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中创新教育浅谈
2015-01-13辛小丽
辛小丽
【摘 要】现行的小学英语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与对英语的初步感知能力,培养小学生具有的独特思维创新精神则是此中的关键。培养小学生具有正确的创新学习思维能力是提高学生英语素质的基础,也为小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有机连接作了铺垫。
【关键词】小学英语;创新教育;教学
如何适应时代需要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认真思考的问题。现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正确认识小学实施的创新教育
近几年来,人们对于小学创新教育的认识虽然不尽相同,对创新教育作了不同的阐释,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教育。应该说这一认识揭示了创新教育的本质。教育活动中,学生的创新是一种特殊的创造——创造他个体世界中前所未有的东西。
二、英语创新教育的主要特征
1.全体性
英语创新教育要面向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个正常儿童都是语言学习的天才,他们都富有创造潜能。我们只要采取科学的策略,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教育,他们的创造潜能就能得到激发,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取得创新成果,最终成为能灵活运用英语语言进行交际的创造型人才。因此,英语创新教育不应只是面对少部分精英的教育,而应当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层面上保持学习英语语言的积极性,并获得不同程度的创新才能的大众化教育。
2.全面性
创新是一种综合性的素质,因此,英语创新教育应成为一种全面综合性的素质教育,即在对学生进行英语语言基本知识的传授和言语技能训练的过程中,注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做到与其他各门学科的相互渗透,使教育手段、方法、途径有机地结合,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着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素质和英语素质,并促其和谐统一地发展,为将来成为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3.创新性
创新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英语创新教育就是要通过教育观念创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创新和评价方式创新,全面实现英语学科教学目标,最终让学习者实现创造性运用英语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三、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英语课堂教学要创新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要以人为本,相信潜能,相信学生能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可塑性,是不断变化发展与进步的个体。我认为,我们的教学应是在保护孩子天性的同时,据其年龄和语言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1.创设教学气氛,给学生安全、自由感
对于小学英语教学来说,小学生初次接触到英语时是充满好奇的,但英语毕竟不是孩子的母语,一旦他们在学习中碰到挫折或失去了对英语最初的神秘感之后,学生的兴趣就会日渐消退,这时必须借助于激励的手段,这种激励可以来自教学,更可以来自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应该是“微笑和点头,专心听他说,鼓励和赞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关爱、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身心愉悦,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和健康的心理。
2.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精神
教学中要注意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要为学生提供参与教学的机会,不断激发和引导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创造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游戏和竞赛,促使学生参与。小学生天性好强,游戏和竞赛是有效培养兴趣的方法之一,他们的作用就是在教学中尽可能把枯燥的语言现象转化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有趣的游戏和竞赛形式,为学生创造丰富的语言交际情景,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而且游戏和竞赛要求学生共同参与,不仅体现了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作用,而且避免了一部分孩子注意力不能够长期集中,容易分散的心理特点。其次,要加强课堂讨论,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运用多媒体优化教学
随着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和普及,我们可以通过电脑制作或光盘、网络等途径来获取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方面的信息,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方法更多样,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双边活动,拓展学生创新思维。这种高信息量,高效率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动眼、动脑、动口,对拓展学生的思维起到巨大的作用。多媒体可以使学习时间更加灵活,效率更高。
4.重视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教师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本领,以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需要。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创新教育的关键所在。时代的发展要求创新,我们小学英语教育同样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化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充分挖掘教材中创新教育的因素,因材施教,适时引发,做开启学生创新思维大门的金钥匙。
参考文献:
[1]石国兴等.中小学生创造力开发与培养[M].新华社出版社,2001.
[2]唐殿强.新编创新能力教程[M].中国人口出版社,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