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史册里的巾帼身影
———记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政治经济学家埃莉诺·奥斯特罗姆
2015-01-18本刊编辑部
●本刊编辑部
诺奖史册里的巾帼身影
———记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政治经济学家埃莉诺·奥斯特罗姆
●本刊编辑部
2009年12月6日埃莉诺·奥斯特罗姆与另一位经济学奖得主奥利弗·威廉姆森接受诺贝尔奖网站采访
2009年10月12日,诺贝尔经济学奖被男性垄断的历史被改写。瑞典皇家科学院郑重宣布,将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两位制度学分析大师——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政治学教授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教授奥利弗·威廉姆森,以表彰他们对经济管理行为的卓越分析。自此,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成为自196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布以来,历史上第一位女性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而且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获得该奖项的女性,因为她,这一年被称为“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新纪元”。奥斯特罗姆成长的年代,还没有完全摒除男女不平等的陋习,从竞争激烈的经济学领域走向诺贝尔经济学奖领奖台,超越无数男士获此殊荣,她为之付出了比男性获奖者数倍的执着与坚毅,因此,成为经济学界最高荣誉的获得者,奥斯特罗姆当之无愧。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政治学以及公共和环境事务学教授,著名政治学家、政治经济学家、行政学家和政策分析学家,印第安纳大学制度多样性研究中心的创建者,美国公共选择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在政治学、政治经济学、行政学、公共政策、发展研究等诸多领域享有很高的学术声誉。1991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2001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的院士,曾任美国政治学协会、公共选择学会、中西部政治学协会和公有产权研究协会的主席,其研究主要集中于公共服务尤其是公共资源与发展的多中心制度基础研究,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进行政策咨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2012年6月,奥斯特罗姆在美国去世,被认为是包括中国行政管理学和政治学人在内的全球学术界的重大损失。
迂回曲折的早期职业生涯
在很多人眼里,奥斯特罗姆的职业生涯是一帆风顺的,尤其是在她进入印第安纳大学执教之后,一系列的学术成就让她受到广泛尊重和认可。然而,作为一名使用多种实证和理论方法、研究复杂社会生态系统的女性学者,她走过的道路当然不可能是一条直线,甚至遭到过许多政治学同行的强烈批评。
1933年,奥斯特罗姆出生于洛杉矶,整个30年代的经济危机对她的成长影响深远。由于家境贫寒,作为家中长女,她在幼年时就开始为家里种植可以食用的东西。中学毕业后,成绩优异的奥斯特罗姆希望能继续读大学,但遭到家人的反对,她的母亲把读大学看作是“无用的投资”,因为在她生活的那个年代,女性的一般出路就是待在家里,在教育和职业领域并不受欢迎。
1977年11月在政治理论和政策分析、政治科学家研讨会上
由于得不到家庭的支持,奥斯特罗姆不得不去工作。但是她并没有屈服于现实,坚持申请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并被顺利录取。在选择专业时,奥斯特罗姆听取了该校新生指导老师的建议,选择了对于女孩子来说最好的教育学专业,期待毕业后成为一名教师。然而在不久之后,由于兴趣使然,她就改选政治学作为专业,与此同时,她还选修了许多经济学和商学的课程。由于经济学成绩突出,在大学三年级时她开始帮助老师批改新生的经济学试卷,用来支付她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学习费用。除此之外,她还在夏天教游泳,在大学图书馆和商店打工,做过各种不同的工作赚取生活费。即便如此,1954年大学毕业时,奥斯特罗姆口袋里的钱只有区区8美元。
在那个时代,作为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尤其是作为一名女性毕业生,找工作遇到歧视是常态,奥斯特罗姆只在一家电子企业找到了一份出口物资职员的工作。一年后,她终于在波士顿一家企业获得了人事助理的职位,成为这家企业唯一一名秘书以上职位的女性雇员,在这个职位上,奥斯特罗姆第一次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以至于后来她申请洛杉矶分校人事办公室的一份专职工作,还受到了这家雇主的强烈推荐。
