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住问题关键 及时对症下药

2015-01-14黄辉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错误作业对策

黄辉

[摘 要]当下学生作业的错误种类较多,但只要教师针对具体问题加以分析,弄清出错的原因所在,就能及时对症下药,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和对策,帮助学生快速纠正错误。

[关键词]作业 错误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5-056

小学生年龄小,知识经验少,认知能力还正在形成当中,在理解概念、学习计算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经常会出现一些出乎教师意料之外的错误。教师应针对一些常见的错误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这些错误产生的关键原因,及时采取对策,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并总结经验教训。纵观小学生作业中的错误,我认为部分错误的改正措施可如下。

一、由感知不准确造成的错误,要加强审题训练

例题: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梨树共60棵,苹果树的棵数是梨树的2倍。这两种树各有多少棵?

有些学生在用列方程的方法解这道题时经常会犯这样的错误。

解:设两种树各有x棵。

x+2x=60

3x=60

x=20

答:这两种树各有20棵。

由题意可知,苹果树和梨树的棵数是不相等的,所以x只能表示其中一种树的数量,因此这个答案显然是错误的。正确的解答应如下。

解:设梨树有x棵,则苹果树有2x棵。

x+2x=60

3x=60

x=20

2x=20×2=40

答:梨树有20棵,苹果树有40棵。

学生解题时,首先要感知题目的有关信息,比如题中的条件、要求等。只有正确感知题目信息,学生才能获得正确的解题信息,才能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如果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观察不仔细,则其看到的表象就會模糊不清,造成感知错误,进而出现抄错数字或符号、计算错误等常见错误。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在平时的练习中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提高感知的准确度。

二、由记忆的消极影响造成的错误,要引导学生自觉检查

如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时,应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而学生在用简便方法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会因为力求运算简便而忽略掉式子中的某个数。

学生解题时,常常会把感知到的内容持续的刹那印象很快地转化为短时记忆。如果感知的过程被干扰,则会直接进入短时记忆;如果转化这个过程被干扰,则学生对题目信息的印象就会淡化甚至消失。这时学生再按照印象把信息输出就会产生错误。再如,解答“一个圆的周长是25.12厘米,这个圆的半径是多少厘米”时,学生需要根据C=2πr这个公式来求半径。但由于受到倒过来想的思路的干扰,很多学生会把算式列成25.12÷3.14=8(厘米)。实际上,因为题目要求的是半径,所以还应该除以2。这类因记忆的消极影响造成的错误,都可以根据小学生的记忆特点,通过有意识地对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解题习惯进行培养来改正。教师还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使其养成在列式后及时检查的好习惯。

三、由思维过程受动机、定式影响造成的错误,要加强对比性练习

如学生在解答“一根铁丝长米,第一次用去它的,第二次用去它的,还剩全长的几分之几?”这道题时,受思维定式的影响,他们经常会直接列式为。而根据题意,米是具体长度,而却都只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并不是具体的量,所以不能将这三个分数直接相加减。要求还剩全长的几分之几,只要从单位“1”里分别减去两次用去的几分之几就可以了。思维定式犹如力的惯性,让学生在无意识之下就做出习惯性的反应,犯下低级的错误。在练习中,教师应把容易混淆的习题放在一起,让学生通过独立计算、辨别比较,深刻认识到它们的异同点,从而不再被表象所迷惑。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只凭数据或符号的表征就确定计算方法的做法是不对的,并分析计算的依据,加深学生对运算定律本质的理解。

学生解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只要教师抓住问题的关键进行分析、寻找对策,就一定能及时帮助学生改正错误,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责编 吴美玲)

猜你喜欢

错误作业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作业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可爱的错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