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分诊病情四级分类法分诊标准的应用研究
2015-01-18韦敏俭黄翠青黄霜霞
韦敏俭,黄翠青,黄霜霞
急诊分诊是指急诊护士对每一位来诊病人进行简单迅速的评估,了解其医疗需求,判断就诊的紧急程度,使其在恰当的时机、恰当的治疗区域获得恰当的治疗与护理的过程[1]。国外的急诊科有当地卫生机构统一制定的急诊分诊标准,并张贴在显著的区域,使医务人员、病人及家属都了解,不同病情的病人挂号费用不同,病情越重,就诊越早,挂号费用越高[2]。近年来,国内已有多家医院将国外成熟的急诊分诊系统结合目前国内医疗现状,制定并实施适合各医院院情的急诊分诊标准。2011年9月卫生部公布《急诊病人病情分级试点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拟将急诊科分为红、黄、绿“三区”,将病人的病情分为“四级”,提出急诊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决定病人就诊及处置的优先次序。急诊病人病情分级不仅仅是给病人排序,而且要分流病人,使病人在合适的时间去合适的区域获得恰当的诊疗,保障急诊病人医疗安全[3]。2012年8月,我科根据卫生部《急诊病人病情分级试点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的指导将急诊室布局为红、黄、绿三区,红区为复苏区和抢救区,黄区为急症处置区,绿区为非急症病人诊疗区。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参照《急诊病人病情分级试点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制定了病情四级分类法急诊分诊标准,在科内进行全员培训后,于2013年1月—12月实施了1年,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12月到我院急诊就诊的病人为观察组,对照组为实施前2012年1月—12月到我院急诊科就诊的病人。我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属于二级科室,包含急诊室、急诊留观病区、急诊ICU和急门诊输液室4个部门,根据急诊医疗护理需要将急诊室布局为抢救区(红区)、急症处置区(黄区)、非急症病人诊疗区(绿区)。近年来急诊人次逐年上升,2012年急诊人次162 613例 次 ,2 0 1 3年 急 诊 人 次 达1 8 7 5 0 4例 次 ,年 增 长 率15.31%,以儿科、内科、外科病人为主。
1.2 方法
1.2.1 病情四级分类法急诊分诊标准的制定 由科主任、护士长和内科主治医师、2名主管护师共同参与分诊标准的制定,参照2011年卫生部《急诊病人病情分级试点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结合我科的实际情况,细化分诊测量指标与分级依据,制定出我科的急诊分诊标准,见表1。
表1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病情分级标准
1.2.2 培训与实施
1.2.2.1 医务人员培训 分诊标准制定后,在科务会上宣布使所有急诊医生知晓,以讲座、案例分析等方式对急诊护士进行分诊标准的专题培训并考核。
1.2.2.2 分诊护士安排 在实施过程中,分诊区每班安排两名护士进行分诊,其中分诊1岗必须有4年以上急诊工作经验,而且参加急救知识、急救仪器、急诊分诊知识、分诊标准的培训并考核合格方能担任。分诊2岗护士需具备一定的急诊专科护理知识,熟悉分诊标准,协助1岗护士做好各项记录和分诊工作。
1.2.2.3 接诊分诊流程 病人到达急诊科,分诊护士及时给予接诊,迅速做出初级评估,进一步做好次级评估,收集病人主观与客观资料,按照分诊标准,安排各类病人的就诊区域与就诊顺序,对Ⅰ级与Ⅱ级病人立即送入抢救区(红区),对Ⅲ级和Ⅳ级病人安排到黄区和绿区,并做好解释与候诊期间的定期反复病情评估工作,如有病情变化及时更改就诊区域与就诊顺序。每班下班前对本班分诊情况进行统计,记录急诊病人数,有无科别分诊错误、病情分级分区错误,有无分诊纠纷与投诉,并进行原因分析记录等。
1.2.3 评价方法 ①急诊分诊准确率:比较2012年1月—12月与2013年1月—12月急诊分诊准确率;②比较2012年和2013年急诊病人在候诊期间意外事件发生率。
1.2.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见表2)
表2 2012年、2013年急诊分诊准确、候诊病人发生病情变化比较 例次(%)
3 讨论
