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措施探讨
2015-01-13王安杰
王安杰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计算机基础教学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在当前的中职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使学生具备基本计算机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主要研究了中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及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解决措施。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一、当前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中职学生与其它学校的学生不同,文化程度存在很大差异,这些在日常教学中都能体现出来,这些学生有的是农村的,有的是城市的,有的学生家中有电脑,有的学生在上初中时学过电脑知识,但也有的学生只是在电视中看到过电脑,根本不懂得基本操作。经过调查得到,中职学生在入学时掌握的电脑知识也只是一些简单的上网技术,如QQ聊天、发邮件等,但这些技术离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使学生进入社会后可以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
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主要有下面这些原因:
(1)依然运用传统教学方法,主要表现在中职计算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能应用新型教学方法,不能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实践应用能力,这种教学模式与当前的社会需求严重脱节,不能培养实用型人才。
(2)依然应用传统教学设备,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不符。最近几年国家没有重视中职教育,资金投入没有予以倾斜,因此学校无力更换原有教学设备,不能适应社会形势的发展,因此学生在中职学校学到的知识不能与社会需求相符。
(3)重视讲解理论知识,忽视了实践应用。我国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提出了很多年,但当前很多学校依然应用应试教育模式,对于中职学校来说表现得尤为突出。
二、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策略
1.创新教学方法
(1)应用任务驱动式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不需要教师苦口婆心地讲解,在教学过程中只需对学生进行指导即可。首先教师应明确本节课的要求和学习目标,然后教师对知识内容进行概括全面讲解,但只需略讲即可,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自己运用所学知识去尝试研究和解决问题。
(2)倡导自主学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索空间,以传授应用技能为主,再辅以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师应该重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学生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学习方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只负责提供教学资源,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3)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求做到这些要求: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能力。尤其是对于计算机学科来说,实际操作能力比理论学习要重要得多,因此在学生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性学习。
2.优化中职学校计算机教材内容
在确定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教材时,有两种情况:一可以应用相对稳定的教材,教学内容每年改动不大。二随时关注当前出现的新型软硬件,随时进行更新。这两种情况对中职教学都存在不利影响,应用陈旧教材,与当前快速发展的社会形势不符,应用随时更新型教材,则会给教师带来较大的知识压力,在实际教学中不具备教学经验,不能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3.健全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体系
当前中职学生并不重视锻炼自己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因此要改变中职学生的错误认识,要重视计算机操作应用。要求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师要科学安排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教师首先要重视计算机的实际操作,具有较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如将计算机考试分为两部分:上机考试和笔试。中职学生在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上机操作,将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提高自身计算机操作能力,同时转变对计算机学习的错误认识,学习计算机知识并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在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可以开设与计算机紧密相关的选修课,逐步形成灵活多样的课程系统,学生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可以选择计算机选修课。
4.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因此对于计算机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感到力不从心,因此如果不对教师进行培训和进修,教师就不能掌握当前最新计算机知识和技术,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因此一定要重视计算机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不断提高自身实际水平。还有教师也要加强自主学习,积极参加计算机学科教研活动,只有了解计算机学科的发展情况,掌握最新技术,才能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三、结语
总之,《计算机基础》是中职学校各个专业的必修课,要求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将本专业知识学习与计算机知识学习结合在一起,提高计算机应用技能,利用改革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促进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张丽.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职业,2011(30)
[2]魏晰,王倩.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措施探讨[J].青春岁月,2011(08)
[3]姜明月.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东方企业文化,2012(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