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籼稻新组合镇籼优146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
2015-01-15李闯曾生元盛生兰周义文林添资景
李闯+曾生元+盛生兰+周义文+林添资+景德道+余波+钱华飞+龚红兵
摘要:镇籼优146是以镇籼1A为母本,镇恢46为父本配置而成的优质三系杂交籼稻新组合,该组合综合农艺性状突出、品质优良、高产稳产,对白叶枯病、稻瘟病均具有较好的抗性,于2014年5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总结了镇籼优146区试和示范的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杂交籼稻;镇籼优146;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2+10.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11-0093-01
镇籼优146是由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和江苏丰源种业有限公司以自育不育系镇籼1A作母本,自育恢复系镇恢46作父本配置而成的三系杂交籼稻新组合。2008年春在海南小制种,2008—2009年正季在句容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田参加该所杂籼新组合鉴定、品比试验;2010—2012年参加江苏省杂交中籼稻预试、区试,2013年提升参加江苏省杂交中籼稻生产试验。经过中间试验和示范试种,该组合表现为品质优良,丰产、稳产性好,抗病力强,有一定的增产潜力,受到试种单位的好评,于2014年5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适宜在江苏及安徽中籼稻地区种植。
1产量表现
2011年参加江苏省杂交中籼区试,平均单产8470kg/hm2,比对照Ⅱ优084增产2.87%,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12年续试,平均单产8930kg/hm2,比对照Ⅱ优084增产3.95%,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13年提升参加江苏省杂交中籼生产试验,平均量产9330kg/hm2,比对照Ⅱ优084增产6.9%。
2011年,安徽省天长市大圹圩农场首次引进镇籼优146,试种面积0.053hm2,实收产量504.6kg,折合单产9380kg/hm2,较对照Ⅱ优084增产7.21%;2012年,该农场品种(组合)比较试验,镇籼优146平均单产9670kg/hm2,较对照Ⅱ优084增产8.1%;2013年,继续进行品比试验,镇籼优146平均单产10010kg/hm2,比对照Ⅱ优084增产10.23%。2013年示范试种27.35hm2,镇籼优146最高单产达10270kg/hm2,平均单产在7470~9380kg/hm2之间,较同等条件下的Ⅱ优084增产8.16%。
2特征特性
2.1农艺性状优良
株型集散适中,叶色中绿,叶姿较挺,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群体整齐度较好,穗型较大,穗层整齐,着粒密度中等,结实性好,生长清秀,后期转色好。江苏省区试平均有效穗228万/hm2,每穗实粒数148.7粒,结实率85.2%,千粒质量28.1g。株高122.0cm,全生育期146.1d,与对照Ⅱ优084相当。2011—2013年3年调查发现,镇籼优146有效穗在240万~270万/hm2范围内均可获得高产,每穗总粒数160粒左右,高的每穗可达185粒,结实率90%以上,千粒质量28g左右。谷粒长而饱满,颖壳秆黄色。
2.2抗病性突出
该组合对白叶枯病、稻瘟病和纹枯病均具有较好的抗性。江苏省区试抗性鉴定结果,苗稻瘟2级,穗颈瘟为2级,白叶枯病3级,感纹枯病。镇籼优146茎秆较粗壮,弹性好,因而具有较强的耐肥抗倒性能。
2.3品质优良,稻米商品性好
米质理化指标据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2011年测试结果,出糙率81.8%,精米率70.2%,整精米率57.8%,直链淀粉含量23.8%,垩白率30%,垩白度2.7%,胶稠度50mm,粒长7.2mm,长宽比3.1,碱消值4.0级,透明度1级,品质综合指标达国标优质米3级标准。
3栽培技术要点
