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联合热敷治疗胺碘酮所致Ⅱ级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2015-01-19梁艳张秀俊金志迎张全兴司延晨

河北医药 2015年24期
关键词:磺酸乳膏静脉炎

梁艳 张秀俊 金志迎 张全兴 司延晨

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联合热敷治疗胺碘酮所致Ⅱ级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梁艳 张秀俊 金志迎 张全兴 司延晨

目的 观察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联合热敷治疗胺碘酮所致Ⅱ级静脉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2月外周静脉泵入胺碘酮所致的Ⅱ级静脉炎患者102例,随机分为3组,联合组34例,多磺酸粘多糖组34例,热敷组34例。对比观察3组疗效。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为100%,多磺酸粘多糖组为82.3% ,热敷组为52.9%,三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联合热敷治疗胺碘酮所致Ⅱ级静脉炎疗效确切,优于传统疗法,值得临床推广。

多磺酸粘多糖乳膏;热敷;胺碘酮;Ⅱ级静脉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3年3月至2015年2月心律失常且应用外周静脉微量泵泵人胺碘酮引起Ⅱ级静脉炎的住院患者102例,根据患者发生静脉炎的先后顺序,按随机序列表,第一位患者进入联合组,第二位患者进入多磺酸粘多糖组,第三位患者进入热敷组,依此类推。联合组34例,男19例,女15例;平均年龄54.6岁;多磺酸粘多糖组34例,男16例,女18例;平均年龄56.8岁;热敷组34例,男17例,女17例;平均年龄55.3岁。严格选择入组患者,其他药物引起的化学性静脉炎及其他原因造成的机械性静脉炎、感染性静脉炎不纳入此次研究范围。

1.2 静脉炎判定 根据美国静脉输液学会(INS)静脉炎分级标准[2],0级:没有症状;Ⅰ级:输液部位发红,有或不伴疼痛;Ⅱ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Ⅲ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样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静脉;(注:由于临床中胺碘酮所致Ⅲ级静脉炎样本较少,此次研究只观察所用方法对Ⅱ级静脉炎的治疗效果)。3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静脉炎分级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3组患者基本资料 n=34,例

1.3 方法 喜疗妥组:在静脉炎区域中心挤出多磺酸粘多糖乳膏0.5~1.0 g/次,沿静脉炎血管的走势方向均匀外涂于患处,范围超过病变2 cm,再以螺旋式的手法轻轻局部按摩涂药部位2 min,待药物充分吸收,每日4次。热敷组:将装有1/3热水(水温40~50℃)的热水袋(热水袋外可裹上毛巾)放于患处,以患者感到温热为宜,切忌有烫、痛感;为防止产生继发效应[3],热敷30 min,间隔 1 h 后再热敷 30 min,每日 4次。联合组:按上述方法涂抹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后,在静脉炎区域包裹保鲜膜,再配合热敷,方法同上。

1.4 疗效判定 显效:经过3 d治疗,局部组织红肿消退,疼痛感消失,沿静脉走向红线变浅,静脉弹性恢复。有效:经过5 d治疗,局部组织红肿消退,疼痛感消失。无效:经过7 d治疗,静脉炎未见好转。每天观察记录静脉炎恢复情况,7天后,对3组总有效率、红肿消退时间、疼痛消退时间及静脉弹性恢复时间进行评价。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4.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静脉炎经治疗后疗效比较 联合组效果优于多磺酸粘多糖组及热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 2。

表2 3组静脉炎临床疗效比较 n=34,例(%)

2.2 3组患者治疗效果时间比较 联合组红肿消退时间、疼痛消退时间及静脉弹性恢复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O5)。见表3。

表3 3组患者治疗效果时间比较d,±s

表3 3组患者治疗效果时间比较d,±s

注:与联合组比较,*P <0.05

组别 红肿消退时间 疼痛消退时间 静脉弹性恢复时间联合组0.9 ±0.3 1.7 ±0.4 2.8 ±0.2多磺酸粘多糖组 2.4 ±0.2* 3.3 ±0.3* 4.2 ±0.6*热敷组 4.6 ±0.5* 5.8 ±0.2* 6.5 ±0.4*

