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积极心理品质创设正能量教育氛围
2015-01-14黄燕文
黄燕文
伴随着经济迅速发展,人性冷漠、道德缺失、信仰缺失等“城市病”俯拾皆是,家庭作业多、学习压力大、心理脆弱、亲情培养不足等因素也造成学生幸福感的缺失。因此如何增强学生的内在积极心理品质、提升学生的幸福感成为学校德育面临的新课题。我校以“培养具有积极心理品质的学生,让学生在幸福中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感受到幸福与快乐”的教育理念引领学校心理教育的发展。
一、实施多元化心育,守护学生心灵花园
(一)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设计科学性、连续性的心理课程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针对各年级学生发展过程中容易遇到的问题,设计科学性、连续性的心理课程,包括自我意识、意志力及自我调控、学习心理、爱的能力、人际交往、生涯规划六大内容。
除了按照教育部门的规定开足开齐心理健康课外,还根据心理课程体系中的分层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定期的心理讲座和活动。如起始年级进行“新生适应团体活动”,让学生通过团体作画的形式初步认识团队协作。中间年级分男女生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讲座,帮助学生正确看待青春期发育问题,学习与同伴、长辈沟通的技巧和方法,理性认识青春期异性交往。毕业班进行“考前心理调适”辅导讲座,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对待各种压力、学会宣泄与调整情绪等。
(二)内省与分享,感受体验式、互动式心理课程
根据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基本原则,心理课不应以传递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而应强调使用各种形式的心理活动、心理技术、心理故事等让学生在课堂中生成独特体验,然后以分享的模式相互学习、借鉴经验,最后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特点有创造力地解决问题,达到培养、改变学生的心理品质的目的。学校开展贯穿《超越自我》课堂的“传球夺秒”活动、《学会倾听》的“三人行”活动、识别愤怒情绪的“角色扮演”活动、在《我的未来不是梦》中使用积极想象技术帮助学生对未来形成生动的形象等。通过设置巧妙的心理活动,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又能在潜移默化之中达到教学目的。
(三)打造积极人生,开发“幸福课堂”
对教育者来说,不让教育缺少幸福感,不仅仅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责任。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促进个体获得幸福体验,提升幸福意识,发展幸福能力。
识别自身情绪、找到合适的情绪宣泄方法,并且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改变内心的不合理信念,是学生未来能够进行情绪管理的基础。我校尝试将赛里格曼博士的幸福课结合本土中学生特点进行改进与实践,提升学生对幸福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幸福指数。
为此学校开设了校本课程“幸福课堂”,由众多对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感兴趣的科任教师和班主任组成教学小组。我们将幸福课堂分为两个部分——幸福课和幸福主题班会课。其中幸福课开设三个模块内容,包括情绪、人际交往、室外拓展训练。在幸福课堂中学生通过心理活动获得体验,如“情绪蛋糕”活动,通过色彩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体验;通过“当妈妈偷看日记后”的角色扮演等收获同伴鼓励和建议。另外,为了避免活动形式胜于活动内容、方法和实际脱轨而无法帮助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等当今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的幸福课堂强调练习,通过课堂练习帮助学生锻炼技能,形成能力。
(四)全面参与,学科渗透,贯穿教育全过程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面向全体学生,靠心理教师单打独斗很难完成任务,因此最好的做法是把班主任、科任老师、寄宿学校里的生活老师组成强力心育团队,以学科渗透、班会课、个别谈心等形式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求科任老师和班主任的教学计划、总结中应有突出的心育内容。如毕业班就应根据毕业班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德育的全过程,例如鼓励学生学会“悦纳自我,自信自强,享受过程,享受每一天,乐观地对待学习和生活”。同时做好应试心理的辅导,引导学生理解“我难人难我不畏难,我易人易我不大意”“正确看待‘高原现象”等。
(五)心育课外活动,精彩纷呈
为了提升师生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普及心理学、心理健康、心理咨询相关常识,推广学校提供的心理服务,使学生了解自助与求助的渠道,学校开展了许多活动,有心理健康知识和趣味心理图片展示,有心理教师参与的心理电台节目、心理游园会、心理手抄报、心理健康教育板报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得到了许多学生的喜爱和支持。
此外,还在学生中开展“学习领跑者”“学生导师”“学生领袖训练营”活动,不定期地组织学生进行野外拓展培训。这些活动能强化学生的责任心及团结合作、坚持到底的精神,发展学生的领导力,锻炼学生的交往技巧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打造阳光教师,营造积极氛围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影响学生的身心成长。有研究表明,心理健康水平高的班主任,他们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也高,反之亦然。而教师的沟通、倾听能力会影响师生关系的建立。懂得沟通技巧的教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能让学生最大程度地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教师掌握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知识,有利于理解学生表面行为表达的隐含信息,解读学生特异行为背后的内涵,从情感和科学的角度更深层次地理解学生,避免“误解”造成的粗暴处理。我校尝试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教师讲座、团体心理治疗、团体心理辅导以及个案分享等,打造一支阳光教师团队,为学生营造培养积极心态的教育环境。
形式多样的团体辅导。如用“解开千千结”心理辅导,增强教师团队协作意识,从而将自己在团队中的收获和体验带入到教学中,帮助学生解决宿舍人际关系问题等。而“心灵之旅”活动帮助教师感受信任、互助,反思应对方式是否有利于人际交往,是否在与人亲密关系中造成阻碍。
短期教师团体心理治疗。为营造一个可以倾述心声的自由空间,学校尝试进行短期教师团体心理治疗,让教师们在团体之中宣泄情绪、收获帮助、借鉴他人成功经验。
组织教师参加心理健康B证培训。学校主动与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联系,邀请其到学校办班,全额出资鼓励未取得心理健康B证的老师参加心理培训学习,较系统地了解教师心理问题及其对策、青少年注意缺陷与拖延行为干预、学生常见心理疾病与诊断、学生心理问题处理办法与技术等。
此外,学校还通过“分享经典、感悟人生”的教师读书沙龙活动,组织对积极心理教育有兴趣的教师共同阅读心理学及德育管理的好书,分享管理经验和读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