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瞿秋白在汀州狱中轶事

2015-01-16康模生

红土地 2015年5期
关键词:囚室军医瞿秋白

康模生

瞿秋白在汀州狱中轶事

康模生

1935年2月24日,中共早期领导人瞿秋白在福建长汀县水口乡梅迳村不幸被捕,翌日,被押往上杭监禁。5月9日,又押解到汀州(今长汀县城)国民党第三十六师师部。

瞿秋白像

瞿秋白在汀州狱中度过了不寻常的40个昼夜。当时,师部有个军医陈炎冰,因给瞿秋白治病而接触频繁,不仅了解瞿秋白的狱中情况,而且还帮助过瞿秋白,因而引起了师长宋希濂的注意。宋希濂在回忆汀州狱中情况时说:“其实当时有个军医叫陈炎冰,我很怀疑他是地下党,他常帮助瞿秋白向外地发信,杨之华与他也通过信。”

1992年暮冬,笔者与县博物馆两位同志一起专程前往广州访问陈炎冰先生,他追忆了瞿秋白同志在汀州狱中的一些真实情况,其中还有不少为人所未闻的故事。

“汀州狱中”是“特殊监狱”

当时,国民党蒋军嫡系部队第三十六师师部设在长汀县城北山麓下“汀州试院”,瞿秋白就被关押在这里的一间“特殊监狱”里。所谓“特殊监狱”,顾名思义就是特殊设置的监狱。原来这里不是监狱,而是师参谋长向贤矩的一个房间,因要关押瞿秋白,临时腾了出来。虽说不是监狱,与一般监狱的确不太一样,既没有门户紧锁,也没有专人把守,行动较为自由。但是它确实是一所监狱,只要看瞿秋白写的《多余的话》,还有写给郭沫若的信与一些照片背面题诗的落款,瞿秋白都称自己被关在“汀州狱中”。

“汀州狱中”有一扇杉木门和窗,室内一隅有一张用两条长木板凳架起的硬板床,窗前有一张学生用的课桌,还有两条板凳,桌上放着笔墨砚和汀州出的十行纸。

宋希濂出于对瞿秋白名望和才华的仰慕,称他为“先生”,并给予特殊照料,每天饮食比一般士官还要好,还专门派军医陈炎冰每天给他看病。囚室的一门一窗可以自由开闭,囚室外有一块小院子,也可以出去散步。但是,囚室的隔壁就住着师参谋长向贤矩,还有两个荷枪实弹的卫兵不分昼夜地站在“特殊监狱”的斜对门,名为看守师部后门,实则在严密监视瞿秋白的一举一动。

篆刻图章的缘起

起初,大家不知道瞿秋白善于篆刻。一天,一个看守军官发现瞿秋白将夜间点剩的半截蜡烛倒置过来,用铁钉在蜡烛底部刻了一枚非常雅致的图章。这个看守军官动了心,立刻跑到街上买来一把雕刻刀和一枚石章,请求瞿秋白帮他刻一枚私章。起初他以为刻章需先描字,谁知瞿秋白不用描字,操起刻刀横一刀、竖一刀,几下功夫就刻出一枚精巧的图章来。这个消息传开后,师部里的军官、士兵、不管识字的不识字的,都附庸风雅,向瞿秋白求刻图章。如此日甚一日,瞿秋白在长汀关押了整整40天,共刻图章七八十枚,平均每天两枚。陈炎冰也求刻两枚,可惜都已丢失。

赞扬毛泽东的正确路线

瞿秋白患有肺病,陈炎冰常到囚中给他看病。这期间,国民党中央派了中统和军统特务对瞿秋白进行劝降和诱降,但每次都遭到瞿秋白的严词拒绝。

瞿秋白自度生命将遭不幸,但很乐观,心情开朗。他要求陈炎冰给他找些书看。陈炎冰找来一本唐诗、两本小说和几本医学杂志给他看,他很高兴,天天看书、写东西,刻图章。他热情地向陈炎冰和看守们宣传马列主义,宣传革命真理。有一次,他对陈炎冰说:“现阶段中国革命是土地革命,毛泽东同志以农村为革命根据地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进而解放全中国,这是正确的革命路线。”

