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康灌肠液治疗慢性附件炎性包块50例临床观察

2015-01-15王月芳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4年12期
关键词:炎症

王月芳

【摘 要】 目的:探讨清康灌肠液治疗慢性附件炎性包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附件炎性包块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甲硝唑及左氧氟沙星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清康灌肠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清康灌肠液治疗慢性附件炎性包块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慢性附件炎性包块;清康灌肠液;炎症

【中图分类号】R27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4-0035-02

慢性附件炎是临床上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是指子宫、输卵管、卵巢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等女性内生殖器官发生感染时的炎症的总称[1]。女性患慢性附件炎的原因较多,发病原因包括顺产后、剖宫产后、吸宫术、急性盆腔炎未愈、月经期性交或不洁性交、性传播疾病、身体其他部位有感染未经及时治疗、流产后、各种妇科手术后、以及在放置宫内避孕器之后,当女性的内生殖器遭到创伤后,内生殖器的完整性和自然的防御受损,使细菌得以进入创面,使之感染而得病。慢性附件炎的主要临床症状是患者有程度不同的腹痛,主要表现为下腹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该病易反复发作,时轻时重,久治不愈,随着病程的迁延,使盆腔充血、结缔组织纤维化、盆腔器官相互粘连,造成了女性患者白带增多、腰疼、月经失调,给患病女性造成了很大的生活和精神压力。近些年来我国患慢性附件炎的患者每年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慢性附件炎如不能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导致不孕。国内目前治疗慢性附件炎的方法主要为抗生素治疗,使用抗生素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患者的病情得到一定的好转。但抗生素治疗很难使局部水肿消散、瘢痕软化,并且抗生素毒副作用比较明显,往往使得患者无法完成整个治疗过程,所以在临床上探求一种有效的、可重复性操作的、易推广的治疗方法十分必要。笔者于2011年1月至2014年8月采用清康灌肠液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附件炎,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慢性附件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24~56岁,平均年龄(34±35)岁,病程6个月~5年,平均病程(35±15)年。100例患者中有67例为经产妇,33位患者有性生活但没有生育,所有患者在确诊前均经B超检查、妇科检查,接受该治疗前1个月内均未接受其他药物治疗,临床表现均符合慢性附件炎的诊断标准[1],其中58例为单侧附件炎患者,42例为双侧附件炎患者,有急性盆腔炎史33例,开腹手术史28例,宫腔操作史23例,月经失调10例,痛经6例。10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为下腹部疼痛、腰酸痛、月经不调以及白带增多痛经等,有输卵管压痛,通过B超检查显示有附件炎,B超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子宫和卵巢等处的边界模糊,同时子宫有炎性包块和大量积液。随机将100例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程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进行官颈分泌物涂片、培养及药敏试验,根据检查结果进行治疗,且均在月经结束后接受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甲硝唑注射液静脉点滴,每日1次,每次250ml,左氧氟沙星胶囊每日2次,每次2粒,7d为1个疗程。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本院自制清康灌肠液治疗。患者使用清康灌肠液保留灌肠,每日1次,等到患者阴道出血停止时停药。灌肠方法:患者在灌肠前尽量排净粪便,首先将导管插入肛门内l0~20cm,然后取50ml 37℃ 左右的清康灌肠液保留灌肠,灌肠后患者将臀部抬高,首先仰卧30~40min,然后再右侧卧30~40分钟。7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3 疗效评定 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B超检查,医生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和B超检查结果对疗效进行评价。治愈:患者临床症状以及身体特征完全消失,自我感觉腰背疼痛等症状消失,月经量恢复正常,妇科检查和B超结果提示附件炎性消失、白带消失、周围组织柔软、子宫活动;显效:患者临床症状以及身体特征明显缓解,自我感觉腰背疼痛等症状基本消失,月经量基本恢复正常,妇科检查和B超结果提示附件炎性缩小2/3以上,附件压痛感明显消失,白带接近正常,子宫较治疗前活动,周围粘连减轻;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轻微的缓解,附件炎性包块缩小1/3—2/3,双侧或者单侧附件压痛感也有所好转,子宫周围粘连有所减轻;无效:患者临床症状以及体征没有变化或者出现加重,较治疗前附件炎性包块缩小范围<1/3 或B超复查无变化,子宫周围粘连无好转或好转不明显[2]。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5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22 两组不良反应及复发率比较 试验组患者发生皮疹1例,头晕1例,恶心、呕吐2例,浑身疲乏1例,复发2例;对照组患者出现皮疹2例,头晕2例,恶心、呕吐2例,复发4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摘 要】 目的:探讨清康灌肠液治疗慢性附件炎性包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附件炎性包块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甲硝唑及左氧氟沙星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清康灌肠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清康灌肠液治疗慢性附件炎性包块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慢性附件炎性包块;清康灌肠液;炎症

