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资源型经济生态化发展路径与对策研究
2015-01-17张桃红张军玲周金杰
张桃红 张军玲 周金杰
摘 要:本文通过以分析资源型经济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借鉴其他资源型经济地区走生态化发展模式的相关经验,探索云南资源型经济生态化发展的模式,并提出具体对策建议。
关键词:云南省;资源型经济;生态化路径
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陲,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烟草、生物、矿产、旅游和电力五大支柱产业,可以说云南的经济结构具有典型的资源型经济的特征。2013年,国务院印发了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规划,通过相关方案引导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其中,云南省的东川、个旧、开远、宣威四个城市也被列为了资源型城市。新形勢下,云南省各政府也高度重视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及资源型经济的生态发展问题。因此,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战略,走经济生态化道路,才能实现“美丽云南”的构想。
一、资源型经济与经济生态化的相关理论
资源型经济是以自然资源为主要生产要素,资源型产业在经济结构中占有主导地位的经济体系,它可以是资源型国家,也可以是资源型区域或资源型城市。而一般而言的经济生态化是人类经济活动日趋符合生态规律要求,日益实现在生态上合理的过程。比较熟悉的经济生态化的理论有3个方面:1、经济生态化与生态经济化。经济发展需要各类自然资源,但有限的资源总是稀缺的,经济的生态化,就是要求我们把生态的理念融入到经济工作中去,用生态的理念来发展经济,生态经济化,就是对生态的保护与建设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办事。2、循环经济。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3、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具体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二、云南资源型经济地区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大部分资源型地区开发强度过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云南也不例外。云南省矿产资源过度开采,矿山周围的地质环境破坏十分严重。从相关部门提供的数据看,2010年云南省采矿业占用或破坏土地面积总额达27.94万公顷,占保有耕地(总面积604.87万公顷)的4.6%,直接经济损失达3.07亿元①。其中,云南省的东川与个旧是典型的矿产资源开发对当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城市。
云南的资源型经济存在以下三个典型方面的问题:1、资源型产业占比过高。产业结构单一造成社会结构失衡,人们技能单一,技术水平低,不能适应产业转型的需要。以个旧为例,其产业过度依赖有色金属资源,2011年个旧市采冶行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高达75%,财政总收入70%以上直接和间接来自有色金属产业②。由于缺乏有色金属之外的旗舰产业,高技术、低能耗、高附加值产品稀少,使个旧经济增长面临着极大的市场风险。2、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矛盾突出。多年来,云南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粗放的开采和消耗资源,不仅对资源消耗和环境的影响较大,对环境的破坏也非常严重,如采矿、冶金、化工、造纸等生产,对生态的破坏和环境的污染严重。3、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后续发展能力不强。云南省产业发展对资源依赖性强,特别是工业方面,长期以基础工业为主,使矿产资源消耗严重,资源供给量急剧下降。如经济增长总体属于外延型粗放式的宣威市,煤炭深加工不够、产业链短;投资不注重实效,忽视煤炭挖掘技术改造;另一方面,煤炭及有色金属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耗竭性资源,其储量是有限的,云南省资源储量相比原来的比例已大大降低。因此,过度依赖资源必然会随着资源的减少或枯竭,而趋于衰败。
三、云南资源型经济生态发展模式的路径选择
云南资源型经济的发展对生态与环境的破坏已经阻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存在的问题是不可忽视的,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云南省很有必要借鉴成功的资源型经济发展模式并结合自身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合云南资源型经济生态化发展的独特模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多水平优化模型与日本循环型社会模式的结合
在资源存储量逐渐减少的情况下,应该借鉴澳大利亚的多水平优化模型,从资源的自给情况、储备、持久性等方面对云南资源型经济进行分析。同时,结合日本的循环型社会模式,从政府推动构筑多层次法律体系、要求企业开发高新技术、要求人们从根本上改变观念三个层面规范资源再利用。推动云南省政府构筑相关法律体系,如固体废弃物管理法,资源有效利用法,在具体行业层面,实行家电及汽车循环法,督促家电及汽车的回收再利用。通过法律层面的规范以及行业的实际行动,使人们从根本上改变观念,减少资源的开发与浪费。
2、“集约—绿色—链网”发展模式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云南省从劳动者素质、管理水平到技术水平都在不断进步。医药制造业、橡胶产业、茶产业等第二产业,水电、风电、太阳能等绿色能源产业,不仅符合生态文明要求和市场需求,而且云南自身具备较好的资源,加之一定的技术实力和投资环境,比较优势较为明显,发展的潜力和空间非常大。因此,云南可以利用这些绿色产业体系的技术产业群改造传统的资源型产业,利用环保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等绿色技术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将传统的环境破坏型发展模式转化为绿色生态发展模式。同时,围绕各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回收再利用的上下游企业通过产业关联以链网的形式连接,对产业链各环节进行协调管理,对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预防和减少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3、发展旅游业