3.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
播前晒种,选种促全苗,5月上、中旬播种,秧龄掌握在30d左右为宜。湿润育秧净秧板播种量150kg/hm2左右,旱育秧播种量300kg/hm2左右。秧田在冬前翻耕冻垡,施足基肥的基础上,1叶1心早施断奶肥,一般用尿素90~120kg/hm2,3叶期补施接力肥,并加强水浆管理和病虫草害的防治,培育出适龄带蘖壮秧。
3.2合理密植
6月上、中旬移栽,秧龄30d左右,栽插密度24万~27万穴/hm2。中上等肥力田块栽24万穴/hm2,株距13.2cm,行距30cm,栽基本苗75万/hm2;肥力较差的田块栽27万穴/hm2,株距13.2cm,行距26cm,栽基本苗75万~90万/hm2。旱育秧可适当减少基本苗。力争栽后20d内总茎蘖数达255万~285万/hm2,分次搁田,先轻后重,最高茎蘖数控制在405万/hm2以内。
3.3科学肥水管理
施纯氮225kg/hm2左右,肥料运筹上采取“前重、中控、后补”的原则,并重视磷钾肥和有机肥的配合施用。湿润育秧,要求施足基肥,早施重施分蘖肥,在中控的基础上,施足穗肥。肥床旱育,要求重施基肥,少施或不施分蘖肥,重视穗肥的施用,促保兼顾。水浆管理上,注意浅水栽插,寸水活棵,薄水分蘖,足苗后适时分次搁田,水育秧大田和旱育秧大田分别达到270万/hm2和240万/hm2茎蘖时排水搁田,如水稻长势过旺,分蘖多,可适量施用氯化钾112.5~150.0kg/hm2。后期采用干湿交替的方法,注意不要过早断水,采取浅水勤灌,养根保叶,活熟到老,收割前7d断水,确保高产、优质。
3.4病虫草害防治
根据病虫草害发生规律及时做好防治工作,秧田期和大田前期应注意防治灰飞虱、稻蓟马,大田中后期及高肥力田块应结合治虫防治纹枯病,抽穗扬花期间兼防稻曲病。
摘要:镇籼优146是以镇籼1A为母本,镇恢46为父本配置而成的优质三系杂交籼稻新组合,该组合综合农艺性状突出、品质优良、高产稳产,对白叶枯病、稻瘟病均具有较好的抗性,于2014年5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总结了镇籼优146区试和示范的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杂交籼稻;镇籼优146;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2+10.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11-0093-01
镇籼优146是由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和江苏丰源种业有限公司以自育不育系镇籼1A作母本,自育恢复系镇恢46作父本配置而成的三系杂交籼稻新组合。2008年春在海南小制种,2008—2009年正季在句容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田参加该所杂籼新组合鉴定、品比试验;2010—2012年参加江苏省杂交中籼稻预试、区试,2013年提升参加江苏省杂交中籼稻生产试验。经过中间试验和示范试种,该组合表现为品质优良,丰产、稳产性好,抗病力强,有一定的增产潜力,受到试种单位的好评,于2014年5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适宜在江苏及安徽中籼稻地区种植。
1产量表现
2011年参加江苏省杂交中籼区试,平均单产8470kg/hm2,比对照Ⅱ优084增产2.87%,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12年续试,平均单产8930kg/hm2,比对照Ⅱ优084增产3.95%,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13年提升参加江苏省杂交中籼生产试验,平均量产9330kg/hm2,比对照Ⅱ优084增产6.9%。
2011年,安徽省天长市大圹圩农场首次引进镇籼优146,试种面积0.053hm2,实收产量504.6kg,折合单产9380kg/hm2,较对照Ⅱ优084增产7.21%;2012年,该农场品种(组合)比较试验,镇籼优146平均单产9670kg/hm2,较对照Ⅱ优084增产8.1%;2013年,继续进行品比试验,镇籼优146平均单产10010kg/hm2,比对照Ⅱ优084增产10.23%。2013年示范试种27.35hm2,镇籼优146最高单产达10270kg/hm2,平均单产在7470~9380kg/hm2之间,较同等条件下的Ⅱ优084增产8.16%。
2特征特性
2.1农艺性状优良
