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娱乐视域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与思考
2015-01-20艾楚君易亭亭
●艾楚君 易亭亭
传媒娱乐视域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与思考
●艾楚君 易亭亭
随着中国物质经济的发展,文化的表现形式呈现出多样性。全民进入大众娱乐时代已是无法回避的趋势,传媒娱乐的发展势头十分强劲。传媒娱乐是大众文化的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对喜欢接受和追捧新鲜事物的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不经意间改变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素养和行为规范,这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政教育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文章从传媒娱乐的概念阐述入手,通过伦理的角度分析当前传媒娱乐活动中所出现的“去道德化”现象及原因,并提出在传媒娱乐背景之下如何因势利导做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工作的有效途径。
传媒娱乐 大学生 社会责任 培养 思考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由此催生的人们获取信息、参与传媒互动形式的多样性和广泛性。无论我们愿意与否、意识与否,我们都已经置身于毫无时间与空间界限的传媒影响之中。社会生活的整体无时无刻都在传媒的强大力量影响之下高速运转,传媒的快速发展,娱乐也因与传媒的结合而获得了新的表现形式,娱乐活动发生了颠覆性的转型——传媒娱乐应运而生。当下的大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生事物快,热衷于传媒娱乐,他们的学习生活已经离不开传媒的参与。在这一视域下探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对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担当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传媒娱乐类型与特点分析
(一)传媒娱乐的类型
传媒娱乐是娱乐活动发展的一种新形式,它是指以各种传媒(传统纸质传媒和现代电子传媒)为载体的娱乐活动。根据传媒娱乐的内容,我们可以将传媒娱乐大致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信息型传媒娱乐活动。即以传播娱乐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传媒娱乐活动,诸如娱乐“八卦”、娱乐新闻之类。这一类传媒娱乐活动针对大学生关注娱乐圈、关注明星的需要,将娱乐圈(影、视、歌)的最新动态,以新闻、报道的方式传递给大学生,使大学生尤其是关注这方面信息的人在接触到类似信息时感受到快乐。
2.欣赏型传媒娱乐活动。即以依靠人类的视觉、听觉和触觉来进行一定的审美活动为内容的传媒娱乐,例如,观赏网络电视、在线欣赏音乐。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通过对信息的认识及整合,提取到一种精神感受性的享受。在这种传媒娱乐的交流方式中,无论是信息传播者还是信息受传者,都可以把自己投入到审美乐趣中去,获得完善。
3.参与型传媒娱乐活动。这一类传媒娱乐活动必须要完全借助于传播设施,无论对于传媒娱乐信息发出者,还是对于传媒娱乐信息参与者,更或是传媒娱乐信息接受者,这一类活动是大学生普遍使用的传媒方式,缺少了大学生的参与,传媒娱乐将失去应有的娱乐氛围和意义。网络游戏是这类传媒娱乐的典型代表。传统的象棋、围棋一般应当由两人面对面地来进行,而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一个人也同样能够下棋。同时,电影、广播、电视、手机设备也成为了传媒娱乐活动中最受欢迎的选择,各种网聊和网游成为许多年轻人选择的一种娱乐方式。
4.竞技型传媒娱乐活动。这一类型的传媒娱乐主要以各种比赛、赛事为内容,它依托的传媒载体主要是互联网和电视,传播内容最显著的表现则是选秀活动和体育赛事,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中央五台的“城市之间”等等,就属于此类传媒娱乐。而这类娱乐活动尤其为电视台所热衷。
(二)传媒娱乐的特点
由于传媒娱乐是娱乐传媒的结合,因此相较于一般的娱乐,传媒娱乐显现出以下特点:
