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黄疸病”在西医院校教学中的体会
2015-01-12叶敏赵婧
叶 敏 赵 婧
中医内科“黄疸病”在西医院校教学中的体会
叶 敏 赵 婧
(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科,上海200003)
为了让西医院校的学生了解传统中医,能用中西医两套理论诊治疾病,每个西医院校都必须开展中医课程的教学,但是由于中医课程是非重点科目,其授课学时很少,学生对其也不够重视。为了在有限的学时中,让中医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又易于学生接受理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适当运用一些有效的教学技巧,扎扎实实地教好这门课程,更好地在西医院校发扬传统中医。
西医院校;中医内科学;黄疸
目前西医院校普遍开展中医课程,但是由于教学侧重面的不同,中医课程所占的学时往往很少;同时西医院校的学生对中医课程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加之传统中医知识晦涩难懂,学生往往以应付考试为学中医的目的。为了让中医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又易于西医学生接受理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适当运用一些有效的教学技巧,扎扎实实地教好这门课程,在西医院校更好地发扬传统中医的精髓。
中医内科作为中医课程中重要的一部分,是对中医基础理论、中药、方剂各方面知识的总结应用,这门课程在西医院校进行授课的目的是为了让西医学生了解中医内科疾病,在临床中能用中西医两套理论诊治疾病。因此将中医内科这门课程讲好、讲生动,让学生掌握中医内科疾病的精髓,爱上传统中医,而不仅以通过考试为目的,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笔者在西医院校对中医内科“黄疸病”的讲授实际体会,作一举例说明。
中医内科学中对黄疸的定义是以目黄、身黄、尿黄为主症的病证,其中尤以目睛黄染为主要特征。西医内科学中,黄疸是一个症状,多见于肝胆疾病以及一些消化道肿瘤。因此,在对西医院校的学生讲授黄疸病时,笔者常采用联系、比较的教学方法,把常见的西医消化系统相关疾病与中医内科之黄疸相比较,在授课中适当联系西医学黄疸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案、用药禁忌及研究前景,帮助西医院校学生理解中医黄疸病的病因病机,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中西医结合思维,锻炼其在临床中多视角、多层次地分析及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融汇贯通的教学目的。
1 比较异同加深记忆
从发病机理上看,传统中医认为黄疸是感受疫毒,湿热内侵;或是饮食所伤,脾胃湿热。病机的关键是湿邪,病位主要在肝胆,证候特点是目黄、身黄、尿黄。湿热蕴蒸,胆汁外溢肌肤,色黄如橘色称为阳黄;寒湿阻遏,脾阳不振,色黄晦暗如烟熏称为阴黄;湿热疫毒,传入营血,内陷心肝,黄色如金称为急黄。笔者在我校进行中医内科学教学时,发现西医学生普遍对“疫毒”“湿邪”“阴黄”“阳黄”等中医专业术语理解十分困难,笔者借助中医西医结合的比较教学,便于西医学生理解。从病位来讲,西医学的“黄疸”也主要见于肝胆疾病,常见的有病毒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药物性肝病等,其中病毒性肝炎引起的黄疸,是由于人体感受几种不同的嗜肝病毒(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感染性疾病,类似于中医黄疸病因中的感受“疫毒”。慢性活动性肝炎起病缓慢、病程长,相当于中医黄疸“阴黄”,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急、病程短,相当于中医黄疸“阳黄”。重症肝炎、爆发性肝炎起病急,病情凶险,相当于中医黄疸“急黄”。通过这样的比较教学,不但使西医院校的学生对“黄疸”的中医病因病机有形象的认识,易于理解记忆,同时加深了所学西医内容的领悟。
目前在临床上有一种治疗黄疸常用的中药“茵栀黄注射液”,其来源于茵陈蒿汤,是治疗阳黄的代表方,也被西医医院的消化科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有报道证实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疗效明确[1],从另一个方面证实中医“阳黄”相当于西医“急性黄疸型肝炎”。笔者讲授黄疸篇时,经常举这个例子,加深学生的记忆。
2 治疗方案取长补短
在中医内科学的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不能一味地扩大某一种治疗方式的作用,不能因为是中医的教学,而一味地强调中医治疗效果;也不能因为是在西医院校的教学,而一味地强调现代医学的疗效。中医、西医应该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才能取得治疗效果的最优化。一般认为,西医化学药物能够较快控制病情、改善相关实验室指标,而中医药则侧重于从整体调控人体机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并减轻西药副作用。因此在中医内科学的授课中,必须让西医学生正确认识中、西医学治疗疾病的各自优势及差异所在。