工作几年后,奥斯特罗姆决定考取研究生,不出所料,新一轮的冷嘲热讽再次扑面而来,但这位执着坚毅的女性,在重重困难中开始了边工作边学习的生活,并且开始思量毕业后攻读博士学位。因为数学基础比较差,奥斯特罗姆的经济学导师强烈建议她放弃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的计划转而攻读政治学博士学位,而她的政治学导师则坚决反对她攻读博士学位。虽然这些反对之声令奥斯特罗姆倍感压力,但她最终以坚定不移的信念忽视了这些警告,并且申请了助理奖学金准备攻读全日制政治学博士学位。
命运之神再一次眷顾了奥斯特罗姆,她成功地获得了这个奖学金,并于1965年顺利拿到政治学博士学位。同年,她的丈夫文森特受聘于印第安纳大学,她随之前往。即使多年过去,社会对女性在职业选择上仍然不算宽容,在印第安纳大学,奥斯特罗姆最初只是获得了一份临时教职,在政治系给新生教基础课,直到越战期间,她才获得正式的教职。
虽然前期的经历曲折,然而印第安纳大学却成为了奥斯特罗姆的福地。正是在这里,她与丈夫文森特一起开始了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学术生涯,两人伉俪情深,共同生活与合作了近50年,不仅是日常生活中的模范夫妻,也成为学术研究上的最佳搭档。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2007年和丈夫文森特·奥斯特罗姆在瑞典乌普萨拉大学校园
漫长的多中心之旅
二战后,多中心理论由奥斯特罗姆夫妇共同创立并逐渐发展起来,该理论的重要贡献就在于在市场(“看不见的手”)与政府(“看得见的手”)之外发现了另一只“自己的手”(自治组织),完全打破了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垄断地位,这只“自己的手”与市场、政府一起维护着一定的社会秩序。
尽管多中心理论往往被统一标签为新政治经济学的诸多公共选择与制度分析流派中,但其影响并不局限在这些领域,其学术背景涵盖政治学、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等,其内涵、实质与影响则远远超出这些范围。而这一有着重要影响力的理论构建必然来自于有着跨学科知识背景的研究者。奥斯特罗姆正是这样一位勇于打破学科壁垒、研究真问题的学人。自从走上学术道路,奥斯特罗姆就注重多学科学习与发展。她涉猎广泛,在读本科时就同时学习政治、经济、商业等学科,且跨过学科界限,认为它们之间没有本质区别,研究生阶段同样如此,在她1965年的博士论文中,她批评了政治学家和经济学家的“分离”倾向:
“传统的政治学和经济学文献很少考虑个人通过建立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策略。经济学家长期以来关心企业家精神,但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于对私人市场经济中企业家精神的分析。政治学家经常将政府机构视为理所当然,几乎不考察建立新的公共组织的问题。”
在这篇写于半个世纪前的论文里,奥斯特罗姆借用了熊彼特等人的企业家理论,提出了“公共企业家”的概念并用来分析人们对地下水的治理问题。而这篇论文的评审委员会由一个经济学家、一个社会学家、一个水利工程师和三个政治学家构成,也鲜明地体现出了奥斯特罗姆跨学科的研究特点。早期这种学科交叉学习的方式,为奥斯特罗姆以后的跨学科研究公共资源治理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基础和独特的理论视野。
奥斯特罗姆认为,“经济学研究需要数学模型,也需要实证研究,如果经济学只依靠数学模型而忽略实证研究,或者反之,都会动摇这门学科的科学基础。在她看来,传统的理论在进行研究时,往往假定个人是完全理性的,按照传统的解决方法,对于公共池塘资源或者“共有财产”的使用问题,要么采取集权方式,要么完全私有化。然而现实情况却完全不是这样,实际上个人理性非常有限,而且往往会局限于认知能力、信息不对称和文化传统等诸多内外在因素。因此,与以往的研究不同,奥斯特罗姆的研究以“有限理性”为假设基础,通过对地下水、灌溉、森林等公共资源的实证研究,以及大量资料所收纳的世界范围内牧场、渔业等治理的个案分析,她发现了许多依靠当地民众进行自主治理而获得成功的典型案例。例如,阿尔卑斯山村民自治共有草地长达5个世纪,尼泊尔的村民管理共有的灌溉设施也是成功自治最好的实例。
1993年3月同灌溉管理系统的研究组成员在尼泊尔
奥斯特罗姆经过数十年的长期研究和跨学科努力,对资源使用者管理的鱼塘、牧场、森林、湖泊和地下水资源进行了大量考察和思考,奥斯特罗姆认识到资源使用者经常开发细致的决策可以处理利益冲突。1990年,奥斯特罗姆出版制度经济学和公共政策研究领域里的重要著作——《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一书,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阐述,在书中她用博弈论对公共池塘资源治理的国家逻辑、市场逻辑和作为替代的自治治理逻辑进行了描述和刻画,提出了影响深远的“自主治理和多中心治理”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寻找除国家和市场之外的第三条道路,即使用者自主管理或治理这样一种社会自治解决方法,提出了通过自治组织管理公共物品的新途径。
2005年在莱顿大学合影
奥斯特罗姆的研究涉及政治科学和经济科学,但超越了传统的政治科学和经济科学。瑞典皇家科学院认为,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和威廉姆森两者弥补了传统经济学的不足,传统经济学关注对市场的优势和劣势的分析,但缺乏对其他制度安排的研究。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罗不可能性定理”创始人、著名经济学家肯尼思·阿罗高度评价了奥斯特罗姆的研究:“奥斯特罗姆教授的贡献在于综合政治学和经济学的同时又超越了政治学和经济学。针对市场失败的政治解决方案远远多于简单的新霍布斯福利经济学的观念。”
