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美容医学最新研究与进展(十一)
2015-01-20李荟元
国外美容医学最新研究与进展(十一)
本期内容为瘢痕疙瘩防治的最新进展,提要:①冷冻剂瘢痕组织内注射与冷冻剂与病损区外接触疗法的比较性临床及组织学研究;②在病损组织内注入冷冻剂治疗瘢痕疙瘩前瞻性研究;③病变组织内注射博莱霉素治疗有色人种的瘢痕疙瘩;④Nd:YAG激光治疗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102例分析;⑤用激光辅以局部激素注射治疗瘢痕疙瘩23例;⑥在瘢痕疙瘩治疗中病损区注射肉毒毒素A有注射皮质激素同样的疗效而且有更好的耐受性:随机对照性研究;⑦病损内注射5-FU治疗瘢痕疙瘩资料系统复习。
瘢痕疙瘩;冷冻剂;接触疗法;有色人种;Nd:YAG激光;增生性瘢痕;肉毒毒素
整形美容
1 冷冻剂瘢痕组织内注射与冷冻剂与病损区外接触疗法的比较性临床及组织学研究
冷冻剂治疗瘢痕疙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冷冻剂治疗瘢痕疙瘩后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的情况还不甚了解。
对23名患者66处的瘢痕疙瘩病变,分别采用接触性冷冻法和注入性冷冻法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检查,查VEGF、tenascin C(替拿素C)。
结果:病损内注入冷冻剂后疗效好于接触性疗法,其优良率分别为87%与60%(P<0.05)。开头两次注入式治疗获得病变变平率分别为61.3%和22.9%。与接触疗法比,其副作用也少。两种方法采用后,病变组织内的VEGF和tenascin C的表达均下调。
结论:冷冻剂瘢痕组织内注射与冷冻剂与病损区外接触疗法,对瘢痕疙瘩治疗都有较好的疗效,但注入式效果优于外接触式。其作用是通过调节病损内的VEGF和tenascin C的表达而发挥效应的。
[摘译自Int J Dermatol,2015,54:468-475]
2 在病损组织内注入冷冻剂治疗瘢痕疙瘩前瞻性研究
瘢痕疙瘩的治疗仍是一个难度很大的课题。将冷冻剂注入瘢痕疙瘩组织内或与瘢痕疙瘩表面接触的冷冻疗法已有报道。但多为在白色人群中治疗的资料,在有色人群中的相关资料则很少。本文选用各种肤色,包括按Fitzpatrick皮肤分型为Ⅰ~VⅠ型的多种肤色的人群进行冷冻治疗并前瞻性地分析效果。
27名对象的29处瘢痕疙瘩,用一种“CryoShape”设备将液氮注入瘢痕疙瘩组织内,经1年随诊,瘢痕疙瘩的体积平均减少63%(16%~100%)(P<0.001)。有7例治疗后复发(24%)。12个月后,因治疗引发的肤色色素脱失的恢复率为69%。经医师与患者共同评价,瘢痕疙瘩疗效明显,疼痛、瘙痒减轻。按肤色分型,深色人群——黑人治疗后脱色情状较重。
结论:冷冻剂注入瘢痕疙瘩病损内,是一种有一定疗效的方法,主要表现为病变缩小,疼痛、瘙痒症状减轻。但在某些患者中病变并未完全消退,并有一定的复发率,而且治疗引起肤色深者的色素脱失还未能避免。
[摘译自Plast reconstr Surg,2015,135:580-589]
3 病变组织内注射博莱霉素治疗有色人种的瘢痕疙瘩
皮质激素治疗病理性瘢痕已是很常用的方法,但有一定副作用,如引起组织萎缩等。博莱霉素注射于病区治疗瘢痕是一种改进,已有广泛的报道。本文作者对这两种药物治疗有色人种的病理瘢痕效果进行了对比观察。
选择26名Fitzpatrick皮肤分型为ⅠⅠⅠ~V型的瘢痕疙瘩或增生性瘢痕的对象,随机分为两个治疗组:A组,病损内注射皮质激素,10mg/ml每月一次,B组病区注入博莱霉素,1mg/ml,两组均接受3个月治疗。效果应用POSAS(Patient and Observer Scars Assessment Scale)、患者满意度、图像分析和超声图像等进行评价。有2例还进行了血中博莱霉素含量的检测。
结果:两个组均有一半患者治疗后效果优良,图像显示结果两组无明显差异,博莱霉素在血中的含量非常低。博莱霉素病损区注射对治疗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是有效的,治疗组未出现皮肤萎缩,但最大的副作用是引起色素沉着,特别肤色深的人群。
[摘译自J Cosmet Dermatol,2015,14:83-90]
4 Nd:YAG激光治疗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102例分析
来自102例日本的瘢痕疙瘩(K)和增生性瘢痕(HS)患者,男性23人、女性79人。38人为HS、64人为K。采用长脉冲1 064nm Nd:YAG激光(钕-钇-铝石榴石激光)接触模式治疗,每3~4周一次,为期一年。
结果:结束治疗后6个月,采用日本的Workshop Scar Scale 2011,进行评价效果。平均比治疗前效果明显,无一发生恶化性改变。但有3/34(8.8%)前胸K对治疗无反应。停止激光治疗后的复发率:腹部HS1个(4%)、前胸K18处(52.9%)、上臂K5处(35.7%)、肩部K4处(25%)。
结论:增生性瘢痕对1 064nm Nd:YAG激光治疗的效果优于瘢痕疙瘩。瘢痕疙瘩治疗后的复发率较高。
[摘译自Plast Reconstr Surg Glob O pen,2015,2:e272-274]
5 用激光辅以局部激素注射治疗瘢痕疙瘩23例
2010-2012年对23名对一线治疗阻抗的瘢痕疙瘩患者,采用2 940nm铒点阵激光进行剥脱式治疗,然后局部用倍他米松乳剂,2次/d,外加透明性封闭性敷料。
结果:平均有改善效果者为50%(43%~84%)。随诊8个月(3~18个月),有8例(22%)复发。激光治疗有助于治疗药物进入病变组织内,以充分发挥药效。
[摘译自Dermatol Ther,2015,28:74-78]
6 在瘢痕疙瘩治疗中病损区注射肉毒毒素A有注射皮质激素同样的疗效而且有更好的耐受性:随机对照性研究
为比较肉毒毒素A(BTA)在K治疗中与皮质激素的效果,选24名K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每4周接受一次皮质激素注射,共6次;B组每8周注射BTA 5ⅠU/cm3共3次。
结果:治疗后,两组K体积均有明显缩小,A组缩小率为82.7%、B组为79.2%;K的高度和红色减轻度两组无差异;患者主观感觉好转B组更显著、A组有3例出现皮肤萎缩和毛细血管扩张。
结论:采用肉毒毒素A注射于瘢痕疙瘩内的疗法效果良好,副作用较少。
[摘译自Cosmet Dermatol,2015,24:132-135]
7 病损内注射5-FU治疗瘢痕疙瘩资料系统复习
1990年5-FU开始在K治疗中应用,但对其效果仍无定论。作者在2014年9月10日查询的检索资料,用5-FU&K为关键词,查出单用或与激素合用病例482例,证实它有效率为45%~96%,但与激素联合者效果优于单用。
[摘译自Acta Derm Venereol,2015,2:143-145][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整形医院全军整形外科研究所李荟元摘译]
R-33
A
1008-6455(2015)21-008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