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彩出自文本

2015-01-12陆美娟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文本阅读教学语文

陆美娟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写者、文本之间的多重交流,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这样的定位,使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与生机,文本一改过去的客体地位,成为阅读教学中交流与沟通的主体之一。阅读教学要重视文本的作用,正是文本给了我们无限的创造空间,使高中语文课程精彩连连。

1.阅读教学要对文本进行文化层面的解读把握,揭示文本的内在逻辑。语文教育是人文教育,语文教育过程就是把人文精神内化为学生个人人格的过程。文学作品所表现的作家情感不是单纯个人的情感,它往往是时代精神的折射,往往表现一个民族乃至全人类的某种普遍文化心理。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的文化品味是建立在对文本的文化层面的开掘。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重要的文化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这准确地揭示了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指出了它拥有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高中语文选修模块《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有一首小诗《秋歌——给暖暖》,有老师做了这样的文化解读:“没有悲凉、冷清的秋歌,如何能明白‘你就是一切的情感抒发。真的,我们听惯了‘你就是一切的言语,而这一次的诉说,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动人。”这样的文化解读,让“落叶、荻花、七月的砧声、踏残的落花”这些经典意象的鉴赏有了文化的支撑,短小的文本流淌出浓浓的中国古典文化之情。

在高中语文文本阅读中,我们却往往忽略了类似的文化解读,忽略了把文本阅读从工具性、文章学中解放出来是时代的要求。在学习《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时,我们会注意到梁先生的“风神潇洒”,会关注“公无渡河,公竟渡河”的精彩,但往往就没看到这风采背后的东西——民国文人的风度。他们是中国历史上最后的一代士大夫,又是冲在时代最前列的思想先驱,他们厚重、沉稳、平实,真学者,又有气节、有担当、真性情。这一代文人是中国文化的一道独特的风景!惜乎,我们往往忽略了这样的精彩。

2.阅读教学要与学生一起提出符合实际的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不断地引发学生追问和探究的热情。新课程要求以生为本,要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文本解读的导向就是紧密联系学生的切身体验,激发学生的阅读和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感悟、体验、审美,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性体验。

长期以来,我们重视“怎样教”,当新课程将“教什么”放到我们手中时,我们往往或茫然无措,或人云亦云。其实,最理想的教学内容,应当处于学生认知心理的最近发展区,是学生想学、能学、学即见效的区域。我们常遇到“课内的海明威没有课外的海明威精彩”的尴尬,其实,文本美丽依旧,只是我们忽略了学生的需求。记得一次《祝福》的课堂上,“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的观点一下子激起了师生的学习探究的兴趣,学生们共同探讨,发现祥林嫂在春天亡夫、在春天被婆家捆回去卖掉、在春天没了儿子、在春天被贺家大伯赶了出去,一切都发生在春天,春暖花开,对祥林嫂不啻于数九寒天。课堂自然走向了深入:“春天”的象征意义,从而欣赏鲁镇(环境)的“严寒”——周遭的人只是咀嚼赏鉴她的痛苦,连“我”面对她的发问也只是落荒而逃。原来她的心中不曾有过春天驻留,原来她注定要死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原来她逃不脱万家团圆时孤寂离去的宿命。这样在学生“最近发展区”生成的文本阅读,让课堂灵动起来,而我们传统所固守的小说要素亦得以学习、巩固、升华。

我们承认,任何形式的文本都是由词和句子组成的,但文本不只是由表层句子构成,文本内涵并不是词和句子的简单相加,因此文本的阅读,要驱谴学生的生命原动力去发现,去创造。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事:我们教师所认为的重难点并不是学生学习兴趣点困惑点,例如,《兰亭集序》学习中,学生纠结于“岂不痛哉”之“痛”是“痛心”还是“痛快”,学生往往在教师无疑处生成了呈现其生命态势的问题。所以,当我们徜徉留连于《故都的秋》的画面之美时,也许更吸引学生的是郁达夫那特有的中国士大夫的文人情怀;当我们教师纠结于《在桥边》这小说寡然无味时,学生想弄清楚的可能是这小说是个单恋暗恋的故事吗?人总是对未知的领域充满好奇,文本阅读,让“最近发展区”进入我们的视野。

