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菜用甘薯品种光合速率测定及综合性状调查

2015-01-15曾燕楠程润东王勇王庆南

江苏农业科学 2014年11期
关键词:产量性状品种选育

曾燕楠+程润东+王勇+王庆南

摘要:以适合产业化的3个菜用甘薯品种宁菜薯f18-1、福菜薯18号、台农71为材料,测定地上部性状、鲜产、干质量、光合指标,对品种进行筛选评价。结果表明:宁菜薯f18-1、福菜薯18号嫩尖产量极显著高于台农71;菜用甘薯光合速率与产量呈正相关。

关键词:菜用甘薯;产量性状;光合速率;品种选育;参考指标

中图分类号:S531.03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11-0134-02

菜用甘薯的嫩茎叶是一种营养丰富且均衡、保健作用强、口感风味好的新鲜绿色保健型蔬菜,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特别受欢迎,在中国香港菜用甘薯被誉为“蔬菜皇后”,日本尊其为“长寿菜”,美国把它列为“航天食品”,医学界已将其列入抗癌蔬菜之一[1]。甘薯的茎尖和嫩叶富含黏蛋白、纤维素、维生素、果胶,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促进肠胃蠕动和肠管中毒物的排泄,防止便秘,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医疗保健功能[2]。菜用甘薯栽培方便,适应性广,稳产高产,采收期长,抗逆性强,且很少受或不受十字花科害虫危害,是较理想的无公害蔬菜[3]。在沿海多台风地区,甘薯抗风耐涝,可缓解强风暴雨后的蔬菜供应紧张局面。目前我国南方地区甘薯嫩茎尖畅销,经济效益较高,而在北方地区菜用甘薯发展缓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食品安全及其保健功能日益受到重视,在城市郊区发展菜用甘薯有很好前景。本研究通过光合速率测定和综合性状调查,鉴定新育成或新引进菜用甘薯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品质性状及综合表现,评价品种特性与生产利用价值,以期为菜用甘薯品种鉴定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菜用甘薯品种选用江苏丘陵地区南京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新品系宁菜薯f18-1(该品系在2012—2013年国家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表现良好)、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选育的菜用甘薯品种福菜薯18号和台湾菜用甘薯品种台农71。

1.2方法

1.2.1试验设计

本试验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处理3次重复;每小区100株,小区面积10m2。2011年5月30日定植,7月6日打顶,此后按照生长状况每隔7~8d采摘1次,共采摘10次,最后一次采摘时间为9月27日。调查每次采摘嫩茎尖鲜产和干质量等性状。

1.2.2光合指标测定

光合指标使用美国CID公司生产的CI一30IPS型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采用开放式气路测定心叶下第1片完全展开的功能叶,每个小区测3株。测定条件:(28±2)℃,空气CO2浓度为(290±10)μmol/(m2·s),内部光强为(500±1)μmol/(m2·s)。

1.2.3性状调查

1.2.3.1地上部质量性状

参照文献[4]的方法测定顶叶形状、顶叶色、叶色、叶脉色、叶片大小、株型等6项形态指标。

1.2.3.2地上部数量性状

每隔7~8d采收菜用甘薯嫩茎尖,嫩茎尖以纤维化程度低、容易折断为标准,以小区为单位采收。每小区进行产量及干质量测定,随机抽查20株甘薯茎尖测量其茎长、叶柄长度等。嫩茎尖单株条数:计算小区全部鲜嫩茎尖条数,再根据定植株数计算单株条数平均值。

