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类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2015-01-14周兆平

教学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

周兆平

[摘 要] 计量经济学已经成为我国高等学校经济学类各专业的必修课程。然而,在计量经济学的教学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展开分析,并针对不同情况提出教学改革思考,如教师本身知识的要求和根据不同学生编写不同的教材内容等,以便最终解决经济类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经济类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4)03-0050-04

0 引言

1998 年7 月,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讨论并确定了高等学校经济学门类各专业的8门共同核心课程,其中包括“计量经济学”[1]。这标志着我国经济学学科建设开始走向国际化、现代化和科学化。计量经济学在经济学科中的地位日益显现出来, 已经被用于研究我国经济发展的各种现实问题。在经济学和管理学两大门类中,计量经济学已经成为开设面最广的少数几门课程之一。但是,在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感觉到计量经济学这门课程的讲授和学习存在难度。针对这些问题,计量经济学的授课者和教学理论研究者们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和建议,并针对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出了各种改革方案。本文试图将一些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一个归纳,并提出不同的看法。

1 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为:教师的问题和学生的问题两大类。教师的问题可划分为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材内容两个问题;学生问题可划分为学生的来源、本科与本科以上两个问题。笔者认为,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难度源于学生的问题大于教师的问题。

1.1 来自于教师的问题

1)教学方式存在问题。邱东、李子奈、肖红叶认为,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缺乏课程实践、教学方法单一、缺乏案例教学等[2];姚寿福、刘泽仁、袁春梅认为,重理论方法,轻实际经济应用[3];笔者认为,此类问题不仅仅存在于计量经济学的教学中,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也同样存在。在本科教学阶段,过度地强调实践性教学,实际上是很难办到的。例如,在西方经济学等经济学科中,对于理论性比较强的内容,教师也应该举一些实际例子,甚至于进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比如说,股票、债券市场是怎么运行的,如何具体操作的等,也都有必要增加实践教学内容。再比如,在数学教学中也需要举例题,数学理论的应用习题练习也属于数学课程实践教学内容。而对计量经济学来说,由于其学科特点偏重于数理统计方面知识的应用,对基本理论要求较高,在没有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之前,只能实现一些简单的、单一的模型检验的课程实践教学或经济问题的验证。但这样往往不能全面地解释经济理论,甚至还要做样本选择,否则,也许会得出错误的结论来。另外,随着计量经济学方法不断更新,更高级的计量经济分析技术将会淘汰以往的旧方法,这无疑给课程实践教学带来更大的难度。因此,笔者认为,在本科教学阶段,过多强调实践教学是不现实的,毕竟理论教学是实践教学的先决条件,没有理论教学作为基础,实践教学也是无法完成的。当然,在本科阶段增加案例和软件教学是必要的,但问题是是否有足够的教学课时。诸如此类问题本文将其划分为软件和硬件两部分。

第一,软件部分。实际上就是教师的知识和教学方法是否适合计量经济学的教学。计量经济学学科本身的特点要求教师具备数学、经济学、统计学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知识,这是最基本的要求,问题是,目前同时具备数学和经济学知识的教师存在短缺现象。或者说,数学专业毕业的教师缺乏经济学理论知识;而经济类专业毕业的教师缺乏较强的数学基础。这种现象必然对教学质量产生影响。至于教学方法,也是一个共性问题,并非是计量经济学特有的问题。比如,胡荣才、王亚雄提出:“不完美的多媒体教学;易脱节的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缺乏案例的案例教学;不规范的课程论文”[4]。其中,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以及案例教学对任何一门学科教学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是不是必须的,而在于如何实现这样的教学方式。计量经济学的实践教学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其样本数据并非是实验数据而是经验数据,选择范围有限,经济理论的验证性比较强,这样的实践教学往往比理论教学更困难,并且离不开理论教学作为前提。因此,对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经验也应该有一定的要求。

第二,硬件部分。显然,这属于现代化教学手段问题,即所谓的多媒体教学。毫无疑问,这也是一个共性问题。不能因为没有多媒体,就不进行计量经济学教学了,或者说对课程讲授造成严重影响。诚然,多媒体教学可以为教师提供很大的方便,比如说,当遇到大量数据表格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给予学生直观视觉感受,但是,如果没有多媒体,学生还可以看教材中的图表。再比如,数学公式的推导,有了多媒体反而不利于教师熟悉推导过程,也不利于学生锻炼逻辑思维,教学效果反而不好。当然,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把多媒体和板书结合起来是最好的办法。笔者还是强烈主张计量经济学教学要配有多媒体。

另外一个硬件部分就是教师要有足够的课时和机房满足学生上机使用计量经济学软件。而一些院校不是课时不足,就是没有条件让学生上机使用软件,这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掌握不牢固,激发不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这与数学教学是一个道理,如果学生不大量地做数学题,也是掌握不了教学内容的。

