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届奥斯卡最佳原创电影配乐布达佩斯拨弦幻想曲
2015-01-13王昕
文/ 王昕
第87届奥斯卡最佳原创电影配乐布达佩斯拨弦幻想曲
文/ 王昕
资深媒体人
音乐爱好者,积蓄都用来烧唱片,喜爱摇滚乐、爵士乐和蓝调曾出版音乐方面著述4册,在多家媒体开设专栏
2014年,亚历山大.迪斯普拉特(Alexander Desplat)有点忙。这位法国作曲家、电影配乐师一口气担任了5部电影的配乐:《哥斯拉》、《盟军夺宝队》、《模仿游戏》、《坚不可摧》和《布达佩斯大饭店》。
迪斯普拉特的电影配乐生涯开始于20世纪初。自2003年的《带珍珠耳环的少女》获得金球奖最佳电影配乐提名后,他就是这个奖项提名的常客,并在2006年凭《面纱》成功拿下该奖项。此后,《暮光之城:新月》、《国王的演讲》等都邀请他担任配乐。说迪斯普拉特是目前国际影坛最炙手可热的配乐师并不过分,奥斯卡最佳电影配乐迟早会落入他的囊中。
迪斯普拉特偏好魔幻华丽、复古色彩强烈、时间设定于旧时代的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从各方面来说正是他拿手的类型。老欧洲和旧时代,带有童话气质的故事,色彩斑斓而唯美的画面,梦幻荒诞的情绪,都是迪斯普拉特驾轻就熟的东西,导演韦斯.安德森选人的确有一手。果然,不负期望,迪斯普拉特带来了他配乐生涯迄今为止最灵光乍现的一部作品:在幽默与悲伤、奇趣与现实、闪亮与黑暗、真情与伪善、战争与和平之间书写出一部悲欢交集的幻想曲。
《布达佩斯大饭店》原声带封面
在题材上,迪斯普拉特采用了东欧民间音乐和维瓦尔第的协奏曲,演奏上则刻意使用拨弦乐器,以突出色彩明丽鲜艳的民族音乐特色。电影虽发生在中欧的布达佩斯,但对于俄罗斯音乐和东欧斯拉夫音乐的素材借鉴,却是神来之笔。他选择国立奥西波夫俄罗斯民俗乐团(Osipov State Russian Folk Orchestra)担任了配乐中诸多乐曲的演奏。这是俄罗斯民间音乐国宝级乐团,最擅长巴拉莱卡三角琴(balalaika)和多姆拉(domra)这样的拨弦乐器演奏。齐格菲尔德.贝伦德和DZO室内乐团(Sigegfried Behrend & DZO Chamber Orchestra)是迪斯普拉特挑选的另一支乐团,同样擅长拨弦乐器。他们演奏的曲目是维瓦尔第的《为琉特琴和拨弦乐器而作的协奏曲第一乐章:中板》。琉特琴(lute)可以说是欧洲拨弦乐器之祖,中世纪起便流行于欧洲。这些乐团和他们拿手的拨弦乐器,制造出的声音效果所带来的鲜明的东欧民间音乐色彩,与安德森的电影画面珠联璧合、天衣无缝。而在这些听上去欢乐明快的声音背后,却总隐含着一丝挥之不去的悲伤与愁苦,这也正是在中东欧从契诃夫到昆德拉的文学作品中始终流露的“含泪的微笑”的声音化展现,是斯拉夫民族和他们的历史折射。
在某种程度上,《布达佩斯大饭店》也是迪斯普拉特向前辈大师莫里斯.雅尔(Maurice Jarre)一次时隔50年的致敬。那年,雅尔完成了《日瓦戈医生》的配乐。这部浩瀚壮阔的配乐以及那首著名的《拉拉主题曲》(Laras Theme),回荡和飘扬其中的正是巴拉莱卡琴,一种听见就想起故乡的“会说话”的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