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代农民工男女亲密关系冲突研究

2015-01-17韦惠惠

学理论·上 2015年12期
关键词:社会支持暴力农民工

韦惠惠

摘 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流动壁垒的取消,数以亿计的农村青年男女涌入城市务工。城市外来务工青年男女成为城市化建设中一股非常重要的力量,然而,新生代农民工青年男女之间往往由于生活的种种不如意而产生冲突,甚至导致暴力事件的发生。这与他们的文化资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等都有关系,同时还折射出冲突“缓冲区”的缺失。

关键词:农民工;暴力;冲突;社会支持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4-0103-0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流动壁垒的取消,数以亿计的农村青年男女涌入城市务工。城市外来务工青年男女成为城市化建设中一股非常重要的力量,然而,在他们身上所发生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从近年来的新闻报道来看,青年男女夫妻关系、情侣关系所发生的暴力事件也日渐增多与突显,这些问题不得不让我们在思考城市发展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们的生活世界。

一、面向城市的生活价值观

如果说第一代农民工进城务工的目的是挣钱,生活面向依然是农村社会的话;那么,新生代农民工进城的目的则不仅仅是为了挣钱,他们已然具有融入城市社会的愿望,生活面向开始转向城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他们希望在城市中买房,也希望在城市中生存下来。如果第一代农民工的社会比较是农村人群的话,那么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比较对象也发生转变,他们已经开始悄悄地向城市青年人比较。从他们的行为方式就可以窥探到背后的行动逻辑,他们的消费模式、价值观等开始向城市青年靠拢。如果说第一代农民工能够接受社会排斥,“甘愿”忍受种种不公的话,那么新生代农民工则已经具有了平等意识和维权意识。如果说第一代农民工能夠将经济收入作为社会排斥补偿的话,但具有平等意识的新生代农民工则不认为这是补偿,而是他们所应该得到的东西[1]。上述两种人群行动逻辑的差异,会导致他们内心世界的不同。从整个社会进步的角度看,他们的这种平等意识、维权意识的价值观,是彰显社会觉醒的体现。但这种意识也导致他们在受到社会排斥的时候,所感受到的压力也更明显,所造成的内心冲突也更强烈。

二、冲突的原因

当斗志昂扬、充满激情地涌入城市希望获得城市生活的时候,他们具有极强的生存动力。在城市生存成本高昂的社会中,他们知道必须通过极力赚钱才能获得城市生活的条件。于是,憋足劲的外来青年则开始努力寻求工作机会。但从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经济资本等来看,他们都不具备与城市青年竞争的优势。于是,他们的工作机会大多只能局限于收入低、升迁机会少的较差环境中。长时间单调重复低收入的工作,与他们预期的生活模式有着极大的心理落差,他们的社会生活与城市居民之间的隔阂等,都在无时无刻地刺激着他们的心灵,也在积聚着内心的冲突。这种冲突往往无法发泄到社会中,相反,却只能释放到所谓安全领域的亲密关系中。于是,外来务工青年男女之间的冲突就成为他们相互释放冲突的首选之地。当然,他们之间相互的价值观、行为方式的不同,也是造成他们冲突的原因[2]。

外来务工青年男女夫妻关系和情侣关系的建立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双方共同从老家来到城市结成亲密关系,一是在城市务工中结识进而发展成亲密关系。但无论是哪种情况,他们的先赋身份都是外来的青年务工者。他们在城市的社会支持系统都非常薄弱。

他们来到一座陌生的城市,本是男女可以相依为命的伴侣。但残酷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常常给他们施加无尽的压力。这种压力来自于他们强烈地扎根于城市的憧憬,而现实生活往往无法满足他们的愿望,以至于不满足感时常困扰他们。抱怨成为他们的生活常态。原因是,在今天城市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富贵的生活就在你我身边。消费主义的媒介力量无时无刻地不在渲染着富人的生活模式,而这种模式就在嘴边却永远无法够得着。这样一种普遍的社会强制力,对于没有能力生存在城市的他们,实在是一件冷酷的事情。日积月累的内心张力与现实的距离,都在积聚着社会不良情绪。这种情绪极容易通过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儿爆发,在偌大的社会城市中,又有谁能够倾听这种声音呢?答案就是,青年男女之间相互述说这种悲情,但浮躁的新生代农民工青年男女似乎缺少了些许耐心。因此,他们经常以冲突的形式来宣泄内心的不满与抱怨。而日积月累的亲密关系冲突,实际上在积聚着冲突的能量。每一次冲突的发生都在铺垫着、预示着下一次更为强烈的冲突。

