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态度的分析
2015-01-13杨汉强
杨汉强
在是否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这个问题上教师表现出了多种态度,大部分的年轻教师都不拒绝这个新生事物。然而不同教师接受的程度是不同的,经过分析访谈资料,我发现可以把教师表现出的心态分为三类:被动接受型、能力展示型和主动探索型。教师的态度不同,对外部条件的解释也有所不同,行为也就会有所不同。下面,详细分析教师的三种心态。
一、被动接受型
持有这种心态的教师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也想尝试一下”,可是他们大多就仅停留在“想”的阶段,很少付诸行动。就像老师所说的:“想想就完了,实际上我做不到。”、甚至根本“没动这方面的心思”。即便是有所行动,也是在多方面的压力下。下面是跟A老师的一段对话:
问:你自己做过课件吗?
A老师:做过一点点,就会用那个PowerPoint。
问:是不是学校要求使用课件或要上公开课比赛才会想到要用课件?
A老师:对,其实自己本来也有心要做,关键还是不知道怎么去做。所以一般先找现成的,实在没有了再自己想办法弄一个。
上述老师的态度在学校里并不少见,且在访谈中经常可以感觉到,这类教师强调客观条件的约束和困难比较多,对于设备方面,被动接受型的教师非常看重设备的易用性,如果感觉“不方便”,“麻烦”或者“耗时间”的话,就马上选择放弃使用;同时为了说服自己“心安理得”地不使用课件,这类教师对于课件的使用效果也表现出了一定的怀疑态度。认为用不用课件、多媒体其实效果差不多,没什么特别之处。另外,学生的素质不高也是这类教师强调的原因之一。学生的接受能力太差,没办法之下才想到采用课件的方式来授课。
总之,被动接受型教师虽然意识到了课件进入课堂的发展趋势,但依然还处于观望、犹豫状态,他们等着学校提供全面的支持,希望有现成的课件直接用于课堂教学,他们强调困难,没有素材没有时间没有足够的培训,甚至没有好的高素质的学生配合,因此他们的行为表现为“想”、或者是“做而不用”。
二、能力展示型
这种类型的教师通常把能够制作课件和使用课件上课视作一种能力,他们往往是最先尝试使用这些新事物的教师。对这样的教师来说,计算机是他们的一个兴趣所在,用课件这样的方式上几堂课,一方面是展示他们有这样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出于自己的兴趣。
问:你最初做课件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想法?
B老师:当时倒也没有什么想法。那时买了计算机以后吧,看人家做的一些东西,觉得比较有意思,就试着弄一弄,就是出于这种想法。倒是没有非要达到一种什么目的或是一种什么层次。
问:你有没有想过针对你的教学呢?
B老师:这我倒没想过,就是人家能做到我能不能做到。——就是一种兴趣一种爱好。后来吧我看人家上课用了这个,既然慢慢经过一段学习,掌握了这个技术,那就可以运用到教学当中去。还是因为比较喜欢吧。
问:那你觉得对你上课有效果吗?能提高你的上课效果吗?
B老师:你要说提高效果,肯定有。……但是我们现在很难让它起大作用。一个是时间上,一个是资料上,基本上没法满足教学的要求。做这么一个课件,两三天是不够的。那你做了将近一个礼拜只为了这一节课的话,那么这一节课就只能作为一种展示课来讲。要是每一节课都这么讲,那要经过几年的积累以后。但几年之后,你原先作的那些东西就落后了。现在我觉得,中学做课件来讲课,只能是作为一种展示,就是展示我们学校有这种人,展示这个人有这个技术,能够运用多媒体这种手段而已。
能力展示型的教师最大的困难就是技术和时间不够。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软件的更新速度更快,几乎每三个月就会有新的版本,每半年就会有更新更好用的软件工具被开发使用。教师如果全部用业余时间来做技术准备和资料准备,也是不现实的。也许这不仅是能力展示型教师的问题,所有的教师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能力展示型的教师常常制作出比较有特点的一两个课件之后,就不再做了。他们将更多的时间花在普通意义上的讲课上面,他们依然钻研计算机知识,但更多的不是为了学生,而是为了自己保持持久的竞争力。
三、主动探索型
这种类型的教师也是从“尝试”开始的,但是他们尝试的目的是为了追求更好的教学效果,而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的特点正好符合了教师帮助学生学习的意图,因而一旦老师看到了这种方式的效果,多媒体课件就成了这类教师的常规做法了。
“当初只是拿别人现成的来用,感觉不错,后来就开始自己尝试着做,我觉得如果有条件的话,应该每一节课都应该在多媒体教室上。因为每节课下来学生感觉都还可以,我感觉也挺好的。我就觉得这样形象,特别直观,从学生记忆上来也比较好记忆,理解起来也好理解。——就应该用。”(C老师)
可以说,主动探索型的教师是从能力展示型走来的,还带有能力展示的痕迹,不过,这种痕迹已经比较淡化了,表现出来的是,教师不再要求所有的课件素材都是自己亲自做,也不太注重课件的技术含量,而更加重视课件的内容和教师的组织。这类教师已经开始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转向了课件的构思和教学设计,因而也就格外重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各种现象以及课堂的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