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看成岭侧成峰
2015-01-12巫信彧
巫信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阅读”,在综合性学习中也提出“从不同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其本质也就是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多元化创新思维能力。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多元化思维方法和能力,其实也就是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一种培养。尽管很多专家学者对这个问题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也有很多语文老师在这方面做了可贵的尝试,然而现实教学中把已成共识的精神理念付诸实践的时候,却并不尽如人意,亦即目前阶段我们初中语文教学中,在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仍缺少可操作性的方法。
本文立足阅读教学的实践,引导学生多元化多角度的发散性思维,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再作一些探讨。
一、营造氛围,尊重个性的多元化阅读
美国学者罗吉尔·冯·奥赫在《创造学思想录》里说“人们对重大的事情态度严肃,但事事都板着脸孔则无此必要”。老师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就要在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用和蔼信任的态度,鼓励学生对老师和书本说“不”,说出自己的独立思考和想法。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下学习,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活跃思维,发展个性。如果老师还是沿袭刻板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作出一副俨然像声誉卓著的学者一般的严肃表情”,学生只会噤若寒蝉,思维僵化,更谈不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了。
网上曾流传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笑话”。幼儿园给孩子们出一道试题“弯弯的月亮像什么?”本来答案可以有成百上千种,可是老师只允许“像小船”的“标准答案”,这就谈不上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把学生的想象空间限死,残酷的扼杀了他们的个性,何谈创新思维!
阅读中由于读者的社会身份地位,生活经历,立场角度的不同而必然有不同的阅读感受,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老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允许对文本有独立的,多元的认识和见解,鼓励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
二、联系生活,转变角色的多元化阅读
学生虽然生活经历比较单纯,社会身份地位基本相同,但毫无疑问毕竟有各方面的个性差异,有时甚至还有很大不同。因此我们老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密切联系学生个人生活,引导学生转变角色,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把学生的思维从简单单一化向复杂多元化方面引导发展。
我在教学鲁迅的小说《社戏》“月夜归航”中孩子们偷豆、煮豆的欢快浪漫场面时,在初步品味语言文字的精妙后,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动用各种感官,让情景再现,感受文本所描写的孩子们热情如火的生活和欢快浪漫的情感。角色互换体验后,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并不陌生的孩童生活,把曾经的童年趣事与同学们交流,整个教室此时就像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沉醉在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中,畅所欲言。创设属于学生自己的角色和情节,一定是有声有色,既更真实也更富创新。这样,学生不但体验到了文本中“横看成岭”的感受,还体验到了多角度联系自己生活“侧看成峰”的妙趣,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多文比较,迁移拓展的多元化阅读
乌申斯基说起比较的重要性:“比较是一切理想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比较是同中求异或者异中求同,是认识鉴别事物的方法,它能揭示事物的相互关系和差别,使我们对学过的内容更清晰更透彻。在阅读教学中可以进行多篇文章的作家、背景、题材、文体、表现手法、结构特点、语言风格等多元化的比较,来进行知识迁移或者向课外延伸,培养学生的多文比较,迁移拓展的多元化阅读习惯和能力。
如阅读《孔乙己》和《范进中举》时,引导学生比较阅读两篇小说的“同”:主题相同;都用了对比和讽刺的手法;主人公身份相同;社会环境相同等。引导学生比较阅读两文的“异”:清末的时代没落期与清初的上升期的背景不同;科举制度的失败者与科举制度的成功者的命运不同。同中有异:在热衷科举的相同性格中,有迂腐与圆滑的不同,清高与自卑的不同,善良与虚伪的不同;在世态炎凉的相同社会环境中有民众麻木冷漠与趋炎附势的不同等等。学生通过比较阅读,对文本理解更深透,既进一步激发了阅读的兴趣又找出了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日积月累,就能迁移拓展到更高层次的阅读,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
四、设疑质疑,展开想象的多元化阅读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我们在学习中“疑”是多么重要,有疑才有创新。然而现实中,我们的学生长期在应试教育环境束缚禁锢下,失去了灵性,失去了自我,怕错怕失分,不敢“疑”,不敢挑战老师和书本,不敢张扬自己独特的见解,努力使自己的看法与书本与老师或者与大家一致,此种严重抑制学生思维活动的状况不打破,何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老师应把发问权交给学生,鼓励他们冲破束缚,解放思想,多角度多元化的思考问题,大胆对书本对老师设疑质疑,展开想象,活跃思维。
如阅读《陋室铭》时设疑,作者通过“室陋”来反衬“德馨”,然而如今也不至于有如此“陋室”,那么如果真实的写“室不陋”该怎么来表现“德馨”?如果极写室的“富丽堂皇与华美”会怎样?这便是引导学生逆向思考。又如阅读《小石潭记》时质疑,作者描写了“清”:水清,境清。这“清”当然是小石潭的特征,是否还有其他含义?不妨引导学生跳出固定思维的框框,由事物到人来思考问题。
学生还要自己学会设疑质疑。“疑”文本中的字词句含义,“疑”文本中的事物,“疑”文本中的写作方法,“疑”文本中的作者情感,“疑”文本的背景,“疑”老师的讲析,“疑”同学的“质疑”,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哪怕是误读了,都应该加以鼓励,以保护学生的勇气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活动。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多元化阅读,“横看成岭侧成峰”,在多元化阅读的探究和创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并使之得以锻炼提高。当然,要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还涉及很多方面,这就需要我们有“上下而求索”的精神。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市文昌实验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