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民间金融发展的制度分析与改革设计探究

2015-01-12叶军八

金融经济 2014年8期
关键词:民间金融探究

叶军八

摘要:本文主要对我国的民间金融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且根据实际的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措施。目前,民间金融的发展还存在相应的问题,需要得到有效的解决。所以,对于民间金融组织的民间金融的风险控制、具体运作机制、民间金融的演化路径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民间金融;制度分析;改革设计;探究

一、前言

民间金融是一种市场化改革的必然产物,民间金融的出现促进了我国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弥补了官方正式金融存在缺陷,创造了经济增长的奇迹。目前我国的民间金融正在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民间金融随着交易金融不断扩大以及交易的日趋活跃,慢慢的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积极的推动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调整各发展的结构,促进金融体制不断的改革完善。但是,民间金融也存在相应的缺陷,例如具有明显的随意性、自发性、盲目性等。负面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以及宏观经济的发展,如果民间金融没有很好的得到处理就会引发社会动荡或者是金融危机。所以,在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要深入审视和分析民间金融的生存和发展,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的强化法律上对民间金融的保护和认可。

二、民间金融的内在缺陷对自身发展的制约

(一)民间金融的组织形式还不够规范

民间金融跟正规金融机构是不一样的,大部分的民间金融组织目前还没有设置专用的机构,专门的办公场所以及没有专业的管理人才。这样就为我国的民间金融节约了大部分经营成本,对于正规的金融机构而言,这就是民间金融的存在的比较优势。但是,随着民间金融交易的主体变得越来越复杂,经营规模越来越大。上述的优势变成了一种阻碍力量,抑制民间金融的继续发展。

1沉没成本较小,如果民间金融组织经营出现巨大亏损无力维持的时候,就会选择一种躲避的方法来逃避债务和责任,躲避法律的制裁,这样就损害着民间金融出资人的切身利益。同样也会严重影响到民间金融市场的发展,甚至会造成信用危机。

2民间金融组织形式存在相应的漏洞,导致借款人的投机性心理加重,当借款人没有办法支付本息的时候,也会按照一走了之的逃避方法来赖账。进而引发民间借贷危机,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

(二)民间金融的抗风险能力弱 目前的民间金融组织规模普遍偏小,它的人际范围以及所辐射的范围较小,民间金融组织的资金能力非常有限,所以,民间金融组织抵抗风险的能力也非常的有限。如果在民间金融组织遇到风险就会影响民间金融的正常运营,甚至会导致民间金融组织倒闭、破产[1]。民间金融具有很明显的区域局限特点,因为存在地方保护主义以及地域分割,导致外来的资金支援很难进入。即使民间金融得利率偏高,非常吸引投资者,却没有办法使资金的供应量大幅上升。同时也就无法通过相应的竞争机制去将汇率降低。并且,资金的供给者想要确保自己资金足够的安全性,一般是将贷款对象限定在自己较为熟悉的农户和民营中小企业中。其他陌生的需求者就很难在本地获得想要的融资,这样一来就增大了民间金融市场的分割性。这种情况下,民间金融机构就会有更大的垄断性,使其在没有外在压力的情况下轻松的获得高额的利益,于是就没有心思去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强化风险管理的动力以及拓展业务范围。此外,商业银行等正规性的金融机构,在国家信用支持下稳定的发展。但是,民间金融没有这样得天独厚的保障条件。如果,某一个地区的民间金融出现非正常波动,民间金融机构就会面临绝对的挤兑风险,当正规性金融组织遭受到挤兑风险的时候,可以有效地化解局部风险,同时,规范性金融组织有政府作为基本保障,因此正规性金融组织抵御风险能力较强。相反,民间金融组织缺乏政府的保障,在面临较大风险的时候回旋余地不足,所以,民间金融抵御风险能力较弱。

(三)民间金融的经营规模和经营范围很难顺利的扩大

民间金融主要是依托地缘、业缘以及亲缘来发展的,并且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造成了相应的局限性。民间金融的资金规模较小,经营业务的人际范围和辐射地域很难顺利的扩大,所以就无法使民间金融形成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跟不上日益多样化的资金需求。

