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20例临床观察

2015-01-15王英华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4年12期

王英华

【摘 要】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慢性糜烂性胃炎;柴胡疏肝散加味;胃脘部疼痛

【中图分类号】R573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4-0051-01

慢性糜烂性胃炎是临床多发病之一,常伴有腹部疼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以及胀满不适等症状。笔者给予慢性糜烂性胃炎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40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常伴有胀满不舒、心情抑郁、食欲减退以及口苦咽干等症状。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中男性14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45±10)岁;平均病程(1±5)个月。治疗组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44±10)岁;平均病程(12±5)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2008年《国家标准应用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1]慢性胃炎临床诊断要点作为诊断标准。具体为:胃脘部隐痛或者疼痛有热感症状,反复发作半年以上,可伴有胀满不舒、痛引少腹、时聚时散以及心情抑郁等。胃镜示:胃黏膜充血,水肿、红白相间,活检示:不典型增生改变。排除严重心、脑、肾、内分泌等疾病患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治疗,口服硫糖铝(安徽宏业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4021199)10g/次,每日3次,于餐前服用,而洛赛克(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80096)10mg/次,每日2次,早晚各1次。治疗组患者给予柴胡疏肝散治疗,组方:柴胡12g,枳壳12g,芍药18g,陈皮6g,炙甘草9g,川芎10g,香附8g。水煎服,每日2次,早晚服用。同时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适当的药物加减。若恶心欲呕者加制半夏9g,代赭石30g;大便不爽者加全瓜萎30g,大黄3g;湿重者加苍术9g,藿香9g;脾虚者加炒山药30g,白术12g;消化不良者加焦三仙18g;化热加栀子12g。两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情志调节,4周为1个疗程。

14 疗效判定[3] 痊愈:患者经治疗,所有症状消失,饮食处于正常状态;好转:患者经治疗,症状逐渐减轻,同时患者胃镜的黏膜组织中病变的范围逐渐缩小;未愈:患者经治疗,症状无任何改变,其黏膜组织学检查结果也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总有效率为痊愈率和好转率的总和。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 讨论

慢性糜烂性胃炎常伴有饮食劳倦、脾胃虚弱、情志内伤等症状,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多发病。笔者所选患者均表现有胀满不舒、心情抑郁、食欲减退以及口苦咽干等症状,分别给予西药治疗和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伟. 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临床观察 [D]. 湖北中医药大学,2013.

[2] 张金丽.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辨为浊毒内蕴证的探讨及临床研究 [D]. 河北医科大学,2012.

[3] 庞家善,李树标. 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46例临床观察 [J]. 江苏中医药,2012,(2):24-25.

【摘 要】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慢性糜烂性胃炎;柴胡疏肝散加味;胃脘部疼痛

【中图分类号】R573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4-0051-01

慢性糜烂性胃炎是临床多发病之一,常伴有腹部疼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以及胀满不适等症状。笔者给予慢性糜烂性胃炎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40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常伴有胀满不舒、心情抑郁、食欲减退以及口苦咽干等症状。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中男性14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45±10)岁;平均病程(1±5)个月。治疗组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44±10)岁;平均病程(12±5)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2008年《国家标准应用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1]慢性胃炎临床诊断要点作为诊断标准。具体为:胃脘部隐痛或者疼痛有热感症状,反复发作半年以上,可伴有胀满不舒、痛引少腹、时聚时散以及心情抑郁等。胃镜示:胃黏膜充血,水肿、红白相间,活检示:不典型增生改变。排除严重心、脑、肾、内分泌等疾病患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治疗,口服硫糖铝(安徽宏业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4021199)10g/次,每日3次,于餐前服用,而洛赛克(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80096)10mg/次,每日2次,早晚各1次。治疗组患者给予柴胡疏肝散治疗,组方:柴胡12g,枳壳12g,芍药18g,陈皮6g,炙甘草9g,川芎10g,香附8g。水煎服,每日2次,早晚服用。同时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适当的药物加减。若恶心欲呕者加制半夏9g,代赭石30g;大便不爽者加全瓜萎30g,大黄3g;湿重者加苍术9g,藿香9g;脾虚者加炒山药30g,白术12g;消化不良者加焦三仙18g;化热加栀子12g。两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情志调节,4周为1个疗程。