奥斯特罗姆的研究“表明了公共事物,如森林、水产、油田和牧场,能够成功地被使用者而不是政府或私有企业管理”,从而“把这个边缘问题引入了学术前沿”。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很多公共问题,如水资源恶化、环境保护、气候变化、森林资源衰退等,都可以用“自主治理和多中心治理”理论来刻画和理解,而且还给出人类所面临的另一种替代选择模式,即基于人类自治能力的自主治理。如今,“自主治理和多中心治理”的理念已经被学术界广泛接受并获得认可,然而其推广和应用于实践却还面临着诸多现实难题,可以预见,自主治理模式的多中心之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奥斯特罗姆与中国
奥斯特罗姆著述甚丰,中国的学者,至少是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学者,对奥斯特罗姆并不陌生,而且她的学术思想一直被广泛引用。
奥斯特罗姆十分重视中国学者的培养及发展,她先后于1997、2007、2009、2011年访问中国并进行学术交流,还兼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航空航天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客座教授,曾多次发表演讲,与中国的经济学者和社会学家交流意见和看法。在她创办的研究所里,每年都有两到三名中国学者和学生进行为期一年系统的学习,以掌握其宏观和微观的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为中国学者的职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奥斯特罗姆对中国城市的社区治理模式也有很大的研究兴趣,在其2011年的来访中,她还参观了广州的一个社区,与社区工作者和业主进行座谈。除此之外,她在中国选取社区样本就“自主治理”模式进行实践,她与她的研究团队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制度分析网络,其中便涉及了中国的案例。她与丈夫文森特建立的多中心研究网络也已遍及世界各国,他们建立的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政治理论与政策分析研究所在国际政治学界、行政学界以及经济学界都有重要的影响。
奥斯特罗姆一生专注于研究。她以自己超乎常人的勤奋和坚韧的毅力,坚持每天早上4点钟起床写作,几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硕果累累,除多中心治理和自主治理模式之外,制度分析与发展(IAD)框架、复合共和制政治理论、民主制行政理论以及公池类资源的自主治理理论,都是其重要的学术贡献,其首创的政治理论与政策分析研究所已经被公认为美国公共选择的三大学派之一,为发展中世界进行政策咨询方面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奥斯特罗姆从一位在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里备受歧视的女性普通雇员,到迄今为止全球唯一一位女性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她从不服输的个性、耀眼的学术成就和卓越的领导才能,使她当选为美国政治学会、公共选择学会等知名学术组织的会长,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和国家科学院院士,获得密歇根大学、洪堡大学、苏黎世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的名誉博士学位,几乎拥有了一个学者可以梦想的所有荣誉,然而这背后的付出也是将一生献给科学研究事业,即使在去世前一个月,她仍继续坚持做研究。这位伟大的公共经济学家、实至名归的公共经济学创新者于2012年6月与世长辞,令整个经济学界扼腕叹息。
印第安纳大学校长迈克尔·麦克罗比不无惋惜地说:“世界失去了一个从系统层面思考社会科学研究的开拓者。”
与奥斯特罗姆同享2009年诺奖的威廉姆森评价她说:“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是一个大写的人,一位鼓舞人心的教师与同仁,一位造诣深厚的社会科学家。”
奥斯特罗姆的离开也引发了大批中国学人的追思。她的中国弟子、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亚华曾撰文缅怀这位为人治学都令人景仰的恩师,并如是总结她一生的学术成就: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和丈夫文森特·奥斯特罗姆出席国际会议期间与中国学者合影
“奥斯特罗姆教授留给世人的,有博大精深的学术遗产。她和丈夫开创的多中心治理的思想体系,将对社会治理和政策研究继续产生深远影响,特别是在日益复杂的现代社会中更加凸显价值。她关于自主治理的学术思想,是对人类公共事务治理的重要思想贡献。她提出的一系列集体行动的理论,是后来者继续研究人类社会合作治理的重要基础。她关于制度分析理论和制度多样性研究的卓越工作,启发了世界范围内制度与人类行为深层机制的研究。她构建分析复杂系统通用语言的尝试,正在开启社会科学研究的新范式,将会引领公共事务研究的新方向……”
斯人已逝,这位杰出女性的学术贡献和治学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来者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