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学生学业成就和家庭背景关系的实证探讨

2015-01-13谭唐青玉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4年11期

谭唐青玉

【摘 要】随着经济、文化、教育等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外学学者在学生家庭背景是否会影响学生个体发展、学业成就等方面做了很多调查,结论却不尽相同。本文以斯蒂芬·海尼曼和威廉·洛克斯莱两位学者的调查结论为基础,对我校高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得出了与两位学者一致的结论,并对这一结论做了简单分析。

【关键词】高中生学业成就;家庭背景;实证探究

一、相关研究与问题的提出

早在很久之前,社会科学研究学者和教育专家就从不同角度对影响不同阶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因素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研究。在上世纪80年代末的中国大陆地区调查中发现,家庭背景例如父母文化程度、父母职业、父母性格、父母收入水平等因素,对子女学业成就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水平。但是与上述均有所不同的是,20世纪70、80年代,斯蒂芬·海尼曼和威廉·洛克斯莱通过不同国家之间的研究对比发现,在发达国家,对学生学业水平的预测上,家庭背景因素与学生的学业成就成正比。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学校因素对学生学业成就影响较大。而与发达国家调查结果相反的是,在广大发展中国家,教育作为一种稀缺的,并不是很公平的资源,刺激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也就造成了学生的学业成就几乎与家庭背景无关。本文以斯蒂芬·海尼曼和威廉·洛克斯莱两人的调查结论为借鉴,结合我校具体实际,对我校高中生学业水平与家庭背景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二、调查样本与数据

杨东平教授在2003年下半年至2004年初,主持研究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公平问题研究》这一课题,对中国大陆高中生的学业成就、教育机会和社会分层等进行了抽样调查。样本调查的地区根据2000年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中高中生的净入学率为准,地区分三类抽取,总共调查了北京、苏州、宁波、重庆、菏泽、衡阳、安阳、赤峰、重庆、兰州等十个城市。学校分为城市重点高中、城市普通高中、农村重点高中、农村普通高中四种类别,各个城市抽取城市重点高中、城市普通高中、农村重点高中、农村普通高中各一所,共计40所学校,对每所学校都实行等距离抽样这一方法,抽取100名高中二年级学生。总人数为10个城市40所普通高中的大概4000名高中二年级学生,回收3931份调查问卷,将奇特样本和无效样本进行剔除,总共得到有效样本3821份。多数学者在对高中学生学业成就与家庭背景关系进行研究时,主要将父亲职业(家庭所拥有的社会资源)、父亲文化程度(家庭拥有的文化资源)、家庭经济收入(家庭拥有的经济资源)等列为观察对象。为了与以往的研究成果保持一致性和连贯性,本文以我校高三年级3098名学生为调查对象,以学生父亲职业、父亲文化水平和家庭经济收人为自变量,以学生学业成就为因变量进行有序多分类逻辑的回归。表1列出学生学业成绩与父母职业、父母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等选项的百分比分布。研究中涉及的变量代码:学生学业成就用学生上学期的成绩在班级中排名表示,该变量为学生自评,选项分别设置为前几名、中上、中等、中下、最后几名,研究中涉及的相关变量特征如表1。

三、家庭收入水平

结果显示,以我校3098名高三学生为研究对象,各项数据均显示学生的学业成就与父亲职业、父亲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并没有显著的关联。

三、讨论分析——高中生学业成就与家庭背景的关系

本次对我校3098名高三学生的问卷调查,因为不可能采用统一考试的方法得到绝对比较值,再者高三学生课业繁重,对本次调查重视程度不够,所以造成可比性较差。这种因素对调查结论是否会产生影响,由于时间和经验方面的问题,目前尚无法评价。此外,由于学生成长环境、气质禀赋等的不同,造成学生学业成就与家庭背景无关的结论不适用于所有学生,例如学前教育阶段、义务教育阶段、高等教育阶段。

由于我国大部分高级中学都采用寄宿式的封闭管理模式,学生吃住、学习都在学校,和父母家庭的沟通联系减少,在三年的学习生涯中,父母对子女的影响会逐渐减弱,进而转化为学生对自我生活、学习的管理和控制。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干预在高中阶段可能就仅限于帮助子女进入不同种类的学校,却没有条件、没有能力再参与到孩子的高中学习阶段。相对独立、封闭的学校环境中,家庭背景对学生的影响压缩到了最低限度。换句话说,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业成就主要由所在学校教育水平和自身努力程度决定了。

(一)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动机

高中时期是学生身体、心理、情感等步入成熟阶段的关键时期,他们已经做好了步入社会的充分准备,自我意识在一天天强化,能够自觉主动地用一定的行为准则来约束自己行为,对自己人生的发展方向也有了初步的规划,可塑性更强、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独立能力变得更好。

更为重要的是,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速度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尽管高中学生无法自由进出学校,但是手机、广播、电脑等通讯工具的普及,为他们了解高校招生计划、严峻的竞争形势提供了便利。这种激烈的“独木桥”式的竞争机制,更加刺激高中学生的学习动机,让他们的目标感更强,精神状态更加亢奋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和降低了家庭背景差异造成的不平衡心理。如此,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高中学生学业成就与家庭背景无关这一调查结论。

(二)高中学校特有的组织机制

我国大部分高中学校是专业化程度很高的一个组织,意思就是说学校的目标感和使命感更强,提高升学率、帮助更多学生进入高校学习是每一位师生的共同目标,在这一目标的鞭策下,师生之间同甘苦、共命运,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师生成为了一个利益共同体,超越了家庭背景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业成就与个体努力程度和学校的组织机制有很大关系,而在家庭背景这一方面,影响程度并不起主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汪昌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成就与家庭背景的关系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12).

[2]谢西金,杜屏.家庭背景对初中生学习成绩影响的实证研究——以北京市11所中学调研为例[J].教育学术月刊,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