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沙梨新品种苏翠1号组培快繁体系研究

2015-01-15蔺经李晓刚李慧杨青松王中华常有

江苏农业科学 2014年11期
关键词:移栽组织培养激素

蔺经+李晓刚+李慧+杨青松+王中华+常有宏

摘要:为了加快沙梨新品种苏翠1号的繁殖过程,本试验以该品种的嫩梢作为外植体,建立了离体快繁技术体系。研究结果表明:苏翠1号组培苗的适宜增殖培养基为MS+6-BA1.5mg/L+NAA0.2mg/L,增值系数可达到5.6;在该培养基上继代2次后转入生根培养基(1/2MS+IBA1.5mg/L),诱导生根30d后移栽,植株于温室生长半年后即可用于嫁接,可极大缩短育苗时间。

关键词:沙梨品种;培养基;激素;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移栽

中图分类号:S661.204+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11-0066-02

梨为蔷薇科(Rosacmeae)梨亚科(Romoideae)梨属(Pyrus)多年生果树,是中国四大水果之一。中国的梨产量和面积超过世界总量的60%,生产上主要的栽培种有白梨、沙梨、秋子梨、新疆梨和西洋梨[1-3]。长江流域是中国沙梨优势产区,发展早熟梨的经济效益显著,目前主栽品种较少(翠冠、爱甘水、喜水等),迫切需要选育优质早熟沙梨品种,丰富生产多样化的需求。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以早熟梨华酥为母本、翠冠为父本,选育出成熟早、品质优、外观好的沙梨新品种苏翠1号,该品种果面光洁,果形端正,肉质细脆,丰产稳产,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4]。为加快品种繁育过程,推进其在生产上的应用,本研究以苏翠1号嫩梢为材料,探讨不同培养基及激素配比对苏翠1号试管苗生长的影响,并建立其离体快繁体系,旨在为大面积推广该品种提供种苗。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苏翠1号嫩梢取自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梨种质资源圃。

1.2试验方法

1.2.1初代培养苏翠1号嫩梢于实验室剪去叶片,用洗涤剂轻轻刷洗枝条表面,流水冲洗3h,吸干表面水分后,在超净工作台上用75%乙醇消毒30s,再用0.1%氯化汞消毒8min,无菌水漂洗5次,接种到无激素添加的MS培养基上进行初代培养。

1.2.2增殖培养(1)不同激素配比对增殖的影响。初代培养后,以生长一致的芽为增殖材料,MS为基本培养基,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6-BA或NAA,进行激素浓度筛选试验。(2)基本培养基的筛选。初代培养后,以生长一致的芽为增殖材料,选用MS、1/2MS、AS、WPM等4种基本培养基,添加6-BA1.5mg/L和NAA0.2mg/L,进行适宜培养基筛选试验。

1.2.3组培苗生根切取长约3cm的茎段为生根材料,转入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NAA或IBA的生根培养基中,30d后统计生根情况。

以上各阶段的培养温度均为(24±2)℃,光周期12h/d,光照度约为2500lx[5]。

1.2.4移栽及温室管理待组培苗生根30d后进行移栽,将瓶盖揭开炼苗3~5d,于流水下轻轻冲洗去除根部琼脂,种植于含蛭石+珍珠岩(体积比为1∶1)基质(预先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杀菌)的穴盘中,每3d浇灌1/4MS大量元素母液。温室内保持20~26℃,遮阴网遮阴,覆膜保湿,逐渐撤膜,2周后完全揭膜。

1.3数据处理

所得数据用DPS软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激素配比对苏翠1号增殖的影响

选择MS作为基本培养基,将初代培养获得的生长一致的苏翠1号组培苗转接至9个不同浓度的激素配比培养基中,每处理接种30个芽,重复3次,继代4周后统计增殖情况。表1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苏翠1号组培苗的增殖影响很大。在NAA浓度不变的情况下,随着6-BA浓度增大,苏翠1号组培苗增殖系数提高,当6-BA为1.5mg/L时,各处理的增殖系数均在5.6以上。6-BA浓度为0.5mg/L或1.0mg/L时,随着NAA浓度增大,苏翠1号组培苗增殖系数提高;6-BA浓度为1.5mg/L时,随着NAA浓度增大,苏翠1号组培苗增殖系数先上升后下降。虽然添加6-BA1.5mg/L+NAA0.4mg/L处理的苏翠1号组培苗增殖系数最高(达7.8),但是部分组培苗表现出纤细、叶色泛黄的现象。综合考虑不定芽的质量和增殖系数,认为MS+6-BA1.5mg/L+NAA0.2mg/L为苏翠1号组培苗增殖的适宜培养基。