2)教材内容存在问题。张长青提出:“定位问题: 计量经济学是理论课还是实践课;内容问题:教学内容单一,立体感不强。(1)专业划分不清晰,层次界定不明;(2)数学推导的处理问题。计量经济学的教科书往往充斥着数学推导,使学生感到这是一门数学课,望而生畏;(3)与经济学理论的结合不紧密;(4)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结合存在问题。”[5]笔者认为,要根据四个重要的因素来对教材内容进行界定。第一,计量经济学是一个庞大的学科体系,一般划分为理论计量经济学与应用计量经济学,并根据其内容难易程度可划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计量经济学;第二,我国大多数院校的经济类专业本科学生是文理兼招的,而许多文科生源的学生数学基础较差; 第三,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经济学科,与经济理论、数学、统计、概率与数理统计等密不可分;第四,要有足够的课时来完成教学内容。因此,在本科阶段,在有限的课时内,对于不同数学基础的学生,教材的内容要做到包罗万象,满足计量经济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并能使教师讲清楚、学生听明白并掌握理论和实际模型构建,对于那些文科生源的学生来说,简直就是天方夜谭。而要编制一本统一内容要求的教材和安排一个统一要求的教学计划也是不现实的想法。很显然,坚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思路来完成本科计量经济学的“教与学”才是最现实的做法。在这里,特别需要强调的问题是:全国各院校生源不同,生源之间的数学基础差异较大;计量经济学分初级、中级和高级,因此,教材就必然要分成初级、中级和高级,这样才可以保证知识体系的连续性;本科、硕士和博士所对应的计量经济学课程应该存在着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之区别;对具体经济问题的研究(即所谓典型案例)和课堂教学案例不应该是同一件事情,课堂案例是为了熟练掌握基本理论及其应用,而典型案例完全属于对实际问题的研究,即学术论文,而让学生去写学术论文,往往比学习计量经济学基础知识难度更大。在不掌握基础理论的条件下,就能建立模型并进行经济理论实证分析,这也是不符合逻辑的。

1.2 来自于学生的问题

本文认为,来自于学生的问题远远大于来自于教师的问题,也就是说,不是教师讲的不好,而是学生听不懂。学生为什么听不懂呢?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数学基础太差,特别是来自于文科生源的学生。计量经济学一般都在第6 学期开设,按理讲,学生都已经具备了先修课程的基本知识,即西方经济学、微积分、线性代数、统计学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知识,但是,实际上,学生们对上述知识的掌握并不是很好,特别是对统计学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方面的知识没有学好。因此,对先修课程方面的要求就显得极其重要,如果先修课程的课时不够,连最基本的方差、离差、统计量、随机变量等统计概念都搞不清楚,如何学习计量经济学呢?有些学生反映见到了计量经济学中出现了公式推导就害怕了,但不能因为计量经济学中存在数学公式推导就认为是数学课程,更不能因为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科就彻底否认计量经济学中存在数学公式的推导。在某种程度上,计量经济学就是经济问题的数学演绎,比如理论计量经济学;而计量经济学是否属于经济学,并非在于有没有数学演绎的存在,而在于这门学科的目的,即对经济理论的验证。离开了理论计量经济学,盲目利用软件结果对经济理论分析也是难以想象的。因此,数学基础问题,对于学习和讲授计量经济学都是一个不可以避免的问题,是必须面对的问题。笔者认为,学生的数学基础差是造成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难的最大障碍。

另外一个来自于学生的原因是应用型本科与重点本科以上的划分,即对于本科学生的要求和本科以上学生的要求不同。笔者认为,应在本科阶段开设初中级水平的计量经济学,而在本科以上阶段开设中高级水平的计量经济学,并有更严格的要求,比如写论文方面的严格要求。

2 如何解决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提高教师水平

基于计量经济学的学科特点,讲授计量经济学的教师应具备数学和经济理论两方面的专业知识,即教师的本科专业或硕士专业其中之一应该是数学类专业,而硕士或博士专业其中之一应该是经济类专业。

2.2 针对不同学生编写不同教材

1)针对不同院校不同专业和不同生源,应该编写不同的教材,比如说,对理科生源、重点院校的学生,教材内容就要相对难一些,对学生的要求多一些;而对于文科生源、非重点院校,特别是二本及二本以下院校,教材的内容就相对简单一些,对学生的要求少一些。

2)本科阶段,计量经济学教材的难度应该定在初中级水平上;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阶段,教材的难度应该定在中高级水平。

3)在本科阶段,计量经济学教材的内容重点应该是理论教学,而对于案例教学仅限于课堂案例,对于论文写作不作为硬性指标来要求。

2.3 课时与教学内容选择要一致

1)没有足够的课时,教师不可能完成过多的教学内容。目前各院校计量经济学的教学课时都不一样,通常被压缩在48~64 学时之间[6]。笔者所在院校的计量经济学教学课时是54学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向学生讲授经典计量经济学理论、每章案例、习题和演示软件使用等就已经占用了大部分课时,根本没有时间让学生上机实习软件操作,更何况也没有上机条件。