嫩茎尖长度:用直尺量叶心到摘断茎基部处的长度。嫩茎尖节间距:用直尺量摘断茎尖基部处的第1节间长度。嫩茎尖的叶柄长度:用直尺量摘断茎尖基部处的第1片叶的叶柄长度。

1.2.3.3食味品尝

采摘嫩茎尖后,经漂洗,投放于沸水漂烫3~4min,捞起。由5~8名试验人员品尝,并根据相关指标进行打分,采用5分制评价标准。

2结果与分析

2.1菜用甘薯地上部质量性状

由表1可见,3个菜用甘薯品种株型为半直立型或直立型,顶叶形为心形或心带齿,顶叶色、叶基色、茎色均为绿色,台农71叶面积较小。

2.2菜用甘薯地上部数量性状及其相关性

2.2.1地上部数量性状

不同采摘时期菜用甘薯单株茎尖数、嫩茎尖长、嫩叶柄长等性状差异较大[5]。由表2可见,不同菜用甘薯品种农艺数量性状差异较大,表2为10次采摘的平均数据。3个菜用甘薯品种的单株茎尖数为6.5~8.1条/株,台农71最少,其他2个品种相当;嫩茎尖长为7.1~9.5cm,台农71最短,福菜薯18号次之,宁菜薯f18-1最长;嫩叶柄长为7.3~10.7cm,台农71最短,福菜薯18号次之,宁菜薯f18-1最长;嫩节间距为1.9~2.8cm,台农71最短,福菜薯18号次之,宁菜薯f18-1最长。

2.2.2茎尖产量

由表3可知,宁菜薯f18-1茎尖总产量最高,为56.61t/hm2。方差分析表明,宁菜薯f18-1茎尖总产量极显著高于其他2品种。福菜薯18号茎尖总产量次之,为39.03t/hm2,比台农71显著增产。台农71茎尖总产量最低,为25.55t/hm2。

2.2.3不同菜用甘薯品种干率分析

每次采摘时,随机抽取100个茎尖进行称质量、烘干。对3个菜用甘薯品种进行干率测定,结果表明宁菜薯f18-1干率最低,为9.5%;福菜薯18号干率次之,为10.2%;台农71干率最高,为11.0%。宁菜薯f18-1含水量高,熟食口感嫩、黏软,烹调时间短;台农71含水量低,烹调时间宜适当延长。

2.3菜用甘薯食味分析

由表4可见,在3个菜用甘薯种质的嫩茎尖食味评价方面,台农71综合评分最低,在遇到虫害或采收间隔期长时有苦涩味,且烫后绿色保持时间短,加工后易变褐。宁菜薯f18-1、福菜薯18号不易褐变,口感较好。

2.4不同品种菜用甘薯的光合特性差异

光合作用受内外因素的影响,光合速率(Pn)是衡量内外因素对光合作用影响程度的常用指标,即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的CO2吸收量或O2释放量。气孔导度(Cond)表示气孔张开的程度,直接影响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的大小,从而影响光合速率。如表5所示,宁菜薯f18-1光合速率最高,达12.30μmol/(m2·s),台农71光合速率最低,仅为7.60μmol/(m2·s),方差分析表明宁菜薯f18-1与其他2品种的光合速率存在极显著差异。台农71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最低,与其他2品种存在极显著差异,而福菜薯18号和宁菜薯f18-1的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不存在显著差异。

3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表明,与台农71相比,宁菜薯f18-1、福菜薯18号生长速度相对较快,茎尖产量较高。由光合测定结果可以看出,光合速率与单位面积产量呈正相关,这和程建峰等[6]认为提高单叶净光合速率能提高产量的结果一致;气孔导度与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呈正相关。光合特性指标可用作菜用甘薯品种育种的一个参考指标。

菜用甘薯不仅栽培方便,适应性广,抗逆性强,高产稳产,采收期长,可缓解叶菜夏季伏缺问题,而且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其营养价值高于常规叶用蔬菜[7-10]。宁菜薯f18-1、福菜薯18号综合性状表现好,值得大力开发应用。

参考文献:

[1]甘学德,宋付平,黄洁,等.14份菜用甘薯种质在海南的试验评价[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7):149-154.

[2]李水凤,[HJ1.4mm]陈琦,茅国夫,等.菜用甘薯新品种引进及性状比较试验[J].中国种业,2013(1):55-56.

[3]曹清河,刘义峰,李强,等.菜用甘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国蔬菜,2007(10):41-43.

[4]张允刚,房伯平.甘薯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61-104.

[5]王庆南,赵荷娟,程润东,等.菜用甘薯台农71的分枝发生规律及其应用[J].江苏农业科学,2006(6):84-85,206.

[6]程建峰,沈允钢.作物高光效之管见[J].作物学报,2010,36(8):1235-1247.

[7]谢一芝,郭小丁,贾赵东,等.菜用甘薯品种宁菜1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12):107-108.

[8]刘得明,曹健生,解道斌,等.7个淀粉型甘薯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8):93-94.

[9]孙健,王洪云,钮福祥,等.不同品种紫甘薯花青素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差异[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12):323-324.