3.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文本资源,选择恰当的切入角度。每个文本都有着丰富的内容、丰富的资源。这儿有颗珍珠,那儿有粒钻石,我们往往无所适从,但是,我们不能忘记,有选择才会有效益,当眉毛胡子一把抓时必然是一团糟。

不可否认,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的文本都有其丰富的精妙之处,面对泰戈尔的小说《素芭》与单元话题“人物”这样的组合,你寻找怎样的切入角度让学生感受这个人物的魅力?可以从人物描写方法,可以从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可以从故事情节——但当以“从素芭的角度,小说的结局是悲剧还是喜剧?”这样一个问题为“支点”撬起整个文本时,又会怎样呢?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热情迅速地释放出来,既对人物做了深入而独道的分析,也对悲喜剧的审美效果有了初步认识。

我们常说长文要短教,却往往长文长教,短文亦长教,课堂拖沓,内容驳杂。其实,语文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知识,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真的不必让一个文本背负起所有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重担。一个文本选择最精妙的一两点,细细品读,而其余的,也许很美,也把它留给其他的文本吧。如一曲《春江花月夜》氤氲了多少心灵?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雅士从多少个角度品味鉴赏过?有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有多少幅春江花月夜的美图?我们可以学习此诗的美景、思乡、哲理于一体的深刻,也可以欣赏春江月夜的美景,还可以探究人生之有限,宇宙之无穷。但我认为,我们不必贪多,选取一点,它就是一个引子,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一旦被点燃会有无限的力量、无限的创造力。

选择恰当角度,有舍才有得,这样的人生哲理同样适用于文本阅读。

4.阅读教学中要有整体的构想、明晰的思路和灵动聪慧的教学智慧,要让课堂不断地生成精彩。

作为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是天职,但要注意传授知识其本质意义是完善人和提升人,使自在的知识有目的地进入人的自觉领域,不断地推动人由自在走向自为。同时鉴赏的重点是作品,学生面对的是一篇完整的作品,是一个个充满艺术魅力的生命体。现在有些阅读课的课堂上,常常有“请你选出最喜欢的一句并欣赏”这种自主学习的环节,但由于鉴赏之后没有总体建构,这样的学习成了放羊式的、零碎的学习。但是,如果我们阅读文本时有整体观,情况会大有不同。例如《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如果仅仅停留在“找出孩子在生长过程中爱的能力发展的内容”“讨论母爱与父爱的不同”等零碎问题上,文本就被肢解了。便如果尝试着以“爱”为主线构建阅读呢?①速读感受爱——②精读明确爱——③疑读辨析爱——④写读升华爱,因有一个整体构架,四个层次有序流畅。其实任何文本都是用文字承载了作者或灵动或严谨的思维的,这是我们阅读文本实施阅读教学的一个基石。如《合欢树》是一曲爱之歌,母爱之河逐渐汇成爱的生命之海;《骑桶者》似有穷苦人在寒冷中的颤抖,更是人类沟通交流的悲剧。在阅读教学,请以文本的精妙去建构课堂的精彩吧。

精妙的构思还需要灵动的教育智慧来呈现。新课程将传统的传授式转变为对话式,而对话是一种哲学思想,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没有预设的课堂是缺少整体构思、无法呈现明晰的思路;没有生成的课堂没有弹性、没有生气。动态生成的课堂犹如师生间接力比赛,彼此间不断转换着的话语就如接力棒的交接,要接得稳、接得巧,这是急智,更是功底。例如阅读课之始,学生会提出许多问题,是将这些问题板书之后置之不理一股脑地按早先的预设讲下去,还是将这些问题迅速整合成为课程资源,这是智慧的体现。又如课堂面对学生精彩的表现,仅仅是一个“好”字抑或“请大家给点掌声”,还是藉此彰显文本之美,这需要反应能力更需要厚积薄发。

阅读,是一段生命历程。深读文本,体悟人生,精彩在文本中,精彩在阅读中。

作者单位:湖北宜昌葛洲坝中学。

猜你喜欢

文本阅读教学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