2)没有足够的课时,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也是难以完成的。理论教学是实践教学的前提和先决条件,而实践教学反过来有助于对理论教学的理解,特别是计量经济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在于其目的是通过对实际经济现象的分析来验证经济理论,但在某种角度上讲,对计量经济学理论和经济理论相结合的实证分析,往往比单纯的理论理解更有难度。换句话讲,应用计量经济学看起来比理论计量经济学更直观、更有利于理解,而实际上,对应用计量经济学的要求比单纯理论分析计量经济学更多,即分析所得到的结论必须符合经济理论和实际要求,甚至需要比较和选择不同条件下的分析结果。因此,在这个角度上看,应用计量经济学比单纯理论计量经济学更复杂。所以,在没有足够课时条件下,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不仅不能完成,而且试图通过实践教学来理解理论教学以便解决教学中的难度的做法恐怕会造成难上加难。毫无疑问,应用计量经济学是理论计量经济学的后续课程。否则,不过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计量经济学。而就目前的教学情况,不去谈实践教学,理论教学的课时也远远不够。

3)为了降低难度,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减少过多的数学公式的推导。比如,对于大部分文科生源的学生可以在教材的编写中适当减少数学公式的推导,可以放在附录中以便感兴趣的学生进一步学习。这样可以节省课时,多讲一些内容。其实,这样的教学方式不过是权宜之计,仅仅是为了满足那些对计量经济学有一个初步了解的本科学生,比如,二本院校和私立院校的学生。

4)在有条件的院校中开设不同的计量经济学课程,供不同学生选择。例如,麻省理工分别开设初级计量经济学、中级计量经济学、时间序列分析、非线性计量分析、现代计量经济学方法等近10 门课,构成了不同层次的计量经济学课程体系[7]。

2.4 在生源的招收方面加强对理科生的招生比例

随着我国经济学科的国际化、现代化和科学化的进程,经济学特别是计量经济学对数学的要求越来越多。目前经济学专业学生的数学基础课程仅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三门,其教学授课难度较低。因此,从这个角度看,计量经济学不是涉及数学基础内容过多,而是过少了。显然,这就存在着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改革与实际教学情况之间的诸多矛盾。第一个矛盾来自于实际教学情况,即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数学基础与教材内容的不适应性,其主要体现在教材内容过难,教师和学生的数学基础不足;第二个矛盾来自于教材内容的改进,即计量经济学不可能离开数学基础知识而走捷径,其主要体现在教材内容难度不够、教师和学生的数学基础严重不足;第三个矛盾来自于对计量经济学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更高要求,即对计量经济学学科的理解存在矛盾心态,其主要体现在试图通过实践教学或理论的应用来减轻教学内容的难度或寻找理论的应用价值。笔者认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创新,其难度应该高于独立存在的理论,也不可能离开独立的理论指导,而是基于独立的理论指导下的应用和创新过程。综上所述,从长远的角度看,从学科特点看,计量经济学的教与学都不可能离开数学基础知识的要求,这是起码的要求,因此,增加经济类专业理科生的招收比例是未来发展趋势,一句话,要学经济,先学数学。

2.5 重视程度

经济类各院校管理部门对计量经济学的教学重视程度也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如果仅仅是为了应付教学大纲的要求,那么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很难实现其教学目的,从而,在课程学时安排、教师质量、教学条件等方面都很难得到保证,教学中存在问题在所难免。因此,希望各经济类各院校充分重视计量经济学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大纲的要求上、课时安排上、教师质量上、教学条件上等都给予满足。

1)在制定教学大纲时,应将计量经济学这门课程规定为经济类各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该门课程的学习成绩应该作为学生评优、评奖的参考。

2)在课时安排上,应将计量经济学的课程增加到72学时,重点本科院校可以增加更多的课时。

3)在教师质量上,对任课教师的基本要求是本科或硕士专业为数学类,硕士或博士专业为经济类,并且具备一定的教学实践和科研能力。同时,不定期地派送任课教师参加全国性的各类计量经济学培训班和科研教学会议等。

4)在教学条件上,各院校应该给计量经济学这门课程的教学提供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供学生上机操作软件的条件,鼓励教师带领学生撰写科研论文,并给予适当的奖励。

3 结束语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经济学科,“教与学”难度都比较大,提高教学质量、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教师的知识水平上、教材内容上、教学方式上都需要进一步改进。各院校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设置不同的教学方案,为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提供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李子奈.关于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创新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0,(1):18-22.

[2]邱东,李子奈,肖红叶.经济学类专业统计学、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现状调研报告[J].中国大学教学,2007,(11):18-20.

[3]姚寿福,刘泽仁,袁春梅.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10,(6):45-48.

[4]胡荣才,王亚雄.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统计教育,2006,(9):20-21.

[5]张长青.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4):148-149.

[6]李晓宁,石红溶,徐梅.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1 ,(6 ):35-36.

[7]谭砚文,陈珊妮.中美计量经济学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J]. 高等农业教育,2011,(5):82-84.

猜你喜欢

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
基于唯物辩证法的《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研究
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我与计量经济学
大数据背景下大学本科计量经济学实践性教学模式研究
关于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问题探讨
基于计量经济学的互联网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论证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