比如黄疸篇中的急黄,比较类似于西医的“重症肝炎”,笔者在授课时即向学生指出,如果患者起病急,黄疸加深迅速,烦躁不安,不能单纯依靠中医药治疗,此时需要及时给予有效的西医疗法,待病情稳定后,再给予中医药治疗。黄疸篇中的阴黄,则类似于西医的“慢性病毒性肝炎”,西医除了对症给予抗病毒保肝治疗,无其他治疗方法,并且长期可能转为肝硬化、肝癌,对患者危害较大。这一时期的患者适合服用中药,针对自身病情进行辨证论治,达到疏肝利胆,延缓乃至阻断病毒性肝炎向肝硬化、肝癌转变的病程。
3 实事求是正视不足
虽然中草药的使用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目前对某些植物药的安全性有了新的认识。如马兜铃科的中药,都有比较明确的肝肾毒性[2],并且已经被大众所熟知,但也因为这个原因,许多西医同仁对中药存在一定的偏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强调对学生应该实事求是,正视中医自身的某些不足。如治疗黄疸篇中阴黄的茵陈术附汤,含有一味附子,必须向学生强调在使用附子时,应监测肝肾功能,且不能长时间使用,不可大剂量滥用,否则可能出现急性肝、肾功能衰竭的发生[3]。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有针对性地对某些有毒中药强调其使用细节,避免西医学生在临床中对中草药的不当使用,也可避免西医学生对中医中药的偏见。
4 提出问题临床见习
由于是在西医院校讲授中医内科学,上课的学时很少,在课堂中也仅仅是对中医疾病的整体介绍,学生并不能对每一个黄疸病的分型有深刻的了解,对中医学的整个精髓所在——舌象脉象,更是没有切身体会。因此笔者认为,虽然是在西医院校,中医的临床见习还是十分有必要进行的,学生只有实际面对患者,才能体会什么是“皮肤鲜明如橘色之阳黄”,什么是“皮肤晦暗如烟熏色之阴黄”;只有在临床实际诊脉,才能明白什么是“关脉”“寸脉”“尺脉”,体会指腹下什么感觉是“弦数脉”,什么感觉是“濡细脉”;也只有实际观察舌苔,才能清晰明了什么是“黄腻苔”,什么是“白腻苔”。
其次,要充分调动西医学生学习中医的积极性,需要在课后留有一些问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后查阅一些中医的古代经典文献及现代研究进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比如在“黄疸病”教学结束后,可以给学生留一些类似于“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茵陈治疗黄疸的现代药理学机制研究”等等。可以把这一部分作为平时成绩,按一定比例记入最终考核成绩。用来督促和鼓励学生在课后查阅相关中西医教材并且借助医学数据库查阅相关医学文献,使学生从思考和总结中学到知识,加深记忆。
西医院校中应提高中医内科学的教学质量,使学生从理解的角度对中医内科疾病有所了解,而不是单纯为考试取得优异的成绩。帮助学生认识中医和西医各自的优势,把中医知识和西医知识有效地运用于临床,是中医教师在西医院校授课的重大责任。
[1]饶洪,周红勤,任伟宏.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50例[J].河南中医,2014,34(8):1514-1515.
[2]胡世林,张宏启,陈金泉,等.关木通毒性的初步研究[J].中草药,2006,37(3):415-418.
[3]冯群,栾永福,孙蓉,等.附子水提组分多次给药对小鼠心脏毒性“量-时-毒”关系研究[J].中国药物警戒,2014,11(10):592-595.
rE Min, ZHAO Jing(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The Second Mil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03, China)
Each Western medicine colleges must carry out teach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enabl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o use to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diseases though two theories in Western Fedical College.However,Chi-nese medicine courses is not important lessons,and has few teaching hours,so students have not enough emphasis on it.Teacher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should be the proper use of some effective teaching skills,so that Chinese medicine knowledge becomes interesting and easy to understand in limited hours.We can better carry forward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Western Fedical College.
Western Fedical College;Internal Fedicin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Fedicine;jaundice
10.3969/j.issn.1672-2779.2015.20.055
1672-2779(2015)-20-0108-02
:苏玲本文校对:赵婧
2015-08-25)