株型集散适中,叶色中绿,叶姿较挺,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群体整齐度较好,穗型较大,穗层整齐,着粒密度中等,结实性好,生长清秀,后期转色好。江苏省区试平均有效穗228万/hm2,每穗实粒数148.7粒,结实率85.2%,千粒质量28.1g。株高122.0cm,全生育期146.1d,与对照Ⅱ优084相当。2011—2013年3年调查发现,镇籼优146有效穗在240万~270万/hm2范围内均可获得高产,每穗总粒数160粒左右,高的每穗可达185粒,结实率90%以上,千粒质量28g左右。谷粒长而饱满,颖壳秆黄色。
2.2抗病性突出
该组合对白叶枯病、稻瘟病和纹枯病均具有较好的抗性。江苏省区试抗性鉴定结果,苗稻瘟2级,穗颈瘟为2级,白叶枯病3级,感纹枯病。镇籼优146茎秆较粗壮,弹性好,因而具有较强的耐肥抗倒性能。
2.3品质优良,稻米商品性好
米质理化指标据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2011年测试结果,出糙率81.8%,精米率70.2%,整精米率57.8%,直链淀粉含量23.8%,垩白率30%,垩白度2.7%,胶稠度50mm,粒长7.2mm,长宽比3.1,碱消值4.0级,透明度1级,品质综合指标达国标优质米3级标准。
3栽培技术要点
3.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
播前晒种,选种促全苗,5月上、中旬播种,秧龄掌握在30d左右为宜。湿润育秧净秧板播种量150kg/hm2左右,旱育秧播种量300kg/hm2左右。秧田在冬前翻耕冻垡,施足基肥的基础上,1叶1心早施断奶肥,一般用尿素90~120kg/hm2,3叶期补施接力肥,并加强水浆管理和病虫草害的防治,培育出适龄带蘖壮秧。
3.2合理密植
6月上、中旬移栽,秧龄30d左右,栽插密度24万~27万穴/hm2。中上等肥力田块栽24万穴/hm2,株距13.2cm,行距30cm,栽基本苗75万/hm2;肥力较差的田块栽27万穴/hm2,株距13.2cm,行距26cm,栽基本苗75万~90万/hm2。旱育秧可适当减少基本苗。力争栽后20d内总茎蘖数达255万~285万/hm2,分次搁田,先轻后重,最高茎蘖数控制在405万/hm2以内。
3.3科学肥水管理
施纯氮225kg/hm2左右,肥料运筹上采取“前重、中控、后补”的原则,并重视磷钾肥和有机肥的配合施用。湿润育秧,要求施足基肥,早施重施分蘖肥,在中控的基础上,施足穗肥。肥床旱育,要求重施基肥,少施或不施分蘖肥,重视穗肥的施用,促保兼顾。水浆管理上,注意浅水栽插,寸水活棵,薄水分蘖,足苗后适时分次搁田,水育秧大田和旱育秧大田分别达到270万/hm2和240万/hm2茎蘖时排水搁田,如水稻长势过旺,分蘖多,可适量施用氯化钾112.5~150.0kg/hm2。后期采用干湿交替的方法,注意不要过早断水,采取浅水勤灌,养根保叶,活熟到老,收割前7d断水,确保高产、优质。
3.4病虫草害防治
根据病虫草害发生规律及时做好防治工作,秧田期和大田前期应注意防治灰飞虱、稻蓟马,大田中后期及高肥力田块应结合治虫防治纹枯病,抽穗扬花期间兼防稻曲病。
摘要:镇籼优146是以镇籼1A为母本,镇恢46为父本配置而成的优质三系杂交籼稻新组合,该组合综合农艺性状突出、品质优良、高产稳产,对白叶枯病、稻瘟病均具有较好的抗性,于2014年5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总结了镇籼优146区试和示范的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杂交籼稻;镇籼优146;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2+10.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11-0093-01
镇籼优146是由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和江苏丰源种业有限公司以自育不育系镇籼1A作母本,自育恢复系镇恢46作父本配置而成的三系杂交籼稻新组合。2008年春在海南小制种,2008—2009年正季在句容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田参加该所杂籼新组合鉴定、品比试验;2010—2012年参加江苏省杂交中籼稻预试、区试,2013年提升参加江苏省杂交中籼稻生产试验。经过中间试验和示范试种,该组合表现为品质优良,丰产、稳产性好,抗病力强,有一定的增产潜力,受到试种单位的好评,于2014年5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适宜在江苏及安徽中籼稻地区种植。
