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维开掘,拓宽单一素材的使用面

2015-01-12孙小华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好事者琵琶材料

孙小华

不少学生常常苦恼于自己没有写作的素材,每逢写作课总是抓耳挠腮,东找西寻。其实,他们的记忆仓库里并不缺少素材,只是不懂得如何变换视角,将已知的、旧的材料多维开掘,为我所用。那么,平时的训练怎样才能多维开掘,拓宽单一素材的使用面呢?

一、根据主题,准确选取

材料的选取应围绕主题进行。不同的主题可以选取不同的材料,但也可以选取同一个材料。《薛谭学讴》这则材料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的,大意是:薛谭跟著名歌唱家秦青学唱歌。学了不长时间,自以为已掌握了秦青的全部技艺,就想告别回家。秦青在郊外为薛谭饯行。临别时,高歌一曲,寓情于曲。激越的旋律,悲壮的感情,震动了林木,遏住了飘动的云彩,也深深打动了站在一旁的薛谭。他无地自容,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恳切地要求老师再给他一个学习的机会。于是他继续跟着秦青学唱歌,一辈子也不敢再提回家的事。

就这一则材料而言,可用于多重主题。比如说,我们在论证“学习不能自满”这个观点时可以用,因为薛谭并未能够真正学到本领,稍有一点进步就骄傲自满,以为自己超过了老师;论述“知错能改”这个观点时也可以用,因为薛谭最终并没有走,他认识到了错误;论述“学习不要限于一孔之见”这个观点时也可以用,因为倘若薛谭一辈子就以秦青为师,说到底也只能成为一个“秦青第二”,不可能形成自己的风格;论述教育方法时也可以用,因为学生自满,秦青并没有批评,而是以自己的行动感化学生,寓教于乐,让学生自己去领悟;论述“秦青未必是良师”时同样也可以用,因为他不善于改变教学内容,让学生误以为自己已经学有所成……

可见,对材料的选取,关键要看你确立了怎样的主题或观点。我们要善于分析材料,善于从不同的侧面去分析、把握材料的内涵。

二、正反考量,反例正用

同一篇材料,正面表现出一个意思,但换个角度看看,从反面看,有时也能表达出另外一层意思。这就叫材料的两面性。

据《齐鲁晚报》报道,章丘一名23岁刚毕业不久的女大学生生了病,母亲不把她送到医院,而是请来了一名神婆用缝衣针扎针。这名神婆自称是“泰山奶奶的香头”,称女大学生是天上的“月明珠”,有阴魂附体,身上有坏血,必须用针扎出来。据了解,这种“治疗”从2月12日开始,每隔三四天就扎一次,每次少则二三十针,多则四五十针。3月17日,神婆又为女大学生进行了一次“治疗”,针扎完以后人就只有出的气,没有进的气。18日凌晨,女大学生就在被送往医院的途中死去。据民警讲,当时女大学生的遗体惨不忍睹,在她的胸部、腹部、四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针眼。就这样,经过神婆两个月的“治疗”,一位“外语很好,工作成绩也非常突出”的风华正茂的女大学生失去了她年轻的生命。

材料揭示的是封建迷信害了风华正茂的女大学生,批判的对象是那个“神婆”,但从正面看,我们完全可以用来表达“抵制迷信”这一主题。

三、另辟蹊径,反弹琵琶

有句广告词是这么说的:“白里透红,与众不同。”其实,对于一则材料的运用,我们另辟蹊径,自然会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发现。另辟蹊径就是要打破单向的、一元的思维定势,不拘于已有的见解,尽可能寻找新的突破口,从新的视角、新的方位审察和思考材料,那么我们就可能见人所未见,欣赏到另一番天地的风采。比如,有关邰丽华的材料,不少同学在引述时大多用于赞颂其坚强,而一位同学却从另一个角度入手:“这样一位美丽的女子,命运并没有特别眷顾她,我们无法想象,陷入无声世界的她在艺术生涯中经历了多少磨难,但是她却说:‘我大部分时间都是生活在充满爱的环境中,社会给予我的已经很多很多了,我一直带着一颗感恩的心来演绎我的节目。可以说,正是这份感恩之心塑造了她的至纯至美,从而雕琢出了心中的天使。”这样全新材料的切入角度,自然会给读者带来强烈的思维冲击,文章的品质也就上了一个台阶。

此外,还可以采用反弹琵琶,反求其意的方法。比如我们学过的《黔之驴》,有位同学写了题为《只有尽其用,方可显其能——给“驴”正名》的文章:近读柳宗元的《黔之驴》,我忽然感悟,千百年来,人们加在“驴”身上的骂名——“黔驴技穷”,实乃污蔑不实之辞。现在,大有为“驴”正名的必要。为什么这样说呢?请读《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后来,驴被虎“断其喉,尽其肉”,“驴”可谓死得悲,死得掺!死后还留下“黔驴技穷”的骂名,又可谓死得屈,死得冤!“驴”本来是拉车推磨的,无车可拉,无磨可推,当然也就无可用,无可用当然也就无法显其能。“驴”倘若不到黔这无用武之地,那么就不会出现“无可用”的局面,当然也就不会有被老虎吃掉的厄运。驴到黔是其自觉自愿的吗?非也!柳老先生说得明白:“有好事者船载以入。”显然,驴的悲剧是“好事者”制造的。“好事者”是罪魁祸首。但人们不追究“好事者”的罪责,却把罪责加在“驴”的身上,这实在是千古奇冤,万年错案。“黔驴技穷”责任不在“驴”,而在“好事者”!

作者另辟蹊径,在反弹琵琶之中,为“驴”正名,写出了与众不同的“翻案”文章。

其实,写作并不患无材料,而应该认真考虑如何用好材料,用出新意,使其成为自己表达的得力助手。只要我们善于拓宽思路,形成习惯,就能将单一材料用得精彩、得当。正所谓“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多维开掘,喜气洋洋”。

作者单位:江苏如东马塘中学。

猜你喜欢

好事者琵琶材料
El instrumento predilecto de la música folclórica china La pipa es una combinación perfecta entre herencia e innovación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好事者与驴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最美材料人
材料
窈窕淑女琵琶妹
信任
我的“反弹琵琶”
琵琶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