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智障学生进行音乐教育浅谈
2015-01-13常英丽
常英丽
【摘 要】智障学生除智力低下外,还有运动、生活、学习、劳动能力等都低于正常水平。但他们多数喜欢音乐,能倾听歌曲或乐曲,亦可主动模仿。在进行音乐教育时不妨让他们通过唱、做、演、画、说、玩等多种形式,使他们体验、理解、感受音乐,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关键词】体验;理解;感受;熏陶
智障学生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综合症状。他们智能发育障碍,明显落后于同龄平均水平,除智能低下外,有的运动、生活、学习、劳动能力等都低于正常水平,甚至有畸形。弱智学生的学习与记忆能力有哪些特征呢?
①感知速度减慢,接受视觉通路的刺激比听觉刺激容易些;②注意力严重分散,注意广度非常狭窄;③记忆力差,经无数次重复方能学会一些知识,若不重复学习,又会忘得一干二净;④言语能力差,只能讲简单的词句;⑤思维能力低,缺乏抽象思考能力、想像力和概括力,更不能举一反三;⑥意志薄弱,情绪不稳,自控力差;⑦交往能力差,难以学会人际间交往;⑧喜欢音乐,能倾听歌曲或乐曲,亦可主动模仿。
基于以上特征,我们该怎样对智障学生进行音乐教育呢?教育专家指出:“学习音乐绝非一日之功,是一个由渐悟到顿悟的过程。基础音乐教育的任务和核心是感受体验音乐,表现理解音乐,着重情感培养。”音乐教育是基础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身心健康、活泼、开朗性格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身体、智力、情感、个性各方面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教无定法,音乐教育应充分考虑学生身心特点,巧妙设计,渗透在学生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有感于此,我就谈一谈我在音乐教育中的一些做法:
一、玩一玩,演一演——让学生用心去体验音乐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需要用心去感受。智障学生心智发展低于同龄人,有些甚至还处于幼儿期,但他们对游戏很热衷。因此在音乐活动中我注重把音乐和游戏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游戏中、表演中去感受音乐,在玩中获得对音乐更深层次的理解。如学习歌曲《迷路的小花鸭》,其歌曲的力度、速度、情绪变化是一个重难点。我用角色游戏的方法,让学生轻松、自然地掌握、体现音乐。A段音乐情绪悲伤、较缓慢。我引导学生用小鸭找鸭妈妈、鸭妈妈躲在椅子后面、小鸭伤心、焦急地到处找妈妈的游戏方法,学生很自然地用了低缓的、悲伤的声音来演唱;B段音乐情绪较愉悦、活泼。游戏情节是小鸭们听到了妈妈的呼唤、跑回妈妈的身边、找到妈妈后面部表情的变化和欢快小鸭的各种动作。孩子们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游戏中,自然地掌握了其中力度、速度、情绪的变化,并在其他歌曲的学习中也能有所迁移,做到了学以致用。
二、做一做,唱一唱——让学生通过动作增强对音乐的理解
韵律活动是学生对作品的理解用肢体动作最直接的表达。我注重让学生在唱唱跳跳中去感知、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情感,培养音乐感受能力。如韵律活动《勤快人与懒惰人》,结合两类人工作的不同,学生创编了许多的语言节奏,自编了各种动作。在唱勤快人的歌时,学生情绪高涨,动作幅度较大。而在唱懒惰人的歌时表现出了慵懒、有气无力的样子,快乐的韵律活动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中,使自己的动作符合了音乐的情绪、节奏、速度、力度,让学生更深层地理解了音乐,把抽象的音乐形象化、动作化,并培养了学生对各种音乐性质的初步的概念,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三、画一画,涂一涂——让学生多通道地感受音乐
学生教育的综合目标是发展学生的德、智、体、美育等各方面,适时将各类活动整合在一起,多方面发展学生的能力。如:在听辫高、低音时,学生听到高音时就在站着的小人旁画圆圈并涂上颜色,低音在躺着的小人旁画圆圈涂上颜色,音画结合,既提高了学生的音高辨别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在各学科中、一日活动中渗透音乐,让学生潜移默化受熏陶
对学生的音乐教育并不单纯的在音乐活动中,通过与其他科目有机的结合,潜移默化地进行音乐的熏陶。在英语教学中可配上简单的韵律、节奏活泼的音乐,让学生在英语韵律活动中发展肢体动作和节奏感;语言课时,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儿歌配以相同的节奏,或创编节奏型语言,学生兴趣盎然,在学习儿歌的基础上,体验节奏练习的快乐。
在一日活动的游戏、做操、午餐、午睡、起床、离校等各生活环节中播放各种音乐。学生沉浸在音乐氛围中,听赏世界名曲及不同风格的音乐,潜移默化地受到良好的音乐熏陶。
在特教教育改革蓬蓬勃勃的今天,教育观念在变,教育方法在变,但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这一点始终没变。在学生音乐教育中,我始终注重感受、理解,熏陶三点,为学生一生奠定较良好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刘春玲,蒋琴娣.特殊教育概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胡月萍.音乐与游戏治疗对自闭症倾向儿童注意力的影响.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王耀华.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与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福建师范大学.20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