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忠诚意识 培育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
2015-01-19文/徐承
文/徐 承
强化忠诚意识 培育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
文/徐 承
在2014年召开的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强和改进政法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政法机关是党和人民掌握的“刀把子”,公安机关就是“刀尖”和“刀刃”。公安机关应当进一步提高党对公安工作绝对领导的极端重要性认识,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中“忠诚”这一重要文化元素,强化公安民警忠诚意识,坚定公安民警政治信念,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部署要求上来,努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公安工作新局面。
一、忠诚的解读
(一)忠诚的内容解读
由古至今,忠诚便是人类道德价值的普遍取向,代表着赤胆忠心、诚实守信和矢志服从,一贯被古今中外所倡导、重视和强调,其思想内涵也是与时俱进、一脉相承。
从忠诚的对象看,如忠于理想信念,不忘崇高理想和远大追求,并将其作为强大的精神支柱和行为引导;忠于国家社稷,“苟利社稷,死生以之”、“位卑未敢忘忧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以爱国主义为内核的伦理定律;忠于族群集体,精忠岳飞、屈原投江、荆轲刺秦、苏武牧羊、魏征进谏等,强调了集体利益本位的价值原则;忠于情感追求,表现为大自然、小人事的宇宙图式下,自我反省、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和精神情趣;忠于上位个体,在尊卑、老幼、上下之间体现敬仰虔诚的文化本质,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规范。
从忠诚的方式看,如“矢志不移”,心中永葆忠诚立场,头脑坚定忠诚方向;“服务服从”,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忠诚对象的号召和要求上来,听从指挥,唯命是从;“尽心竭力”,全力以赴为忠诚对象抛头颅、洒热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永不背叛”,对忠诚对象无限崇敬和无比信赖,永做其忠实拥护者、坚定捍卫者和模范实践者,永不违背曾经对其立下的誓言。
从忠诚的类型看,如“精忠”,泛指对国家、民族无比忠诚,其贵在“精”,精于谋略、精于手段、精于处世,能注意方法、讲究技巧,忠得明白,确保忠诚实现最大价值。“愚忠”,指过于固执,缺乏变通,刻板死守或昧于事理,没有自主思想,不计后果,不衡量利弊,导致忠诚出现偏差。“伪忠”,指以自我为中心,“身在曹营心在汉”,巧于奉承,善于伪装,最终失信于民,背信变节。“亚忠”,指忠诚口号叫得响,心底认同不深;顺境中表现忠诚,逆境中有所动摇;平时表现忠诚,关键时刻犹豫;要求他人忠诚,对自己网开一面;有人监督时忠诚,独自在外时忘本;大是大非面前或能保持一致,小事小节上就会离经叛道。这些现象犹如人体的“亚健康”,看似危害不大,日久必有大患。
(二)忠诚的时代解读
忠诚是有阶级和历史范畴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时代性和职业特点。
价值观层面的阶级属性。忠诚具有等级体系,最低层次是对个体的忠诚,其次是对团体的忠诚,最高层次是对一系列价值和原则的全身心奉献。这与社会性质、政治体制有着内在的和本质的联系。由于所代表和维护的阶级利益不同,不同时期、不同社会中人的忠诚内涵有着本质的区别。如封建社会的“忠君”往往成为统治阶级标榜的价值观念和道德信条,资本主义社会的忠诚建立在金钱财富、权势地位和极端个人主义基础上,社会主义社会的忠诚则体现了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品质,表现出永不背叛、忠贞诚实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道德观层面的社会公德。在千百年文化演进中,忠诚已演变成代表和象征意志、信念、行为规范和精神面貌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操守,是广义上对行为主体和社会关系具有普适性行为规范的社会道德体系,待人接物、经世应务、立身处世都必须遵循忠诚的道德定律。从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文明的对接中,忠诚整合了美德伦理和规范伦理的精华,上升为维系家庭、社会、国家秩序的道德基石和文化符号。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当今,必须通过对忠诚的追求,形成有序、和谐的社会良性互动构架,彰显“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三)人民警察践行忠诚的内涵
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定义是“忠诚、为民、公正、廉洁”,寥寥数字,内涵丰富,意蕴深刻,四者相互联系,有机统一。
其中,为民是根本,是忠于人民的本质要求;公正是关键,是忠于法律的内在要求;廉洁是基石,是忠于事业的基本要求。在整个核心价值观体系中,忠诚处于核心和首要地位。没有忠诚,为民、公正、廉洁就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公安民警就会失去自我,公安工作就会迷失方向,公安事业就会失去保证。只有抓住忠诚这个核心,核心价值观才能抓住魂、提起纲,修炼人生品德才能把准方向、守住底线。
