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大王”刘翠花
2015-01-12周璇
周璇
她曾经是一个留守儿童,
后来成了“乞丐”,
几年后,
又摇身一变成了大老板。
出差采访,听当地村民讲述了一个故事。不由对故事的主人公产生了兴趣。几经周转,终于见到了她。
一身黑色的职业装,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很难让我把故事中的那个人物和面前这个不到20岁的女孩联系起来。
她叫刘翠花,是村里的神人,只要说起她,村民们都会翘起大拇指,“那孩子,可是空手套白狼的好手!”
1995年冬,刘翠花出生了。那时候,村里的壮力都去城里打工了。翠花的父亲和母亲也随着大队人马出了村,进了城。但这一走,就没了音信。后来,听村里打工回来的人说,翠花的父母去了广州,在那里发了财,买了楼房,还生了娃儿,不回来了。
翠花从小跟着奶奶,后来奶奶去世了。
那一年,翠花才12岁。
奶奶没有收入,翠花到了12岁,也没能去上学。有时候,她会趴在教室外的窗台上偷听,教课的老师看见她,会把讲课的声音提高,故意让她听见。老师说,翠花是个聪明的孩子,真是可惜了!
翠花出去找工作,但由于太小了,谁也不愿雇用她。无奈,翠花只能靠捡垃圾维持生计,一个饮料瓶子卖一分钱,一天辛苦下来最多只能赚一块钱。又小又瘦弱的身体,扛着一麻袋塑料瓶,总让人感觉心里酸酸的。
一次,翠花捡到一大摞旧书,她高兴极了。这些书籍里有世界名著,有高尔基的《童年》、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还有一些旧杂志和旧报纸……那几夜,翠花很吃力地捧着这些书读了又读,因为里面很多字不认识。
把这些书卖了,太可惜了,她舍不得。可又不能换饭吃。翠花想,把这些书拿到村集上卖或许能多赚点钱。
初一和十五是村里的大集,翠花把书摊在地上,有人经过,她就吆喝几声:“卖书卖书。”
村民们走走停停,只有看的,没买的。
一个中年人兜里没揣钱,吞吞吐吐地说:“我拿俺家的土豆给你换,行不?”
就这样,一大袋土豆换走了翠花的一本《童年》。既然换不成钱,换成东西也不错啊!
翠花大声吆喝起来:“换书换书。”
那一天,除了一本翠花也看不明白的书没被换走,其他的都被换成了不同的物件,大到破旧的锅,小到鞋垫、螺丝刀。
翠花把那个破锅卖了废铁,赚了五块钱;一袋土豆吃了一个星期。
翠花不再捡饮料瓶子了,她拿着自己换回来的这些东西,再挨家挨户地去以物易物。渐渐地,翠花换来的东西越来越多,她把能用的东西留下,其他的卖钱。
翠花把奶奶留下的那间破得不成样的屋子变成了“交换仓库”,村里人家里有用不着的东西可以拿到这里来“代换”,一旦换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后,会给翠花一点儿手续费。
有人在这里用破旧电视换到了二手电动车;有人用自家种植的树苗换到了一年的粮食;有人还用自己家盖的房子换了别人家的土地租用权……
没几年的时间,翠花就把生意做到了县城。她在县城开了一家“二手物品交换站”,没想到一下子就火了起来。
翠花的故事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个人。
在美国,有一个叫麦克唐纳的青年。他有一枚特大号的红色曲别针,是一件难得的艺术品。为了能用这枚曲别针交换些更大更好的东西,他在当地的物品交换网站上贴出了广告。很快来自英属哥伦比亚的两名妇女用一只鱼形钢笔换走了他的红色曲别针。之后艺术家安妮·罗宾斯用一只绘有笑脸的陶瓷门把手换走了鱼形钢笔。接下来他拥有的东西越来越大,价值也更多。发电机、百威啤酒的啤酒桶、一辆旧汽车、一次旅游机会……
最后,麦克唐纳从一位音乐家处得到了工作室录制唱片的一份合同。麦克唐纳把这个机会给了凤凰城一名落魄的歌手,歌手感激涕零给了他一套双层公寓一年的租住权。
我把这个故事讲给翠花听,她吃惊地张大了嘴,说:“还真有我这样的人啊,还是个外国人。”如今,翠花的“交换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还开了自己的网站,知道她的人都叫她“交换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