1.覆盖面大。传媒既然以传播信息为主要任务,就一定具有一定的覆盖面;其覆盖面越广,其作用越强。而现代社会中随着电视、网络、手机等的普及,以之为载体的娱乐也有了大范围传播的可能。例如,卫星电视的诞生极大地提高了广播电视的覆盖率,2008年6月9日,“中星九号”广播电视直播卫星在西昌成功发射,它的投入使用使中国广播电视的覆盖率达到了98%以上,许多偏远地区的收视困难得以解决。近年来网络的发展速度也是十分惊人,至2011年,全球互联网用户总数已达21亿,中国互联网用户达4.85亿,普及率高达36.3%;全球活跃移动宽带用户总数达12亿,移动用户数量估计达到了59亿。借助于现代传媒的广泛覆盖率,传媒娱乐于是得以覆盖更为广泛的大学生群体。
2.影响力强。娱乐与传媒的结合可以说是强强联合。娱乐因传媒而获得了更为广泛和有效的传播,传媒也因娱乐而增加了客户群,这种强强联合造就的结果就是:传媒娱乐具有普通娱乐所无可比拟的影响力。据有关数据显示,2009年的“快乐女声”在全国总决赛期间的收视率为全国同时段第一,吸引了2.3亿观众;2011年其收视率仍为全国同时段第一。与此同时,它还培养了大批的“粉丝”为之造势、拉票、投票、跟帖。网络的影响力也不可小觑,据观察,网游、网聊已经成为年轻一代重要的娱乐方式。
3.流行性广。一般而言,传媒娱乐对时尚的嗅觉比较敏锐,其内容往往新颖、时尚、有趣,因而能够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同时由于传媒娱乐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因此更易于流行和推广。造就“平民明星”的各种选秀活动风靡全球;网络游戏更是在同伴朋友“今天你玩了……吗?”的提问下而迅速流行。
4.灵活度高。由互联网和电视支撑的传媒娱乐活动有别于其他类型的娱乐活动,它超越了时空的限制,使“非面对面”式的娱乐成为可能,大学生无需像传统的娱乐方式那样,亲自去竞技的现场观看比赛,参与到游戏当中去。因此,传媒娱乐的好处就是即使你无法亲身体验,也能让你看到真实的画面,享受刺激的快感。
传媒娱乐正是基于传媒的特点,使“娱乐”方式、内容和信息在大学生中得到了频繁地传递与交换,即使没有传统娱乐方式中人物双方面对面之间的互动,传媒作为载体也能够完成信息传递的活动。传媒种类众多,但与娱乐联系尤为紧密的应属电视与网络。以电视和网络为主要载体的传媒娱乐通过对色彩、面孔、声音、光缆等等技术的创新和改革将抽象的社会制度、生活体系,日常模式变成了大学生能直观感觉到的画面。传媒娱乐增加了大学生社会互相交往的方式和机会,以全新的传播手段将传统的娱乐方式带入到新的世界。现代传媒给娱乐注入了时代意义和新的内涵,现代传媒给娱乐带来了新的方式和变化,它是娱乐的载体和工具,而娱乐又是现代传媒的传播内容和信息。
二、传媒娱乐中“去道德化”倾向
(一)忽视价值导向
首先,传媒娱乐作为道德文化、价值观念传播的重要阵地,需要讲究品位和格调,如果传媒娱乐在以名人作秀、娱乐恶搞、八卦新闻,电视选秀为主要内容的同时,缺乏一定的限度和节制,就会丧失严肃性。然而,当前一些传媒娱乐以渲染犯罪细节、臆想无中生有、描写苦中作乐、调侃悲情故事、颠覆历史传说来迎合大学生的口味,赤裸裸地将色情、恐怖、迷信、血腥场面展现在观众面前,达到一种所谓“轰动效应”,导致整个传媒娱乐严肃性的丧失。许多传媒娱乐并没有展现出真、善、美的统一,反而体现出的是假、恶、丑。各式各样的选拔节目,给整个社会营造的是一种“求名利”、“求时尚”的氛围,深深地刺激到了主流价值观持有者的思想,拜金女、艳照门、富二代、伪娘、绵羊音等等前卫价值观又是引出价值观讨论的一大要素。其次,当代一些传媒娱乐正以一种琐碎的、暂时的、表面的、缺乏思想深度的娱乐内容横扫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喜爱上传媒娱乐,甚至沉溺于传媒娱乐而变得萎靡不振、不思进取,这一点尤其表现在青少年一代身上。青少年接受能力强,对传媒又有着特别的喜好,因此容易沉迷于传媒娱乐,享受纯娱乐式的传媒活动,而这极易磨平青少年的斗志。
(二)误入“价值无涉”
美国文化研究学者麦克唐纳指出:“大众传媒就是尽一切办法让大伙儿高兴。”大家以一种参与者的态度来审视娱乐,并不会去刻意在乎娱乐品质的好坏,因此传媒娱乐导向整个社会陷入“道德模糊”的泥潭,试图使传媒娱乐处于“价值无涉”的境地,这种纯娱乐的方式就是提供诱惑、趣味、挑逗性使人获得轻松,纯粹地展示传媒娱乐所带来的快感。韦伯提出的价值无涉这一概念曾遭到了学术界很多批判的观点,因为韦伯认为科学研究只采用逻辑判断,而不使用任何的价值判断,也就是说,只要客观地说明“事实是什么”即可,无涉价值概念与中国历来传统思想“文以载道”、“文以贯道”相冲突,古人所说的“道”是指仁义道德和伦理纲常,换句话说就是指当今社会的人类良心和社会责任感。传媒娱乐自身就具有感性欲望和个人情感的原因,一旦失去推行教化、寓教于民的道德价值的行为,就会侵犯大学生“价值有涉”的权利。
(三)缺乏人文精神
当今很大一部分传媒娱乐活动狭隘地强调娱乐的功能,甚至走向“娱乐”的极端。为了迎合大学生的口味,逐渐“虚荣化”、“庸俗化”,降低传媒娱乐的质量和品味,大部分传媒娱乐所表现出来的就是一个“俗”字,俗到可以愚弄新闻、捕风捉影、胡乱编造、讥讽挖苦、情感冷漠等等,而这恰恰是对人的尊严、权利的践踏。
人文精神体现的是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要素之一,而传媒娱乐有责任以及义务向大学生宣传,关注人以及社会的完善。所以,人文关怀要素在传媒娱乐中强调的是应该如何完成人的个性解放、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