纵观海内外,许多矿业城市在转型中都选择将旅游业作为主要接替产业进行发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德国的鲁尔区、英国的威尔士、南非的金伯利、加拿大的道森以及我国陕西的铜川、山西的大同、河南的焦作和平顶山、安徽的淮南和铜陵等。因此,充分挖掘和利用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是矿业城市实现产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云南省独特的气候,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可以说,云南省到处都是旅游胜地。传统旅游资源,工业旅游资源,城市环境资源都可以充分利用起来发展旅游业。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在2014、2015年分阶段实现,国际资本流入和沿海产业转移,为云南加快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了新的机遇云南省应该抓住机遇,发展大项目、大创意和大服务,融神奇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文化、现代的科技手段为一体,提升旅游业档次和水平,增强旅游业的整体吸引力和综合竞争力。尽管旅游开发程度低,旅游资源分散,交通不便利,基础设施也不完善,但是在政府的支持与资源型经济地区城市定位的驱动下,旅游业的发展会日渐向好。
四、云南省资源型经济生态化发展的具体对策建议
云南资源型经济生态化发展的任务很艰巨,资源开发行为方式亟需进一步规范,调控监管机制也需进一步健全。资源开发企业在资源补偿、生态建设与环境整治等方面的主体责任必须落实到位,扶持接续替代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也需不断完善,加大扶持力度。具体有如下几方面的对策建议:
1、转变经济发展观念,实现生态环境恢复与保护
经济发展不是一味追求GDP的高速增长,而应该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平衡发展。坚持依靠科技创新来实现节约高效、生态友好发展的理念,发挥云南传统产业副产品多、可利用值高、产业关联度高、生产型废物大多数具有回收利用价值的优势。加大科技与创意投入,向“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与高端产品转变,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建立“生态环境恢复和保护实验区”,在政府鼓励和支持下,积极引导环保事业发展,起到示范作用的同时,又为该地区发展多元产业提供新渠道。积极构建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科学制定生态环境损失补偿费的征收标准,并设立专门的生态环境恢复管理部门。在资源开发中推行“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从而实现环境与经济的良性互動。
2、优化云南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
云南是资源大省,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不断加大其资源型产业的投资,必然会影响二、三产业的发展,给经济发展造成隐患。因此,云南省要加快产业转型,在发挥传统产业优势的基础上,加快二、三产业的发展。重点发展医药制造业、橡胶产业、茶产业、烟草业等第二产业。积极发展新型产业,如水电、风电、太阳能等绿色能源产业,通过这些产业的发展提高云南在产业链和区域分工中的地位。大力发展旅游业,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做好旅游业发展的定位,综合利用各种旅游资源,加强旅游资源的保护,改善交通条件和基础设施,把云南省由资源大省变为旅游强省。构建资源型产业循环经济,使资源型产业在循环经济的模式下运行:在生产上减少资源的利用和污染的排放;将生产过程中的“废物”变废为宝,重新利用;尽可能的使生产中的物质和原料重复使用,对环境的污染达到低排放甚至零排放。
3、减少资源依赖,多元产业共同发展
云南经济的发展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想实现经济转型,走生态化之路,必须减少对资源的依赖。单个企业或单个产业的行为并不能改变整个经济发展模式或生态圈的状态。因此,要拉长产业链,逐渐扩大覆盖面积,最后形成产业群。首先推行产业联盟,实行多产业的整合联动、相互合作、共担风险、共享利益,以整体合力避免重复开发和资源浪费,降本增效提高竞争力;然后依托生态工业园区为载体,以资源产品—废弃物—资源的循环经济理念,依靠龙头企业带动上下两端产业加入,共同拉伸产业链。
4、建立经济生态化的激励约束机制
强化政府对市场规则的制定和市场秩序的维护,突出规划的统筹引领作用,制定产业发展的导向型规划,同时在科技投入、金融服务等方面制定倾向性的优惠政策,引导资本流向重点鼓励产业,加快技术研发,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提高项目准入门槛,在技术含量、环保测评和土地投资强度等方面设立适当的限制性条件,高技术、高效益、低污染的项目优先立项,提高资源和环境的使用效率,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用地紧张的困难。健全奖罚考核机制,加快企业推广应用先进技术、推行清洁生产、加强防污排污治理。
(作者单位:云南财经大学财政与经济学院)
注解:
① 资料来源:师红聪,刘云忠,李培.基于生态环境补偿的云南省矿业发展研究[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3(3)
② 数据来源:2013南云南省统计年鉴
参考文献:
[1] 韩斌.云南传统资源型产业的生态转型研究[J].生态经济,2014年2月第30卷
[2] 杜琼、杜彬、步金.昆明市东川区资源枯竭的困境和经济转型的思考[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4)
[3] 师红聪,刘云忠,李培.基于生态环境补偿的云南省矿业发展研究[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3(3)
[4] 韩斌.云南传统资源型产业的生态转型研究[J].生态经济,2014(2)
[5] 云光中.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模式研究[M].2012(12):53-58
[6] 王雪梅.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北川县域经济发展探索.[M].2013.5
[7] 喻微峰.资源型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研究——以中部地区为例[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