2.2不同基本培养基对苏翠1号增殖的影响

6-BA1.5mg/L和NAA0.2mg/L的基本培养基中,每处理接种30个芽,重复3次,每4周继代1次,继代2次后,统计芽的增殖情况。由表2可知,不同培养基对苏翠1号增殖情况存在显著影响。扩繁第1代时,组培苗在1/2MS培养基上增殖率最高(6.5),显著高于其他3种培养基上的增殖系数(高出12.3%~18.5%),在WPM培养基上增殖率最低(5.3),并且在4种基本培养基上的苏翠1号组培苗均未出现玻璃化现象。增殖第2代,组培苗在MS培养基上增殖率最高(4.3),显著高于其他3种培养基上的增殖系数(高出4.7%~16.3%),在1/2MS培养基上增殖率最低(3.6)。此外,组培苗在4种基本培养基上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玻璃化现象,其中在MS培养基上的玻璃化程度最轻(玻璃化率仅为0.9%)。综合考虑增殖2代的增殖率和玻璃化程度,将

培养基作为苏翠1号组培苗扩繁的适宜基本培养基。

2.3不同激素对苏翠1号生根的影响

比较不同激素处理下苏翠1号的生根状况发现:IBA对其组培苗的生根效果优于NAA(表3)。当NAA浓度为0.5~2.0mg/L时,随着其浓度的升高,诱导生根率也逐步升高,但最高生根率仅为17.2%,平均生根数为3.7条,须根无或很少,并且绝大部分组培苗的基部都有愈伤组织生成,给试管苗的移栽造成一定困难。在IBA诱导培养下,IBA浓度为1.5mg/L时生根率达到最高,为45.3%,平均生根数也最多(4.9条),并且须根较多,虽然有70%的生根组培苗基部同时也形成了愈伤组织,但是与NAA处理条件下相比,所形成的愈伤组织比较紧密且体积很小,对组培苗的移栽几乎不存在影响。当IBA浓度进一步增加到2.0mg/L时,生根率有所下降,平均生根数只有3.6条,且愈伤组织诱导率达到85%。综合考虑不同激素处理条件下苏翠1号组培苗的愈伤组织诱导状况、生根率、生根数和生根状态,可以认为1/2MS+IBA1.5mg/L适宜作为苏翠1号组培苗生根培养基。

2.4移栽

将在1/2MS+IBA1.5mg/L培养基上生根30d后的苏翠1号组培苗进行移栽,通过炼苗、基质消毒、遮阴和覆膜等方法,能使植株成活率达到80%以上,移栽15d后可见新叶长出,移栽3个月后可常规管理,半年后可收获枝条用于嫁接繁苗。

3结论

为了加快沙梨新品种苏翠1号的繁殖过程,本试验建立了其离体快繁技术体系:苏翠1号经过嫩梢初代培养获得无菌芽,在MS+6-BA1.5mg/L+NAA0.2mg/L上继代2次,转入生根培养基(1/2MS+IBA1.5mg/L),诱导生根30d后移栽,植株于温室生长6个月后即可用于嫁接,极大地缩短了其育苗时间。在快速繁殖苗木过程中,组培苗生根数量的多少对苗木移栽驯化的成活率影响很大。有效生根苗的平均生根数≥3条,其成活率较高[6]。本试验中,苏翠1号在1/2MS+IBA1.5mg/L生根培养基上的平均生根数为4.9条(表3),根系质量较好,移栽后成活率在80%以上,6个月后可收获枝条用于嫁接繁苗,可以快速地繁育优良品种。

[HS3][HT8.5H]参考文献:

[1]滕元文,柴明良,李秀根.梨属植物分类的历史回顾及新进展[J].果树学报,2004,21(3):252-257.

[2]高源,田路明,刘凤之,等.利用SSR荧光标记构建92个梨品种指纹图谱[J].园艺学报,2012,39(8):1437-1446.

[3]冯立娟,苑兆和,尹燕雷,等.国内外梨研究态势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12):174-177.

[4]蔺经,盛宝龙,李晓刚,等.早熟砂梨新品种苏翠1号[J].园艺学报,2013,40(9):1849-1850.

[5]李晓刚,王宏伟,杨青松,等.豆梨低玻璃化组培快繁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12):54-56.