公安机关政治上的忠诚,建立在对党的性质、宗旨、纲领和路线的坚定信念上,是广大民警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第一素质、第一品德、第一取向,体现了人民警察对党的思想认同、感情认同、政治认同,具有鲜明政治性、强烈时代性、根本导向性和职业特殊性,是党和人民对公安机关的最高政治要求,是公安队伍永远不变的警魂。人民警察忠诚的政治本色,核心是必须忠于党的宗旨,忠于国家的发展,忠于人民的幸福,忠于法律的公平。只有践行和永葆忠诚,才能确保公安工作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体现公安队伍的政治本色、优良传统和精神风貌,为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提供坚实有力的内在根本保证,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
二、践行忠诚的具体体现
践行和永葆忠诚是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的终身课题。对照忠诚的基本要求和具体要求,广大民警必须认真反思,做到思想上高度一致、情感上高度认同、心理上高度信赖、工作上不遗余力。
(一)体现在对党和国家的绝对服从上
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否保持清醒头脑和正确方向,在党和国家需要的危急关头能否经受生死考验,是鉴别警察是否忠诚的“试金石”。近年来,在执行系列重大安保任务、参与急难险重救援、处置各类重大突发事件、开展打击整治行动中,广大公安民警用一腔热血书写忠诚,用拼命精神兑现忠诚,始终把党和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听从党的召唤,服从党的指挥,对党绝对忠诚。
(二)体现在对人民群众的无限热爱上
只有民警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民警放在心上。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入手,贴近民心,维护民利,促进民和,保障民安,改善民生,脚踏实地接地气,着力解决群众合法诉求问题、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群众普遍关注问题,做到民警围绕百姓转、警务围绕民意转。要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价值追求,努力在本职岗位上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披肝沥胆,呕心沥血,始终对人民群众保持无限热爱。
(三)体现在对纪律规定的自觉遵守维护上
宪法、法律和公安机关各项纪律规定是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是公安事业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是衡量公安民警是否忠诚的硬杠杠。如果领导干部不带头遵守、民警不自觉维护,过不了权力关、亲情关、金钱关、美色关,就可能行不直、走不正、思想抛锚、行为出轨,就无法成为人民群众的法律楷模,更无法保证执法的正当性和公信力。只有不断增强法治观念,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时刻牢记纪律约束自己,处处遵守纪律规范自己,常怀忧警之心,常察为警之过,常修从警之德,常思治警之策,个性服从党性,个人服从集体,自觉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坚持正义、正直、正派,公平公正处事用权,才能永葆忠诚之心,守住精神家园。
(四)体现在对公安事业的执着追求上
作为一种认知,忠诚很容易理解,难的是把它从认知层面上升到信仰层面,更难的是在岗位上持之以恒地践行。在和平时期,如何在公安岗位上书写忠诚,是每位民警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近年来,全国公安队伍涌现出一大批英雄模范和先进典型,特别是长期默默奉献在基层一线的广大民警,对公安事业满怀热忱,恪尽职守,脚踏实地,奋发向上,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考验,甘于吃苦,乐于奉献,体现了坚强、刚强、顽强的警察精神,让忠诚永远写在了公安旗帜上。
三、永葆忠诚的方法路径
忠诚作为一种信仰和品格,并非与生俱来,无法一蹴而就,必须在长期艰苦的学习实践中培育和锻造。只有不断强化公安民警忠诚品质的修养,才能始终定住心神,站稳脚跟,挺起脊梁,永葆忠诚。
(一)政治建警,铸牢忠诚
理论上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标志和基础,理论上的认同感直接影响公安民警的忠诚度。如果对党的理论学习不够、理解不深,甚至产生怀疑和动摇,永葆忠诚就失去了源头和依据。只有从思想上真正接受、理性上完全认同,才会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定信心,才会把对党的忠诚转化为毕生的政治追求并自觉付诸行动。
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职业道德、纪律作风、廉洁从政等学习、教育、实践活动,用先进理论武装头脑,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和政治理论修养,使忠诚的品德获得知识的滋养和支持,确保高举旗帜更加自觉、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指导行动更加有效。
要大力加强党的光辉历史、光荣传统、辉煌业绩教育,加强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着力培养广大民警对党的深厚感情,使每一名民警不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自觉自愿地相信党、热爱党、听党话、跟党走。
