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谈支格阿鲁相关古籍文献及其它的收集整理

2015-01-12洛边木果罗边伍各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阿鲁彝文收集整理

洛边木果,罗边伍各

(西昌学院彝语言文化学院,四川 西昌 615022)

一、收集整理的必要性

历史上,彝民族独立建立或与其他民族共同建立过大大小小的政权有南诏国、夜郎国、大理国、罗殿国、罗氏鬼国以及水西、乌撒等等许多地方政权。这些政权的稳定发展,促成古代彝族文化的发展,留下无数的古籍文献,如贵州水西安氏家族从蜀汉时期开始至康熙年间改土归流,统治今大方、黔西、织金、纳雍等地达一千多年,政治上稳定,社会安定,使彝族知识分子布摩和摩史写下了大量的彝文古籍。这些古籍是彝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清改土归流,彝族多次遭到剿灭性军事打击,致使地方彝族自治权利丧失,人口锐减,居住地退缩,大多逃难到条件艰苦的山区。在多灾多难的历史时期,彝族文化遭到严重破坏,对彝文古籍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但是,彝族人民中许多有识之士千方百计地保存了不少彝文文献和文物古迹,为丰富祖国的文化宝库作出了贡献。

彝文古籍文献收集整理自古有之,“1931年在故宫发现的42种71册彝文古籍文献中就有云、贵、川地区彝文5种。”[1]这就是前人收集彝文古籍文献的见证。外国人收集去的彝文文献如今还存于巴黎东方语言学校、巴黎东方博物馆、巴黎国立图书馆、巴黎天主教外国教会、巴黎民族志博物馆、美国国会图书馆、日本京都大学文学部、英国不列颠博物馆等藏书馆。现当代彝文古籍文献的收集整理工作始于20世纪初,如著名语言学家杨成志在云南收集了70余部彝文文献,地质学家丁文江在云、贵、川收集了10多部彝文古籍,著名语言学家马学良先生在云南收集2000多册彝文古籍,后分别送藏于原中央研究院、国立北平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在新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古籍收集整理工作,彝文古籍文献收集整理出版事业得到很好的发展,云、贵、川等省及其自治州县民委或民语委纷纷成立或恢复彝语文和古籍整理翻译机构,收集、整理和翻译了大量的彝文古籍文献。如著名的《西南彝志》、《彝族源流》、《勒俄特依》、《玛穆特依》、《宇宙人文论》、《彝族创世志》、《彝族古代诗文论》、《梅葛》、《查姆》等等。

支格阿鲁是一位对彝族历史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后人在流传他的事迹时,因他神圣的历史地位和不可企及的历史功绩而把他神化,使之具有了人和神的两面性。作为人的一面,他拥有不可动摇的始祖地位,有其源,有其流,有其社会地位。《彝族源流》、《西南彝志》[2]等古籍文献记载了支格阿鲁谱系,如今贵州威宁境内支格阿鲁后裔尚存不少。在贵州彝文典籍里清楚地记录着支格阿鲁当摩史、布摩、举摩的历史功绩,民间口头流传的更为广泛和精彩。作为神的一面,支格阿鲁从降生、成长、做布摩、当举、封神都披上了神话的外衣。所以,支格阿鲁是彝族认同的始祖,用神话塑造支格阿鲁完美的英雄形象,进一步肯定了他的历史地位和功绩。尽管各彝区因语音、音译的异同,传说中的支格阿鲁有不尽相同的称谓和传说,但在浩瀚的彝文典籍中,支格阿鲁形象无处不在,支格阿鲁文化是彝族文化的重要内容,支格阿鲁文化精神是彝族人民共同的文化精神,是维系彝民族情感的精神纽带,支格阿鲁文化在民族学、民俗学研究意义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收集整理支格阿鲁古籍文献及其他古迹文化,对促进族群认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遗产,打造彝族支格阿鲁文化品牌,开发彝族地区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支格阿鲁文献收集整理从20世纪就已经开始,并做出了一些成果,但还需要进一步强化这项工作。

二、收集整理情况

支格阿鲁古籍文献及其他古迹文化主要有历史文献、天文历算文献、神话传说、英雄史诗、典故及其相关文物、遗迹等。支格阿鲁古籍文献收集整理始于20世纪50年代,下面对其收集整理情况做简要综述。

