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老年生活,人们有哪些需求和期待
2015-01-17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
调查说明:
调查时间:2014年11月15日-11月30日
调查方式:纸质问卷调查
重点发现:
●超过六成的受访者表示,“周边地区老年人休闲娱乐场所太少”是老年人在生活中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其中84.8%的农村地区受访者做出此选择。
●对于老年生活环境,“乡村的形态,城市的设施”为更多受访者所青睐。
●当前“家庭养老”仍为八成多以上的受访者所青睐,但同时,七成以上的受访者表示“害怕孤独和寂寞,不愿独守空房”,九成以上的受访者明确表示“不希望自己给儿女添负担”,这说明构建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保障的“居家养老”社会服务模式非常重要。
●超过七成的受访者认为,在构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过程中,应重点加强“医疗、保健”方面的建设。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对于即将步入老年阶段和已经步入老年阶段的社会人群而言,养老方面的需求也变得更加多层次、多样化。在这种情况下,准确把握和了解这部分人群的诸多养老需求,成为加快构建完善的、符合我国老龄化社会现实情况的养老服务体系、创新发展适应我国人口老龄化基本特征的养老模式的根本导向。基于此,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围绕养老需求这一主题进行了问卷调查,50位调研员历经半个月,深入华北地区北京市、辽宁省,华中地区山西省、安徽省,西部地区陕西省、甘肃省,期间共向6省、市50岁及以上社会群体发放纸质调查问卷1228份,回收有效问卷1121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3.1%。
调查对象结构特征
本次调查对象全部为50岁以上人群,共分为两个年龄段。其中,50-60岁之间的受访者占42%,60岁以上的受访者占58%。
从日常居住地来看,城市/城镇地区的受访者占48%,乡村地区的受访者占52%。
从居住方式来看,独居的受访者占36%,与子女和家人同住的受访者占32%,居住在养老院的受访者占32%。
“休闲娱乐场所太少”是老年人普遍面临的问题
我们设计了如下选题,请受访者做出选择:“据您了解,您身边的老年人,在生活中面临的问题或困惑有哪些”,调查结果显示,其中近七成(68.1%)受访者选择了“周边地区老年人休闲娱乐场所太少”。进一步地,从交叉分析结果来看,与城市/城镇地区的(50.0%)受访者相比,对于农村地区的受访者,其中84.8%都做出了此选择。
排在第二位的是“身体状况越来越差,行动上不便”,有49.9%的受访者做出此选择。“‘老伙伴太少,经常感到孤独和寂寞”排在了第三位,选择该选项的受访者人数,占到了受访者总人数的28.3%。
总体调查结果在我们预料之中。当前,我国很多二三线城市,特别是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针对老年人的服务设施建设水平还相对落后,所以对于多数老年人,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庞大老年人群体,确实面临着休闲和娱乐设施不足、休闲和娱乐活动太少等问题。
“乡村的形态,城市的设施”是更多受访者青睐的老年生活环境
当问及“您理想中的老年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时,调查结果显示,“乡村的形态,城市的设施”为更多(44.3%)受访者选择。进一步地,从交叉分析结果来看,对于农村地区的受访者,选择“乡村的形态,城市的设施”所占比例最高,达到66.7%。对于城市/城镇地区的受访者,选择“城市的形态,城市的设施”所占比例最高,达到46.5%,这说明,对于即将步入老年阶段和已经处于老年阶段的社会群体,对当前自身所处的生活环境有较强的归属感。
另外,调查结果显示,在总受访者中,对于该问题,有39.8%的受访者选择了“城市的形态,城市的设施”。相比之下,选择“乡村的形态,乡村的设施”和“人迹稀少的‘世外桃源”的受访者人数,分别仅占受访者总人数的7.9%和5.9%。
但是我们又发现,在50-60岁的受访者中,有70.8%的受访者选择了“乡村的形态,城市的设施”, 在60岁及以上的受访者中,有61.5%的受访者选择了“城市的形态,城市的设施”。
总体调查结果表明,当前的老年人,对现代化的生活环境和设施条件有着更高的需求和期待,而对于即将步入老年阶段的社会群体,则对保持农村形态和风貌,但设施条件相对完善的生活环境有着更高的需求和期待。因此,总体的调查结果无疑说明了,以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是非常重要的。
“家庭养老”模式供需之间严重不平衡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年人口规模的持续扩大,老年人口结构日趋复杂,“未富先老”、“高龄化”、“空巢化”、“农村先老”、 “少子老龄化”等问题突出,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逐年增多,以致于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面临着诸多挑战。然而我们的调查却显示,当前,“家庭养老”仍是多数(81.3%)受访者最理想的养老模式。特别地,与城市/城镇地区的(62.5%)受访者相比,农村地区(98.7%)的受访者普遍对“家庭养老”更加青睐。相比之下,两个年龄段的受访者群体之间,在养老模式的选择方面存在的差异性相对较小。
