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思考

2015-01-20朱凯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4年36期
关键词:物联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朱凯

摘要:近年来,物联网产业在我国迅速发展,加快相关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学科体系的建设显得尤为紧迫。我校依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部署,在对物联网及相关产业就业市场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开设了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该文结合物联网行业发展现状,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设计和课程体系构建等几个方面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物联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职业实践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36-8742-02

1 行业发展现状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含义是:将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激光扫描器、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与互联网连接起来,从而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

物联网的概念最初在1999年提出,当时在中国,其被称为传感网,并在工业控制、自动化等众多领域建立了一些适用的网络。2005年,在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国际电信联盟(ITU)正式提出“物联网”的概念,真正意义上的物联网时代到来了,在人类通信世界中,从人与人的连接扩展到物与物之间的连接。2009年1月,IBM首席执行官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同年9月美国将物联网技术确立为振兴经济的关键战略,相继实施“智能电网”、“智慧地球”等计划。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视察无锡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时,曾发表重要讲话,表示中国要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广阔,目前,中国政府正在以巨大实施决心、宏观控制和配套资金对必要的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建设,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安防、公共安全等领域的示范应用在一些省、市已初步展开。在2012年,国内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比2011年上涨38.6%,达到3650亿元,预计到2015年,其规模将超越7000亿元。

2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正在全世界如火如荼的展开,产业规模的高速扩张背景下,必然存在着巨大的人才需求量。我院作为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在依据国家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部署,以及对《山东省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就物联网极其相关产业的就业市场进行调研,于2012年开设了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确立了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工学结合办学模式,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具有良好道德、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创新精神,掌握物联网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具备物联网组建、管理、维护、应用,物联网设备营销与技术支持等能力,能在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的各相关领域中从事物联网专业的产品生产、技术服务、工程建设、网络管理、网络维护及方案设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人人才。

3 人才培养模式设计

3.1 “行动导向、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

为实现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提出了“行动导向、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职业能力为主线,进行行动导向的课程开发,实现专业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能力、专业技能、可持续学习能力和符合企业需求的物联网专业人才。

课程的设置,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分别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一体化教学、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项目和学习情境的设立、师资队伍的建设、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教学评价等过程,均通过校企合作来共同完成。

3.2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确保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前提条件。由于物联网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型交叉学科,涉及计算机、电子、测控、通信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教学团队的成员要能够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协同进行专业建设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实施。我院物联网专业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1) 师资培训:根据师资实际情况,制定专业师资队伍培训计划,每年安排专业教师参加学术交流、课程研讨及各类新技术培训,学习国内外先进直叫理论和先进网络技术并应用到课程教学中。2) 顶岗实践:组织教师分期分批地参加校内生产性实训锻炼、企业挂职锻炼和顶岗实践,使教师熟悉生产流程、工艺要求和车间管理制度,提高实践能力,在实践中解决理论教学中的困惑。3) 人才引进:以更加开发的姿态和灵活的方式,吸引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到部分教学的过程中,充实兼职教师资源库的人才储备。

3.3 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实践课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环节,而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直接关乎着实践课开展的效果。根据物联网技术行业发展和职业岗位工作的需求,以真实项目为教学情境 ,逐步建设与完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在我院原有电工电子实训室、传感器实训室、计算机网络实训室、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训室,通信技术实训室的基础上,增设RFID系统开发实训室、无线网络实训室、物联网综合应用实训室等,用以满足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应课程项目的实践教学及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满足就业岗位的需求。

4 课程体系构建

本专业通过对物联网行业企业的需求进行调研,明确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确立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校企合作为途径,会同企业专家针对岗位(群)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确立了工作任务,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职业能力分析,归纳出行动领域,再转换为学习领域,完成面向工作岗位的课程体系建设。物联网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如表1所示。

表1 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序号\&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对应课程\&1\&物联网工程施工组织及实施endprint

\&综合布线与弱电工程施工

点对点、星型传感网组建

物联网组建\&物联网应用技术导论

物联网规划与系统集成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物联网通信技术与应用\&2\&网络设备配置与调试\&传感器网络平台软件使用

节点嵌入式代码烧写与调试

多网融合下网关设备的调试

智能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C语言程序设计

单片机小系统应用\&3

\&物联网应用及应用系统的管理、维护\&界面设计与制作

应用系统建立、维护、更新

应用系统的安全管理\&RFID技术与应用

物联网系统集成技术

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

物联网产品管理与维护\&4\&物联网设备营销、售后服务、技术支持\&熟悉物联网设备性能和用途

一定的沟通、协调能力\&物联网产品管理与维护

市场营销

社交与礼仪\&]

5 职业实践活动设计

本专业充分利用校内生产性教学工程、校外实习基地开展“识岗、跟岗、顶岗”职业实践活动。其中识岗安排在第一、二学期,一方面由专业带头人进行专业教育,是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定位、明确学习目标;另一方面聘请企业专家来校讲座,宣讲企业的组织管理模式、岗位技术要求、企业文化、用人要求等,使学生加深对企业、岗位的了解,提早进行职业发展规划。跟岗安排在第三、四、五学期,通过跟岗职业实践,使学生在工作中学习、了解企业的运作流程,理解企业文化,学习企业的管理规范,掌握物联网应用技术不同岗位的职业要求。顶岗安排在第六学期,采用顶岗的形式实现从学生到企业员工身份的转本,实现从学习到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6 结束语

学院申报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经教育部批准,于2012年首批招生,学院高度重视物联网专业的建设, 先后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相关专业培训,组建了物联网综合实训室,曾在山东省首届物联网应用技能大赛中获得佳绩。目前,在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中,仍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实训教材的开发,师资能力的进一步提高,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化,物联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也将进一步得到优化。

参考文献:

[1] 山东省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EB/OL].[2012-12-05].

http://wenku.baidu.com/view/be9d751eff00bed5b9f31d4f.html

[2] 王良民.物联网工程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5.