14 疗效判定[3] 痊愈:患者经治疗,所有症状消失,饮食处于正常状态;好转:患者经治疗,症状逐渐减轻,同时患者胃镜的黏膜组织中病变的范围逐渐缩小;未愈:患者经治疗,症状无任何改变,其黏膜组织学检查结果也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总有效率为痊愈率和好转率的总和。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 讨论

慢性糜烂性胃炎常伴有饮食劳倦、脾胃虚弱、情志内伤等症状,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多发病。笔者所选患者均表现有胀满不舒、心情抑郁、食欲减退以及口苦咽干等症状,分别给予西药治疗和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伟. 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临床观察 [D]. 湖北中医药大学,2013.

[2] 张金丽.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辨为浊毒内蕴证的探讨及临床研究 [D]. 河北医科大学,2012.

[3] 庞家善,李树标. 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46例临床观察 [J]. 江苏中医药,2012,(2):24-25.

【摘 要】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慢性糜烂性胃炎;柴胡疏肝散加味;胃脘部疼痛

【中图分类号】R573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4-0051-01

慢性糜烂性胃炎是临床多发病之一,常伴有腹部疼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以及胀满不适等症状。笔者给予慢性糜烂性胃炎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40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常伴有胀满不舒、心情抑郁、食欲减退以及口苦咽干等症状。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中男性14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45±10)岁;平均病程(1±5)个月。治疗组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44±10)岁;平均病程(12±5)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2008年《国家标准应用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1]慢性胃炎临床诊断要点作为诊断标准。具体为:胃脘部隐痛或者疼痛有热感症状,反复发作半年以上,可伴有胀满不舒、痛引少腹、时聚时散以及心情抑郁等。胃镜示:胃黏膜充血,水肿、红白相间,活检示:不典型增生改变。排除严重心、脑、肾、内分泌等疾病患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治疗,口服硫糖铝(安徽宏业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4021199)10g/次,每日3次,于餐前服用,而洛赛克(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80096)10mg/次,每日2次,早晚各1次。治疗组患者给予柴胡疏肝散治疗,组方:柴胡12g,枳壳12g,芍药18g,陈皮6g,炙甘草9g,川芎10g,香附8g。水煎服,每日2次,早晚服用。同时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适当的药物加减。若恶心欲呕者加制半夏9g,代赭石30g;大便不爽者加全瓜萎30g,大黄3g;湿重者加苍术9g,藿香9g;脾虚者加炒山药30g,白术12g;消化不良者加焦三仙18g;化热加栀子12g。两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情志调节,4周为1个疗程。

14 疗效判定[3] 痊愈:患者经治疗,所有症状消失,饮食处于正常状态;好转:患者经治疗,症状逐渐减轻,同时患者胃镜的黏膜组织中病变的范围逐渐缩小;未愈:患者经治疗,症状无任何改变,其黏膜组织学检查结果也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总有效率为痊愈率和好转率的总和。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 讨论

慢性糜烂性胃炎常伴有饮食劳倦、脾胃虚弱、情志内伤等症状,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多发病。笔者所选患者均表现有胀满不舒、心情抑郁、食欲减退以及口苦咽干等症状,分别给予西药治疗和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伟. 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临床观察 [D]. 湖北中医药大学,2013.

[2] 张金丽.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辨为浊毒内蕴证的探讨及临床研究 [D]. 河北医科大学,2012.

[3] 庞家善,李树标. 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46例临床观察 [J]. 江苏中医药,2012,(2):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