(一)历史文献方面的收集整理

1.《西南彝志》:著名彝族历史文献《西南彝志》第六卷[2]中有“支嘎阿鲁史记”等章节记叙英雄支格阿鲁的身世及一些英雄业绩。

2.《彝族源流》:著名彝族典籍《彝族源流》(共25卷)的第十卷[3]里有“支嘎阿鲁源流”一章记载彝族英雄支格阿鲁的身世、家谱及许多支格阿鲁的英雄事迹,其历史可信度高。

3.《物始纪略》[4]:著名彝族史书《物始纪略》第二集中有“划定天界”和“除妖记”两章专载支格阿鲁的史事和英雄业绩,其神话成分很浓,但也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4.《中国彝族通史纲要》写道:“在滇池地区,彝文文献记载鹰部落和蛇部落联盟首领支格阿龙是龙养育大的,并说滇濮殊洛 (滇池)地方的人是龙繁衍的。”[5]又说支格阿鲁是鹰部落和龙部落通婚的后代,支格阿鲁的一系列活动都得到了鹰部落的大力支持。

(二)谱牒文献类的收集整理

1.《彝族创世志·谱牒志 (一)》[6]里有“助嘎阿鲁寻源”一章叙述支格阿鲁的谱源,描写带有神话色彩的支格阿鲁的英雄业绩,叙述支格阿鲁子孙谱系及其情况,还写道他的子孙为他建一座庙,塑一座像。

2.《彝文典籍目录》贵州卷 (一)[7]中介绍了谱牒书《支嘎阿鲁家世》说该文献叙说支格阿鲁是僰阿勒的第七世孙,是一个叫恒摩诺娄则的人为他取的名字。文献还描述了支格阿鲁威武英俊的外貌和非凡的本领;叙述阿鲁的后十代谱系,并叙述为纪念这位伟大的英雄祖先,在撒矣卧底建了阿鲁庙。

(三)天文历算文献类的收集整理

1.《彝文典籍目录》贵州卷 (一)[7]中写天文历算书《杰拃数》内容说该书记述古人支格阿鲁与奢武吐观察天象,发现的星座有白星、黑星、赤星、青星、黄星、启明星、暯星……还描述吐杰 (白星)象六一个只眼的人形,尼杰 (青星)象豹形,能杰 (赤星)象展翅的鹰形等。《杰拃数》已由大方县民委彝文翻译组整理翻译。

2.《彝文典籍目录》贵州卷 (一)[7]中介绍天文历算书《鲁哺鲁旺》说该书叙述彝族英雄支格阿鲁奉天君策举祖之命,以鲁哺 (彝族九宫)划天界,以鲁旺 (彝族八卦)分地上四方八角。《鲁哺鲁旺》由赫章县陈卫军整理收藏,未见整理出版。

(四)史诗方面的收集整理

1.《支格阿鲁》[8]:这是四川地区较完整的一部支格阿鲁英雄史诗,全诗共有11490行,彝文版。史诗分“支格阿鲁诞生”、“射日射月”等九大部分,以细腻生动形象的语言叙述和描写英雄支格阿鲁为了人类的生存及发展,射日月、制雷神、降妖伏魔,以拯救万物、为民消除灾难等等英雄事迹,成功塑造了英俊威武、善良智慧、神力无比、决胜一切的支格阿鲁伟大形象。

2.《支嘎阿鲁王》[9]:这部史诗流传于贵州地区,以长篇叙事诗体叙述和描写天地初开后、远古英雄支格阿鲁测天量地、治理天地、制定历法、射日射月、移山填水、战胜敌人、降妖伏魔、统一部落、治理国家等许多伟大业绩。史诗结构宏伟,情节曲折神奇,内容包括远古彝族先民的文学、哲学、天文学、历算学、医药学及政治、经济、地理、美术、音乐、舞蹈、军事等等,非常丰富。

3.《支嘎阿鲁传》[10]:这部史诗由李么宁等搜集整理和翻译,田明才主编,全书94万字,14400余行英雄史诗。禄文斌作序对全书作了充分肯定,从神话角度和英雄人物谱系角度对支格阿鲁作了客观的分析。该书前言则详尽地介绍了《支嘎阿鲁》全书的内容和与之相关的彝区关于支格阿鲁称谓、传说、搜集整理情况及与本书异同的状况,既有可读性,又有系统性和较高的价值。

3.《支格阿龙》[11]:这部史诗文本在以卢占雄搜集整理的四川版《支格阿鲁》(彝文版)为蓝本翻译的基础上,结合阿洛兴德搜集整理的贵州版《支嘎阿鲁王》部分章节内容编译而成的汉文翻译版,分为23个章节编译。