3.1 实施病情四级分类法急诊分诊标准可以提高急诊分诊准确率,减少候诊病人意外事件发生 近年来,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城镇居民医保和农村合作医疗的普及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病人希望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更多的病人涌向各大医院,造成滞留在大医院门诊和急诊的病人增多。我院是广西区内一所综合性大医院,就医的病人多来自全区各地,部分慢性病病人或非急症病人,尤其是复诊的患儿,由于在门诊挂不上号,而选择到急诊就诊,导致急诊就诊病人增多,非急症病人占用了很多急诊资源,为保障急危重症病人能得到及时处置,制定并实施急诊分诊标准尤为重要。我科对病情四级分类法急诊分诊标准的制定与实施,使分诊护士的工作有据可依,能帮助分诊护士更好地把握病人的病情,正确安排病人就医的区域与顺序。对于病情为Ⅰ级和Ⅱ级的病人,分诊护士可以直接送病人到抢救区处置;对于病情为Ⅲ级的病人,护士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安排病人优先诊治,同时提示医生该病人的异常体征,减少该类病人在候诊期间发生意外率;对于病情为Ⅳ级的病人,分诊护士在接诊时做好病情评估并告知候诊时间,在病人候诊过程中定期反复进行病情评估,发现异常及时处理。经临床观察,虽然我科急诊就诊病人人数增长,但病人在候诊期间发生的病情意外事件率明显下降,从而保障了病人安全。
3.2 加强对急诊分诊的建设与管理,保障急危重症病人的安全 急诊分诊是急救医疗护理工作的第一线,急诊护士要做好急诊病人的病情分级分诊,离不开规范的病情分级标准[4]。但要做好急诊分诊工作,并不是制定标准就能顺利开展,在实施病情四级分类法急诊分诊标准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问题:①加强对急诊分诊处硬件设施的配置。为了使分诊护士能快速收集病人的客观资料,分诊台应配备有多功能监护仪(同时测量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体温计、心电图机等,还应备有一定量的平车和轮椅,以保证危重病人能得到及时的接诊。②加强对急诊知识与分诊标准的培训。分诊标准制定后,应对包括急诊医生和护士在内的人员进行培训,只有急诊医护人员都能知晓病人病情分级分区救治的要求,才能更及时、有效配合完成病人的接诊与救治工作。定期总结实施急诊分诊标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交流与改进。③加强急诊分诊标准的宣传。很多病人因不愿意到门诊排队而选择到急诊就诊,据国内外急诊资料统计分析表明,在急诊科就诊的病人中只有20%的病人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急诊病人,80%的病人是“非急诊病人”。多数病人不清楚急诊分诊的意义,所以,应加强对就诊病人的相关知识教育[5],尤其是对于病情分级为Ⅳ级的病人,更要注意做好解释与急诊分诊标准的宣传工作,避免由于宣传不到位而导致纠纷的产生。④加强医护医疗力量。随着急诊病人的日益增多,按传统的排班模式在节假日、夜间等无法满足庞大的急诊病人量对医疗的需求,会影响分诊标准的实施,所以,在医护排班上要给予弹性排班,在急诊病人就诊高峰期安排加强班、机动班等,以及时接诊、处理和分流病人。⑤加强对分诊标准与急诊思维的结合运用。有些病人来诊时生命体征平稳,比如胸痛病人,分诊护士应结合急诊降阶梯思维的方法,先进行心电图检查,及时通知医生,以尽早排除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急症。
4 小结
随着急诊就诊病人的日益增多,为保障急危重症病人的安全,急诊分诊标准的应用势在必行。我院急诊科在制定实施病情四级分类法急诊分诊标准过程中,减少了病人在就诊及候诊期间发生意外的几率,提高了分诊准确率,降低医疗纠纷,共同维护医护与病人的安全。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应用病情四级分类法急诊分诊标准对内科和外科等成年病人的分诊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但是对儿科病人的急诊分诊指导性不强,需要增加制定与实施儿科病人的急诊分诊标准。
[1] 孟庆义.急诊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8-18.
[2] 周文华,刘丹,周晓梅.急诊分诊的研究现状[J].护理管理杂志,2009,9(5):27-28.
[3] 卫生部医管司.卫医管医疗便函〔2011〕148号.关于征求《急诊病人病情分级试点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S].2011-09-20.
[4] 孙红,绳宇,周文华.急诊分诊标准探讨[J].护理研究,2007,21(10B):2709-2710.
[5] 徐国英,薛晓艳.国内外急诊护理工作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护理管理,2009,9(9):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