[6]陈宗礼,刘建玲,延志莲,等.植物快繁中有效快繁速度与商品苗总产量的计算与控制[J].西北植物学报,1999,19(3):422-427.

摘要:为了加快沙梨新品种苏翠1号的繁殖过程,本试验以该品种的嫩梢作为外植体,建立了离体快繁技术体系。研究结果表明:苏翠1号组培苗的适宜增殖培养基为MS+6-BA1.5mg/L+NAA0.2mg/L,增值系数可达到5.6;在该培养基上继代2次后转入生根培养基(1/2MS+IBA1.5mg/L),诱导生根30d后移栽,植株于温室生长半年后即可用于嫁接,可极大缩短育苗时间。

关键词:沙梨品种;培养基;激素;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移栽

中图分类号:S661.204+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11-0066-02

梨为蔷薇科(Rosacmeae)梨亚科(Romoideae)梨属(Pyrus)多年生果树,是中国四大水果之一。中国的梨产量和面积超过世界总量的60%,生产上主要的栽培种有白梨、沙梨、秋子梨、新疆梨和西洋梨[1-3]。长江流域是中国沙梨优势产区,发展早熟梨的经济效益显著,目前主栽品种较少(翠冠、爱甘水、喜水等),迫切需要选育优质早熟沙梨品种,丰富生产多样化的需求。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以早熟梨华酥为母本、翠冠为父本,选育出成熟早、品质优、外观好的沙梨新品种苏翠1号,该品种果面光洁,果形端正,肉质细脆,丰产稳产,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4]。为加快品种繁育过程,推进其在生产上的应用,本研究以苏翠1号嫩梢为材料,探讨不同培养基及激素配比对苏翠1号试管苗生长的影响,并建立其离体快繁体系,旨在为大面积推广该品种提供种苗。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苏翠1号嫩梢取自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梨种质资源圃。

1.2试验方法

1.2.1初代培养苏翠1号嫩梢于实验室剪去叶片,用洗涤剂轻轻刷洗枝条表面,流水冲洗3h,吸干表面水分后,在超净工作台上用75%乙醇消毒30s,再用0.1%氯化汞消毒8min,无菌水漂洗5次,接种到无激素添加的MS培养基上进行初代培养。

1.2.2增殖培养(1)不同激素配比对增殖的影响。初代培养后,以生长一致的芽为增殖材料,MS为基本培养基,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6-BA或NAA,进行激素浓度筛选试验。(2)基本培养基的筛选。初代培养后,以生长一致的芽为增殖材料,选用MS、1/2MS、AS、WPM等4种基本培养基,添加6-BA1.5mg/L和NAA0.2mg/L,进行适宜培养基筛选试验。

1.2.3组培苗生根切取长约3cm的茎段为生根材料,转入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NAA或IBA的生根培养基中,30d后统计生根情况。

以上各阶段的培养温度均为(24±2)℃,光周期12h/d,光照度约为2500lx[5]。

1.2.4移栽及温室管理待组培苗生根30d后进行移栽,将瓶盖揭开炼苗3~5d,于流水下轻轻冲洗去除根部琼脂,种植于含蛭石+珍珠岩(体积比为1∶1)基质(预先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杀菌)的穴盘中,每3d浇灌1/4MS大量元素母液。温室内保持20~26℃,遮阴网遮阴,覆膜保湿,逐渐撤膜,2周后完全揭膜。

1.3数据处理

所得数据用DPS软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激素配比对苏翠1号增殖的影响

选择MS作为基本培养基,将初代培养获得的生长一致的苏翠1号组培苗转接至9个不同浓度的激素配比培养基中,每处理接种30个芽,重复3次,继代4周后统计增殖情况。表1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苏翠1号组培苗的增殖影响很大。在NAA浓度不变的情况下,随着6-BA浓度增大,苏翠1号组培苗增殖系数提高,当6-BA为1.5mg/L时,各处理的增殖系数均在5.6以上。6-BA浓度为0.5mg/L或1.0mg/L时,随着NAA浓度增大,苏翠1号组培苗增殖系数提高;6-BA浓度为1.5mg/L时,随着NAA浓度增大,苏翠1号组培苗增殖系数先上升后下降。虽然添加6-BA1.5mg/L+NAA0.4mg/L处理的苏翠1号组培苗增殖系数最高(达7.8),但是部分组培苗表现出纤细、叶色泛黄的现象。综合考虑不定芽的质量和增殖系数,认为MS+6-BA1.5mg/L+NAA0.2mg/L为苏翠1号组培苗增殖的适宜培养基。