4.《阿鲁举热》: 《彝族文学史》说“流传在云南楚雄元谋彝区的有《阿鲁举热治雷公》、《阿鲁举热收妖婆》”,[12]并叙述了这两个英雄神话内容梗概。这部《彝族文学史》还提到了有一部叫《阿鲁举热》的史诗流传于云南楚雄元谋。笔者收集到的《阿鲁举热》是楚雄州文教局、楚雄州民委收集选编的内部资料《楚雄民间文学资料》第一辑里所载《阿鲁举热》。

5.彝族创世史诗《勒俄特依》[13]里有“支格阿鲁史”、“射日射月”等两个章节的内容,这部创世史诗《勒俄特依》的另外一些手抄本里还有“支格阿鲁降雷公”等内容。

(四)神话传说及典故方面的收集整理

1.流传于四川地区大小凉山彝族神话故事《支呷阿鲁》[14]:这部神话故事用25个标题讲述彝族英雄支格阿鲁诞生、成长、射日月、降雷神、寻找雨水、降伏妖魔等为民除害的一系列神奇故事,为额尔培讲述,新克整理故事本。

2.《支格阿龙故事选编》[15]:该故事集搜集了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等彝族地区支格阿鲁神话故事整理而成,这部故事集搜集范围广,内容丰富,是一部比较全面的支格阿鲁故事版本。

3.《中国彝族支格阿龙故事精选》[16]:该支格阿鲁故事集全面收集了滇、川、黔、桂和重庆等地区的有关支格阿鲁传说故事,分为四川部分 (包括重庆部分)、贵州部分、云南部分、广西部分整理编译,这是目前最全面的一本支格阿鲁故事集。

(五)毕摩经书有关内容收集整理

彝族毕摩经书种类繁多,版本各异。毕摩是彝族从事宗教信仰活动的人,是彝族文化主要掌握者和传播者。毕摩经书里除了宗教信仰的鬼神文化之外,还有彝族历史、天文、地理、医药、伦理道德、文学艺术等各种文化知识。

云南、贵州、四川的毕摩经书里都有支格阿鲁文化内容,如有支格阿鲁“射日月”、“降雷公”等内容,而更多的是除妖伏魔方面的内容,意在借支格阿鲁之神威来驱鬼除魔,使人们健康安宁。毕摩经书还绘有支格阿鲁及其射日月和降妖伏魔的画像,各地毕摩经书中的支格阿鲁画像各不相同,四川地区毕摩经书画独具特色,即以“画骨不画皮”(只画骨架)的手法画,通常将支格阿鲁画在中间,将太阳、月亮及孔雀等画在支格阿鲁周围。

在已经出版的支格阿鲁史诗中,有部分毕摩经书的内容,但未收集进去的还很多,且这方面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今后须重视和加强毕摩经书里支格阿鲁文献的收集整理工作。

工科新教师的“教师”特质先天不足:教学知识零基础、教学实践零参与、教学技能无训练、教学能力少锻炼。基于此,工科新教师培训的实践价值凸显。但在工科新教师培训中,存在六种典型偏离,严重削弱培训效果,制约工科新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影响工程人才培养质量。

三、收集整理思考

支格阿鲁相关古籍文献及其他古迹文化的收集整理无论在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方面,还是在民族文化弘扬和发展方面,都有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过去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收集整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不够,还需要长久艰苦的努力,除了继续努力完善以上方面的收集整理工作外,应当重点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收集整理工作。

(一)整合各地区支格阿鲁史诗文本

十几年来,学者们对支格阿鲁收集整理和研究方面做了一定的努力,特别是在支格阿鲁史诗文学方面申报立项了部分研究项目进行了研究,研究项目如下:

序号 主持人 项目名称 项目类别1 洛边木果 彝族史诗《支格阿鲁》研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洛边木果 彝族英雄史诗文本理论与开发研究 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项目3洛边木果 彝族史诗支格阿鲁研究 四川省教育厅重点基金项目4 洛边木果 《支格阿鲁》史诗研究 四川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彝族文化研究中心项目5 朱秀英 《支格阿鲁》与《荷马史诗》比较研究 四川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彝族文化研究中心项目6 阿洛兴德 贵州地区《支格阿鲁》史诗研究 四川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彝族文化研究中心项目7 杨甫旺 云南地区《支格阿鲁》史诗研究 四川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彝族文化研究中心项目8杨甫旺 云南彝族阿鲁举热文化研究 云南省社科研究基地重点课题9 杨长明(取比尔莲) 彝族史诗《支格阿鲁》的宗教文化研究 四川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彝族文化研究中心项目10 莫正林 彝族史诗《支格阿鲁》影视开发研究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办11曲木伍各 螺髻山支格阿鲁文化开发研究 凉山州螺髻山景区旅游开发项目