[3] 孙玉娣.高职院校物联网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与实施[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21).

[4] 王超.高职院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大众科技,2014(13).endprint

\&综合布线与弱电工程施工

点对点、星型传感网组建

物联网组建\&物联网应用技术导论

物联网规划与系统集成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物联网通信技术与应用\&2\&网络设备配置与调试\&传感器网络平台软件使用

节点嵌入式代码烧写与调试

多网融合下网关设备的调试

智能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C语言程序设计

单片机小系统应用\&3

\&物联网应用及应用系统的管理、维护\&界面设计与制作

应用系统建立、维护、更新

应用系统的安全管理\&RFID技术与应用

物联网系统集成技术

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

物联网产品管理与维护\&4\&物联网设备营销、售后服务、技术支持\&熟悉物联网设备性能和用途

一定的沟通、协调能力\&物联网产品管理与维护

市场营销

社交与礼仪\&]

5 职业实践活动设计

本专业充分利用校内生产性教学工程、校外实习基地开展“识岗、跟岗、顶岗”职业实践活动。其中识岗安排在第一、二学期,一方面由专业带头人进行专业教育,是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定位、明确学习目标;另一方面聘请企业专家来校讲座,宣讲企业的组织管理模式、岗位技术要求、企业文化、用人要求等,使学生加深对企业、岗位的了解,提早进行职业发展规划。跟岗安排在第三、四、五学期,通过跟岗职业实践,使学生在工作中学习、了解企业的运作流程,理解企业文化,学习企业的管理规范,掌握物联网应用技术不同岗位的职业要求。顶岗安排在第六学期,采用顶岗的形式实现从学生到企业员工身份的转本,实现从学习到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6 结束语

学院申报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经教育部批准,于2012年首批招生,学院高度重视物联网专业的建设, 先后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相关专业培训,组建了物联网综合实训室,曾在山东省首届物联网应用技能大赛中获得佳绩。目前,在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中,仍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实训教材的开发,师资能力的进一步提高,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化,物联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也将进一步得到优化。

参考文献:

[1] 山东省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EB/OL].[2012-12-05].

http://wenku.baidu.com/view/be9d751eff00bed5b9f31d4f.html

[2] 王良民.物联网工程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5.

[3] 孙玉娣.高职院校物联网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与实施[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21).

[4] 王超.高职院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大众科技,2014(13).endprint

\&综合布线与弱电工程施工

点对点、星型传感网组建

物联网组建\&物联网应用技术导论

物联网规划与系统集成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物联网通信技术与应用\&2\&网络设备配置与调试\&传感器网络平台软件使用

节点嵌入式代码烧写与调试

多网融合下网关设备的调试

智能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C语言程序设计

单片机小系统应用\&3

\&物联网应用及应用系统的管理、维护\&界面设计与制作

应用系统建立、维护、更新

应用系统的安全管理\&RFID技术与应用

物联网系统集成技术

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

物联网产品管理与维护\&4\&物联网设备营销、售后服务、技术支持\&熟悉物联网设备性能和用途

一定的沟通、协调能力\&物联网产品管理与维护

市场营销

社交与礼仪\&]

5 职业实践活动设计

本专业充分利用校内生产性教学工程、校外实习基地开展“识岗、跟岗、顶岗”职业实践活动。其中识岗安排在第一、二学期,一方面由专业带头人进行专业教育,是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定位、明确学习目标;另一方面聘请企业专家来校讲座,宣讲企业的组织管理模式、岗位技术要求、企业文化、用人要求等,使学生加深对企业、岗位的了解,提早进行职业发展规划。跟岗安排在第三、四、五学期,通过跟岗职业实践,使学生在工作中学习、了解企业的运作流程,理解企业文化,学习企业的管理规范,掌握物联网应用技术不同岗位的职业要求。顶岗安排在第六学期,采用顶岗的形式实现从学生到企业员工身份的转本,实现从学习到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6 结束语

学院申报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经教育部批准,于2012年首批招生,学院高度重视物联网专业的建设, 先后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相关专业培训,组建了物联网综合实训室,曾在山东省首届物联网应用技能大赛中获得佳绩。目前,在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中,仍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实训教材的开发,师资能力的进一步提高,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化,物联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也将进一步得到优化。

参考文献:

[1] 山东省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EB/OL].[2012-12-05].

http://wenku.baidu.com/view/be9d751eff00bed5b9f31d4f.html

[2] 王良民.物联网工程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5.

[3] 孙玉娣.高职院校物联网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与实施[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21).

[4] 王超.高职院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大众科技,2014(13).endprint

猜你喜欢

物联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中国或成“物联网”领军者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