【中图分类号】R27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4-0035-02

慢性附件炎是临床上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是指子宫、输卵管、卵巢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等女性内生殖器官发生感染时的炎症的总称[1]。女性患慢性附件炎的原因较多,发病原因包括顺产后、剖宫产后、吸宫术、急性盆腔炎未愈、月经期性交或不洁性交、性传播疾病、身体其他部位有感染未经及时治疗、流产后、各种妇科手术后、以及在放置宫内避孕器之后,当女性的内生殖器遭到创伤后,内生殖器的完整性和自然的防御受损,使细菌得以进入创面,使之感染而得病。慢性附件炎的主要临床症状是患者有程度不同的腹痛,主要表现为下腹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该病易反复发作,时轻时重,久治不愈,随着病程的迁延,使盆腔充血、结缔组织纤维化、盆腔器官相互粘连,造成了女性患者白带增多、腰疼、月经失调,给患病女性造成了很大的生活和精神压力。近些年来我国患慢性附件炎的患者每年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慢性附件炎如不能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导致不孕。国内目前治疗慢性附件炎的方法主要为抗生素治疗,使用抗生素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患者的病情得到一定的好转。但抗生素治疗很难使局部水肿消散、瘢痕软化,并且抗生素毒副作用比较明显,往往使得患者无法完成整个治疗过程,所以在临床上探求一种有效的、可重复性操作的、易推广的治疗方法十分必要。笔者于2011年1月至2014年8月采用清康灌肠液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附件炎,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慢性附件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24~56岁,平均年龄(34±35)岁,病程6个月~5年,平均病程(35±15)年。100例患者中有67例为经产妇,33位患者有性生活但没有生育,所有患者在确诊前均经B超检查、妇科检查,接受该治疗前1个月内均未接受其他药物治疗,临床表现均符合慢性附件炎的诊断标准[1],其中58例为单侧附件炎患者,42例为双侧附件炎患者,有急性盆腔炎史33例,开腹手术史28例,宫腔操作史23例,月经失调10例,痛经6例。10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为下腹部疼痛、腰酸痛、月经不调以及白带增多痛经等,有输卵管压痛,通过B超检查显示有附件炎,B超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子宫和卵巢等处的边界模糊,同时子宫有炎性包块和大量积液。随机将100例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程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进行官颈分泌物涂片、培养及药敏试验,根据检查结果进行治疗,且均在月经结束后接受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甲硝唑注射液静脉点滴,每日1次,每次250ml,左氧氟沙星胶囊每日2次,每次2粒,7d为1个疗程。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本院自制清康灌肠液治疗。患者使用清康灌肠液保留灌肠,每日1次,等到患者阴道出血停止时停药。灌肠方法:患者在灌肠前尽量排净粪便,首先将导管插入肛门内l0~20cm,然后取50ml 37℃ 左右的清康灌肠液保留灌肠,灌肠后患者将臀部抬高,首先仰卧30~40min,然后再右侧卧30~40分钟。7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3 疗效评定 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B超检查,医生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和B超检查结果对疗效进行评价。治愈:患者临床症状以及身体特征完全消失,自我感觉腰背疼痛等症状消失,月经量恢复正常,妇科检查和B超结果提示附件炎性消失、白带消失、周围组织柔软、子宫活动;显效:患者临床症状以及身体特征明显缓解,自我感觉腰背疼痛等症状基本消失,月经量基本恢复正常,妇科检查和B超结果提示附件炎性缩小2/3以上,附件压痛感明显消失,白带接近正常,子宫较治疗前活动,周围粘连减轻;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轻微的缓解,附件炎性包块缩小1/3—2/3,双侧或者单侧附件压痛感也有所好转,子宫周围粘连有所减轻;无效:患者临床症状以及体征没有变化或者出现加重,较治疗前附件炎性包块缩小范围<1/3 或B超复查无变化,子宫周围粘连无好转或好转不明显[2]。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5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22 两组不良反应及复发率比较 试验组患者发生皮疹1例,头晕1例,恶心、呕吐2例,浑身疲乏1例,复发2例;对照组患者出现皮疹2例,头晕2例,恶心、呕吐2例,复发4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摘 要】 目的:探讨清康灌肠液治疗慢性附件炎性包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附件炎性包块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甲硝唑及左氧氟沙星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清康灌肠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清康灌肠液治疗慢性附件炎性包块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慢性附件炎性包块;清康灌肠液;炎症