上表11项研究项目中有9项就是支格阿鲁史诗方面的研究项目,可见对支格阿鲁史诗方面的研究居多,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的史诗文本有《中国彝族支格阿鲁文化研究》、《支格阿鲁王》等6部研究专著和史诗文本。但在支格阿鲁史诗搜集整理上,一直处于各地地区版本单独整理的状况,还未进行云、贵、川各地整合整理的尝试。为了彝族支格阿鲁史诗的统一性、整体性和代表性,为了大幅度提升这部史诗的质量和影响力,需要对这部史诗进行各地地区版本整合工作。当然,支格阿鲁史诗在云、贵、川有不同的情节和内容,在整合整理中要做巧妙地增删、补充、连接等艰苦工作,使之成为融合了各地区版本内容、完整而浑然一体的、宏伟壮观的一部民族英雄史诗。

(二)用音像手段进行现场演述的收集整理

之前,我们在支格阿鲁史诗文学的收集整理中也有对现场演述内容录音录像工作,但目的主要是为了整理史诗文字材料。实际上,用现代化的音像手段收集整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而且十分必要。支格阿鲁相关古籍文献及其他古迹文化也像其他彝族文化一样,在明清时期的改土归流中,在20世纪50年代—70年代的各种运动中受到冲击和破坏,如今又受到外来强势文化的冲击,加上现代彝人价值取向的转变,去追求时尚娱乐,欣赏和传承民族文化的热情正在丧失。如今能够完整演述支格阿鲁史诗的人越来越少,精通和应用经书有关支格阿鲁史诗于仪式之中的毕摩也在逐渐减少。随着老一代人的相继离世,支格阿鲁古籍在不断流失,采取音像手段进行收集整理是一种科学有力的收集整理及保护措施。

可进行音像收集整理的支格阿鲁文化传统演述有如下几种形式:

1.民间艺人演述:(1)坐式单人诵述:在集会或人多的地方,史诗朗诵艺人自由地为大家诵述支格阿鲁史诗。(2)坐式两人赛诵:在集会活动时,两个史诗朗诵艺人代表两方人群进行支格阿鲁史诗朗诵比赛。(3)四人两组表演赛诵:一般在老人去世等重大集会活动中,史诗朗诵艺人以两人一组,四人两组,一组代表一个家族,与另一组进行支格阿鲁史诗演述比赛,拼比哪一组演述的多而正确。演述时,一般身披彝族披风察尔瓦,有的还佩戴英雄带和红丝斗笠,一边诵述史诗,一边伴以舞蹈动作。

2.毕摩仪式诵唱:(1)单个毕摩仪式诵唱:一个毕摩在主人家做相关的仪式时,进行支格阿鲁史诗诵唱活动,有的边诵唱边安排一些人做射箭等表演动作。

3.讲故事:讲支格阿鲁的神话传说故事或典故是一种灵活而精彩的形式,毕摩给群众讲,中老年人给青少年讲,甚至有的聪明爱好的少年也能精彩地把支格阿鲁的故事讲给他们的同伴听。

4.传习活动:(1)民间支格阿鲁史诗说唱艺人给年轻人传习支格阿鲁史诗说唱技艺,或以带徒弟形式有针对性地对一些年轻人进行传习教育。(2)毕摩对学徒进行有关支格阿鲁文化教学及其传授仪式中的支格阿鲁文化运用技术。 (3)民间或社团举办支格阿鲁史诗朗诵或演述竞赛活动。

