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移动数字迎新平台建设与实践
2015-01-15张嵩戴立昌
张嵩 戴立昌
摘要: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经过几年的摸索研究,在现有技术条件的基础之上,采取合作开发的模式,逐步开发建设自身移动数字迎新系统,并已投入使用,为提高迎新工作效率、推进数字校园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移动数字迎新系统;迎新工作;数字校园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07-0076-03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推进信息化建设、打造数字化校园已成为高等院校的共识。特别是2011年国家颁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以后,明确提出要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高校信息化发展得到了稳定的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
近年来,为提高学校信息化管理水平,许多高校也提出“数字迎新”概念。例如清华大学于2002年将数字迎新系统投入使用,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建立电子身份,实现学生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共享,是国内开展数字迎新较早的高校。国内许多高校也紧随其后,开始探索开发数字迎新,如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南昌大学等。各高校的数字迎新在设计上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以下三类模式:①自主研发式,即根据自身需求和学校技术条件,自行开发设计,这一类模式主要集中在技术实力较强的高校。②合作开发式,即与技术开发公司签订协议,共同进行设计开发,这类模式的优越性在于可以得到软件公司的专业技术支持,对提高系统整体功能起到积极作用。③统一订购式,即由学校直接向技术开发公司购买数字迎新系统,由开发商负责系统的设计建设及后期维护。自身技术研发能力较弱的高校大多选择这一模式。
一、移动数字迎新系统设计思路及功能实现
高校迎新工作是一项繁琐且重要的常规工作,涉及到教务处、学工处、财务处、后勤管理处、校医院、户籍管理部门、图书馆和信息技术中心及各相关学院等诸多部门。迎新的过程包括接站、现场报到确认、缴费、办理入住、迁入户口、转入组织关系、新生教育等环节,部分学生还要申请办理助学贷款和学费减免等。这些工作要在几天之内完成,不仅时间紧任务重,而且由于信息传达不及时、手续复杂,极易出现手续漏办、错办现象。此外,以往迎新的数据资料均由各部门自己管理维护,没有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难以相互对接,不仅使学生经常重复填报信息,也不利于各部门工作的衔接。
针对以上情况,学校设计推出了移动数字迎新系统,着力提高迎新工作信息化水平,为新生提供更加便捷的迎新服务。系统支持手机客户端及计算机端口两种登录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功能:
1.管理应用功能
系统具有通知公告、校园新闻等功能模块,可以将与学生相关的信息、通知推送到学生手机上,方便学生的组织管理;平台支持数据信息查询和录入功能,既方便学生填报数据,也方便教务学工部门全面掌握信息,实现数据共享。
2.师生交流功能
系统具备通讯录、问答等功能模块,学生可以通过系统平台向教师咨询有关事项,教师则可以在线进行解答,一些有共性的问题,所有相关学生均能看到答复。另外,通过通讯录班级同学之间、圈子朋友之间也可建立联系,进行沟通交流。
3.教学应用功能
系统具有课程表、成绩单、文档上传、在线评课等功能模块,在手机上轻松实现入学以后的课程提醒、成绩查询、给教师评分等。教师也可以把学习资料通过文档上传,进行知识共享,也可通过师生交流功能进行在线答疑。
4.生活应用功能
系统具有活动组织、圈子、二手市场、动态发表等功能模块,学生可以随时发布自己的动态,与班级同学组成圈子,共同开展各类活动,也可方便地了解到校园周围的促销活动、二手交易信息,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
二、移动数字迎新系统组成及特点
通过在学校内部架设一套独立的软、硬件系统即可实现各类信息化服务功能,学生的移动终端下载相应软件即可支持手机界面的操作。系统采用B/S与手机app的混合模式,为用户提供友好的界面,使用方便,操作便捷,易于管理与维护,满足当下移动互联互通的需求模式。系统提供灵活的数据接口,可以与校内信息化系统连接,方便数据的共享与处理。(见图1)