2.2不同基本培养基对苏翠1号增殖的影响

6-BA1.5mg/L和NAA0.2mg/L的基本培养基中,每处理接种30个芽,重复3次,每4周继代1次,继代2次后,统计芽的增殖情况。由表2可知,不同培养基对苏翠1号增殖情况存在显著影响。扩繁第1代时,组培苗在1/2MS培养基上增殖率最高(6.5),显著高于其他3种培养基上的增殖系数(高出12.3%~18.5%),在WPM培养基上增殖率最低(5.3),并且在4种基本培养基上的苏翠1号组培苗均未出现玻璃化现象。增殖第2代,组培苗在MS培养基上增殖率最高(4.3),显著高于其他3种培养基上的增殖系数(高出4.7%~16.3%),在1/2MS培养基上增殖率最低(3.6)。此外,组培苗在4种基本培养基上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玻璃化现象,其中在MS培养基上的玻璃化程度最轻(玻璃化率仅为0.9%)。综合考虑增殖2代的增殖率和玻璃化程度,将

培养基作为苏翠1号组培苗扩繁的适宜基本培养基。

2.3不同激素对苏翠1号生根的影响

比较不同激素处理下苏翠1号的生根状况发现:IBA对其组培苗的生根效果优于NAA(表3)。当NAA浓度为0.5~2.0mg/L时,随着其浓度的升高,诱导生根率也逐步升高,但最高生根率仅为17.2%,平均生根数为3.7条,须根无或很少,并且绝大部分组培苗的基部都有愈伤组织生成,给试管苗的移栽造成一定困难。在IBA诱导培养下,IBA浓度为1.5mg/L时生根率达到最高,为45.3%,平均生根数也最多(4.9条),并且须根较多,虽然有70%的生根组培苗基部同时也形成了愈伤组织,但是与NAA处理条件下相比,所形成的愈伤组织比较紧密且体积很小,对组培苗的移栽几乎不存在影响。当IBA浓度进一步增加到2.0mg/L时,生根率有所下降,平均生根数只有3.6条,且愈伤组织诱导率达到85%。综合考虑不同激素处理条件下苏翠1号组培苗的愈伤组织诱导状况、生根率、生根数和生根状态,可以认为1/2MS+IBA1.5mg/L适宜作为苏翠1号组培苗生根培养基。

2.4移栽

将在1/2MS+IBA1.5mg/L培养基上生根30d后的苏翠1号组培苗进行移栽,通过炼苗、基质消毒、遮阴和覆膜等方法,能使植株成活率达到80%以上,移栽15d后可见新叶长出,移栽3个月后可常规管理,半年后可收获枝条用于嫁接繁苗。

3结论

为了加快沙梨新品种苏翠1号的繁殖过程,本试验建立了其离体快繁技术体系:苏翠1号经过嫩梢初代培养获得无菌芽,在MS+6-BA1.5mg/L+NAA0.2mg/L上继代2次,转入生根培养基(1/2MS+IBA1.5mg/L),诱导生根30d后移栽,植株于温室生长6个月后即可用于嫁接,极大地缩短了其育苗时间。在快速繁殖苗木过程中,组培苗生根数量的多少对苗木移栽驯化的成活率影响很大。有效生根苗的平均生根数≥3条,其成活率较高[6]。本试验中,苏翠1号在1/2MS+IBA1.5mg/L生根培养基上的平均生根数为4.9条(表3),根系质量较好,移栽后成活率在80%以上,6个月后可收获枝条用于嫁接繁苗,可以快速地繁育优良品种。

[HS3][HT8.5H]参考文献:

[1]滕元文,柴明良,李秀根.梨属植物分类的历史回顾及新进展[J].果树学报,2004,21(3):252-257.

[2]高源,田路明,刘凤之,等.利用SSR荧光标记构建92个梨品种指纹图谱[J].园艺学报,2012,39(8):1437-1446.

[3]冯立娟,苑兆和,尹燕雷,等.国内外梨研究态势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12):174-177.

[4]蔺经,盛宝龙,李晓刚,等.早熟砂梨新品种苏翠1号[J].园艺学报,2013,40(9):1849-1850.

[5]李晓刚,王宏伟,杨青松,等.豆梨低玻璃化组培快繁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12):54-56.

[6]陈宗礼,刘建玲,延志莲,等.植物快繁中有效快繁速度与商品苗总产量的计算与控制[J].西北植物学报,1999,19(3):422-427.

