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调理脾胃治未病的探究

2015-01-12吴秋成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20期
关键词:亚健康调理气血

旋 静 吴秋成

中医调理脾胃治未病的探究

旋 静 吴秋成*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血液科,长春1 30021)

祖国医学认为人们身体亚健康属“未病”范畴,它形成的主要病因病机有:饮食不节、劳逸过度、情志失调、年老体衰等,临床表现为人体气血阴阳失调及其相关的症候表现。其治法当以调理后天之本脾胃为主。以下是介绍中医治未病的优势及调理后天之本脾胃治未病的方法。

治未病;脾胃;中医药疗法

1 中医治未病的内容

1.1 治未病的概念中医的“治未病”包括疾病微而未显、显而未成、成而未发、发而未传、传而未变、变而未果的全过程,是一个全身复杂的系统工程[1]。

治未病思想是由“防患于未然”的哲学思想而来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是祖国医学预防学的起源。

1.2 历史渊源

1.2.1 秦以前的时期—治未病理论源头秦以前的时期调理脾胃治未病已萌芽,《周易·系辞》曰“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这种居安思危,未病先防的思想理念,是祖国医学治未病理论形成的源头[2]。

1.2.2 秦汉时期—奠定基础《素问·六节藏象论》篇论述了如何应用调理脾胃法防止疾病的发生,为其“治未病”奠定了理论基础。

1.2.3 隋唐宋代—繁荣发展《太平圣惠方》和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等书将调理脾胃治法应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以使调理脾胃法获得繁荣发展和传承。

1.2.4 金元时期—系统建立李东垣《脾胃论》中强调了脾胃作用,从内伤脾胃的角度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提出了调理脾胃治未病的理论体系。

1.3 治未病的内容治未病主要分为: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3-6]等三个方面。近些年来有的学者在探究治未病方面也提出未病养生、欲病救荫、已病早治、瘥后调摄等等,与前内容基本相似。

1.3.1 未病先防①指人体在未生病的时候,应注意防止疾病发生,保持身体和心理健康;②指各种可能引发疾病的病情和病机,但病尚未发,即为有病早治。1.3.2既病防变人体在患病之后,病情在不断变化,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症候,应该及时对其进行控制,防止病情的进一步加重。也符合现代医学三早思想,即早诊断、早预防、早治疗,控制病情,防止传变,以“先安未受邪之地”之意。

1.3.3 瘥后防复疾病初愈,正气虚弱,脏腑功能尚未完复,易受饮食、外邪、药物、情志、劳倦等因素的影响[7],要注意身体的调护,防止病情复发。如果疾病复发,会使病情逐渐加重,且复发次数越多、频率越高,疾病预后越险恶。

2 治未病与现代亚健康

把中医“治未病”说和现代“亚健康”状态等同看待的认识,是不全面的[8]。亚健康是一个范围大、种类多、临床表现复杂的总称,西医学对它的认识及处理的思维是微观思维,其做法具有局限性,而祖国医学是以整体观念为主体的,克服了西医的局限性。

2.1 亚健康的定义亚健康是指健康与疾病的中间状态,多指无临床症状和体征,或者有病症感觉而无临床检查证据,但已有潜在发病倾向的信息,处于一种机体结构退化和生理功能减退与心理失衡状态[9]。

2.2 症状表现亚健康是以神经衰弱或紧张、急躁易怒、食欲减退、头痛头胀、容易疲劳、皮肤干燥脱皮等症状为主,出现轻度身心失调,如常易疲劳、纳差、失眠、记忆力减退、乏力、阳痿早泄、情绪不稳定及重者免疫力低下等症状表现。生命周期中衰老引起的组织结构功能和生理功能减退症状[10]。

2.3 中医与亚健康的联系中医以阴阳为纲指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平衡是“精神乃治”即身心健康的根本。在正常情况下,机体通过自我调节,维持人体阴阳平衡、气血充足、脏腑功能协调,但当出现一定范围内的失衡,未成明显的疾病时即为亚健康,即中医的“未病”。

3 脾胃与中医治未病的关系

3.1 脾胃正常运化的功能脾胃是“后天之本”和“气血生化之源”,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脾胃的生理功能任何环节出现问题。《医林绳墨》曰:“人以脾胃为主,而治疗以脾胃为先。”李东垣《脾胃论》曰:“善治病者,惟在调理脾胃”,都说明了调理脾胃的重要性。

3.1.1 脾胃为五脏之本《素问·玉机真藏论》中曰“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根本也”。指出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都依赖气血的濡养,而气血化生则依赖脾胃的运化。脾胃为后天之本,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

3.1.2 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素问·调经论》曰“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而水谷化生气血,脾胃为气血化生之源,若脾胃受损,则脾胃难以化生气血,致气血不足,内不足以维持身心活动,外不足以抗御病邪侵袭,则如李东垣《脾胃论》中曰“百病皆由脾衰而生也”。

