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拉赫玛尼诺夫《幻想小品集》op.3的音乐特征及其演奏技法

2015-01-17陈华

艺术评鉴 2014年23期
关键词:悲剧性情感

陈华

摘要:拉赫玛尼诺夫作为晚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直接继承了俄罗斯音乐的传统,具有浓郁的情感色彩和悲剧性。这套钢琴独奏作品《幻想小品集》音乐形象鲜明、旋律优美,传达出作曲家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本文从旋律、织体、和声、调式以及演奏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能更好认识和演奏这套作品。

关键词:拉赫玛尼诺夫 幻想小品集 悲剧性 情感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Sergei Vassilievitch Rachmaninoff,(1873年4月1日-1943年3月28日),生于俄罗斯,是20世纪伟大的指挥家、作曲家、钢琴家,他的作品直接继承了俄罗斯音乐的传统,并且深受柴可夫斯基的影响,具有浓郁的情感色彩和悲剧性,音乐形象鲜明,旋律优美,体现出拉赫玛尼诺夫独到的才华。他的一生创作了不少体裁形式的作品,其钢琴独奏作品在近代音乐史中占重要的位置,他的创作主要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917年以前,这一时期的作品多具有强烈的戏剧性斗争性,光明与黑暗的斗争最后总是光明胜利。在1917年以后,旅居美国的时间,可以算是第二个时期,这一时期的创作,阴暗和戏剧性的因素导向作品更多地倾向悲剧性。

这套钢琴独奏作品《幻想小品集》op.3,创作于1892年9月,是拉赫玛尼诺夫创作的第一部钢琴独奏曲,其中包括了5首各自独立并无联系的小品,他把这套钢琴曲集献给他在莫斯科音乐学院的作曲老师安东·亚伦斯基教授。这部作品创作的时间正是莫斯科闹大饥荒的艰难时期,拉赫玛尼诺夫忍受着生活的困窘和病痛的折磨。因此在他的作品中充斥着忧郁和不可抑制的伤感。这五首作品的形象鲜明、表现强烈、乐思深厚凝重,传达出作曲家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内容。

一、《悲歌》

这首作品是降e小调,采用了三部曲式。拉赫玛尼诺夫利用小调性的主题,悲歌性的旋律,来宣示他内心忧郁苦闷的心境。作为他最擅长运用的创作体裁之一,在他早期的音乐作品当中,不仅仅是钢琴独奏作品,还有两首很著名的钢琴三重奏作品也运用了此体裁,一首是g小调悲歌三重奏,一首是d小调悲歌三重奏。在这几首悲歌当中,他都运用了忧郁的旋律,繁复的织体和浓厚的和声色彩,经常有俄罗斯辽阔的大自然气息和民歌音调的回响。

乐曲的第一段是由左手跨越两个八度的分解和弦开始的,右手的下行音阶式旋律主题具有俄罗斯民歌的风格,深沉委婉、忧郁动人,左手的伴奏以pp的弱奏和大跨度的八分音符均匀而缓慢的前行,与如歌的旋律一起传达出一种深邃而难以言喻的情感。(见谱例1)

谱例1:

中段的旋律是从低音声部降G大调开始的,快活而富有生机的旋律在左手双音和弦的伴奏下,逐步移到高声部,并逐渐增强形成高潮,作曲家尖锐而复杂的内心矛盾随着音乐的推动,达到了最高点,经过一段短暂的华彩乐段进入到第三段,主题再现是以双音的旋律极弱地再现,结尾是三连音的三度和弦以强奏结束的,流露出了拉赫玛尼诺夫内心悲伤的痕迹,充斥着不可抑制的悲剧色彩。在他的大部分作品当中,都具有这种无言而忧郁的浪漫主义情怀和悲剧的共性。

在演奏中,应注意旋律的断句与演奏的力度,要弹得弱而深透,左手琶音音型不可过重,在弹奏高音声部旋律时,要注意力度的变化,由于旋律与伴奏在交织的复杂节奏中出现,所以在演奏旋律时要严格控制节奏,特别是当主题旋律与和弦或双音同时出现时,要清楚弹奏出旋律线条。

二、《升c小调前奏曲》

这首乐曲是这五首钢琴小品当中最著名的一首,是拉赫玛尼诺夫的成名之作。该曲还被他改编成双钢琴曲,后又改编为管弦乐曲等。拉氏这首作品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他运用了当时其他音乐家没有用过的崭新的音乐语言和钢琴织体,他的灵感是来自于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大大小小的钟声,率直而庄严的旋律主题与不断变化的平行和弦更好地表现了作曲家内心的变化。

乐曲采用了复三部曲式,第一部分是慢板,由三个沉重的低音开始,左手的八度固定低音在不断的反复,犹如克里姆林宫的钟声,表现了当时冷酷无情的黑暗势力,而与之相呼应的高音区和弦平稳地进行着,声音非常轻,如同教堂中此起彼伏的赞颂声,声音虽轻但是具有穿透力,两个交织在一起的音调以对话的形式展开,尖锐的对比反应了作曲家复杂而矛盾的内心世界——痛苦、祈求、无奈、挣扎,以及要与命运和黑暗势力抗争的决心等。(见谱例2)

在演奏时,要注意身体的放松,力量通过肩膀、大臂、小臂传入手指,手指贴键弹奏,要注意右手手指的支撑和左手八度的架子,要把旋律音与左右手内声部的音量控制好,要把不同声音的层次感弹奏出来,声音要深沉延续,传得更远,要把握好下键的深度和速度。