此外,调查结果还显示,认为自己最理想的养老模式为“集体养老”、“储蓄养老”、“保险养老”、“其他社会养老方式”的受访者人数,分别仅占受访者总人数的4.2%、2.1%、4.2%和8.3%。
以“居家养老”为基础,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至关重要
很多专家和学者都指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以及社会上“4-2-1”倒金字塔型家庭结构的日益普遍,以亲情和血缘关系为依托的传统家庭养老模式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这也为我们的调查所证实。例如,当我们问及受访者“您觉得在自己步入老年时,会有哪些看法或想法”时,64.0%的受访者都表示“儿女根本没有时间照顾自己”。
一方面,“家庭养老”为多数受访者所青睐,76.0%的受访者认为,“只要和儿女在一起,就是幸福的”。另一方面,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家庭结构和人口结构的深刻变化,72.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害怕孤独和寂寞,不愿独守空房”,并且高达90.0%的受访者明确表示“不希望自己给儿女添负担”,78.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渴望丰富多彩的老年生活”。这意味着,“家庭养老”作为最理想的养老模式,今后既要坚持和巩固其基础地位,又要弥补其在人口深度老龄化过程中出现的弊端和所面临的问题。这种情况下,转变传统的“家庭养老”观念,建立起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保障的“居家养老”社会服务模式,就显得非常必要。
完善老年人医疗保健体系为七成以上受访者所期待
在构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过程中,应重点加强哪些方面的建设,了解这一点,是为老年人提供更高质量、更为全面的养老服务的根本前提。为此,我们设计了如下问题,请受访者做出选择:“在您看来,社会各界应更多地关注老年人晚年生活哪些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医疗、保健”为更多的受访者所选择,占到了受访者总人数的71.4%。特别地,74.3%的农村地区受访者做出了此选择,而对于城市/城镇地区的受访者,则有67.4%做出了此选择,说明在现阶段,农村地区的老年人面临的医疗保健问题更为普遍。相比之下,两个年龄段的受访者群体之间,对于这一问题的选择结果,几乎完全一致。
另外,对于这一问题,还有11.9%的受访者选择了“休闲、娱乐”方面,11.9%的受访者选择了“精神生活”方面。相比之下,仅有4.8%的受访者选择了“物质生活”方面。近年来虽然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城乡地区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但实际的情况却是,很多高龄老人因行动不便、无人陪护等原因,当前在乡村卫生机构和社区医疗体系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并未有效解决自身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为此,在构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过程中,完善乡村和社区医疗保健体系,无疑应成为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各界重点关注的事情。
小结
本次调查显示,当前老年人在生活中普遍面临休闲娱乐设施太少这一问题,而在农村地区表现得更为普遍。与此同时,在更多的受访者(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受访者)看来,“乡村的形态,城市的设施”是最为理想的养老环境。特别是对于未来几年将要步入老年阶段的受访者群体,持有这种看法所占的比例更高。说明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期内,如何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联动,特别是发挥新型城镇化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是必须抓紧研究的课题。
本次调查还显示,当前,“家庭养老”模式仍受到多数老年人和逐渐步入老年阶段的社会群体的青睐。然而在人口结构和家庭结构深刻变化的情况下,“家庭养老”模式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两方面的现实背景决定了今后必须逐步弱化“家庭养老”的社会功能,继而也使得构建以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居家养老”模式成为必然。进一步地,从本次调查来看,完善的城乡(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老年人休闲娱乐设施,以及健全的老年人医疗保健体系则是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要重点加快推进相关领域的建设。
(执笔:栾大鹏)
责编/徐艳红 美编/李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