传媒娱乐缺乏人文精神的另一表现为践踏人的尊严。用直白的词语和直接的表达来说就是个人隐私被用来娱乐他人。未经当事人允许,随意泄露当事人的日记和照相簿,并且将其在网络中疯狂上传与转载的事件时有发生,以不可遏制的势头来暴露他人隐私而取乐的行为得到了大多数民众的默认。缺乏人文精神的传媒娱乐正是以这种极端地获取娱乐资料、片面地传播娱乐信息为前提吸引大学生的喜爱,试问传媒娱乐又何来的资格反过来要求广大大学生对传媒娱乐的尊严进行维护和尊重呢?
(四)偏移价值取向
传媒娱乐以文字、图像、音乐表达着特定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但是如果传媒娱乐受到过多感性欲望的支配,而忽视道德的引领,那么在它的影响之下,久而久之,一些大学生将会丧失理性思考和信仰追求。大学生只是“在乐着”,行尸走肉般地“乐着”,但至于为什么乐?是否值得乐?在“乐”中我有何收获?对于这些问题,大学生是不会去思考的。于是,人成为了仅仅受自己感性欲望、低级趣味支配的、缺乏信仰追求的人。娱乐事实,娱乐民众,娱乐大学生的灵魂和信仰。当主流媒体上某某哥、某某姐代替了榜样的位置,当“给力、雄起”成为了大学生鼓励用词,难怪一些大学生的灵魂会越发空虚、寂寞。诚信的缺失,信息的泄露等等让传媒娱乐活动陷入了一个又一个的指责和拷问中,这类传媒娱乐活动给大学生带去的是怎样的价值概念和价值标准?当今社会中,大学生互相之间缺少信任、责任感和公共精神,传媒娱乐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它是以自己的真实行为在“教导”大学生不惜一切代价争取地位和影响。
三、在传媒娱乐中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
传媒娱乐由于其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的特点,迎合了大学生休闲娱乐时间碎片化的需求。同时,刺激信息大量地出现,震撼着大学生的感性经验。娱乐品质的“三俗”———庸俗、低俗、媚俗,这对于身处传媒娱乐包围之中的大学生生活在“虚拟化生活方式”之中,会对他们的学习、生活、行为、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消极的影响,给大学生带来了思想道德层面的积极影响和严峻挑战。传媒娱乐一方面使大学生丰富了课余生活,开拓了眼界,增强了民主、平等的意识;另一方面,对大学生道德自律、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提出了挑战。如何主动占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如何从传媒娱乐中寻找到所遮蔽的文化认知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如何引导大学生理性对待传媒娱乐,如何守住娱乐的伦理底线,如何坚守文化品格,培养社会责任感,成为一个具有重要价值的课题。
(一)创新道德教育指导理念和方式,实现虚拟与现实结合育人
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80后、90后、00后的需求,以QQ、微博、微信、博客、3G手机网络、即时通讯软件等为代表的“第五媒体”平台已经逐渐进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中,从“线下”搬到了“线上”。高校应该在适应传媒娱乐方式基础上,恰当地为大学生提供现实实践活动的可能性。高校在传媒娱乐中创设的虚拟与现实并存的环境下,创新道德教育理念,树立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整体育人。以现实——“一元”为主导,传媒娱乐线上——“多元”包容为指导,借助传媒娱乐的平台、发挥传媒娱乐的道德价值,引导大学生健康地、符合道德地娱乐的目的。
(二)创新传媒娱乐环境下道德教育内容,实现大学生社会责任认知的获得
启动在传媒娱乐环境下,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主要内容的道德大讲堂,使之成为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同时,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注重大学生德性与德行的统一,道德选择教育,这对于提升学生整体道德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使道德内容能够寓教于文、寓教于乐,把握教育内容与活动形式的关系,找出最佳结合点,把道德教育寓于娱乐活动之中,寓思想性于知识性、趣味性之中,使活动有形、有情、有趣、有理、有声。
(三)创新道德教育模式,实现大学生社会责任情感的渗透