1民间金融机构只是针对一种特定的人群,所以,民间金融的资金来源范围非常的狭窄,融资数量也没有办法顺利的扩大。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民间金融资金主要是为了满足民营中小企业流动性周转资金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满足农户的日常生活、生产的需要[2]。主要的经营方式是以借贷为主,期限较短、资金数额较小。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民间金融市场的资金需求走向大额化、多样化趋势,业务拓展贷款、项目贷款、创业贷款异常活跃。这样一来就造成民间金融机构利用传统融资方式所累积的资金实力越来越弱,

2民间金融的业务活动局限在一定范围之内。如果民间金融发展规模逐渐的扩大,并且形成了跨区域发展模式,从关系型的金融模式就转变成供求双方互不相识的陌生人金融模式。民间金融的供求双方就很难准确的获取对付的私人信息,并且会增加信息获取成本。导致获取信息跟实际的信息不对称,使原有的信息优势转化为一种信息的负担。

3随着民间金融的业务活动范围不断扩大,民间金融就需要面临更大的风险挑战,同时面临着巨大的损失威胁。当民间金融面临这些挑战和威胁的时候,就会被迫将交易手续变得复杂化,设计出更加科学合理的交易合同文本,借以提高信用担保标准以及高抵押品标准。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民间金融在经营活动中投入更多的财力、物力以及人力。与原有的交易模式相比,民间金融机构在交易活动完成之后,需要耗费更多的精力去追踪和监督贷出资金的运用情况,确保贷款者履行合同,按照规定到期还本付息。这样一来就不会因为贷款者违约,造成自身利益受到损害。但是加重了民间金融机构的监督成本。同时,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就对民间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范围和质量提出了更新的要求。需要民间金融机构在开设一些固定性质的交易平台设施、营业场所。并且严谨自身的业务操作流程,改进自身的管理方法,不断提高职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水准。这样一来,民间金融就需要耗费更加大的成本,慢慢的削弱了其在成本上占有的优势。

(四)民间金融的参与主体素质普遍较低

我国的民间金融市场中,民间金融的发展很不规范,主要原因是参与交易的资金供求主体综合素质普遍偏低。因为,在民间金融比较活跃的是大部分农村地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偏低,大部分的借款人以及放款人接受教育的程度较低,严重缺乏相应的金融知识以及法律知识。造成民间金融在发展的过程中频频出现经营管理不规范,遇到高风险的现象[3]。同时也导致金融诈骗等违法行为的产生,严重阻碍着民间金融的稳定发展。

1大部分的民间金融参与主体接受教育的程度较低,整体文化水平不高,没有办法对一些新生的事物准确、及时的做出正确认识和判断。在渴望得到更大利益的同时,抱着害怕决策出现错误的态度,往往喜欢随大流,所以,在民间金融市场的活动中普遍存在‘羊群效应现象。他们在民间金融交易的过程中易受到高回报的诱惑,造成金融诈骗以及金融风险的产生。

2民间金融大部分参与主体自身能力不足同时又缺乏相应的学习途径,导致他们严重缺乏对金融方针政策、金融方面的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并且,缺乏对金融交易的技巧和规则方面、金融风险识别和防范方面的认识和了解。参与主体因为很难正确的理解瞬息万变的金融现象,导致高利贷、非法集资现象的产生,严重扰乱了民间金融的秩序,同时也给参与主体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

3民间金融参与主体的法律意识较为浅薄,普遍存在不懂法、不知法、不守法的现象[4]。因为,参与主体对法律的不了解,导致参与主体严重缺乏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利益的意识和能力,进而受到不法分子的欺骗,造成性质恶劣的违法行为的产生。

4在利益遭到损害之后,大多数的民间金融主体因为本身对法律知识的不了解,法制观念薄弱,没有办法认清自身行为的性质以及产生的后果,通常会采取极端方式或者是违法手段来解决经济纠纷。有的地区甚至还存在替人追讨债务的黑恶势力团伙,这种恶劣的影响严重威胁着民间金融体系的正常运作和顺利发展。