3 讨论

3.1 静脉炎是由于静脉内壁受到高浓度高刺激性药物、材质差导管、感染等不同因素的刺激,导致静脉壁发生炎症反应,静脉局部红、肿、热、痛,重者局部静脉呈条索状、甚至出现硬结的炎性改变。按其病因可分为化学性静脉炎、细菌性静脉炎、机械性静脉炎和血栓性静脉炎[4]。化学性静脉炎的发生与刺激性药物进入血管后刺激血管壁、血管内皮缺血、缺氧导致血管炎症反应有关;同时高渗透性、高刺激性药液刺激血管内膜,使血管通透性升高,药液外渗或渗出到血管外造成组织炎症或坏死。胺碘酮所致静脉炎属于化学性静脉炎。

3.2 胺碘酮导致静脉炎的原因 临床上胺碘酮引起静脉炎的原因很多,主要有:(1)药物因素:血液的pH值为7.4,输入的药物无论为强酸或强碱,都会影响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和功能,胺碘酮的pH值偏低,为酸性2.5~4.0,其对血管的刺激性大,易损伤血管内膜;胺碘酮的有效成分是碘,碘对血管的刺激性较大[5]。(2)医源性因素:一方面,部分医护人员对胺碘酮易造成静脉损伤认识不足,使用浓度较高;另一方面,临床工作中护士巡视病房不及时或未密切观察穿刺部位皮肤血管情况及微量泵工作状态,药液发生渗出或外渗时没有及时发现,或早期发现后未给予及时处理;此外,拔针不规范(拔针前未用生理盐水20 ml冲管,拔针时未关闭液路,拔针后仅按压皮肤穿刺点,未按压血管穿刺点,不能有效防止药液外渗到皮下),这些因素都会引发静脉炎。(3)患者个体差异因素:老年患者静脉弹性降低、血管通透性增加是造成外渗的另一主要因素[6]。另外,多数患者对胺碘酮易造成静脉炎这一不良反应了解不充分,早期感觉疼痛时不及时向医护人员反映,静脉炎发生后不易被及时发现。

3.3 多磺酸粘多糖乳膏 多磺酸粘多糖通过作用于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长凝血时间,而具有抗血栓形成作用,其效果在使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后4~8 h内产生。另外,它通过抑制各种参与分解代谢的酶以及影响前列腺素和补体系统而具有抗炎作用。多磺酸粘多糖还能通过促进间叶细胞的合成以及恢复细胞间物质保持水分的能力从而促进结缔组织的再生。因此,本药能防止浅表血栓的形成,促进它们的吸收,阻止局部炎症的发展和加速血肿的吸收。临床应用证实该药具有抗炎、抗渗出、止痛和促进伤口愈合的药理作用,可软化血管、软化硬结、及早消除穿刺后瘀斑和血肿效果[7]。且此药温和易吸收,对皮肤无不良刺激,耐受性较好,患者易于接受。

3.4 热敷 热敷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有利于组织中毒素、废物的代谢、排出,同时血流量增加,营养物质供给增强,加速了新陈代谢,白细胞数量增加,增强了免疫能力,使机体局部的抵抗力和修复能力大大提升。因此炎症早期使用热敷,可促进炎性渗出物吸收与消散;炎症后期使用热敷,可促进白细胞释放蛋白溶解酶,使炎症局限,具有促进炎症消散和局限、减轻疼痛的作用[8]。同时能增加药物吸收的面积,利于药物更好地吸收。

3.5 涂抹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及热敷使用方法上的注意事项 涂抹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时,用棉签边涂药边以螺旋式方法局部按摩红肿处皮肤组织[9],直至药物充分吸收。这样不但可以起到活血化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而且,按摩可促进药物充分渗透到患处皮肤,达到消肿、止痛、软化硬结等去除静脉炎症状的作用,从而促进愈合。由于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具有挥发性,涂药后在其外包裹保鲜膜[10],可以减少药物挥发,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增强疗效。另外,使用热敷的过程中,要注意水温,既避免烫伤,水温下降后又要及时更换,保持适宜的温度,发挥疗效。