5.音乐舞蹈:就是利用影像搜集的有关支格阿鲁音乐、舞蹈等等文化艺术现象,当然静态的古籍文献、文物古迹、艺术品也能进行影像搜集整理。

(三)收集整理有关支格阿鲁的美术作品和文物古迹

在收集整理时,支格阿鲁相关文物、遗迹及图画等的收集整理也比较重要,应该全面深入地搜集整理并保存。

1.图画:在毕摩的经书中有大量的绘画插图,其中许多毕摩经书的插图都与支格阿鲁文化有关,即大部分彝族毕摩经书的插图都有支格阿鲁画像图。在巴莫曲布嫫著作《神图与鬼板——凉山彝族祝咒文学与宗教绘画考察》中,用二十多页的篇幅写了“英雄与神图”话题,即英雄支格阿鲁神图的内容,图文并茂,深刻明了。她写道:“‘神图’是祭师毕摩在宗教仪式上与神鬼相通的重要工具之一,因绘画通常以神话英雄支格阿鲁为核心构图,神蟒与神孔雀都是支格阿鲁的助手,故可以统称之为‘支格阿鲁布伊’,即支格阿鲁神像。除鬼板用于各类咒仪外,毕摩往往都要在仪式场上悬挂绘有神话英雄支格阿鲁的神图,或将之绘在劈砍好的木板上,视为‘神木位’,彝语称为‘斯叶’,‘斯’意为木,‘叶’意为拦截,即将各种灾祸、疾病、鬼怪阻拦在外,使其不得作祟或加害于人。”[17]这种毕摩经书中的支格阿鲁图画在四川、云南、贵州都有,但画法各异,其中四川 (北部方言区)的画法独具特色,即“画骨不画皮”,抽象明了,使人直接看到关键的骨核。

现代美术画:现代美术创作者的支格阿鲁画像比较多,如阿余木呷的《中国彝族民间经典传说故事画辑》[18]。该画辑以“支格阿龙”为题画了许多有关支格阿鲁文化方面的画,这些画把版画、线描等手法融入电脑绘制之中,同时将彝族传统的“画骨艺术”与现代化的绘画艺术完美的融合起来,以独特艺术表现远古支格阿鲁文化精神。已出版的支格阿鲁神话、英雄史诗等书籍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支格阿鲁方面的插图,这里不再罗列。

2.雕塑:相关古籍反映了支格阿鲁雕塑情况,如上述《彝族创世志·谱牒志 (一)》里有“助嘎阿鲁寻源”一章写到支格阿鲁的子孙为他建一座庙,塑一座像。现代艺术工作者的作品也反映了支格阿鲁文化的雕塑艺术。如楚雄彝族十月太阳历文化园的十月太阳历雕塑广场,核心建筑分为三层:每层有一组浮雕,展示一个古老的彝族神话传说,其中第二层浮雕是鹰的传说,即鹰的儿子彝族英雄支格阿鲁射日月,拯救人类,为人民创造幸福生活的浮雕。又如凉山彝族地区西昌、喜德、布托等许多地方都塑有支格阿鲁像。

3.文物古迹:这也是支格阿鲁古籍收集整理内容之一,有关支格阿鲁的文物及其图片、古迹及其图片等等都算其文物古籍。如许多彝族地区都有支格阿鲁马蹄印、支格阿鲁脚印、支格阿鲁湖、阿鲁崖、阿鲁饮马湖等等,这些遗迹都有其精彩传说故事或典故,四川昭觉县还有一件称为支格阿鲁飞马的出土文物 (似马形、有翅膀的一具石雕文物)。

[1]吉格阿加.五十年来彝文古籍整理翻译出版要述 [J].民族翻译,2011,(2).

[2]毕摩彝文翻译组.西南彝志 (十二卷)[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88.

[3]陈长友.彝族源流 [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2.

[4]陈长友.物始纪略 [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1.

[5]陈贤君.中国彝族通史纲要 [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3

[6]王荣辉.彝族创世志·谱牒志 (一)[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4

[7]陈长友.彝文典籍目录·贵州卷 [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4

[8]卢占雄.支格阿鲁 [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8.

[9]阿洛兴德.支嘎阿鲁王 [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4.

[10]田明才.支嘎阿鲁传 [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6.

[11]沙马打各等.支格阿龙 [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2008,

[12]李力.彝族文学史 [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4.

[13]冯元蔚.勒俄特依 [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2.

[14]额尔培,新克.支呷阿鲁 [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2.

[15]杨正勇,沙马打各主编.支格阿龙故事选编 (彝文版) [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9.

[16]杨正勇,何刚主编.中国彝族支格阿龙故事精选 [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0.

[17]巴莫曲布嫫.神图与鬼板——凉山彝族祝咒文学与宗教绘画考察 [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

[18]阿余木呷.中国彝族民间经典传说故事画辑[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阿鲁彝文收集整理
彝文经籍《祭龙经·祭彩虹经》中的敬畏自然观研究
企业渠道选择研究的收集整理
阿鲁的故事之梦里的兔子
阿鲁的故事之阿鲁的树叶
阿鲁的山谷
港口工程施工技术档案收集整理
贵州彝文信息技术研究概述
浅谈高速公路档案收集整理和信息化建设
黔西彝文文献中的孝道故事
彝族毕摩文献收集整理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