(二)服务大局,砥砺忠诚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社会矛盾叠加,公安工作面临新的问题、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党和人民也对公安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公安机关必须正确面对和经受发展面临的各种考验,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始终在尊奉党的宗旨上坚信不疑,在为人民谋利益上坚定不移。
一要服务党的中心工作。认清形势,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对当前局势的科学判断上来,把公安工作统一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上来,用战略眼光科学研判形势,用大局观念分析思考问题,用前瞻意识把握发展趋势,发挥公安机关在打击违法犯罪、利益协调和危机防范方面的主力军作用,更好地处理专政与民主、打击与保护、管理与服务、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关系,坚定不移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者、保障者、服务者和促进者。
二要推动公安事业发展。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运用网上、网下两种资源,宏观研究社会治安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健全社会管理体系,完善“打、防、管、控”网络,维护政治稳定,打好国家安全捍卫战;打击刑事犯罪,打好“严打整治”攻坚战;驾驭治安局势,打好“社会管控”阵地战;夯实基层基础,打好“强基固本”整体战;深化行政管理,打好“为民服务”主动战;强化民警素质,打好“队伍建设”持久战,切实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
(三)强化执行,体现忠诚
永葆忠诚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就是扎实做好本职工作,强化执行落实能力,做到有令即行、有禁即止,一切行动听指挥,确保各项政令、警令畅通,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要深入领会上级决策部署,把握精神实质,明晰工作思路,健全问责制度,逐级分解责任,层层传递压力,坚决做到接受任务不讲条件,执行任务不找借口,完成任务不打折扣,以强有力的执行力推动各项公安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要本着对国家、事业、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确保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强化执行落实能力。
(四)提升能力,锤炼忠诚
忠诚不过硬,一打就垮;过硬不忠诚,不打自垮。公安机关要紧紧把握时代使命、职责任务和工作要求,坚持把公安事业置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全局来定位和谋划,内强素质,外树形象,造就一支政治可靠、纪律严明、素质过硬的公安队伍。在警务观念上,要更加强化科技强警意识,以信息化手段推动公安工作转型升级,全力推进基层基础建设,优化警务运行机制和社会管理模式;在执法方式上,要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率的统一,更加注重执法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更加注重严格、公正执法与文明执法的统一,更加注重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的统一;在队伍管理上,要进一步强化民警综合素质,严格队伍监督管理,不断提高广大民警的工作适应力、思考力和创新力。
(五)率先示范,引导忠诚
旗帜指引方向,榜样凝聚力量。永葆忠诚,关键在领导。领导干部强化龙头效应,以身作则讲忠诚,时时处处做表率,是影响和培养广大民警永葆忠诚的关键所在。只有强化示范引领,发挥表率作用,做到敢于面对困难,敢于担当责任,才能以点带面、带动一方,形成“比有标准、学有方向、赶有目标”的氛围。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必须带头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始终做到警醒自己,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确保认识深于民警、标准高于民警、要求严于民警、行动先于民警,增强忠诚教育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六)营造氛围,激励忠诚
公安事业要取得成功,需要大批忠心耿耿、忠厚老实的民警脚踏实地、奋力打拼。让“实干人得实惠,老实人不吃亏”,这是人民群众的期待和公安事业的需要,是永葆民警忠诚本色的现实呼唤。要优化用人环境,坚持公正公平的用人导向,对忠实积极、默默奉献、出力流汗的民警格外关注,让忠诚者有机会、有舞台;要营造良好风气,将民警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与评先选优、晋职晋级紧密结合;要完善激励机制,在政治上关注、生活上关心、精神上鼓舞、经济上奖励忠诚奉献的老实人典型,增强公安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本文作者单位:四川省达州市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