系统有如下特点:一是可靠性。系统考虑硬件和软件的容错、数据存储的备份/恢复等系统可靠性措施。各模块及子产品间调用采用缓存或队列隔离,保障系统稳定、可靠系统的关键设备(如数据库服务器、交换机等)采用双机热备形式,减少单点故障对系统的影响。二是安全性。系统充分考虑整个系统运行的安全策略和机制,可以根据不同的业务要求和应用处理,设置不同的安全措施。操作安全性由用户管理、权限管理、防病毒管理、入侵管理、漏洞管理等部分组成,再加上相应的安全策略、安全规范,形成完整的安全保障体系,保证系统数据不被非法入侵者破坏和盗用,并保证数据的一致性。提供对系统各模块的监测手段。三是易用性。系统管理和操作全部采用图形化交互式人机界面,具有数据处理操作简单、方便、快捷、直观的特性。四是可扩展性。数据模型的设计充分考虑系统将来可能的扩展和业务的变动,具备较强的可扩展性,能够适应业务应用的不断发展。
三、移动数字迎新系统的特色亮点
1.手机与计算机均可登录系统,方便快捷
系统支持计算机和手机客户端两种登录模式,无论是新生还是学校职能部门的教师均可通过手机或计算机两种方式登录系统,进行操作。多元化的登录应用模式为用户提供了更多选择,更具实用性。
2.迎新之前,把工作做到学生家门口
学生接到录取通知书以后,通过扫描录取通知书上的二维码,用自己的考生号即可登录学校迎新系统。登录系统以后学生可以查看到学校概况、专业设置等常规信息,也可以收到学校的各类迎新通知和注意事项。例如: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申请助学金的流程和注意事项等,让新生在家就准备好各类所需材料,避免入校之后申请困难。除此之外,学生可以通过系统向学校咨询各类问题,或者与未来的同学进行沟通交流。
通过数字迎新系统,学生可以在家就将个人信息填写上报,学校可以在新生入校之前就对他们的信息有较为全面的掌握,如学生的身高、体重、有何特长、家庭经济情况、是否需要迁移户档等。另外,一些有特殊困难的学生也可提前通知学校,向学校相关部门寻求帮助。
3.迎新之中,处处彰显以人为本
在接站环节,学生提前填写乘车信息和到站时间并提交到系统,便于学校做好人员和车辆的准备工作,避免了车辆不够、新生在车站大量等候的现象:学校通过迎新系统把接站时间、车次、等候位置等信息提前告知学生,让学生心中有数,方便与学校接待人员取得联系。
在报到环节,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报到信息上传系统,不必再进行传统的现场查验录取通知书、填表等环节;学工部门和学院辅导员也能第一时间掌握新生报到情况。同时,新生上传的个人信息及缴费信息可以被教务、学工、财务、后勤等相关部门共享,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人住环节,学生事先通过后勤部门公布的信息找到自己的宿舍号,到校以后可以直接入住,入住后再按班级统一办理相关手续。
迎新系统的使用,将很多以往需要人工办理的事项通过系统办理妥当,使很多只有见到学生后才能知道的信息提前被告知学校,让学校迎新工作得以更充分的准备,以往纷繁复杂的迎新工作,变得更加人性化、更加高效便捷。
4.迎新以后,各项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新生入学教育更具实效性。学工部门可以通过系统,将新生入学教育内容和注意事项及时传递给学生,例如今年学校选编了在校期间可能遇到的14个安全事件案例编成《大学生安全教育案例选编》,通过迎新系统推送到每一位新生手中,学生通过手机即可学习查看。其它部门也可以将在新生入学教育课上宣讲的材料通过系统发布给学生,让学生课后再进行学习消化,改变了以往集中教育时学生听个大概、回去以后基本全忘的情况。
二是辅导员管理学生更高效。学生报到以后,各项后续工作纷繁复杂,而辅导员与学生也并不熟悉,尚未建立可靠的班级干部队伍,辅导员组织学生只能通过挨个宿舍通知、逐个询问的方式,费时费力效果不佳。通过迎新系统,辅导员可以建立班级圈子,通过网络发布通知、答疑解惑、组织活动。对于一些需要核对的信息也可以让学生在手机上进行核对,更加轻松便捷。
三是学生活动更丰富。以往的学生社团招聘是通过“摆摊”的方式,以往的学生活动是通过海报传单的方式,既原始也不方便。现在,应用迎新系统,学生在自己的手机上点一点就可以加入自己感兴趣的社团或圈子。朋友圈里任何人都可以号召和发起各种活动,任何人都可以把自己的心情和趣事进行分享。同时,系统上还有各类兼职信息、打折促销信息等等,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四、未来展望
一是进一步完善数据的分类整合。在今后的完善中力求数据信息收集更加科学、智能,使操作人员可以根据系统内的基础数据生成任意自己希望获得的数据清单,提高数据使用的效率。二是进一步拓展教学应用功能。今后随着网络技术的升级和手机应用的开发,力争实现在线网络教学、在线图书资料查询等功能,使学生入学以后的学习方式更多元,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式、研究式的学习。三是将客户端扩展至家长层面。使家长能够登录进入系统,让家长通过手机在千里之外能够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成绩、奖惩情况以及在校动态。对于学生的异动或重大问题,学校也应通过系统向家长告知相关情况,实现校方与家长的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