嵝碑、废圮古墙之后,走进了“完壁楼”中。楼中有一个管理员,除出售旅游门券外,还兼售《赵家堡介绍》。直到读了导游册,才对这里的历史、文化背景有了全面的了解。南宋消亡后,宋宗室、闽冲郡王赵若和等逃到漳浦避难隐居。到明万历年间,其第九世孙赵范考中进士,在历任知州、户部郎中等职后便在湖西乡楼筑堡,聚族而居,其子赵义承父业,又扩建外城,形成目前周围约一公里半,面积约半平方公里的城堡规模。顾名思义“完璧楼”三字乃取“完璧归赵”之隐义。可以说,堡的布局立意处处怀赵宋皇室之旧,取汴京古建之风,虽然寄托的只是末代皇家后裔“落花流水春去也”的无奈情怀,却也情可悯。

红屿上的奇石

阳光越来越炽热起来,我想呼吸大自然的气息,却不得不将自己继续关在空调车里。这一状况到了漳浦县古雷半岛后才改变,因为我要弃车登船了。这船平时是装鱼的,今天客串载人。

船行海上,风从四面八方吹来,心中的红尘欲念也暂时躲避。不时有水母游弋于我的视野里,海水很清,但没有至清,所以有很多鱼。在海上飘了一个多小时,才抵达碧浪簇拥的红屿。翻越一座山峦,海蚀地貌就旖旎地铺展在视野里。通常我都以铁石来比喻人的无情和冷酷,可是红屿上的石头却柔情得可以绕指。几百万年来的海风波涛侵蚀了红屿上的花岗岩表面,使之风化成纹迹形态各异、错落有序的几何图案,犹如现代派的抽象画。最好玩的是那些形态抽象说不出所以然的景观,妙处就在于我说不出它像什么,但又确信它一定像某种东西。

红屿上最奇特的景观要数风动石。风动石是花岗岩石蛋地貌一种特殊类型,因石蛋的根部与基座的接触面积很小,一种大风吹来摇摇欲坠的感觉。

正是午间阳光,我的双臂被晒得红扑扑的,宛若酒后。这样的地貌有点诡秘色彩,仿佛只有上帝之手才能让顽石变得天趣盎然。说是鬼斧神工,其实就是风和浪的持久拍击,浮躁的人类恐怕难有这样的耐心。人们总是很忙,浮躁的人生里,实用取代了理想,势利取代了人性,金钱横行如真理,而真理则像一个无依无靠的弃儿那样嗷嗷待哺。红屿上奇石的形成是很让人深思。

入夜,我在纯净晶莹的随时想拥抱大海的海堤上站着,眺望空旷湛蓝的海面上缓缓飘移的帆影,顿觉双脚挣脱了理智的羁绊,轻易的飞进浅海,让平潮的浪波慈母般地抚着这双赤足。俯首捧起这清澈得让我想起山野泉溪的海水,倏然发觉心已经被海水漫过了,便不会有忧惧怅然、委靡自馁了。

神话般的土楼

漳州土楼,被誉为“神话般的山区建筑”。它起源于唐朝陈元光开漳时的兵营、城堡和山寨,是闽南地区自唐以来“外寇之入,蟊贼之内讧”的特殊社会环境的产物。在数以千计的漳州土楼中,南靖县书洋乡田螺坑的土楼建筑群是最美丽的,它由一方、四圆五座土楼组合而成,如山野中盛开的花儿,有人戏称之“四菜一汤”,令人不能不感叹民间语言的生动!

早在图片上见过灿若梅花绽放的田螺坑土楼群,可是当真实景色跳入眼帘时,我还是为之惊叹不已。那是几代山里人沿山势建构起来的居所,前后时差百年,以一座清嘉庆年间建的方楼“步云楼”居中,四周围建着“和昌”、“振昌”、“瑞昌”、“瑞云”等圆楼。事先没有刻意规划,整个土楼群居高鸟瞰形似梅花,造形奇特,组合美妙,疏密得体,错落有致,完全是一种神奇的巧合。

田螺坑土楼群跟其它土楼一样,采用以生土为主的建筑料,再掺上石灰、细砂、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等,经反复糅合、舂压、夯筑而成。土楼具有聚族而居、防盗、防震、防火、防潮、通风采光、冬暖夏凉等特点。土楼一般高三至五层,一层为厨房,二层为仓库,三层以上为起居室,每座土楼可居住200至700人。

我进入椭圆形的“和昌楼”,喜庆气氛扑面而来,乡民们正忙着杀鸡鸭、切竹笋……。一位大姐笑容满面地告诉我,她弟弟明天结婚。接着她介绍我与新郎认识,寒暄之后才知此楼里住的都是刘姓人家,与我同宗。像展示自己得意作品似的,主人热情地邀请我到三楼的洞房瞧瞧。踩着咯咯作响的楼板,穿过胡乱堆放着脱漆椅子的楼道,出现在眼前的竟然是颇有时代气息的洞房,一群小孩正围在背投彩电前看卡通片。

田螺坑五座如花的土楼中,被岁月熏黑的旧木板和木板上的红春联洋溢着陈旧而美好的气息,高悬在楼道和木柱上的青葱菜籽、竹编箩筐,或互倚,或列队,或相望,随意中构成了土楼人家美丽的装饰。凌乱的瓦砾,晾晒的衣物,在庭中悠闲漫步的鸡鸭,拎着水壶放到煤炉上的老者,则让人触摸到他们数十年如一日的平俗生活的脉搏。

“振昌楼”边有一家土楼饭店,提供给游人的午餐充满山野之味,竽心地瓜、酸菜春笋,连清炒土鸡蛋都香得让人心醉。我喝了鸭汤,就非要买几只公鸭带回湖北,听说这些鸭子是吃田螺长大的,味道之纯正前所未有。乡民见来了城里的购物狂,就拿出野植物做的年糕,自家晾晒的平菇等干货,向我兜售。我真希望,田螺坑土楼群的旅游开发不要过头,应如村里的野味给游人可以咀嚼的味道。endprint

猜你喜欢

田螺土楼
“美味”的土楼
“红美人”的故事
田螺老二,休想逃
我学会了摸田螺
田螺
游览永定土楼
畅游土楼
秋冬吃田螺,美味又明目
吃田螺
客家土楼:坚不可摧的神奇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