目前,大多数高校道德教育中注重的是道德认知教育,对于情感体验和道德情感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并没有进行深入的展开研究和实践。大学生道德情感发展的特点及其教育现状给社会责任感教育提供了空间,社会责任感教育是大学道德教育中最主要的内容之一,围绕对大学生在传媒娱乐的过程中进行道德情感教育,是具有重要性和迫切性。高校在实施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引导大学生发展美好的、积极的情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大学生在传媒娱乐的过程中能够独立思考、理性判断社会的各种现象,帮助大学生发展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同时,学校应根据媒体环境的变化,建立学校、社会、家长、大学生四位一体的与新媒体相结合的立体教育模式和四方线上互动的多方位教育模式,从多个角度把握学生情感的对象与目标,学校、社会、家长、大学生四位一体的模式与高校进行的道德情感教育实践操作相对应,全方位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
(四)创新道德教育的途径,实现大学生社会责任意志的形成
大学生道德社会化在现实生活中体现出的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社会实践是道德实践的有效载体,是促进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道德教育的方法、途径、形式的创新,要充分运用传媒娱乐这一形的推手,创新德育方法。高校在传媒娱乐活动中正确地找到娱乐与道德教育的契合点,这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奉献社会、锻炼意志、培养品格以及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传媒娱乐的优势,在大学生中有效开展自主性思想政治教育、选择性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参与性思想政治教育一步步形成大学生责任意志的生成结构。
(五)创新道德教育的评价机制,实现大学生社会责任行为的体现
大学生通过参与各种传媒娱乐活动的互动,使大学生社会情感在某一个传媒平台上有所体现。传媒娱乐环境下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评价机制体现的是大学生在社会、学校、家庭、大学生四级联动的社会责任行为的有效判定。道德教育的评价机制从高校管理和教育层面来说,实则是指激励机制。通过对大学生在传媒娱乐活动中道德教育的评价,能够激励大学生学习身边先进,弘扬社会正气,惩治不良行为,为营造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校园风气奠定了基础,可以有效地促进大学生道德社会化教育,实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与建立。
[1]数据来源:瑞典互联网市场研究公司RoyalPingdom发布的关于2011年全球互联网产业发展状况报告.见:《全球互联网发展报告:用户21亿SNS账户24亿》,中文业界资讯站,2012.1.18.网址:http://www. cnbeta.com/articles/169876.htm
[2][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赵一凡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91
[3][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吴燕莛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李骏骧.媒体娱乐无止境[J].青年记者,2008(1)下
[5][加拿大]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2000
[6]吕冬诗.论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的内在机理[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
[7]阚和庆.“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培育机制研究[J].北京教育,德育.2012.
[8]邱伟光.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与养成 [J].思想理论教育,2013.
(作者单位:长沙理工大学 湖南长沙 410000;作者简介:艾楚君,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易亭亭,硕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若佳)
G645
A
1004-4914(2014)12-0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