1产量表现
2011年参加江苏省杂交中籼区试,平均单产8470kg/hm2,比对照Ⅱ优084增产2.87%,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12年续试,平均单产8930kg/hm2,比对照Ⅱ优084增产3.95%,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13年提升参加江苏省杂交中籼生产试验,平均量产9330kg/hm2,比对照Ⅱ优084增产6.9%。
2011年,安徽省天长市大圹圩农场首次引进镇籼优146,试种面积0.053hm2,实收产量504.6kg,折合单产9380kg/hm2,较对照Ⅱ优084增产7.21%;2012年,该农场品种(组合)比较试验,镇籼优146平均单产9670kg/hm2,较对照Ⅱ优084增产8.1%;2013年,继续进行品比试验,镇籼优146平均单产10010kg/hm2,比对照Ⅱ优084增产10.23%。2013年示范试种27.35hm2,镇籼优146最高单产达10270kg/hm2,平均单产在7470~9380kg/hm2之间,较同等条件下的Ⅱ优084增产8.16%。
2特征特性
2.1农艺性状优良
株型集散适中,叶色中绿,叶姿较挺,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群体整齐度较好,穗型较大,穗层整齐,着粒密度中等,结实性好,生长清秀,后期转色好。江苏省区试平均有效穗228万/hm2,每穗实粒数148.7粒,结实率85.2%,千粒质量28.1g。株高122.0cm,全生育期146.1d,与对照Ⅱ优084相当。2011—2013年3年调查发现,镇籼优146有效穗在240万~270万/hm2范围内均可获得高产,每穗总粒数160粒左右,高的每穗可达185粒,结实率90%以上,千粒质量28g左右。谷粒长而饱满,颖壳秆黄色。
2.2抗病性突出
该组合对白叶枯病、稻瘟病和纹枯病均具有较好的抗性。江苏省区试抗性鉴定结果,苗稻瘟2级,穗颈瘟为2级,白叶枯病3级,感纹枯病。镇籼优146茎秆较粗壮,弹性好,因而具有较强的耐肥抗倒性能。
2.3品质优良,稻米商品性好
米质理化指标据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2011年测试结果,出糙率81.8%,精米率70.2%,整精米率57.8%,直链淀粉含量23.8%,垩白率30%,垩白度2.7%,胶稠度50mm,粒长7.2mm,长宽比3.1,碱消值4.0级,透明度1级,品质综合指标达国标优质米3级标准。
3栽培技术要点
3.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
播前晒种,选种促全苗,5月上、中旬播种,秧龄掌握在30d左右为宜。湿润育秧净秧板播种量150kg/hm2左右,旱育秧播种量300kg/hm2左右。秧田在冬前翻耕冻垡,施足基肥的基础上,1叶1心早施断奶肥,一般用尿素90~120kg/hm2,3叶期补施接力肥,并加强水浆管理和病虫草害的防治,培育出适龄带蘖壮秧。
3.2合理密植
6月上、中旬移栽,秧龄30d左右,栽插密度24万~27万穴/hm2。中上等肥力田块栽24万穴/hm2,株距13.2cm,行距30cm,栽基本苗75万/hm2;肥力较差的田块栽27万穴/hm2,株距13.2cm,行距26cm,栽基本苗75万~90万/hm2。旱育秧可适当减少基本苗。力争栽后20d内总茎蘖数达255万~285万/hm2,分次搁田,先轻后重,最高茎蘖数控制在405万/hm2以内。
3.3科学肥水管理
施纯氮225kg/hm2左右,肥料运筹上采取“前重、中控、后补”的原则,并重视磷钾肥和有机肥的配合施用。湿润育秧,要求施足基肥,早施重施分蘖肥,在中控的基础上,施足穗肥。肥床旱育,要求重施基肥,少施或不施分蘖肥,重视穗肥的施用,促保兼顾。水浆管理上,注意浅水栽插,寸水活棵,薄水分蘖,足苗后适时分次搁田,水育秧大田和旱育秧大田分别达到270万/hm2和240万/hm2茎蘖时排水搁田,如水稻长势过旺,分蘖多,可适量施用氯化钾112.5~150.0kg/hm2。后期采用干湿交替的方法,注意不要过早断水,采取浅水勤灌,养根保叶,活熟到老,收割前7d断水,确保高产、优质。
3.4病虫草害防治
根据病虫草害发生规律及时做好防治工作,秧田期和大田前期应注意防治灰飞虱、稻蓟马,大田中后期及高肥力田块应结合治虫防治纹枯病,抽穗扬花期间兼防稻曲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