谱例2:

紧接着第二部分是激动的快板,转到了关系大调E大调上,作曲家使用了浪漫派的表现手法,半音阶构成“哭泣”的音调并且逐渐展开,在高音声部和次中音声部有大量的半音进行,左右手的平行声部,音色要均衡,随后用较强的力度再现第一部分的主题,浓重厚实的织体构成了饱满而庄重的音响。之后经过不断的模进,旋律一步一步往高音区推进,直至高潮,音乐表现出了不安、紧张、压抑,以及希望在黑暗的势力中寻求光明和幸福。弹奏这一段时必须找准句子的呼吸、起伏,以及旋律的进行、展开和收拢的感觉,把旋律音与和弦保持在两个音色层次上,当乐曲达到最高潮时,快速有力的和弦交替必须要整齐而准确,要保持一个舒适的触键状态,注意声音不要粗暴僵硬。随后乐曲回到慢板,进入到再现部,与第一段相比,音响效果更为浑厚,这里的和弦在音量上和音色的饱满性上都要做到极限,从f到fff的力度变化跨度很大,最后乐曲进入到尾声,旋律逐渐减弱,结尾的七个小节,左手是持续的低音,右手是升c小调里的所有和弦的连续进行,随着和弦的不断变化,最终归于沉寂。要弹好这首作品,必须控制好内心的旋律、和弦的力度,还要处理好音色之间的平衡。注意各声部的音量均衡,在演奏和弦时,声音要深沉、透亮。endprint

三、《旋律》

这首乐曲是这套小品集里唯一的一首大调的作品,E大调的三部曲式,左手开始呈示悠长宽广、富于歌唱性的旋律,左手的和弦节奏安静而富于律动,这段主题的旋律经过发展变化后,在八度上重复,中段转为降A大调,由第一段的主题衍生出了新旋律,该旋律在简短而抒情的语调重叠发展,很快又回到了E大调。最后的再现段是第一段的主题再现,结尾是以宽广的分解和弦的弱奏结束。

在演奏当中,要表现出温暖和富于歌唱性的旋律,分手练习时,要把握好双手的旋律线条,避免被伴奏的和弦掩盖了主题旋律,巧妙地运用踏板,不可因过分的使用导致音响混浊。旋律的保持音较多,要依靠敏锐的听觉提高手指的控制力,清晰地弹奏出连贯流畅的线条。

四、《小丑》

这首乐曲就如他的标题一样,表现的是一个愤怒而自大的滑稽小丑的形象。乐曲一开始是两个强奏的单音,随后两个声部采用了反向的运动,短小而带装饰音的和弦快速、轻巧的移动,充分地描绘出鬼马的小丑逗大伙开心时蹦蹦跳跳的形象。中段是较快的快板,转到了升f小调,情绪激动,与第一段里在人前逗人欢笑的小丑形象截然不同,在这里搞怪小丑的形象消失了,右手的1指连续弹奏出强而有力连贯的旋律,表达了作曲家孤独、无奈、悲苦的内心世界,这与拉赫玛尼诺夫当时所处的复杂的俄罗斯社会大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该段的左手旋律深沉厚重,逐渐呈示出激烈的表情,然后再现第一段的音乐形象,再现段双手的八度和弦,音色要饱满而扎实,把拉赫玛尼诺夫的悲剧性的音响演奏出来。谱例3:

五、《小夜曲》

这首《小夜曲》采用了传统的夜曲写法,乐曲一开始首先是运用一个叙述的手法,之后奏出主题动机,当中有曼陀铃和吉他音型的模仿,第一部分很快转成圆舞曲的速度,左手的伴奏很像西班牙吉他中的“扫奏”,右手的旋律则像委婉的歌唱声,优美的旋律充满了浓郁的西班牙风情。随着主题不断发展,中段的旋律具有明显的戏剧对比性,犹如两人的对唱。第三段主题再现时,音乐逐渐沉寂下来,只剩下模仿吉他的和弦声和模仿夜莺的叫声。结尾处突然出现ff,以强和弦结束了整个乐曲。这首夜曲和其他十九世纪的夜曲一样,都有优雅浪漫的旋律和忧郁细腻的感情。

综上所述,《幻想小品集》op.3作为拉赫玛尼诺夫最早的钢琴独奏作品,已经体现出他成熟、超凡的创作技巧。坚持晚期浪漫主义的风格,继承了俄罗斯音乐的传统,并充分地将钢琴的特性发掘并发展到一个全新的境界。在作品中利用独特的音乐织体,缜密细致而又错综复杂的思维线条,以及抒情宽广的曲调,充分展现了拉赫玛尼诺夫浓郁的情感与悲剧性。作为演奏者要更好地诠释他的作品,要了解其创作背景,准确地把握作品细腻的内心情感,探索和提高演奏技巧,才能更好地再现他的作品。

参考文献:

[1]吴国翥等.钢琴艺术博览[M].北京:奥林匹克出版社,1997.

[2]胡萍.浓缩的精粹—拉赫玛尼诺夫《幻想小品集》的音乐解析[J].艺术教育,2010,(05).endprint

猜你喜欢

悲剧性情感
开创性的悲剧性研究力作
女性视阈下宿命论的悲剧性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被情感操纵的人有多可悲
失落的情感
从“淳安女童失联案”看新媒体的悲剧性事件报道
情感
悲剧性的探索*——歌德诗剧《伊菲格妮在陶里斯》的和谐路径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