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六年级语文教学
2015-01-13李嫦秀
【摘 要】小学六年的语文教学责任重大,应该教会学生怎么去学得有味、学得有趣,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这样突出语文课程的多种功能性和基础性作用。因此,作为一名小学六年级的语文教师应该积极转变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形成创新、丰富的教学设计,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六年级语文教学。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习
一、在教学计划中精益求精,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如何生动的呈现课堂活力,关键在于教学前的备课。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教师是要把握怎么才能够备好一节课,因而在备课时先认真专研教材及教师用书,特别是课后练习题,通过这三个方面来把握住单元训练重点和每一课的重点,再通过翻看练习册和卷子,了解就这些知识点是如何来出题检测。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在教学中收到实效。充分利用课堂四十分钟,除了在上课去做好学情分析,备好课以外,还要去除无效劳动,整合问题的设计,在课堂上丢弃繁琐的理性说教,删除无价值或学生已懂的问题,留下课文中的重中之重,省时高效。同时重视课堂上的写写练练。
在教学计划上,教师可以参照教材的课程,并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和安排好教学计划使得精读文章更能够很好地准确把握,并教出其特色。适当的处理好精读和略读的教学,一个是在内容的理解上精读深于略读,一般可以理解为层层递进,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在理解意思和中心思想,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其二,略读一般为粗读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只要抓住文章重点和中心就可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词句就可以不需要作太多的解释。另外,教师需要更加的放手给学生自由的思考,让学生自己能够运用在精读过程当中获得学习方法和知识,自己把握文章的要领,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交流和体会。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语文有着浓厚的兴趣,那么才能够提高他们对语文的热爱程度。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喜欢的类型题材去写,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这样能够有利于学生养成有话可说、有字可写的习惯。才能激发出学生的写作欲望,长此已久能够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和熟知感,才能够快速的了解文章中的字词之意,让其阅读水平逐步的提高,并能够精读更加优秀的作品,体会到不同作者的人生百态。另外积极的引导学生参加各种作文比赛,让他们享受着成就感和成功感,这样就能够让学生的兴趣高涨。
二、在教学课堂上应创设情景,增加课堂气氛
在教学过程当中引导学生了解本单元所有课文和后面的习作口语交际和回顾与拓展,从单元的整体来把握。教师应该特别重视每个单元的单元导语,因为那短短的两段话里,不仅告诉了学生本单元要学什么,还告诉了学生怎么学。教授新一单元时,花十分钟的样子,能起到更好的效果,比如六年级上册“初识鲁迅”这个单元的导语中,有一段这样的文字: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一”字……他,就是鲁迅。我认为这段文字对鲁迅的外貌描写得非常精妙。如何让学生学习这种抓住人物外貌来突出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首先,教师应该通过图片引导学生先认识鲁迅,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鲁迅的外貌,再来比较着读这段文字对鲁迅的描写,引导学生理解它的精妙之处。让这段文字和这种表达方法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本单元课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还应经常提醒和带领学生回顾单元导语中的内容,前后照应,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三、重视基础积累,培养学生学习方法
夯实基础是小学学习语文最根本的学习习惯。在小学阶段基础知识包括读的、背的、记得,生字、词语、诗句等,还有课后练习题,尽量想各种办法弄扎实些。比如对于普遍存在的错别字,其实错别字大多是形近字、同音字,学生老是弄错。在改作业过程中发现学生普遍错的生字时,拿个本子记下来,根据具体的字来用不同的办法,上课时及时提出并更正。比如“初”衣字旁,有几个小孩老写成示字旁,提醒几次也改不了,教师可以通过翻阅《说文解字》了解到“初”始也,从刀从衣,裁衣之始也。“初”原来是指裁缝制衣的起始。这样告诉学生,他们就能记住这个字,再也不会出错。再如:“既”和“即”这对同音字学生也分不清,教师发现两字读音分别是四声和二声,而他俩左边的部件正好对应的是四画和两画,这样就容易区分这两个字了。再如“张灯结彩”中“结”,几个小孩写成了“接”,为了区分就把他们放到具体的词中来理解和区分,张灯( )彩、目不暇( )。只要多想办法,让这些基础知识反复出现,多次巩固就一定能收到好的效果。
在学习方法上,要善于抓住关键字词,并且熟读课文,并抓住课后的练习题相对应的讲解,以这样的形式来引发学生们思考,这样才能够深入的了解课文的内容,并体会课文所以表达出来的中心思想,善于提出问题,让同学们解答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的好处又是什么?所以以这样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才会让学生由自主思考的能力。教师在使用教材的过程当中,要创造性合理的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去主动的学习积极的思考,提示学生可以运用更多的办法让课文中需要理解的部分更好的吸收,另外积极鼓励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进行解答。在积累语言的过程当中,要鼓励同学把握语言的积累,并积极采用灵活的安排和相应的课后任务来进行规范,比如把自己认为感受最深的部分摘抄下来,或者给学生更大的自主权利,如找出描写景物的语句等等,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识辨能力和指导性。此外,也需要重视运用,不仅让学生知道如何积累,还得让他们知道如何运用,这样教师就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如何整理语言材料,如何高效有序的作笔记,并可以根据某方面的共性把词语归类等等,这样就能够在课文中快速的找出什么是叙事、描写、议论等等的词语,这样有利于学生了解近义词、反义词,提高他们的词语存储量,更有助于实际的运用。此外,还应该注意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课文中什么词语用得好可以挑选出来,组建相关的练习,并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多多交流,问问他们这些词语或语句哪些用得好,让他们明白,在什么情景当中用什么样的词语最恰当。学生在写作的过程当中要积极引导他们尝试用相关的词语或语句造句,这样才能够提升文章的可读性。
四、结论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应该积极的设身处地的为学生们着想,积极的投入到语文教学当中,努力寻求更好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不断总结,不断实践,不断创新,真正的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郑冬梅.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0)
[2]李风霞.语文教育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J].语文学刊2008(18)
[3]王荣欣.小学语文教学中延伸阅读的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6)
作者简介:
李嫦秀(1981~ ),女,四川德阳人,研究方向: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