[10]王庆南,戎新祥,赵荷娟,等.菜用甘薯研究进展及开发利用前景[J].南京农专学报,2003,19(1):20-23.

3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表明,与台农71相比,宁菜薯f18-1、福菜薯18号生长速度相对较快,茎尖产量较高。由光合测定结果可以看出,光合速率与单位面积产量呈正相关,这和程建峰等[6]认为提高单叶净光合速率能提高产量的结果一致;气孔导度与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呈正相关。光合特性指标可用作菜用甘薯品种育种的一个参考指标。

菜用甘薯不仅栽培方便,适应性广,抗逆性强,高产稳产,采收期长,可缓解叶菜夏季伏缺问题,而且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其营养价值高于常规叶用蔬菜[7-10]。宁菜薯f18-1、福菜薯18号综合性状表现好,值得大力开发应用。

参考文献:

[1]甘学德,宋付平,黄洁,等.14份菜用甘薯种质在海南的试验评价[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7):149-154.

[2]李水凤,[HJ1.4mm]陈琦,茅国夫,等.菜用甘薯新品种引进及性状比较试验[J].中国种业,2013(1):55-56.

[3]曹清河,刘义峰,李强,等.菜用甘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国蔬菜,2007(10):41-43.

[4]张允刚,房伯平.甘薯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61-104.

[5]王庆南,赵荷娟,程润东,等.菜用甘薯台农71的分枝发生规律及其应用[J].江苏农业科学,2006(6):84-85,206.

[6]程建峰,沈允钢.作物高光效之管见[J].作物学报,2010,36(8):1235-1247.

[7]谢一芝,郭小丁,贾赵东,等.菜用甘薯品种宁菜1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12):107-108.

[8]刘得明,曹健生,解道斌,等.7个淀粉型甘薯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8):93-94.

[9]孙健,王洪云,钮福祥,等.不同品种紫甘薯花青素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差异[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12):323-324.

[10]王庆南,戎新祥,赵荷娟,等.菜用甘薯研究进展及开发利用前景[J].南京农专学报,2003,19(1):20-23.

3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表明,与台农71相比,宁菜薯f18-1、福菜薯18号生长速度相对较快,茎尖产量较高。由光合测定结果可以看出,光合速率与单位面积产量呈正相关,这和程建峰等[6]认为提高单叶净光合速率能提高产量的结果一致;气孔导度与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呈正相关。光合特性指标可用作菜用甘薯品种育种的一个参考指标。

菜用甘薯不仅栽培方便,适应性广,抗逆性强,高产稳产,采收期长,可缓解叶菜夏季伏缺问题,而且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其营养价值高于常规叶用蔬菜[7-10]。宁菜薯f18-1、福菜薯18号综合性状表现好,值得大力开发应用。

参考文献:

[1]甘学德,宋付平,黄洁,等.14份菜用甘薯种质在海南的试验评价[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7):149-154.

[2]李水凤,[HJ1.4mm]陈琦,茅国夫,等.菜用甘薯新品种引进及性状比较试验[J].中国种业,2013(1):55-56.

[3]曹清河,刘义峰,李强,等.菜用甘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国蔬菜,2007(10):41-43.

[4]张允刚,房伯平.甘薯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61-104.

[5]王庆南,赵荷娟,程润东,等.菜用甘薯台农71的分枝发生规律及其应用[J].江苏农业科学,2006(6):84-85,206.

[6]程建峰,沈允钢.作物高光效之管见[J].作物学报,2010,36(8):1235-1247.

[7]谢一芝,郭小丁,贾赵东,等.菜用甘薯品种宁菜1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12):107-108.

[8]刘得明,曹健生,解道斌,等.7个淀粉型甘薯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8):93-94.

[9]孙健,王洪云,钮福祥,等.不同品种紫甘薯花青素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差异[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12):323-324.

[10]王庆南,戎新祥,赵荷娟,等.菜用甘薯研究进展及开发利用前景[J].南京农专学报,2003,19(1):20-23.

猜你喜欢

产量性状品种选育
鄂西多花木蓝的栽培利用及推广
大豆品种对比试验总结
南丰蜜桔高糖优株“ZZL—03”及未来品种选育方向
蚕豆新品种特选1号的选育与配套栽培技术
海岛棉染色体片段代换系BC4F4产量及纤维品质主成分分析
CIMMYT小麦种质在山东麦区产量和品质性状评价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