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酒德为尚 节饮有秩

2015-01-17

青年时代 2014年11期
关键词:酒场酒徒品酒

“酒德”两字,最早见于《尚书》和《诗经》,其含义是说饮酒者要有德行,不能象夏纣王那样。《诗·大雅·抑》:“颠覆厥德,荒湛于酒”,《尚书·酒诰》中集中体现了儒家的酒德,这就是:“饮惟祀”(只有在祭祀时才能饮酒);“无彝酒”(不要经常饮酒,平常少饮酒,以节约粮食,只有在有病时才宜饮酒);“执群饮”(禁止民从 聚众饮酒);“禁沉湎”(禁止饮酒过度)。儒家并不反对饮酒,用酒祭祀敬神,养老奉宾,都是德行。

古人对酒带来的危害也频有记载,把酒列为人生四戒之首,即“酒色财气”,把沉迷于吃喝与女色之中的人叫“酒色之徒,”把挥霍钱财尽情享受的行为形容为“花天酒地。”把只会饮酒没有其他才能的人成为“酒囊饭袋。”把嗜酒如命的人叫“酒鬼。”把以喝酒作为生活主要内容叫“醉生梦死。”酒后无德,种种丑态,令人嫌厌。有的喝完酒,醉眼惺忪,故意找茬,大打出手。有的酒后说话粗鲁,行为放浪。有的酒后色眼眯眯,欲行不轨。有的酒后随地便溺,衣不蔽体。有的嗜酒者,因酒迷失方向。有的爱酒者,因酒放弃原则。有的因为喝酒被人拉下水。有的因为喝酒走上犯罪道路。酒徒见了酒,不讲人道,不讲温情,不顾家人,只顾喝酒。一喝就酩酊大醉,烂醉如泥。有的醉汉摇摇晃晃,招摇过市,边走边喝,边喝边骂,有伤大雅。喝醉就会大闹酒场,不听劝阻,不怕威胁,给家人带来不安。家人每天要为他提心吊胆,放心不下。减少酒量,或者减少喝酒频率根本不可能,要他戒酒更是天大的妄想。酒精依赖已经刻骨铭心了。“逢君贳(shi)酒固成醉,醉后焉知世上情”(唐·蔡希寂)。

老百姓把喝酒闹事的人称为“醉鬼”,把喝酒痛斥为“喝猫尿”。这种人已成为家庭的灾难。这些闹酒的人会给温馨的酒场添乱,给温情斟酌添堵,给平静的家庭带来风波,给办酒主人找来麻烦,让人非常扫兴。还有的具有连续作战的本领,一天连续几个酒场,场场不落,从早晨喝到下午,从白天喝到晚上,从今天喝到明天,喝了白酒,喝啤酒;喝了啤酒、喝红酒,不醉不散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不喝可惜,喝了准多。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视居丧期间的礼俗。为了表达对逝者的尊重,有种种礼仪需要遵守,至今人们还在遵守这些规矩,比如,居父母丧期间,一定期限内,不得娱乐,不得穿华服,不得饮酒食肉,不得婚嫁、要求形容哀戚等等。有些庄重严肃的场合也不适于饮酒。遇到酒徒,什么文明礼节,什么规矩要求,在酒面前都会失效。见了酒就会馋涎欲滴,可以赖皮赖脸,没皮没脸,完全不要自尊,抵抗不了酒的诱惑。有的人喝了酒,什么都敢答应,酒后矢口否认,酒话是不能算数的。聪明人求人办事有话说在喝酒之前。有的人在酒桌上,亲如兄弟,隔段时间再见面,互不搭理,形同路人。有的人不喝酒不办事,有的人喝了酒乱办事,有的人喝了酒也不办事。有人总结,酒肉朋友是在一起只是吃喝玩乐而不干正经事的朋友,还有另一份意思,在酒场上是朋友,需要帮忙了,这些所谓的朋友就不见了。

如果喜欢小饮,月下独酌,或者三两挚友,围坐对饮,尽兴而为,言谈笑语间,无拘无束,品酒尝鲜,自可尽享品酒之乐,闻酒之香,尝酒之醇;尽享美酒之美,酒香之香。那是令人艳羡的。反之,过量过度过分饮酒,对健康不利,嗜酒丧志,自我放纵,自甘堕落,与饮酒之旨相去甚远。如果因此再给别人你带来麻烦,带来不幸、带来灾难、带来祸端更是得不偿失了。这样不顾酒德的状态有谁会喜欢呢!这样的酒态美在哪里,香在何处呢?

感情需要培养、激发和释放,美酒蕴育着感情的地久天长;生活需要色彩、变化和调整,美酒装点了生活的五颜六色。酒是美的,也是丑的;酒是甜的,更是辣的。酒中有欢乐,也有失意;酒场有喜剧,也有悲剧。喝的是酒,品得是味道。酒是喝的,不是闹的。真理和谬误只差一小步,美好和丑恶、高尚与卑微、文明与粗野、美酒变苦酒的错位也只在恍惚之间。成为酒的奴隶,还能品出酒味吗?不设堤防,酒水就会变成洪水。人是主动的,酒是被动的,一旦酒变为主动了,人就被动了。过分消费酒对感情的催化作用,酒的魔力就会把握不住,理智的堤防会被冲垮殆尽,道德的围栏会被拆毁葬送,尊严的体面会被玷污损毁,清高的玻璃会被无情打碎。

猜你喜欢

酒场酒徒品酒
鹧鸪天·喜迎红马转绿马
精确到万分之一的品酒师
酒徒
为什么不说实话
胡通通:意大利首位华人品酒师
酒场如战场
“纯净之酩”维尼菲尔德品酒会
平静中过年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