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
2015-01-12蒲仲慧
蒲仲慧
语文学科是一门想象时空极大的学科,在教学中我们更应抓住各种契机,采取各种手段,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和较强的创造能力,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也有重要影响。本文结合《天上的街市》一诗谈谈自己对学生“想象力”培养的一些创新性尝试与思考。
《天上的街市》是郭沫若先生的名篇,意境优美,节奏舒缓,它把积极的情感寄寓在新奇的联想和想象中。教学中我侧重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下自由地带着自己的经验、情感去欣赏诗歌,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并且把引导学生体会联想和想象在诗歌艺术中的作用视为本节课的重点加以强调。在教学刚开始,我首先用一段背景音乐让大家闭上眼睛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夜晚,晚风轻拂,轻轻的吹动着窗帘,天上没有一朵浮云,深蓝色的天上,满缀着钻石般的繁星。你想到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各种表达,也许不是最合理的,但是从中我也窥到了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发现他们的内心并不是苍白的,而是充满了对那个未知世界的好奇和向往。在自然引入之后,通过诵读品诗韵,美读赏意境,悟读析情志,创造习作练才思的方式进行了整堂课的教学。自始至终学生主导着整个课堂,读的时候读得忘我投入,有同学甚至有了表演的冲动;赏析的过程中也有同学甚至运用了课本剧的形式为我们展示了牛郎织女在诗人笔下的浪漫自由生活;在品悟的环节有同学为大家当起了小老师,结合背景为大家展示了诗歌所流露的深刻思想。是开放与自由为他们提供了展示的平台,也是由诗人的想象激发了他们的创造与表现欲。
我想这节课应该是完美的,然而,最后的环节我预设了几个锻炼学生想象力的习题,通过学生千姿百态的表述,我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学生既定想象的能力较强,即能够通过给定的音频、视频、文字材料联想、生发、再造、感知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歌的内在神韵——在某种程度上,诵读也好,表演也好,改写也好,都是在这一层面上的——但是,再造想象的能力却有待提高。所谓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表述或非语言的描绘(图样、模型、符号记录等)在头脑中形成有关事物的形象的想象。再造形象时又受自己知识经验,理解能力、表象材料重组能力的限制,所以又各不相同,有各自的个性特点。通过实际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积累丰富的表象是展开丰富想象的基石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任何新形象的形成都以感知材料为基础。知识经验的多少,决定着表象的多寡。表象贫乏,其想象狭窄、肤浅;表象丰富,其想象则开阔、深刻。一个想象力贫乏的学生,他思考问题的思路必然狭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不会太高。所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首先我们应该多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所谓“见多识广”。同样写月光,有的同学把它想象成轻纱,薄雾,地上的霜,仙女的丝带,而有些同学却只能说像灯光。所以通过多种途径有意识地诱导学生去体味、观察、比较,以储备丰富的表象,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很好的发挥。其次,多精读优秀诗文,重视课内外材料的联系组合,充实表象,也是一种很好的积累表象的方法。如学了有关流水描写的诗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碧水东流至此回”;“春来江水绿如蓝”;“黄河流水鸣溅溅”;“桃花流水鳜鱼肥”;“黄河远上白云间”等等,我要求学生进行比较阅读,领会诗人借助流水表达出的不同的感情和景物并形成对水的各种表象。通过比较阅读,学生意识到,正是由于诗人对水有了整体、充分的认识,所以可从大小、冷暖、颜色、气势、速度等方面来塑造文学形象,表达不同的感情。再次,在教学活动中多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从直观的视觉和感知来影响学生对于表象的积累。在由雪花联想到茶的习题中,如果我们看过《红楼梦》那么对妙玉用陈年梅花雪水泡茶的情景一定不会陌生。这在很大程度上即积累了表象素材,有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操。
二、通过语言提升想象的表现力
有了丰富的表象,还必须借助于语言对表象进行分解和综合,加工改造形成所需要的新形象。如果仅有丰富的表象而无丰富生动的语言,就像“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学生的想象将永远停留在直观、表面的水平上。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切实抓好以下三点:①学会玩味语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咀嚼文字的能力。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体会准确遣词造句的表现力量。如辅导赏析《玉楼春》,讲到“红杏枝头春意闹。”写杏花的盛开衬托春意之浓。词人以拟人手法,着一“闹”字,化静为动,将烂漫的大好春光描绘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而用“浓”即缺少了那份争奇斗妍、生机盎然的美感。②学会准确、生动表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对所想象的描述,要求条理清楚,语言生动、流畅。能够将所感知的表象通过思维的再造完美的表达出来的过程即为创作的过程。如在学生完成“沙滩——车轮”的联想与想象练习时,有这样的表达:白如雪,细如丝,绸如段的银色沙滩上,经历千百年磨砺的流沙用它们的浅辄低唱诉说着大浪淘沙的艰辛岁月。时间的沙漏如滚滚的车轮碾过,不留一丝痕迹。”我看到了他们的想象力,同时也看到了语言的调节对于提高他们想象水平的重要性。③学会重组表象,优化语言,形成想象的能力。想象决不是表象的堆砌,而是按表象的自身规律“重新组合”,是一种严格的构思过程,受思维活动的控制、调节、支配,与敏锐的观察力和最佳的语言表达方式密不可分。因此,培养学生语文想象力可从观察入手,进而重组表象,再通过最佳的语言表达呈现出来。如课堂上我让学生用两个圆形,两个三角图形及两条直线(大小长短不计)组成一幅画面,并作合理阐释。其中观察和重组即为想象的过程,而如果没有第三步最佳的语言表达做辅助,其内涵就会淡了许多。就好比对于一个图标的注解,如果缺少了,则创作的效果就会大大削弱,表现力也会降低。
总之,文学是生活的艺术品,一端应该扎根于现实的土壤,而另一端则需要插上想象的翅膀。法国哲学家狄德罗说“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勤奋,就是天才。”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够多一点教学创新少一点耳提面命,多一点开放自由少一点压制强迫,也许就会有更多睿智的思想,伟大的创造诞生在那些小小的头脑当中。
作者单位:甘肃永昌县第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