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探讨

2015-01-20聂莉君

经济师 2014年12期
关键词:军训协作毕业生

●聂莉君

关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探讨

●聂莉君

为了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率,同时保证就业质量,使学生为用人单位所欢迎,文章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专业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以及磨练学生吃苦耐劳的作风等方面进行讨论,探讨了提高高职学生的整体职业素质的途径。

高职学生 职业素养 任岗实习

我国从1999年开始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高校就读人数每年约增60万名大学生。目前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居世界第一的中国,毕业生就业已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随着企业挑选人才从看“学历”到看“学力”的转变,本科毕业生遭遇求职瓶颈的时候,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却越来越高。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的用人观的改变对高职教育起到了很重要的推进作用,加之高职学生的动手能力强,专业对口,薪酬待遇要求相对较低,所以很多用人单位都比较青睐高职毕业生。于是,很多高职院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但从办学的长远目标来看,从教育的任务来看,高职院校在提高学生就业率的同时要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即在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同时也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笔者结合10多年的高职教育经验,结合所在高职院校的培养方针从以下两个方面浅谈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一、通过专业介绍和任岗实习,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专业,并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专业

高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学生生源上。高职学生的生源一部分来自于高考成绩较差的高中毕业生,这些学生在高中阶段大部分都是属于教师、同学容易忽略的对象,加之学习基础差,进入高职教育后,学习专业课程存在不少困难。因此学生热情不高,抱着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心态。高职生的另一部分生源主要来自于成教较好的“三校生”(中专生、职高生、技校生),由于他们在中等教育阶段就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加上学习较扎实,因此在进入高职教育后,这些学生中有部分往往比较轻浮,认为自己在三年中职教育阶段,对专业已十分了解。但高职教育毕竟不同于中职教育,在培养层次和培养目标上明显不同。所以这部分学生还是不能准确理解高职教育中的专业培养目标和方向。除了上面提到的那两类学生在高职教育中缺乏对专业的正确认识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无论是哪种生源的学生,被录取的专业也许不是自己所喜欢的,可能是被家人和老师所强迫的;或者是被社会上的“热门专业”所诱惑而填报的;或者是根据自己对专业字面意思的理解来选择的,总之是在不完全了解专业的情况下填报的。在进入高职教育的学习中,他们发现该专业与自己的爱好、特长、职业理想等相差甚远,结果出现了“入错行”的情况,于是学习热情降低,学习态度十分消极。

针对高职学生特别是刚入校的新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缺乏了解,而高职学生毕业后将直接服务于各个行业一线岗位的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对职业前景和职业岗位进行分析,明确职业岗位的特点,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并根据职业目标和现实以及未来社会的要求进行职业素质分析和专业能力分解,面向职业群进行准确定位,制定出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从而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培养高职业素质的自觉性,有针对性地、不间断地进行系统的职业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要做到这点,完全指望刚入学的高职新生自己主动去认识是不可能的,这时学校就很有必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所填报的专业。这种专业介绍几乎在所有的高校的新生入学教育中是一项必要内容,但这种专业介绍在大部分院校的做法通常是:由各系部或专业教研室召开专业介绍大会,会上将由专业专人或者学科带头人详细介绍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开设的专干专业课程,就业前景以及适合哪些学生就读等内容,但这样做的效果并不显著。再加上很多学校考虑到专业的录取率和开设的专业班级数,往往只进行专业介绍,而忽略了学生听完专业介绍后能否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以及所向往的职业理想去重新调整专业的需求。据访谈,很多新生听完专业介绍后对本专业以后的就业方向等仍然十分迷茫;即使能深刻认识到该专业的种种益处,但是更多的是对自己不喜欢该专业后深深的无奈。接下来的三年高职教育,这些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提升可想而知。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选择自己喜欢和适合的专业对一个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经过上面的分析,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在对新生进行详细的专业介绍时,除了要让学生对本专业有个完整、深入的感性认识外,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进行任岗实习,让学生深入到企业一线岗位上去体验本专业的职业技能、职业环境和职业要求。通过任岗实习,既可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专业以及毕业后将要从事的岗位有了清晰的理性认识,又可让学生对以后的专业学习不再盲目,提高了自身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同时也增强了理论学习的针对性,促进学生在学业上奋发进取,顽强拼搏,锲而不舍地按照自己的特长、兴趣以及职业需求来充实和完善自我,实现未来人生的职业目标。

二、注重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吃苦耐劳作风的培养

现在在校的高职学生中,独生子女颇多,而且家庭经济条件普遍较好,因此大多数高职学生在家得到长辈的百般呵护,养成了娇生惯养,好吃懒做的习惯。同时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缺少兄弟姐妹间的互帮互助,喜欢独来独往,“唯我独尊”的意识也比较浓,往往缺少团队协作精神和吃苦耐劳的作风。但当今用人单位在选拔人才时很看重学生的这些非智力方面的素质。因此,作为为社会、为企业培养合格、优秀的实用性专门人才的高职院校,应在知识能力培养的同时,把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吃苦耐劳的作风培养放在突出的位置。笔者曾经就职的一所民办高校的做法值得借鉴。该校管理系除了在平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吃苦耐劳的作风外,还有一条硬性的规定,那就是对即将离校实习的大三学生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军训。高职院校和普通高校甚至是中学对新生进行军训不足为奇,但对毕业生在就业之前进行军训的做法,据调查了解,在我国高校中还是很少的。毕业前的军训旨在让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再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磨练其吃苦耐劳的作风;其次是提高学生的竞争优势。现在有许多效益较好的大型企业,在招工后会集中对新员工进行军训,而学校把毕业生的岗前军训提前了,减少了企业的用人成本,自然也就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笔者还清晰地记得,军训后的学生虽然个个都被晒得黑黝黝的,但是其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而且在实训课的学习阶段,学生们的表现带有军人的气质,上课纪律好多了,学生间更团结友爱了,举行班级活动也一条心了。回访已毕业的学生,他们也提到毕业前的军训让他们受益匪浅,认为军训中锻炼出来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吃苦耐劳的作风让他们能更快地适应新环境、新工作,加上过硬的职业能力,让他们出入职场十分顺利。用人单位也对该系的毕业生做出了高度的评价,并希望该系能继续保持这种做法,为用人单位输送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实践证明,对毕业生进行岗前军训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磨练其吃苦耐劳的作风意义重大。

我国加入WTO后,经济结构不断调整,致使职业岗位的更换与更新不断加剧,这对求职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教育是国家重点建设的高等教育之一,它的目的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是高职院校的既定目标之一,也是社会赋予高职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高职院校要努力实现满足社会需要和高校自我发展的双重目标,培养出具有全面职业素质,受用人单位肯定的人才,从而获得社会对高职教育的高度认可。

[1]曲文涛.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研究[D].黑龙江:东北林业大学,2010

[2]师伟.关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训的方法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3(20):98

[3]杨宏.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4]马联合.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调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30):20-22

(作者单位: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511450)

(责编:若佳)

G71,F240

A

1004-4914(2014)12-204-02

猜你喜欢

军训协作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军训这件事
特殊的军训
团结协作成功易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协作
协作
可与您并肩协作的UR3
最“叛逆”的毕业生
“一锤子买卖”式军训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