摘要:为了加快沙梨新品种苏翠1号的繁殖过程,本试验以该品种的嫩梢作为外植体,建立了离体快繁技术体系。研究结果表明:苏翠1号组培苗的适宜增殖培养基为MS+6-BA1.5mg/L+NAA0.2mg/L,增值系数可达到5.6;在该培养基上继代2次后转入生根培养基(1/2MS+IBA1.5mg/L),诱导生根30d后移栽,植株于温室生长半年后即可用于嫁接,可极大缩短育苗时间。

关键词:沙梨品种;培养基;激素;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移栽

中图分类号:S661.204+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11-0066-02

梨为蔷薇科(Rosacmeae)梨亚科(Romoideae)梨属(Pyrus)多年生果树,是中国四大水果之一。中国的梨产量和面积超过世界总量的60%,生产上主要的栽培种有白梨、沙梨、秋子梨、新疆梨和西洋梨[1-3]。长江流域是中国沙梨优势产区,发展早熟梨的经济效益显著,目前主栽品种较少(翠冠、爱甘水、喜水等),迫切需要选育优质早熟沙梨品种,丰富生产多样化的需求。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以早熟梨华酥为母本、翠冠为父本,选育出成熟早、品质优、外观好的沙梨新品种苏翠1号,该品种果面光洁,果形端正,肉质细脆,丰产稳产,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4]。为加快品种繁育过程,推进其在生产上的应用,本研究以苏翠1号嫩梢为材料,探讨不同培养基及激素配比对苏翠1号试管苗生长的影响,并建立其离体快繁体系,旨在为大面积推广该品种提供种苗。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苏翠1号嫩梢取自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梨种质资源圃。

1.2试验方法

1.2.1初代培养苏翠1号嫩梢于实验室剪去叶片,用洗涤剂轻轻刷洗枝条表面,流水冲洗3h,吸干表面水分后,在超净工作台上用75%乙醇消毒30s,再用0.1%氯化汞消毒8min,无菌水漂洗5次,接种到无激素添加的MS培养基上进行初代培养。

1.2.2增殖培养(1)不同激素配比对增殖的影响。初代培养后,以生长一致的芽为增殖材料,MS为基本培养基,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6-BA或NAA,进行激素浓度筛选试验。(2)基本培养基的筛选。初代培养后,以生长一致的芽为增殖材料,选用MS、1/2MS、AS、WPM等4种基本培养基,添加6-BA1.5mg/L和NAA0.2mg/L,进行适宜培养基筛选试验。

1.2.3组培苗生根切取长约3cm的茎段为生根材料,转入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NAA或IBA的生根培养基中,30d后统计生根情况。

以上各阶段的培养温度均为(24±2)℃,光周期12h/d,光照度约为2500lx[5]。

1.2.4移栽及温室管理待组培苗生根30d后进行移栽,将瓶盖揭开炼苗3~5d,于流水下轻轻冲洗去除根部琼脂,种植于含蛭石+珍珠岩(体积比为1∶1)基质(预先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杀菌)的穴盘中,每3d浇灌1/4MS大量元素母液。温室内保持20~26℃,遮阴网遮阴,覆膜保湿,逐渐撤膜,2周后完全揭膜。

1.3数据处理

所得数据用DPS软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激素配比对苏翠1号增殖的影响

选择MS作为基本培养基,将初代培养获得的生长一致的苏翠1号组培苗转接至9个不同浓度的激素配比培养基中,每处理接种30个芽,重复3次,继代4周后统计增殖情况。表1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苏翠1号组培苗的增殖影响很大。在NAA浓度不变的情况下,随着6-BA浓度增大,苏翠1号组培苗增殖系数提高,当6-BA为1.5mg/L时,各处理的增殖系数均在5.6以上。6-BA浓度为0.5mg/L或1.0mg/L时,随着NAA浓度增大,苏翠1号组培苗增殖系数提高;6-BA浓度为1.5mg/L时,随着NAA浓度增大,苏翠1号组培苗增殖系数先上升后下降。虽然添加6-BA1.5mg/L+NAA0.4mg/L处理的苏翠1号组培苗增殖系数最高(达7.8),但是部分组培苗表现出纤细、叶色泛黄的现象。综合考虑不定芽的质量和增殖系数,认为MS+6-BA1.5mg/L+NAA0.2mg/L为苏翠1号组培苗增殖的适宜培养基。