【中图分类号】R27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4-0035-02

慢性附件炎是临床上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是指子宫、输卵管、卵巢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等女性内生殖器官发生感染时的炎症的总称[1]。女性患慢性附件炎的原因较多,发病原因包括顺产后、剖宫产后、吸宫术、急性盆腔炎未愈、月经期性交或不洁性交、性传播疾病、身体其他部位有感染未经及时治疗、流产后、各种妇科手术后、以及在放置宫内避孕器之后,当女性的内生殖器遭到创伤后,内生殖器的完整性和自然的防御受损,使细菌得以进入创面,使之感染而得病。慢性附件炎的主要临床症状是患者有程度不同的腹痛,主要表现为下腹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该病易反复发作,时轻时重,久治不愈,随着病程的迁延,使盆腔充血、结缔组织纤维化、盆腔器官相互粘连,造成了女性患者白带增多、腰疼、月经失调,给患病女性造成了很大的生活和精神压力。近些年来我国患慢性附件炎的患者每年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慢性附件炎如不能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导致不孕。国内目前治疗慢性附件炎的方法主要为抗生素治疗,使用抗生素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患者的病情得到一定的好转。但抗生素治疗很难使局部水肿消散、瘢痕软化,并且抗生素毒副作用比较明显,往往使得患者无法完成整个治疗过程,所以在临床上探求一种有效的、可重复性操作的、易推广的治疗方法十分必要。笔者于2011年1月至2014年8月采用清康灌肠液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附件炎,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慢性附件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24~56岁,平均年龄(34±35)岁,病程6个月~5年,平均病程(35±15)年。100例患者中有67例为经产妇,33位患者有性生活但没有生育,所有患者在确诊前均经B超检查、妇科检查,接受该治疗前1个月内均未接受其他药物治疗,临床表现均符合慢性附件炎的诊断标准[1],其中58例为单侧附件炎患者,42例为双侧附件炎患者,有急性盆腔炎史33例,开腹手术史28例,宫腔操作史23例,月经失调10例,痛经6例。10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为下腹部疼痛、腰酸痛、月经不调以及白带增多痛经等,有输卵管压痛,通过B超检查显示有附件炎,B超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子宫和卵巢等处的边界模糊,同时子宫有炎性包块和大量积液。随机将100例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程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进行官颈分泌物涂片、培养及药敏试验,根据检查结果进行治疗,且均在月经结束后接受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甲硝唑注射液静脉点滴,每日1次,每次250ml,左氧氟沙星胶囊每日2次,每次2粒,7d为1个疗程。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本院自制清康灌肠液治疗。患者使用清康灌肠液保留灌肠,每日1次,等到患者阴道出血停止时停药。灌肠方法:患者在灌肠前尽量排净粪便,首先将导管插入肛门内l0~20cm,然后取50ml 37℃ 左右的清康灌肠液保留灌肠,灌肠后患者将臀部抬高,首先仰卧30~40min,然后再右侧卧30~40分钟。7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3 疗效评定 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B超检查,医生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和B超检查结果对疗效进行评价。治愈:患者临床症状以及身体特征完全消失,自我感觉腰背疼痛等症状消失,月经量恢复正常,妇科检查和B超结果提示附件炎性消失、白带消失、周围组织柔软、子宫活动;显效:患者临床症状以及身体特征明显缓解,自我感觉腰背疼痛等症状基本消失,月经量基本恢复正常,妇科检查和B超结果提示附件炎性缩小2/3以上,附件压痛感明显消失,白带接近正常,子宫较治疗前活动,周围粘连减轻;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轻微的缓解,附件炎性包块缩小1/3—2/3,双侧或者单侧附件压痛感也有所好转,子宫周围粘连有所减轻;无效:患者临床症状以及体征没有变化或者出现加重,较治疗前附件炎性包块缩小范围<1/3 或B超复查无变化,子宫周围粘连无好转或好转不明显[2]。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5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22 两组不良反应及复发率比较 试验组患者发生皮疹1例,头晕1例,恶心、呕吐2例,浑身疲乏1例,复发2例;对照组患者出现皮疹2例,头晕2例,恶心、呕吐2例,复发4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猜你喜欢

炎症
锻炼肌肉或有助于抵抗慢性炎症
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in 1和免疫炎症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版权转让约定
欢迎订阅《感染、炎症、修复》杂志
肝吸虫病继发肝实质炎症的MRI增强表现
微信阅览《感染、炎症、修复》杂志
欢迎订阅《感染、炎症、修复》杂志
ROS介导的炎症反应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炎症小体与肾脏炎症研究进展
獭兔外生殖器炎症的诊断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