3.1.3 脾胃为中焦气化之枢纽脾胃强盛,纳运平衡,升降调和,水谷精微化源充足,不断营养先天,激发脏腑的功能,使气血津液充足,脏腑功能协调,体健神旺,保障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

3.2 调理脾胃治未病的现实依据

3.2.1 脾胃受损是导致亚健康的重要原因脾胃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很大程度决定了机体功能是否正常。脾胃功能强健,则水谷精微能遍布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皮肉筋骨,增强人体体质,防止“未病”的发生。所以脾胃运化功能失常,升清降浊功能失常,不但可以影响人的精神情志,也可以影响人的脏腑功能,是导致人们“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

3.2.2 脾胃虚弱与人体免疫的机理相通脾胃虚弱患者的胰腺外分泌功能和小肠吸收功能均低于健康人及无脾虚证者[11]。

4 调理脾胃治未病的重要方法

调理脾胃对纠治亚健康状态至关重要[12]。通过调理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能全面调整脏腑气机,可以使机体气血阴阳之亏虚得以补足,又能行郁滞之气、下痰瘀污浊,从而使机体瘀、郁、痰等病理得除掉,则人体亚健康状态就会得以改善和纠正。

4.1 未病养生重在预防应保脾胃

4.1.1 注意饮食《素问·六节藏象论》曰“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味入口,藏于脾胃,味有所生,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指出脾胃摄入饮食,化生水谷,上达心阳,化生营血,体现了“脾胃为后天之本”。

4.1.2 调控精神治疗脾胃病要尽量让患者情绪乐观开朗,使患者“心无凝滞,或逢喜事,或生欢欣,或食滋味,居温和之处,或眼见欲爱事”,始终保持心情愉快,则脾胃中的元气得以舒展,则身体健康。

4.1.3 运动锻炼运动可以使正气强盛、血液循环好、新陈代谢好、抗病能力增强。

4.2 欲病救荫防微杜渐应顾脾胃胃气的强弱与疾病的预后有关系密切,所以应顾护脾胃,防微杜渐[13]。

4.3 瘥后调摄防其复发应调脾胃愈后调理阶段,机体正处于虚弱状态,须注意善后调养以恢复正气[14]。

中医学“治未病”由来已久,其内容丰富,义理精深,非常实用。脾胃功能强弱对五脏六腑的功能影响重大,从调理脾胃入手,调整阴阳气血,使四季脾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从而预防和治疗疾病,就能防病抗衰、颐养生命、益寿延年。

[1]周颖.科学认识和理解中医“治未病”[J].中国中医药报,2007,2(3):1-3.

[2]王鹿.浅谈“治未病”理念的时代优势[J].河南中医杂志,2013,33(4):490-503.

[3]盛增秀.略论中医原创的治未病学说[J].浙江中医杂志,2007,42(4):559-560.

[4]程慧洁,蔡夏琴.中医药调理脾胃在预防疾病中的应用[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2(6):438-439.

[5]陈芳,陈偶英.调理脾胃治未病的理论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13,19(11):71-72.

[6]罗琦,纪云西.“治未病”从脾胃论治[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2(11):12-14.

[7]朱向东,李广元.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内涵探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2):25-27.

[8]沈庆法,毛炜.治未病源流概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9]宋晓光.略论中医对亚健康的认识[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9,1(24):21-22.

[10]徐蕾.探讨亚健康的防治与调护脾胃的关系[J].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5(5):78-79.

[11]周宝宽,李德新.饮食劳倦与脾胃损伤理论探析[J].辽宁中医杂志,2003,30(3):178-179.

[12]蔡英剑,张晓燕.预防亚健康走好“治未病”三步棋[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21(4):333-335.

[13]陈琦.调理脾胃治未病的理论研究[D].长春: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4.

[14]张宏,徐瑾.从《黄帝内经》探“治未病”与“谨和五味”[J].中医学报,2013,28 (8):1125-1202.

XUAN Jing(Department of Oncology and Hematolog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chun 130021, Chin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ought that sub-health belonged to category of"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The main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were as follows:improper diet,excessive work,emotional disorders and aging,and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were imbalance of yin and yang and their associated symptoms.The treatment method was regulating the spleen and stomach.The follow-ing is the introduction of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and the advantage of the regulating the spleen and stomach to treat the disease.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the spleen and stomach;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1672-2779(2015)-20-0154-02

:杨杰本文校对:牛春风

2015-04-20)

*通讯作者:951644804@qq.com

猜你喜欢

亚健康调理气血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气血与心灵的港湾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流翔高钙系列肥 我能土壤调理剂
调理聚合物组合在洗发水中的应用
秋季蛋鸡 抓好调理
甩掉亚健康 我们在行动
跟踪导练(一)
亚健康科技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