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
2015-01-13张军
张军
【摘 要】要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高尚情操,就必须要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要想造就人格健全情操高尚的人才,美育教育是有效的不可或缺的途径。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审美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智力的发展”。理论宣传家周扬也说:“一个人要全面发展,不能缺少美育”。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经竭力把美育引入中国的教育内容之中。而语文教育应与其他人文学科携手并肩义不容辞地承担美育教育的重任。
【关键词】人文素质;语文教育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一方面推动了社会的巨大进步,另一方面也忽视了压抑的人的天性和情感,使人们习惯于用精确的方法做冷静客观的思考和周密严谨的推理,极力追求精确和明晰,以获得事物的本质。如果我们片面追求教学方法的精确刻板的模式化和考试题目的标准化,那么,就必然会忽视学生个性发展和情感体验。其实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在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相互渗透中获得提高的,教学中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启发诱导学生由形象感知到理性抽象,“作者言其事,读者会于心”,在感化陶冶中使学生素质和品格得到升华,这种生活的过程就是审美感受的过程,这种过程是很难精确量化的。审美教育是一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教育,是一种发现美之后而产生愉悦并乐于亲近乐于接受的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使学生情绪上受感染,感情上乐于认同,进而形成自己的美丑、善恶、真假等观念。
语文正是借助前人创造的美的思想、美的经验、美的自然、美的人、美的语言等人文作品陶冶学生的情感,用外在的美好事物塑造内在美的心灵,培养美的情操,磨砺美的意志,养成美的品格,完善美的人生,也形成合乎规范的听说读写能力。
语文的审美教育,始终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没有情感,也就没有审美感知和审美想象。犹如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们应借助人文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对学生进行教育,把真善美、假恶丑挖掘出来,激发学生的情感活动,使其思想得到启发,感情上得到满足,产生情感体验,从而提高人文素质。屈原为了祖国的强盛,忠而被谤在所不惜,爱国之心,“虽九死犹未悔”。在他的美丽诗篇《离骚》中抒发的心灵之美,激发学生对爱国美的追求;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令人激动不已,崇敬不已;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精神令人赞叹;鲁迅先生为了祖国的命运“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心灵美和智慧美令人油然而生敬佩之情;伟大的科学家李四光,足迹遍布祖国荒山野岭,使祖国石油事业发展,这心灵美以行动美表现出来的崇高使命感令人心动神摇。这些语文课文中的美好而崇高的形象都显示了人类美好的理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美的代表。
语文课文中的自然美是人文化了的自然美。江山如画,登高远眺,临江观水,绿树红花等,往往与我们的心境契合如一。自然本身是美的,而作者经过提炼加工形成文字,作为语文教材,是作者对现实生活进行再创造的反映,是作者从生活中获得审美感受,在头脑中形成审美对象。我们的教学过程,使学生产生情感的激荡,精神的亢奋;产生或爱或恨,或忧或愁,或羡慕或鄙夷的情感。唤起学生何以为美,何以为丑的理性认识,并企求和自己的仰慕的审美对象取得心理的平衡进而效仿和鄙夷的审美对象产生逆反抗拒心理。在理解中产生情感共鸣,促进思想的升华。
在讲授孙犁的著名小说《荷花淀》时,极力渲染月明风清湖光水色的北国水乡夜景,借助荷香月明衬托人物心灵,达到人与自然的美妙和谐,使学生体味到圣洁崇高的爱国美。在讲授法国伟大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守财奴》时,通过对葛朗台贪婪无耻,见利忘义的性格特点的剖析,使学生深刻理解何为真善美、何为假恶丑,从而提高辨识真假、善恶、美丑的能力。
朱自清的《春》给人欣欣向荣,充满生机活力的美感;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给人一种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美感;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给人瑰丽奇伟的美。说明文《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雄伟的人民大会堂》、的色、线、形、声构成规律的整齐均称,使人感到雄伟、壮丽、典雅的美。这些课文作为学生的审美对象,使学生产生崇高愉悦的快感,涌起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促进学生提高审美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使学生产生审美移植,使学生的情感和审美对象完全融合,使学生产生冲动,提高审美情趣,产生审美感受。作品的情感感染了学生,当然会对心是美的人产生崇敬感,进而要求自身与审美对象的和谐,促使自身完美,就可以达到我们的审美教育的目的。我们要在审美实践中让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升腾起一种情感,激荡他们的心灵。为此,教师要用形象的具有浓烈感情的语言激起学生对英雄伟人、情趣高雅的人产生情感的交流与共鸣,获得崇高的美感,进而效法;对丑恶自私的审美对象产生鄙夷仇恨的情感,从而产生改变这一现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美育是人文教育的一部分,要提高人文修养,就要进行美的教育,而语文美育是提高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提高人文素质实现人文护理
[2]提高人文素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