俗话说:“贫贱夫妻百事哀”。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水平按说已经远远超过在家务农的父辈,但他们的社会比较对象已经不再是农村群体,而是城市人群。这种社会比较的结果就是,他们自认为是失败的社会群体。在模仿城市消费模式时,囊中羞涩的他们顿感生活的残酷,于是个别经济愿望强烈、仇恨社会的青年就会走向犯罪道路。当然,大部分青年男女只是将这种困扰隐藏在内心。微薄的收入导致他们只能蜗居在城市的某个角落,而旁边就是富丽堂皇的上流社会。这样的内心张力实在是无法找到生命之根,于是怒火在心中热烈地燃烧着。

如果单身男女感到这种压力,不需要考虑组建家庭的未来负担,他们可能还可以过着那种“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生活的话;那么,青年男女情侣则需要思虑日后的生活着落。而青年夫妻则正在直面生活的困境,为日常的柴米油盐等生活琐事所困扰,更为日后能够在城市有个家而忧虑[3]。有了城市生活的念头,却无法在城市建立遮风避雨的房屋,这是多么令人心寒的事情。更让他们感到困顿的是,当青年夫妻有孩子后,子女上学等问题更让他们时常陷入无法解决的危机中[4]。

来自工作、生活方面的经济压力事实上不止困扰着外来务工青年男女,实际上对城市白领依然有着很大的压力。但为什么外来务工青年身上却有着如此令人费解的问题呢?事实上,我们还应该从社会支持网络来解读他们的生活世界。对于一些有着较为稳定工作的城市人群来说,稳定工作就意味着他们有着稳定的社会关系网络,而这些稳定的关系系统才具有社会支持的功能。反观外来务工青年男女,他们那飘忽不定的工作状态,实在难以建立相对稳定的社交关系。这样一来,当他们遇到困境时,难以获得社会关系的帮助与支持。尤其是,当他们发生冲突时,他们没有可以去的地方。他们的问题只能自己解决,能够解决的就解决,不能解决的就将冲突扩大,直至某些极端暴力事件的发生。

当然,并不是说这些青年人就没有任何的社会关系,可是如果我们深入他们的生活世界后发现,在移动网络化的今天,他们的社会交往正投入到虚拟世界中。这种看似自由的社会活动,其实充满种种危机与不可靠。在实际事件中,他们得不到这些网友的帮助,相反,更多的是欺骗。于是,他们的亲密关系冲突就大多局限在内部,而无法通过社会关系的介入从而得到缓解。

从青年人的生活方式来看,我们也不能说他们就没有冲突宣泄机制。例如他们会三五成群地去喝酒、打牌、蹦迪等,以释放他们积聚的能量和情绪,他们也会在网络上找人聊天和倾诉。但如果我们仔细分析这种活动的话,就会发现这些活动兴许会暂时释放一些情绪,而根本问题得不到任何解决,只是将问题暂时掩盖而已。这起不到社会网络支持的效果。社会支持是那些切实能够给予客观、有效的解决方法的支持,并能够给予关心与慰藉的效果,以便使得当事人能够真正冷静地看待工作与生活。

三、冲突“缓冲区”的缺失

从社会冲突论的视角看,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是社会生活中的常态。大多数冲突不但不会伤害人际关系,反而会由于利益以及观点得到表达,从而有利于加强关系的维持和改善,即冲突具有整合、聚合社会关系的功能。但是,当冲突强度大到无法调和或者及时冲突无法得到缓冲时,冲突却容易导致暴力事件的发生。外来务工青年男女之间的暴力事件就折射出冲突“缓冲区”的缺失。