2.2不同基本培养基对苏翠1号增殖的影响

6-BA1.5mg/L和NAA0.2mg/L的基本培养基中,每处理接种30个芽,重复3次,每4周继代1次,继代2次后,统计芽的增殖情况。由表2可知,不同培养基对苏翠1号增殖情况存在显著影响。扩繁第1代时,组培苗在1/2MS培养基上增殖率最高(6.5),显著高于其他3种培养基上的增殖系数(高出12.3%~18.5%),在WPM培养基上增殖率最低(5.3),并且在4种基本培养基上的苏翠1号组培苗均未出现玻璃化现象。增殖第2代,组培苗在MS培养基上增殖率最高(4.3),显著高于其他3种培养基上的增殖系数(高出4.7%~16.3%),在1/2MS培养基上增殖率最低(3.6)。此外,组培苗在4种基本培养基上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玻璃化现象,其中在MS培养基上的玻璃化程度最轻(玻璃化率仅为0.9%)。综合考虑增殖2代的增殖率和玻璃化程度,将

培养基作为苏翠1号组培苗扩繁的适宜基本培养基。

2.3不同激素对苏翠1号生根的影响

比较不同激素处理下苏翠1号的生根状况发现:IBA对其组培苗的生根效果优于NAA(表3)。当NAA浓度为0.5~2.0mg/L时,随着其浓度的升高,诱导生根率也逐步升高,但最高生根率仅为17.2%,平均生根数为3.7条,须根无或很少,并且绝大部分组培苗的基部都有愈伤组织生成,给试管苗的移栽造成一定困难。在IBA诱导培养下,IBA浓度为1.5mg/L时生根率达到最高,为45.3%,平均生根数也最多(4.9条),并且须根较多,虽然有70%的生根组培苗基部同时也形成了愈伤组织,但是与NAA处理条件下相比,所形成的愈伤组织比较紧密且体积很小,对组培苗的移栽几乎不存在影响。当IBA浓度进一步增加到2.0mg/L时,生根率有所下降,平均生根数只有3.6条,且愈伤组织诱导率达到85%。综合考虑不同激素处理条件下苏翠1号组培苗的愈伤组织诱导状况、生根率、生根数和生根状态,可以认为1/2MS+IBA1.5mg/L适宜作为苏翠1号组培苗生根培养基。

2.4移栽

将在1/2MS+IBA1.5mg/L培养基上生根30d后的苏翠1号组培苗进行移栽,通过炼苗、基质消毒、遮阴和覆膜等方法,能使植株成活率达到80%以上,移栽15d后可见新叶长出,移栽3个月后可常规管理,半年后可收获枝条用于嫁接繁苗。

3结论

为了加快沙梨新品种苏翠1号的繁殖过程,本试验建立了其离体快繁技术体系:苏翠1号经过嫩梢初代培养获得无菌芽,在MS+6-BA1.5mg/L+NAA0.2mg/L上继代2次,转入生根培养基(1/2MS+IBA1.5mg/L),诱导生根30d后移栽,植株于温室生长6个月后即可用于嫁接,极大地缩短了其育苗时间。在快速繁殖苗木过程中,组培苗生根数量的多少对苗木移栽驯化的成活率影响很大。有效生根苗的平均生根数≥3条,其成活率较高[6]。本试验中,苏翠1号在1/2MS+IBA1.5mg/L生根培养基上的平均生根数为4.9条(表3),根系质量较好,移栽后成活率在80%以上,6个月后可收获枝条用于嫁接繁苗,可以快速地繁育优良品种。

[HS3][HT8.5H]参考文献:

[1]滕元文,柴明良,李秀根.梨属植物分类的历史回顾及新进展[J].果树学报,2004,21(3):252-257.

[2]高源,田路明,刘凤之,等.利用SSR荧光标记构建92个梨品种指纹图谱[J].园艺学报,2012,39(8):1437-1446.

[3]冯立娟,苑兆和,尹燕雷,等.国内外梨研究态势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12):174-177.

[4]蔺经,盛宝龙,李晓刚,等.早熟砂梨新品种苏翠1号[J].园艺学报,2013,40(9):1849-1850.

[5]李晓刚,王宏伟,杨青松,等.豆梨低玻璃化组培快繁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12):54-56.

[6]陈宗礼,刘建玲,延志莲,等.植物快繁中有效快繁速度与商品苗总产量的计算与控制[J].西北植物学报,1999,19(3):422-427.

猜你喜欢

移栽组织培养激素
直面激素,正视它的好与坏
宁波第二激素厂
绝经治疗,该怎么选择激素药物
备孕需要查激素六项吗
迷你观赏植物的组织培养与销售
景观乔木移栽关键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