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傅强把艺术还给生活

2015-01-12

时代人物 2015年12期
关键词:废铁小号贾平凹

上榜理由:作为艺术家,他成功地穿越于传统、现代、后现代之中;作为教授,他成功地行走于书房、作坊、工匠之间;作为商人,他成功地游刃于义、利、趣之间;作为人,他成功地游走于各种身份、名头中间。他成功地开辟了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用智慧以及源源不断的创新能力,让生命焕发出不可思议的异彩。

今年8月,“贾平凹文学艺术馆邀请季”第三季开幕,展出的是傅强的金属雕塑展《物象》——一系列用烂铜废铁旧物件重组而成的新形象。“傅强是一个很传奇的人物,他的艺术既是现代的,又是民间的。可以说他是小众的,又是大众的,他善于把小众的东西变成大众的”,贾平凹说道,私下里,他甚至称傅强为“无冕之王”。

不仅仅出于贾平凹的个人偏爱,傅强的艺术作为是大家所公认的。至少,从他艺术履历表上的三件大事就可见一斑:上世纪80年代初,他参与策划的“西安首届现代艺术展”,在全国都属先例;1984年他组建了文宝斋,作为文玩聚集地,火了半个西安城;还有他用十余年时间打造而成的富平陶艺村,不仅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极具艺术魅力的人文景点,更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闻名遐迩。

走进傅强的503工作室,他的艺术作品随处可见:墙上挂着的是他的画,台面上摆着他做的怪模怪样的雕塑作品,地上则散置着许多他拣来的废旧材料,以便灵感来时做点东西。傅强用自己无边的艺术想象力,为我们寡淡的生活开了一扇侧门,在门打开的那个世界里,人们生活得有生机、有妙趣。

在他的金属雕塑作品《游过城市的鱼》里,傅强在鱼的肚子里塞满了格状的、圆孔状的、不规则网状的废铁零部件,将它们按照更有设计感的方式焊接起来,一个高楼林立的城市局部就出来了,两块半椭圆状的废铁将“城市”上下卡住,形成了鱼的身体部分,三角形和方块废铁拼接成张开的鱼嘴,鱼尾从身体中延伸出来。傅强说,这可以理解为对环保问题的呈现,城市化进程中难以调和的经济和自然这对矛盾。

而《行走时在歌唱》,则是一个双手举起小号的少年。其精妙之处在于这个小号,并不是实实在在的小号,也不是傅强用零件焊接起来的,而是一个不再工作的绞肉机的局部。他想起女儿们小时候他常为她们讲得牧童的故事,牧童可以通过美妙的音乐,降服假恶丑、弘扬真善美,他就像个天使,通过笛子传播神祗……要说,这三五百平方米的工作室并不能装得下傅强,尤其装不下他的艺术构思。

傅强说,他的眼睛已习惯接受残缺,这些弃之无用的物件都有着鲜活的灵性,总能唤起他抽象意识的冲动。他无法抗拒自己游弋其中的诱惑和乐趣,当接近它们的时候它们就呐喊,他触手摆弄,它们就会自告奋勇的各归其位,然后带着新生命的信息讲述起自己的故事。

随着阅历厚度、思想深度的不断增加,傅强的思维只会更加活跃,如今他艺术家的身份得以拓展——畫画、写作、经商、建筑设计样样能行,他说他希望别人说自己是有能力的,什么都能做好。常有行业大佬找上门来,想要请他帮忙出点子做些事情,人家欣赏的和信任的,是他灵动的思维方式——任何事物到了他那里都能重现生机,并且具有实用价值。

“我不担心别人说我不是一个特别专业的艺术家。我认为艺术就是生活,活得舒服活得滋润。”傅强注重的,就是美学的实用价值,是将真正的艺术还原到生活当中,还原到社会环境当中,他希望把这些现象分解到提高生活质量上去,这也是他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别人拿一个田径冠军,而我希望自己拿一个十项全能,我在这里面去锻炼我自己,而不是要为别人树立标杆。人的价值是做好自己的事情。”

猜你喜欢

废铁小号贾平凹
我家门前的池塘
落叶
捉鱼摸鳖的人
耗时20 年,他用一堆废铁从乞丐变身雕塑大师
收废铁
简析小号的演奏风格
西安这座城
收废铁的沈老汉
小号的K-1 宾得KP
月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