所谓冲突缓冲区,是指当双方发生冲突后,当事人可以得到社会支持,进而将不良情绪宣泄到社会网络中,得到亲朋好友的劝说、调节和帮助。社会网络关系可以将冲突缓解下来,那么这种可以释放社会冲突的人际关系网络就是冲突缓冲区。在社会支持健全的青年男女亲密关系的冲突中,男女之间所造成的冲突,常常可以通过亲朋好友的劝解,让当事人缓解敌对情绪。支持网络可以听取他们的心声,并可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甚至,很多冲突的发生本不是什么利益的问题,而仅仅是日常社会情绪的正常释放,这种不具有利益诉求的冲突更容易通过双方的冷静与反思得到解决。

在农村社会中,青年夫妻之间的冲突常常通过妻子回娘家,从而得到缓解。那么,娘家就是夫妻冲突的缓冲区。丈夫的父母、邻居等朋友关系都可以成为他们的冲突缓冲区。当然,冲突缓冲区也会将冲突问题放大,将问题变得更为严重。但绝大多数情况下,冲突缓冲区的主要机制仍然是解决冲突。“劝和不劝散”是中国家庭文化的主流价值观,正如俗话所说:“宁拆十座庙,不拆一桩婚。”熟悉农村社会的人都知道,夫妻发生冲突后,媳妇气冲冲地跑回娘家,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事实上,在城市社会中,具有良好社会网络关系的夫妻,当事人也会选择当冲突发生时,跑到娘家或者铁哥们、闺蜜处释放情绪。他们会将夫妻间所有的怨气宣泄出来,各自把对方批判的一无是处,进而得到父母、好友的劝说。大多数情况下,当事人都是一时冲动,尤其是年轻人更是如此。正所谓“床头吵完床尾和,夫妻没有隔夜的仇,不吵不闹不是夫妻。”夫妻之间所造成的冲突,由于缓冲区的存在,因而绝大多数冲突都能够将冲突限制一定范围内,而不至于发生极端暴力事件。

然而,反观当前城市外来务工青年男女夫妻、情侣关系的冲突,却时常造成冲突强度的高涨、冲突烈度的恐怖。究其原因就是,他们在没有社会支持网络或者支持网络薄弱的社会中生活,他们的冲突往往只能向内积聚,而无法向外释放与表达。如果非要向外释放的话,那就是个别想不开的青年人,跑到大街上、楼顶上以极端的方式引起社会的注意,但问题根本得不到解决。在中国社会中,陌生人不具有解决亲密关系冲突的作用,亲密关系的解决必须还要借助亲密关系才能得到解决。当然,某些电视节目也试图做出这种努力,但如果仔细观看的话,我们发现那不过是电视节目的一种噱头,无非是为了提高收视率而已。真正的冲突问题,单靠一台节目和陌生人以及所谓的专家是解决不了的。即使能够解决当时的问题,那么试问夫妻关系的问题能够每次都拿到电视台去解决吗?事实上,夫妻、情侣关系的冲突是一种生活常态,他们的社会网络关系也应该是一种稳定的支持系统。这些在过去的农村社会中以及城市具有稳定支持系统的男女都不是问题,冲突缓冲区始终存在着,也始终扮演着调节、劝解冲突双方的角色。近年来,社会调解员的出现,似乎在朝着这方面做出一定的努力,这是好的现象。

毋庸置疑,当前的农村进城青年人获得了诸多城市生活的权力。然而,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他们的生活世界之后发现,他们与城市青年相比,很多方面的资源是无法拥有的。其中,社会支持系统的缺失就是一个外来务工青年所不具备的资源,而这种资源却对生活在城市的青年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乔超.城市经济发展与新生代农民工“认同困境”[J].特区经济,2008(8).

[2]羅贻琳,等.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6).

[3]郝胜男.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J].学理论,2015(16).

[4]石宏伟,等.新生代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公平问题的制度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

猜你喜欢

社会支持暴力农民工
反性别暴力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暴力”女
暴力云与送子鹳
社会支持与员工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关系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感恩、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试论高职志愿者的职业指导及社会支持对策
《一课》中教师娜迪亚悲剧形象探析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