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赶上高仓健时代是一种幸运

2015-01-17李而亮

中华儿女 2014年23期
关键词:高仓健影星男子汉

李而亮

日本著名演员高仓健不幸病逝,令中国的影迷们黯然神伤。尽管当前中日政府间的关系降到了冰点。但无论主流媒体还是民间声音都不惜篇幅表达了对这位影星无限怀念的深情。

要问中国大众为何如此钟情日本这位影星,所有的理由可汇成两个字:喜欢。说起来,高仓健在世界影坛上并不具备巨星的地位,也没有摘取过奥斯卡等桂冠,更产生不了韩剧“都教授”那样一露面便令男女青年尖叫的炫目风采,但他的形象却深深植根在中国观众的心底,以其永久的魅力唤起一代人对自己成长经历的回忆。

如果说有哪位影星能对时代产生重大影响而令人难以忘却、无法割舍的话,高仓健是当之无愧的一个。

如今回顾起来可能叫当代人觉得很可笑,高仓健当年一露面便具有的震撼力,竟然是让中国人知道了什么叫“男子汉”。

在高仓健之前,中国人里似乎还没有男子汉这样一个概念。无论是样板戏中的李玉和、杨子荣,还是电影里的洪常青、高传宝,都是神一般的人物,离人间烟火甚远。而工作生活中的男性,敬者称“男同志”,不屑者叫“男的”,连“男人”这样的称谓都很少落实到具体人头上。尤其当电影《小花》中由唐国强扮演的赵永生登场,更以“奶油小生”被戏谑为中国无男人。

于是,当高仓健主演的《追捕》在刚刚进入拨乱反正、改革开放而在神州大地上映的时候,在中国观众间引发的观念颠覆、心灵震撼前所未有,乃至很多女性对男人的认识具有新的标准,不少男性对比之下而感到无地自容。结合着当年流行的日本歌曲《男子汉宣言》,中国人终于从高仓健的形象、性格、气质上找到了作为男子汉所有的要素。他,无可替代地成为那个时代一致推崇的偶像。

笔者正好是那个时代的青年,数次看了《追捕》之后,深深为高仓健那沉默寡言、克己隐忍,表面冷峻、内心强大的魅力所感染。以后凡有他主演的电影,如《远山的呼唤》、《幸福的黄手帕》等,都不管远近必须一睹为快,每每为影片主人公的命运感动得热泪盈眶,被高仓健精湛的演技倾倒得一塌糊涂。在这样形象的影响下,毫不夸张地说,我们这一代的男青年无不为自己不具备高仓健的形似或神似而自卑,更期待着生活中能得到一种体现为男子汉的机遇和壮举。

在如此迷信般的追捧与效仿中,高仓健元素不可避免地会注入到我们成长的每段历程中。《追捕》中他对扬善惩恶的不屈不饶、忍辱负重;《远山的呼喊》中他对路遇求助的去而复返、坚韧不拔;《幸福的黄手帕》中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惊喜忐忑,都成为我们这一代人濒临绝境时的曙光、抗击打击里的勇气、爱情波折中的坚持……用今天的话说,是高仓健满身充满的正能量激励了中国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不可否认,偶像崇拜是不分时代、地域、民族的普遍现象。每一代人、每个群体都有自己选择的偶像。偶像既是励志榜样,也是效仿模本。人们最崩溃之事莫过于自己痴迷崇拜的偶像,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当代青少年经历了太多这样的煎熬——他们追捧的国际巨星,却被爆料长期存在龌龊的婚外情;自己无比崇拜的著名导演,则在现实中扮演着缔造“葫芦娃”的角色;银幕上闪耀着正面人物光环的大牌演员,其儿子却是长期吸毒的瘾君子;还有体育界里称霸全球的无敌帅哥,如日中天之际不是临阵退赛,就是陷入兴奋剂的丑闻,让崇拜者们倍感羞辱和失望。

高仓健从1978年《追捕》开始为中国人所认识,到2005年中日合拍的《千里走单骑》再次回归国人视野,近四十年的漫长岁月里影迷接踵、人气不倒,最关键就是他的“戏如其人”。几十年间,中外影星走过了一代又一代,票房大片热浪掀起一番又一番,而我们始终没有听到关于高仓健的任何负面新闻、更别说是绯闻。凭着《千里走单骑》,他再度征服了中国观众的心。只是这一次他不再是杀气腾腾的复仇使者,也不是满腹心事的中年汉子,而是一个对儿子具有高度责任感的父亲。这样的男人,正是我们所期待的新型男子汉。

高仓健病逝顺利安葬后,其家人才向外界发布消息。据说是他不想为此打扰公众。斯人已去,我们在深情缅怀之时,又真切感到了一种幸运。幸运在我们成长的年代,遇到了高仓健。

责任编辑 骆瀚

猜你喜欢

高仓健影星男子汉
真正的男子汉等
男子汉宣言
高仓健的三顿饭
高仓健的等待
日媒称高仓健有50岁养女
第一次独自睡觉
被诽谤
美国黑人影星争演泰森好莱坞青睐拳击题材 老泰森筹划年底复出
影星和他的“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