给郭沫若写信

1935年5月末的一天,陈炎冰听到郭沫若去日本的消息后,便到囚室中问瞿秋白:“你认识郭沫若吗?”瞿答:“认得!”陈说:“他到日本去了,你如有信给他,我可设法给你寄。”秋白欣然答道:“好!”马上从桌上取笔铺纸,略微沉思一下便写了起来。信的内容已记不得,但其中有一段话给陈炎冰留下很深刻印象:“历史上的功罪,日后自有定论,我不愿多说,不过我想自己既有自知之明,不如尽量披露出来,使得历史档案的书架上材料更丰富些,也可以免得许多猜测和推想的考证工夫。”信的末尾祝愿郭沫若“勇猛精进”。这封信经陈炎冰之手寄出,没有丢失,郭沫若收到了。现此信收藏在北京中央档案馆。

确有写过《多余的话》

关于《多余的话》,有过很多议论,因这篇手稿至今还没找到,无法证实瞿秋白有没有写过,所以有人说有,有人说没有,甚至有人说可能是别有用心的人杜撰的,总而言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但是,军医陈炎冰是近距离接近瞿秋白的医生,他以人格保证,他亲眼目睹瞿秋白在写《多余的话》。那是用毛笔书写在长汀纸行出产的十行纸上的,瞿秋白写诗则用宣纸。这些十行纸和宣纸是向贤矩给的。瞿秋白写《多余的话》,一连写了几天,写得很快。《多余的话》的手稿至今未找到,据宋希濂说是送上去了。后来是否被人篡改,不得而知。

诗稿和照片发表的经过

瞿秋白在囚中写诗多首,他把《卜算子》、《浣溪沙》、《梦回》和一张半身照片送给陈炎冰,照片上还题诗一首:“如果人有灵魂的话,何必要这个躯壳!但是,如果没有的话,这个躯壳又有什么用处?”这首诗眉首写有“炎冰先生惠存”,诗末一简短跋语“这并不是格言,也不是哲理,而是另外有些意思的话。秋白1935年5月摄于汀州狱中。”陈炎冰非常珍惜这些诗、照片和给郭沫若的信,总觉得放在身边不妥,非转移出去不可。经过再三考虑,最后托要好同事军医王廷俊转寄给他在美国留学的女同学——柳亚子的女儿柳无垢。于是,瞿秋白给郭沫若的信于1936年在美国纽约中文周刊《先锋》上发表了。《卜算子》、《浣溪沙》、《梦回》3首诗,大概是柳无垢转寄给他的父亲柳亚子,后来也在上海《人世间》杂志上发表了。(据悉瞿秋白以上3首狱中诗的手稿,还于1939年在上海阿英主编的《文献》第6期上发表。——笔者)。

陈炎冰同志,早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医学院,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北伐。大革命失败后,到日本留学。1934年经国民党三十六师军医处长邱炳邦介绍到该处当军医。瞿秋白被捕后,陈炎冰曾写信给当时在香港的老同学柯麟(共产党员、解放后任中山大学校长),柯接信马上向党中央作了汇报,但来不及营救,瞿秋白便英勇殉难了。陈炎冰在瞿秋白牺牲后,于1935年8月就离开三十六师,又投身革命。新中国建立后,陈炎冰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广东省温泉医疗研究所副主任,著有《温泉的医疗作用》等4本专著。

(作者:长汀县委党史研究室副研究员)

瞿秋白烈士就义照

猜你喜欢

囚室军医瞿秋白
“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瞿独伊心中的瞿秋白
王子和公主的囚室生活
战时中国社会观察的一个新视角——评戈登的《一个英国军医的中国观察实录》
我的军医爸爸
烟圈下落不明了
拓展健康教育新途径 驻疆某军医训练大堆健康教育微视频展示掠影
福尔摩斯·住院病人(上)
瞿秋白第一个把“国际歌”译成中文
囚室的窗口
701号囚室的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