二、完善民间金融的发展道路

(一)不断完善民间金融的法律法规体系

1承认民间金融的合法性,保护民间金融的财产权利以及交易行为。有利于政府在法律框架内去规范和引导民间金融的发展,使得民间金融专门的法律规范,有法可依。同时可以增强民间金融的经营透明度,从非法性质的尴尬境地脱离出来[5]。承认民间金融的合法性,将民间金融融入国家监管范围中,为民间金融创造一个合法经营的环境,让交易契约的履行以及金融财产权利的界定有一定的法律依据。有利于降低违约的风险,消除了后顾之忧,同时强化了民间金融组织运行中的法律硬约束,减少了民间金融因为想要规避法规限制而支出的成本。还可以减轻民间金融组织通过不正当方法获取利益造成的影响,促进民间金融程序良性化发展趋势。

2随着正规金融和民间金融之间联系越来越紧密,推动民间金融向正规金融转化。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需要制定和健全一系列相配套的管理办法以及法规条例,将一些地方性的成功经验以及行为惯例列为国家法律,让它发挥普遍的约束能力以及正确的指导意义,保障民间金融运作模式创新并不断向高级形态发展过程的顺利。

(二)不断强化民间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力度

内部控制是一个金融机构用以自我调节和自我约束的管理机制。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是民间金融机构发展发展壮大的基础条件。政府部门的外部金融监管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双方都存在相应的局限性。所以,迫切需要将政府监管和民间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做到最程度的整合,形成一个内、外双重约束机制。

1设立一些重要的决策监督机构

需要在民间金融机构内部设立一些重要的决策监督机构。例如:监事会、董事会。促使各部门之间分工明确,各职员之间各司其职,发展成一个相互制约同时也相互依存的内部组织结构[6]。例如:监事会的主要职责是对机构内部财务情况进行定期的检查;监督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工作;对损害机构利益的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进行科学的纠正。

而董事会主要职责是拟定年度财务预算计划;制定亏损弥补

方案以及制定利润分配方案;制定操作计划、投资方案、发展战略;确立内部管理机制和基本管理制度。

2增强专业人才队伍和硬件设施的建设力度

金融业实现不断发展壮大的必要前提是拥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上述说到,目前我国的民间金融普遍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民间金融机构的参与主体素质普遍偏低。不仅是普通的员工的素质低下,甚至是上层的管理人员也没有具备相应的金融从业经验以及金融理论知识。所以,民间金融组织需要具备一个很好的成长环境,吸引大部分的高素质人才前来就业。同时,对民间金融组织已有的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让他们熟练的掌握金融理论知识,并且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与此同时要做好设备更新计划,随着新技术革命的深入发展,金融业的竞争体现在人才上的竞争以及新技术的竞争[7]。所以,民间金融想要长远的发展下去就需要不断的吸收专业性人才、更新技术设备,总体提高民间金融的金融服务质量以及运营的效率。

三、总结

本文主要分析了民间金融对于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同时,针对阻碍民间金融发展的几点问题提出了详细的建议,促进民间金融发挥自身的正面作用,成为正规金融体系中一个适度的竞争者以及有益的补充者。使民间金融发挥最大的价值,服务于农村地区改革进程以及民营经济的发展需要。我们需要不断审视我国正规金融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正视金融业发展的缺陷,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去改革和完善金融体系,促进我国金融市场不断创新、完善,发挥最大的服务水平和效率。

参考文献:

[1] 葛立新,张国光,郭新强我国民间金融发展的内生机制和演化路径:一个理论分析[J]金融监管研究,2012,10(08):102-103

[2] 王曙光,邓一婷民间金融扩张的内在机理、演进路径与未来趋势研究[J]金融研究2010,6(06):332-333

[3] 姜旭朝,丁昌锋民间金融理论分析:范畴、比较与制度变迁[J]金融,2010,5(08):526-527

[4] 郑耀群,曾凯我国民间金融的发展逻辑与制度安排[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01):654-655

[5] 王松,庞永从国家“新政”的视角看我国民间金融的涅槃重生[J]湖南社会科学,2010,10(06):652-653

[6] 肖琼民间金融:制度变迁中的表达与实践[J]求索,2011,1(06):951-952

[7] 李树杰民间金融对民营经济的作用、问题及对策[J]当代经济(下半月),2010,1(11):325-326

猜你喜欢

民间金融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下神峪村“由乱到治”之路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试论民间金融风险识别及防范机制的构建
民间金融法律监管探析
社交借贷的风险管理与借鉴意义
民间金融与实体经济结合的有效性研究
民间金融视角下湖南省中小微企业融资对策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