3.6 观察中的注意事项 临床使用胺碘酮时,要提高对这种药易造成静脉炎的重视程度,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的配置要求进行操作;加强巡视,加强责任心,尊重病人的主诉,及时发现发生的静脉炎;规范拔针,及时处理红肿局部,并密切观察患者静脉炎血管部位红肿热痛的缓解情况;做好患者相关健康教育及用药指导,使用安全“告知书”,让患者及家属充分了解胺碘酮致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及症状,及早向医护人员反馈发生静脉炎的信息,并积极配合各项治疗工作,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多磺酸粘多糖乳膏的药理作用和热敷的物理作用相联合,有效促进了胺碘酮致静脉炎的愈合,均匀涂擦喜疗妥软膏后再热敷局部血管治疗胺碘酮致Ⅱ级静脉炎效果优于单一使用喜疗妥软膏或热敷。两者联合治疗胺碘酮所致静脉炎,显效快,治愈率高,治愈时间短,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且操作简便,无任何不良反应,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疗法,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但临床工作中由于对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给予了及时治疗,发展为Ⅲ级静脉炎的样本较少,未能观察本研究所用方法对于胺碘酮所致Ⅲ级静脉炎的治疗效果,期待相关研究,以使胺碘酮所致各级静脉炎都能得到有效治疗。

1 贾若雅,程敏.胺碘酮致静脉炎的治疗研究进展.当代护士,2012,20:13-15.

2 江爱玉,叶柏青,陈雪聪,等.喜疗妥治疗胺碘酮注射液所致静脉炎的疗效观察.护理与康复,2008,7:309-310.

3 李小寒,尚少梅主编.基础护理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48.

4 庞溯摈,郭冬梅,蒙国照,等.静脉留置针对血管物理刺激与静脉炎关系的实验研究.护理研究,2003,17:502-503.

5 李婷.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防治进展.全科护理,2012,10:950-951.

6 江莎,金丽,张玉萍.盐酸胺碘酮引发静脉炎的护理研究进展.齐鲁护理杂志,2010,16:46-48.

7 王强,林萍.多磺酸粘多糖乳膏的临床应用探讨.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398.

8 李小寒,尚少梅主编.基础护理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58-259.

9 李桂美,马淑珍.湿润烧伤膏治疗输液后静脉炎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2001,7:812.

10 曹敏.喜疗妥用于盖诺引起静脉炎的护理体会.齐鲁护理杂志,2004,10:598-599.

R 473.5

A

1002-7386(2015)24-3825-03

10.3969/j.issn.1002 -7386.2015.24.051

053200 河北省冀州市医院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是临床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尤其是对于房性心律失常伴快速室性心律治疗效果确切,但由于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呈酸性,刺激性强,对人体血管组织易造成损伤,容易引发浅表静脉炎、注射部位反应,如疼痛、红斑、水肿、渗出等,严重者可导致血管硬化、蜂窝组织炎及皮肤组织坏死等,给患者带来痛苦及经济负担,并易产生医患纠纷。临床上对于胺碘酮导致静脉炎的治疗方法探索较多,但缺乏根据静脉炎的分级给予不同治疗措施的效果研究报告[1]。临床常用治疗方法有土豆片外敷、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外涂、硫酸镁湿敷等,但疗效一般。2013年起,我科采用喜辽妥联合热敷法治疗胺碘酮所致Ⅱ级静脉炎,报道如下。

2015-07-02)

猜你喜欢

磺酸乳膏静脉炎
卤米松乳膏联合维生素E乳膏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疗效分析
高渗性药物导致静脉炎的研究现状
温通活血乳膏对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TNF-α、IL-6、NF-κB表达的影响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萘替芬酮康唑乳膏配方筛选及工艺
白杨素在人小肠S9中磺酸化结合反应的代谢特性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
甲苯-4-磺酸催化高效合成尼泊金正丁酯防腐剂
多磺酸黏多糖乳膏联合超声电导仪治疗静脉炎30例
氯霉素氧化锌乳膏的制备及质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