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并建言山西融入“一带一路”
2015-01-18冯并
《西部大开发》:您何时开始研究“一带一路”?为什么会对丝绸之路有着浓厚的兴趣?
冯并:我对“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研究从很早以前就开始了,这跟我40多年前在西部地区的工作经历有关。上世纪70年代我在西部地区从事新闻工作,对丝绸之路的历史与现状有了直观感受。80年代进入中央新闻机构和在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工作时,只要有机会,我总是愿意到西部去。研究丝绸之路,给了我不断思考的机会,也让我形成了阅读有关丝绸之路书籍资料的一些习惯,在经济研究和报道中对区域经济发展题目兴趣也更大。
《西部大开发》:您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丝绸之路研究这么多年,有哪些成果或者作品可以分享给我们?这次的《丝路大视野》与以往的作品有哪些不同?
冯并:上世纪90年代,我写了一些有关东南沿海和内陆开放的系列文章《大战略》、《大陆桥》、《东北行》等。有关丝路的第一本书是《“一带一路”:全球发展的中国逻辑》,已经由中国新闻出版集团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
这次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丝路大视野》是有关丝路的第二本。写完这本书初稿最后一节的时候,正好是2014年9月7日中午。而就在2013年9月7日中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讲话中首次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构想。
丝绸之路的老概念,人们都耳熟能详,如何把传统研究中偏重于历史并且多少有些专业化、碎片化的思维整合起来,为进一步深刻领会“一带一路”构想的发展思想精髓提供一些参考,我在《丝路大视野》中做了一些尝试,并尽可能把历史文化与现实的经济问题尤其是经济一体化问题结合起来论述。在写作上,也力求把经济研究和经济报道结合起来,带有一点经济随笔的特点。
《西部大开发》:您在《丝路大视野》一书中有提到山西吗?
冯并:有。山西与“一带一路”有着密切的关系。
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之一是草原丝路。我在《丝路大视野》中提到,山西北部的大同从区位上属于草原丝路带。大同是北魏王朝的故都平城,著名的云冈石窟在大同。中国的石窟分布得很有规律,沿丝路分布,也是昔日丝路走向的路标。大西高铁开通,这是晋北地区连通中亚绿洲丝路的线路,使草原丝路与中亚绿洲丝路多了一条连接板块。
另外,丝绸之路不是一条独立的通道,它是纵横交错的网状结构。《丝路大视野》中提到了“微丝路”的概念,各个经济区域在“微丝路”的地缘经济中相互连通,形成有序的合力,不断地给地缘经济为基石的经济一体化注入不竭的活力。九曲黄河的几道弯几乎都有与丝绸之路有关的“微丝路”。黄河的其中一个弯就在山西的河曲。《丝路大视野》中还提到了晋、陕、豫三省四地联合建立“黄河金三角”。在“黄河金三角”的市场景深里,往往有着来自丝路走向的大背景。风陵渡交通孔道的延长线就是中亚绿洲丝绸之路与北方草原丝绸之路的一条南北连接线。
《西部大开发》:您如何看待“一带一路”建设与山西经济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冯并:第一,山西经济的持续发展要融入丝路发展的大格局中,这既是历史的发展轨迹,也是未来持续发展的要求。晋商“走西口”走的就是丝路发展之路,尤其是北方草原丝路的开拓与发展,晋商作出了贡献。晋商对丝路经济发展的历史贡献是全面的,包括农牧业、近代制造业、金融等服务业,特别是物流产业。现在,晋商也应当在新丝路建设中再次焕发活力。
第二,山西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作出了新的努力和贡献。比如晋、陕、豫三省“黄河金三角”的发展,势头良好。但山西还有一些其他“金三角”,如雁北地区就是一个与河北、陕西、内蒙古相邻的地区,这个三角区如果加强经济协作,共走丝绸之路,也有不小的力量。
丝路是一个大通道,也有自己的微循环系统,有“微丝路”。山西如何利用这种通道资源融入“一带一路”,是今后努力的方向。我觉得,山西应该大力发扬“走西口”精神,在困难、压力面前不低头,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勇往直前。
《西部大开发》:对“一带一路”建设与山西经济持续发展您有什么建议?
冯并:一是要再树信心,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发展离不开信心的支撑。积极的心态,坚定的信心,是战胜困难的重要力量。
现如今,山西因贪腐,处处崩塌,乡亲无尊严,人人自危,在这样的环境下,全省人民别泄气,我们一定要自救、自信。
山西,自古不缺有气节的人,有一大批像吕日周一样的优秀干部。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只要大家不缺气节,发扬“走西口”精神,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山西一定大有作为,可再创晋人辉煌。
二是“一带一路”建设是我们共同的机遇,山西要继承和弘扬“走西口”精神,发挥自身优势,主动融入,与周边各省区一道,务实推进政策相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共享机遇,共创繁荣。
三是“一带一路”建设,产业合作是抓手,山西要坚持“走出去,引进来”,以要素成本优势,大力承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移。
四是“一带一路”建设,人文交流是纽带。山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应该认真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培养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建设世界知名、全国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参与构建丝绸之路文化旅游产业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