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2015-01-18杨继瑞

西部大开发 2015年10期
关键词:经济带集群成都

文 / 杨继瑞

(作者系成都市社科联主席,西南财经大学成渝经济区发展研究院院长)

在“新常态、万亿级,再出发”的全新形势下,成都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的交会点和连接点,如何抢抓机遇,准确定位,有所作为?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应利用好自身区位优势和经济社会基础

成都在唐代就有“扬(扬州)一益(成都)二”之称,历来是经济重镇。成都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是连接海上丝绸之路与长江经济带重要交会点,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独特区位优势,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节点、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支点、海上丝绸之路的产业腹地、“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整体纽带。如果说,长江经济带是中国内陆地区的一条“经济巨龙”,那么,上海就是“龙头”,武汉就是“龙腰”,成渝双城就是“龙尾”。

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中,成都具备向西、向南、向东三方向开发开放的强劲拓展能力,在市场与资源配置上与周边重庆、西安、昆明、贵阳等大城市具有相当程度的联系。笔者以为,鉴于贵阳与成都的联系也比较紧密,特别是在高铁时代,可以通过便捷的交通,充分利用成都、贵阳的辐射作用,扩大整合协同范围,建立“成渝西昆贵经济圈”,可以更好地加强兄弟城市的互联互通。

所以,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成都应该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中发力,利用好自身区位优势和经济社会基础,打造内陆型经济开放高地,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发挥好西部特大中心城市和四川首位城市的功能,使成渝两地共同成为长江经济带的“龙尾”,连接好西安、昆明和贵阳等城市,把“龙尾”摆起来。长江经济带的“龙尾”真正活起来,长江经济带才能舞动中国内陆经济,才能更好地为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的回旋余地。

二是应加快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以一体化交通枢纽策略支撑多式联运系统。一体化枢纽策略以集合航空中心、铁路中心、陆转中心等多种交通枢纽为核心,以由单一枢纽向综合枢纽转变为目标,从而构筑辐射西部地区服务一流和管理高效的枢纽中心。通过建设、管理、政策手段来提高现有各交通枢纽点间通道的有效衔接;加快成都空港城和第二机场建设,尽快形成以空港为中心,集高速公路系统和快速轨道交通于一体的区域枢纽机场;依托青白江铁路物流基地、航空物流基地、公路物流基地,建成多式联运的物流枢纽基地,辐射整个长江上游地区。

完善对外交通通道,充分发挥枢纽集散功能。结合国家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中长期铁路网发展规划、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以及成都周边区域交通规划,依托国家“五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建设,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建设通过与沿江的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管道等综合交通联运网络。尽快打通成渝直线高速;加大与重庆、宜宾、泸州、云南等省市沿江港口城市合作,实现水、陆、空等多式联运,形成区域物流集聚效应,积极建设国际性区域交通枢纽。

以规划、管理、法制、体制改革等配套策略支撑枢纽硬件的发展。加强对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的认识,深入理解《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及《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结合成都交通现实情况,明确各种交通方式的发展方向,集约整个交通系统的发展,为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提供规划依据。积极推进交通运输行业管理一体化改革,促使职能部门管理的统一。行业管理以信息化为手段,以法制和体制为保障,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和专业机构各方的组合优势,为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提供高效管理。

三是应打造成都为内陆开放高地

自由贸易协定助力“四川造”畅行“一带一路”

进一步夯实对外开放基础,构建对外开放平台。加快成都内陆自贸区建设。成都要用好“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双向开放的区位资源,创新开放模式,大力推进投资、贸易、金融、综合监管等领域制度创新,加快成都内陆自贸区建设,促进优势互补,培育内陆开放高地。要注重城市间的资源整合和一体化发展,重点建设成渝主轴带和成都-绵阳-乐山次轴带,推动成都天府新区创新发展。加快成都内陆自贸区核心区建设,要以成都天府新区、高新区、航空枢纽港等为综合自贸区核心区,加快航空枢纽、铁路枢纽建设,积极建设西部地区的综合性轨道交通枢纽,设立铁路一类口岸,为亚欧商贸提供更为全面的服务与支持。

畅通对外联系通道。进一步提升“蓉欧快铁”的战略地位,将之提升到国家层面,成立“蓉欧快铁”协调小组,研究解决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组建“蓉欧快铁”国际铁路联运联盟并将其纳入到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机制中;加大统筹协调力度,鼓励、引导和支持华中、华南、华东和中西部企业利用“蓉欧快铁”向中亚、欧洲进出口商品,进一步提高其利用效率。

完善相关协调机制。完善与推进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相适应的通关管理机制,建设多式联运物流监管中心,改进监管方式;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口岸执法机构的机制化合作,落实世界贸易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加快自由贸易园区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监管制度创新与复制推广,建立“自由贸易园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区外”的分级复制推广机制,真正做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推动全方位扩大开放。

四是应提升成都西部金融、科技创新、信息中心功能

加大“成都建设西部金融中心”政策、法律支持力度。强化“成都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决策、咨询、执行机构,成都市政府成立金融顾问团或者金融发展决策咨询委员会,为成都金融业发展出谋划策。召集市内外金融、法律、财经等各类专家,对金融中心的政策、规划、实施、运作进行专题研究和指导;加强与国内外金融机构协作,引进海外战略性投资者参与成都资本市场建设,争取香港联交所在成都设立西部办事处。

建立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自主创新体系。一要围绕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知识、技术储备要求,争取国家优先布局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跟踪高科技前沿领域,建立健全技术源创新体系;二是健全成果转化机制,推进转化成果的产业化、规模化、商品化运作,鼓励在蓉企业建立自己的技术开发机构,鼓励企业与四川大学、电子科大、西南交大、西南财大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联合协作,建立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技术体系;三是加大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人才与智力、设备与资金力度,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建立引进创新体系。

加快成都西部信息中心建设。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以多种形式培养各类信息化人才。抓好信息管理和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尤其是要大力培养软件人才,为成都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撑;进一步加大信息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尤其是软件产业;用好用足国家和市内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搞好资源整合,促进资产重组;还应以政府信息化带动整个信息化发展。

五是应大力培育重点优势产业集群

正确认识产业集群的重要性,积极实施集群化战略。集群通过集群效应的产生与释放,能有效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必须主动积极地实施集群化发展战略,依托产业园区,明确产业政策,规划工业园或开发区,引导企业集中化布局。

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依靠相关产业政策,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政府应当积极培育区域市场,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改善投资环境,制定产业集群发展政策,维护集群区内市场秩序,规范集群内的竞争;为集群内的企业做好各种配套服务,制定相应鼓励政策,提升集群的制度效应。

打造优势产业世界级基地。成都要凭借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优势产业打造成为世界级产业基地,积极推进汽车整车和零部件制造等产业成为世界级产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引进具有国际领先、国内外先进技术的产业,紧抓国际国内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机遇,配合长江经济带经济结构调整,积极承接长江下游地区的产业转移,加快形成产业集群,依托高新区、经开区、成都天府新区等重点区域,大规模、成建制、全链条承接产业转移,强化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和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在成都设立制造基地。加快增强成都自主研发能力,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设立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集中。加强与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产业的竞争与合作,形成区域产业的“水平分工”,积极提升产业发展竞争力,推动成都产业提质升位。

六是应尽快推进“成渝西昆贵经济圈”城市群建设

结合成都在主体功能区战略中的定位,制定科学合理的成都城市群建设规划,改善城市群空间结构。各个分功能区应该统一思想和认识,强调规划制定的协调。正确处理好发展中的长远与近期、重点与一般、集中与分散的关系。加强区域合作,促进城市群经济整体发展。加强各功能区产业分工协作。构建统一的区域市场体系。继续拓展空间格局,在更大的空间格局和区域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用好用足统筹城乡改革试验区的各项政策,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进一步深化改革,更好地推动成都大城市群的发展和建设。

发挥成都主城区域辐射作用,整合引领周边区(市)县建设,完善城镇体系结构。主城核心区重点发展金融保险业、商贸流通、中介咨询业务等高端服务业。依托高端服务业的知识密集型产业能对周边区(市)县的产业发展起到提档升级的作用,知识密集型产业能够通过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与劳动力的结合,生产出较高技术含量和低成本的产品,使得其他区域中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得到发展。

发挥产业带动功能,促进产业集群与各个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突出成都周边区(市)县如双流县、金堂县、龙泉驿区等比较优势,构建各区域特色支柱工业,合理布局各区域重点发展产业。产业调整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同时有效整合产业园区资源,促进各个区域协同错位发展。

争取四川省的支持,主动对接重庆。共同向国家争取成渝城市群在交通、重大战略性新型产业项目方面的专项支持,同时积极探索构建与西安、昆明、贵阳等城市的战略协作关系,形成按照比较成本、资源禀赋合理分工协作的产业集群布局,以体现错位竞争、差异发展的“成渝西昆贵经济圈”的城市群协同发展的战略新格局,为新常态的中国经济发展和西部大开发作出新贡献。

猜你喜欢

经济带集群成都
功能性新材料产业集群加速形成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成都生活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培育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数看成都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教育人才培养
在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